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刀马旦 周海亮 刀马旦腰身舞动,婀娜可人。花枪抖开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刀马旦

周海亮

刀马旦腰身舞动,婀娜可人。花枪抖开了,啪啪啪,耍得人眼花缭乱,过瘾,透着舒坦。

刀马旦半年前调到省城,很快成了剧团名角儿,舞台上,刀马旦魅力四射,舞台下,却是沉默寡言。她不主动找人说话,你问她话,也是爱理不理,心不在焉。这让常和她演对手戏的那个武生,心痒得很。

下了班,武生时她说,回家?她说,回家。武生说,一起喝茶?她说,谢谢。武生说,只是喝杯茶,去还是不去?她说,不了,谢谢。人已经飘出很远。武生盯着她的背影,恨得牙根直痒。第十三次碰壁,窝囊。

武生不是那种蛮不讲理的人。舞台下,他是一位绅士。他恰到好处地掩饰着自己的感情,除了请她喝茶,他不给她施加任何压力,他知道刀马旦的婚姻并不幸福,他听别人讲过。他还知道刀马旦的丈夫曾经试图结束他们的婚姻。他只知道这些。他不知道为什么,没有人告诉他,甚至,没有人认识刀马旦的丈夫。

武生三十二岁。他认为,他终于找到了自己的爱情。他可以等,哪怕长久。

有几次,武生感觉舞台上的刀马旦,非常疲惫。他把大刀劈下去,刀马旦拿枪一迎,却并不到位。有一次,武生的大刀,险些劈中刀马旦的脑袋。

武生问她,没事吧?她说,没事。武生说,一起喝杯茶?她说,谢谢,以后吧。人已经飘出很远。武生摇摇头。以后?那是什么时候?

剧团去外地演出,晚上,住在一个乡村旅店。累了一天,所有人睡得都香。夜里武生被一股浓重的焦糊味呛醒,他发现到处都是火光。武生和其他人拥挤着往外逃,场面混乱不堪。武生数着逃出来的人,突然大叫一声,再次冲向火海。他摸到刀马旦软绵绵的身子。他把她扛在肩上。他的头发上着了火。他摇摇晃晃地往外跑。他一边跑一边哭。人们头一次看见武生哭。人们惊叹一个男人,竟会有如此多的眼泪。

武生和刀马旦坐在茶馆喝茶。刀马旦说对不起。武生摸着自己被烧伤的脸,什么对不起?刀马旦说其实我什么都知道,可是不可能。武生说我可以等。刀马旦说等也不可能。武生说我抱抱你吧。马旦说好。武生就抱了她。武生说我吻吻你吧。刀马旦说不要。武生说我真的可以等。刀马旦说真的吗?武生说真的。刀马旦说,好。星期天,你来我家。

武生敲刀马旦家的门。只敲一下,门就开了,像是等待很久。刀马旦披挂整齐,完全是演出时的行头。正愣着,刀马旦拉他进屋。于是武生看到一个男人。一个瘦骨嶙峋的男人,正躺在床上,歪了头,对着他笑。男人说原谅我不能给你倒茶,让玲儿帮你倒吧!刀马旦就给他倒一杯茶。男人指指自己,动不了,这狗屁身子!男人抱歉地笑,不能去捧玲儿的场,只好在家里看她演……可苦了玲儿了。男人的脸红了,有了腼腆害羞的样子,与瘦长的满是胡茬的轮廓,很不协调,刀马旦开始舞动腰身,碎步迈得飘忽而稳当。花枪抖开了,啪啪啪,耍得眼花缭乱。录音机里传出锣鼓齐鸣的声音,小小的客厅,便仿佛涌进千军万马。刀马旦一个人指东打西,很快,那施着淡妆的脸,有了细小的汗粒。

武生两个空翻过去,和刀马旦并肩作战,试图击退并不存在的敌人。刀马旦朝他笑笑,不等了?武生说,不等了。刀马旦说,真的不等了?武生说,不等了。

男人鼓起掌来。那是他们最成功的一次演出。

1.下面对小说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刀马旦”是京剧的角色之一,专演提月骑马、武艺高强的巾帼英雄。这篇小说的主人公玲儿既是戏    中的“刀马旦”,也是生活中的“刀马旦”:是家中的顶梁柱,顽强对抗生活的压力,守护自己的爱情和    家庭。

B.这篇小说构思精巧,武生对刀马旦的情感态度变化(等不等)是这篇小说的线索。而武生最后的“不等”是为了反衬“刀马旦”对丈夫的不离不弃。

C.小说用词简洁却内涵丰富,如“人已经飘出很远”中的“飘”字,一方面写出了刀马旦离去的匆忙,另一方面也写出了刀马旦离开后武生内心的空落。

D.小说运用多种描写方法刻画“刀马旦”这个形象:有外貌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等,同时正面描    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刻画了一个形象鲜明、呼之欲出的主人公形象。

2.小说的结尾交代刀马旦的丈夫一直瘫痪在床,这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请结合全文,找出小说为此埋下的伏笔。

3.文中两处关于刀马旦艺术表演的描写同中有异,请从情节结构与人物塑造方面分析其作用。

 

1.B 2.①下了班,刀刀马旦总是赶着回家,多次拒绝武生的邀请;②武生听别人说刀马旦的婚姻不幸福,还听说她的丈夫试图结束他们的婚姻。可是没人告诉他原因,甚至没人见过她的丈夫;③有几次,武生感觉舞台上的刀马旦,非常疲惫。他把大刀劈下去,刀马旦拿枪一迎,却并不到位。有一次,武生的大刀,险些劈中刀马旦的脑袋;④即使武生救了她,她还是告诉武生不可能。 3.①情节结构上:两处描写前后照应,让小说波澜起伏,高潮迭起。第一处开篇就是一个小高潮,而第二处直接引出刀马旦和武生合力演出这样的大高潮。②人物塑造上:能够多层次地展现人物形象。舞台上的刀马旦演技精湛,光彩照人;生活中的刀马旦顽强稳当,善良淳朴。 【解析】 1.试题本题主要考查分析和概括文章的内容要点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要先通读全文,了解和把握全文的内容和主旨,在此基础上,联系上下文,结合文本内容对文章某一内容要点进行分析和概括。解答此题,可将各选项文字同文本相关内容进行比较,以确定正误。B项,“反衬”错误,刀马旦是“美”的,但武生不“丑”。武生的“不等”是他理性对待爱情的体现,正是“不等”体现出一种超越爱情的大爱,对此作者是给予肯定和赞扬的。故选B。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每到四五月份,办公电话就成了热线,十有八九是咨询转专业的。相当一部分学生在上大学前,都不知道所报考的专业到底要学什么。”近日,一位高校教务处负责人表示,与转专业相对的是高考生报志愿时的迷茫:“高考学生都说不清楚自己的兴趣点是什么,将来想从事哪方面的工作,往往由家长、教师甚至委托机构代为填报。”有调查显示,在填报高考志愿时,仅有13.6%的人了解所选专业;有超70%的大学生受访者表示,如果有可能,想重新选择一次专业。

“新高考背景下,中学生需要尽早进行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主动了解社会,积极探索自我,找到合适的目标,明确前行的方向。”石家庄市教育科学研究所副所长张惠英介绍。

(摘编自河北新闻网《生涯规划教育让学生找到前行航标》)

材料二:

浙江省高中学生自我认知情况调查表

选项

非常了

解(%)

了解(%)

不是很

了解(%)

一点不

了解(%)

没有考

虑过(%)

个性

30.2

60.3

7

1.9

0.6

兴趣

28.5

49.7

18.1

3.2

0.5

能力

27.9

53.2

15.6

2.5

0.8

 

选项

很强(%)

较强(%)

一般(%)

不具备(%)

没有考

虑过(%)

合作意识

19.7

32.4

45.8

1.2

0.9

竞争意识

21.3

24.5

45.6

5.4

3.2

创新意识

15.5

33.3

41.9

5.9

3.4

社会适

应能力

23.5

21.2

51

0.3

4

人际交

往能力

22.6

37.9

36.7

0.3

2.5

 

(摘编自《浙江省首届新高考学生生涯规划教育现状调查报告》)

材料三:

在生涯发展及其各个维度上,性别、科别、学校性质、是否是独生子女等变量的影响未达到显著作用;年级、学业成绩和父母受教育程度等变量对于生涯发展及其各个维度有显著作用,并且年级越高,生涯发展水平越高;成绩越好,生涯发展水平越高;父母受教育程度越高,生涯发展水平越高。

(摘编自卢淑芳《高中生生涯发展的影响因素及其干预研究》)

材料四:

高中生生涯教育包括学业规划、职业规划和人生规划,是学生在适当时期尽力规划个人未来生涯发展的历程。这个过程中,学生应全面展开自我评估,客观进行生涯选择,稳妥进行人生管理,由此,可以将盲目选择对人生的不利影响降到最低。

在新高考背景下,学生应全面评估自我,对自身能力、性格、兴趣、优劣势、个性、身处环境等有清晰的认识,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学业规划、生涯规划。生涯规划具有导向性,是随着学生年龄、经历、身处环境不断调整并继续发展的。任何一个阶段的规划都有助于学生清晰认识到“我是谁”“我想成为谁”“我能成为谁”等问题。

新高考改革下,学生学会选择是其高中阶段的重要任务,也是其人生规划初期的基本要求。学生不仅要提前清晰认识评估自我,规划高中三年的选修课程,确定高考的选考科目,更要明确认识到课程选择的意义、生涯选择的重要性、社会需要与个人发展的关系以及人生的价值和责任。

高中生选择权的增加给予学生更多机会和权力去思考规划未来的专业方向和职业道路,促使学生更早地思考人生,选择满意的生活方式,进而寻求个人价值和幸福。通过生涯教育,学生对自己的兴趣、优劣势和身处环境等有清晰的认识,对高中学习、大学专业、未来职业、自我需求和社会需要有正确的认知,进而进行客观地、主动地选择。基于此,学生思考评估后的选择更能强化学生的学习目标,促使学生自我管理,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从而有助于其终身发展和自我实现。

(摘编自刘瑞颜《新高考背景下高中生生涯教育的意义及途径》)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超过70%的大学生想重新选择专业,这可能与他们在高考中报志愿时,由家长、教师甚至委托机构代为填报志愿有关。

B.在性别、科别、学校性质、是否是独生子女等可能影响生涯发展的变量上,研究表明它们对高中生生涯发展影响不大。

C.高中学生能清晰地认识评估自我,规划高中三年的选修课程,确定高考的选考科目,这都是学生学会选择的具体表现。

D.相较于兴趣与能力,被采样的学生对个性这一自我因素的认知更加了解,有超过90%的学生对自己的个性认识清晰。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在张惠英看来,新高考背景下,更多中学生不明确自己的兴趣方向,不能结合对社会的了解,尽早地进行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

B.据材料二的数据,对于浙江省被采样的学生来说,他们在“自我认识”方面还是比较关注的,总体认识比较到位。

C.对学业、职业与人生的规划是高中生生涯规划的主要内容,是学生在高三年级尽力规划个人未来生涯发展的历程。

D.据材料二可知,“社会适应能力”是被采样学生最容易忽视的因素,而“竞争意识”是最多学生认为自己缺少的。

3.根据上述材料,概括说明新高考背景下高中生生涯教育的意义。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①夏商周三代,学在官府,那个时期文化知识的主体是由王室贵族垄断的王官之学;春秋战国时期,文化下移,产生了脱离王室贵族垄断的诸子百家之学。自汉代以来,学术界有一个影响很大的学术观点:诸子百家之学出于西周王官之学。班固《汉书·艺文志》转引刘歆《七略》提出了诸子百家可能是来源于周朝官守的学问,各学派均与西周王官之学有知识学问上的渊源关系。但是,近代以来,这一观点受到了挑战,特别是胡适针锋相对地提出“诸子不出于王官论”。他认为诸子之学的产生是由于春秋战国时代出现的政治和社会问题,已经脱离贵族统治集团的天下之治的轨道,而为解决这些问题,士人提出了不同的解决方案,进而就形成了不同学派。

②当我们考察诸子起源问题时,会发现近代以来学界将诸子起源简单归结为“诸子出于王官之学”和“诸子不出于王官论”这两种对立的观点,其实是不合适的。从学术资源、文化背景来考察诸子之学,应该说诸子之学确实是源于西周的王官之学。诸子百家不同学派的知识基础和文化渊源,离不开王官之学的学术文化母体。从这个意义上说,“诸子之学出于王官”的说法是有一些依据的。但另一方面,从诸子之学所欲解决的问题意识、建立理论体系的思想焦点来考察诸子之学,可以发现他们提出的问题和解决的方案,均是与春秋战国时代的政治动荡、社会失范、诸侯争霸的现实关怀有关,诸子之学提出的思想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从这个意义上说,亦可以说“诸子之学不出于王官”。

③这一个视角特别能够说明儒家的起源。强调“诸子之学出于王官”是肯定儒家有深厚的历史文化、思想学术的渊源;强调“诸子之学不出于王官”是肯定儒家有非常强烈的社会忧患意识和政治功利追求。儒学的形成离不开这两个方面的考察和探寻。在先秦诸子中,真正能够将西周时期的王官之学与春秋战国时期的诸子之学结合得最好的正是儒学。儒学推崇的“六艺之学”,就是源于三代时期的王官之学;儒学本是诸子百家中的一家,儒家那些最为杰出代表人物的代表著作,其实就是儒家子学。将儒家的“六艺之学”与诸子之学结合起来,才构成完整的儒学。儒学之所以能够在诸子百家中取得最大的成功,一方面是因为儒家学派是最为重视对夏商周的文明体系的继承的学派,他们自称“述而不作”,通过“六艺之学”的整理、传播,继承了三代时期的优秀华夏文化传统。另一方面,儒学又最希望通过切近的血缘观念、家族伦理来建立维护社会关系、国家秩序、天下安泰的价值体系、文化理想。

④由此可见,儒家的“经”与“子”各有自己的思想特点和文化功能。从文化的渊源与地位来说,“经”是文化根本,“子”不过是文化枝叶;从思想创新与建构来说,“子”是思想主体,而“经”则不过是思想资源。和其他诸子学派比较而言,儒家很好地解决了文化传承和思想创新的结合。以这个观点来考察儒学,可以找到儒学能够在中华文明体系中居于核心地位的重要原因。

    (改编自朱汉民《儒学的六经、诸子与传记》)

1.下列对文章①~③段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汉代以来,学者们都认为诸子之学与西周王官之学存在渊源关系,诸子百家的主张皆出自王官之学。

B.近代以来,对“诸子出于王官之学”持怀疑态度的学者提出了诸子之学产生于解决现实问题需要的新看法。

C.儒家那些杰出代表人物所著的包含强烈的社会忧患意识和务实的政治功利追求的代表著作都属于儒家子学。

D.相对于诸子百家,儒学能够取得最大的成功是因为它最重视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又重视思想的创新与建构。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文章前两段对“诸子出于王官之学”和“诸子不出于王官论”的辨析,为下文对儒学的论述做了支撑。

B.对于“诸子之学”的产生,作者没有简单地倾向于诸子之学“出于王官”或“不出于王官”,而是提出了自己认为更合理的看法。

C.文章在第③段以儒学为例,证明了诸子百家之学的完整性取决于其将西周时期的王官之学与其他诸子之学真正结合的程度。

D.文章对儒学的阐述从历史传承和现实关怀两个方面展开,表明儒家的“经”与“子”各有特点,并阐明了二者间的关系。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关于诸子的起源问题,学术界一直没有定论,汉代以来为学者普遍认同的“诸子之学出于王官”,在后代受到了挑战。

B.诸子百家的形成离不开对春秋时代政治和社会问题的关注,离不开对现实问题的思考与解决,从这个意义上说,“诸子之学不出于王官”。

C.儒学在发展中致力于文化传承和积累自己的思想资源,这是其学术思想体系在中华文明体系中居于核心地位的重要原因。

D.儒家的“经”是其文化根本,代表了儒家的文化传承,而“子”是其思想主体,代表了儒家的现实关怀,二者一起构成了完整的儒学。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后面的问题。

灵岩记

[明]袁宏道

灵岩,一名砚石,《越绝书》云“吴人于砚石山作馆娃宫”,即其处也。山腰有吴王井。一圆井,日池也;一八角井,月池也。周遭石光如镜,细腻无驳蚀。有泉常清,莹晶可爱。所谓银床素绠,已不知化为何物。其间挚军持、瓶钵而至者,仅仅一二山僧,出没于衰草寒烟之中而已矣,悲哉!

有池曰砚池,旱岁不竭。或曰即玩华池也。登琴台,见太湖诸山,如百千螺髻,出没银涛中,亦区内绝景。山上旧有响屧廊,盈谷皆松,而廊下松最盛。每冲飙至,声若飞涛。余笑谓僧曰:“此美人环珮钗钏声,若受具戒乎?宜避去。”僧瞪目不知所谓。石上有西施履迹,余命小奚以袖拂之,奚皆徘徊色动。碧繶缃钩,宛然石䯼中,虽复铁石作肝,能不魂销心死?色之于人,甚矣哉!山仄有西施洞,洞中石貌甚粗丑,不免唐突。或云石室,吴王所以囚范蠡也。僧为余言其下洼处为东西画船湖,吴王与西施泛舟之所。采香径在山前十里,望之若在山足,其直如箭。吴宫美人种香处也。山下有石,可为砚。其色深紫,佳者殆不减歙溪。山之得名,盖以此。然在今蒐伐殆尽,石亦无复佳者矣。

嗟乎!山河绵邈,粉黛若新。华沉彩,竟虚待月之簾;夸骨埋香,谁作双鸾之雾?既已化为灰尘白杨青草矣。百世之后幽人逸士犹伤寂寞之香趺断肠虚无之画矧夫看花长洲拥翠白玉之床者其情景当何如哉夫齐国有不嫁之姊妹,仲父云“无害霸”;蜀宫无倾国之美人,刘禅竟为俘虏。亡国之罪,岂独在色?向使库有湛卢之藏,潮无鸱夷之恨,越虽进百西施,何益哉?

(选自《袁中郎全集》,有删改)

(注)①银床素绠:银井栏,白丝井绳。②军持:源于梵语。僧人游方时携带之净瓶,贮水以备饮用及净手。后亦指形略扁,双耳可穿绳,能挂在身上的陶瓷水瓶。③小奚:即“小奚奴”,小童儿,小男仆。④碧繶缃钩:深绿色的鞋带,浅黄色的鞋饰。⑤湛卢:宝剑名,相传为春秋时欧冶子所铸。⑥鸱夷:革囊,吴王夫差杀伍子胥,取其尸盛入革囊,浮之江中。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百世之后/幽人逸士/犹伤寂寞之香趺断肠/虚无之画屧/矧夫看花长洲/拥翠白玉之床者/其情景当何如哉/

B.百世之后/幽人逸士/犹伤寂寞之香趺/断肠虚无之画屧/矧夫看花长洲拥翠/白玉之床者/其情景当何如哉/

C.百世之后/幽人逸士/犹伤寂寞之香趺断肠/虚无之画屧矧夫/看花长洲/拥翠白玉之床者/其情景当何如哉/

D.百世之后/幽人逸士/犹伤寂寞之香趺/断肠虚无之画屧/矧夫看花长洲/拥翠白玉之床者/其情景当何如哉/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项是(  

A.具戒,又称具足戒,是比丘、比丘尼受持的戒律,因为这些戒律与十戒相比,戒品具足,所以称

具戒。

B.西施,和王昭君、貂蝉、杨玉环享有“沉鱼落雁之容,闭月羞花之貌”的美誉,其中,“落雁”对应的是西施浣纱的故事。

C.椒,即椒房,西汉未央宫皇后所居殿名,亦称椒室,后泛指后妃居住的宫室。

D.仲父,即在自己心中地位仅次于生父的人,用此称呼表示对此人的尊敬,所以齐桓公称管仲为仲父。

3.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灵岩,别名砚石山,因其出产砚石而得名,春秋时期,吴王夫差为宠幸西施而在这里修建了著名的宫殿——馆娃宫。

B.灵岩半山腰有两口井,因其形状不同而以“日池”“月池”命名,水井周围的石头光亮如镜,泉水常清,晶莹澄澈。

C.作者从西施洞出发,然后经过囚禁范蠡的石室,后沿笔直的十里采香径前行下山,一路可谓风景如画。

D.作者记述游览灵岩山的过程,借凭吊古迹,感叹世事沧桑,并以独特的视角来看待“女色误国”的论断,颇有新意。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虽复铁石作肝,能不魂销心死?色之于人,甚矣哉!

2)然在今蒐伐殆尽,石亦无复佳者矣。

 

查看答案

请用一句话概括下面文段的大意。

方苞的《狱中杂记》勾勒出一幅暗无天日的封建社会监狱图,从一个侧面描绘了清代的狱治环境。监狱的阴森可怕和狱吏的惨无人道相结合,使得那个时代的法律和监狱完全成为迫害良民、包庇恶人的工具。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也许并非那些司法官员、狱吏们生而罪恶,其根本原因在于他们行使公权力时监督的缺失。

 

查看答案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康熙年间发生的震惊朝野的戴名世《南山集》文字狱案,令方氏家族遭受沉重打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及对方氏宗祸与自己家祸的无比痛心等。

①方苞因给《南山集》作序获罪,后经宽大处理,因祸得福,官运通达

②但这种特殊的恩遇并未给他带来心绪的片刻宁静,反而使他陷入了心态失衡的矛盾和痛苦之中

③另一方面,他没有完全挣脱《南山集》案的阴影,心绪凝重,心态极其复杂

④由昔日家境贫困,又屡困场屋的落拓文士一跃而贵为天子侍从、本朝达官,身份和地位发生了巨大变化

⑤如对作《南山集序》的追悔,对亡友戴名世的追念与痛悼

⑥一方面,他极力颂扬康熙、雍正、乾隆三朝君主善待自己并宽赦方氏族众的皇恩

A.①④②⑥③⑤ B.④①②③⑥⑤

C.①⑥②③⑤④ D.④②①⑥③⑤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