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晁错者,颍川人也。错为人峭直刻深。孝文帝时,天...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晁错者,颍川人也。错为人峭直刻深。孝文帝时,天下无治《尚书》者,独闻济南伏生故秦博士,治《尚书》老不可征,太常遣错受《尚书》伏生所。还,因上便宜事,以《书》称说。诏以为太子会人、门大夫、家令。以其辨得幸太子,太子家号曰“智囊”。数上书孝文时,言削诸侯事,及法令可更定者。书数十上,孝文不听,然奇其材,迁为中大夫。当是时,太子善错计策,袁盎诸大功臣多不好错。

景帝即位,以错为内史,错常数请间言事,辄听,宠幸倾九卿,法令多所更定,丞相申屠嘉心弗便,力未有以伤。内史府居太上庙封壖中,门东出,不便,错乃穿两门南出,凿庙壖垣。丞相嘉闻,大怒,欲因此过为奏,请诛错。错闻之,即夜请间,具为上言之。丞相奏事,因言错擅凿庙垣为门,请下廷尉诛。上曰:“此非庙垣,乃壖中垣,不致于法。”丞相谢。罢朝,怒谓长史曰:“吾当先斩以闻,乃先请,为儿所卖,固误。”丞相遂发病死。错以此愈贵。

迁为御史大夫,请诸侯之罪过,削其地,收其枝郡。奏上,上令公卿列侯宗室集议,莫敢难,独窦婴争之,由此与错有郤。错所更令三十章,诸侯皆喧哗疾晁错。错父闻之,从颍川来,谓错曰:“上初即位,公为政用事,侵削诸侯,别疏人骨肉,人口议多怨公者,何也?”晁错曰:“固也。不如此,天子不尊,宗庙不安。”错父曰:“刘氏安矣,而晁氏危矣,吾去公归矣!”遂饮药死,曰:“吾不忍见祸及吾身。”死十余日,吴楚七国果反,以诛错为名。及窦婴、袁盎进说,上令晁错衣朝衣斩东市

晁错已死,谒者仆射邓公为校尉,击吴楚军为将。还,上书言军事,谒见上。上问曰:“道军所来,闻晁错死,吴楚罢不?”邓公曰:“吴王为反数十年矣,发怒削地,以诛错为名,其意非在错也。且臣恐天下之士噤口,不敢复言也!”上曰:“何哉?”邓公曰:“夫晁错患诸侯强大不可制,故请削地以尊京师,万世之利也。计画始行,卒受大戮,内杜忠臣之口,外为诸侯报仇,臣窃为陛下不取也。”于是景帝默然良久,曰:“公言善,吾亦恨之。”乃拜邓公为城阳中尉。

太史公曰:晁错为家令时数言事不用后擅权多所变更诸侯发难不急匡救欲报私仇反以亡躯。语曰“变古乱常,不死则亡”,岂错等谓邪!

(节选自《史记·袁盎晁错列传》)

(注)塢(ruán):宫庙内墙以外、外墙以内的空地。庙壖:庙门外的隙地。

1.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晁错为家令/时数言/事不用后擅权/多所变更/诸侯发难救/不急匡救/欲报私仇/反以亡躯

B.晁错为家令时/数言事不用/后擅权/多所变更/诸侯发难/不急匡救/欲报私仇/反以亡躯

C.晁错为家令/时数言/事不用后/擅权多所变更/诸侯发难/不急匡救/欲报私仇/反以亡躯

D.晁错为家令时/数言事/不用/后擅权多/所变更诸侯发难/不急匡救/欲报私仇/反以亡躯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孝文,指汉文帝,汉代倡导以孝治天下,皇帝的谥号大部有个孝字,如孝景、孝武等。

B.集议,是秦汉时群臣讨论国事以备皇帝决断的一种会议形式,将军、列侯等均可参加。

C.东市,东面的市场,又指汉代在长安处决判死刑犯的地方,后以“东市”泛指刑场。

D.谒者仆射,官名,指谒者的长官,汉沿秦置,文中指掌管朝廷监察与京城治安的官吏。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晁错有口才,善于论辩。常引用《尚书》中的观点上书进言,大谈治国之道,太子家尊称他为“智囊”。

B.晁错锐意改革,得到景帝的支持。景帝常常单独接见他,对他言听计从,许多法令都是经晁错修改订立的。

C.晁错有原则,为人刚正严苛。改革举措招致朝廷同僚与诸侯的反对,他父亲甚至以死相劝,晁错却不为所动。

D.晁错为国远虑,忠君高节。他为国家发展多次上书力推削藩之政,即使是损害自身利益亦不改初衷。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错常数请间言事,辄听,宠幸倾九卿,法令多所更定。

(2)公为政用事,侵削诸侯,别疏人骨肉,人口议多怨公者,何也?

 

1.B 2.D 3.C 4.(1)晁错多次(或常常)请求汉景帝单独(或秘密、暗中)谈论政事(或听取他的进言),汉景帝都能听从,(汉景帝)宠幸晁错(的程度)超过了九卿,法令大多由晁错改订(或修订)。 (2)你执掌国政管理事务,削夺(或剥夺)诸侯势力,分离疏远人家骨肉(或至亲),人们纷纷议论而大多怨恨你,这是为什么呢? 【解析】 1.此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能力。解答此类题,考生不仅需要具备一定的文言阅读的语感和断句技巧,而且还应具备一定的文化素养。文言断句有很多的标志,比如:四字短语、排偶句式、顶真修辞等等。还可以利用名词代词在句中担当的成分来断。 “数言事不用”是晁错做太子家令的时候的情况,“时”应放在前一句中,表示后面事情发生的时间段,排除AC两项; “多”是形容“变更”的次数,即晁错掌握大权后进行不少变革,“多”修饰“所变更”,二者不能断开,排除D项。 故选B。 2.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结合语境的含义作答。. D项,“谒者仆射,官名,指谒者的长官,汉沿秦置,文中指掌管朝廷监察与京城治安的官吏”错误,谒者仆射指掌管朝廷礼仪与传达使命的官吏,根据“谒者”一词推断,不是掌管监察与京城治安的官吏。“谒者”,官名,始置于春秋、战国时,秦汉因之,掌兵赞受事,即为天子传达,后来泛指传达、通报的奴仆。 故选D。 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有关内容要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此类题答题时,注意对读选项和原文,寻找时间、地点、人物、时间、手法以及重点词句的翻译上的错误。本题要求选出“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C项,“他父亲甚至以死相劝……”错误,从文中来看,晁错父亲自杀,并不是“以死相劝”,而是怕受到晁错的牵连。 故选C。 4.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翻译能力。文言翻译是文言文的必考内容,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1)中,“数”,多次;“间”,单独,或秘密、暗中;“言事”,谈论政事,或听取他的进言;“辄”,都;“倾”,超过、胜过;“更定”,改订、修订。(2)中,“用事”,管理事务;“侵削”,削夺;“别疏”,分离疏远;“人口”,人们;“怨”,怨恨。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相 遇

津子围

老刘退休后第一次上15路公交车。那个线路的公交车曾经是老刘战斗了20多年的战场,车上车下,他抓了上百个扒窃嫌疑人,也得了一面墙的奖状,特别是“全国反扒窃能手”那个荣誉,一直令老刘骄傲和自豪。

眼下,车厢里显得陌生很多,那里大多是老人,也不拥挤了。老刘这才想起,其实他早就不上一线了,退休前十来年就坐在办公室里复核案件,带带徒弟。所以说,公交车的变化不是他退休后才有的。应该更早。老刘想。

以“老猎手”的眼光看来,这样的环境对行窃是不利的,同时,他多少也有些失落感,早年,作为这个城市的骨干线路,15路公交车最繁忙、最拥挤,车厢里几乎成了不同年代的时尚展示厅,五颜六色,熙熙攘攘,那里成了扒手的冒险乐园,当然,前提是别碰上老刘,老刘曾是他们的噩梦。

车里有很多空座位,老刘还是习惯地选择了最后一排,从角落里,他可以对整个车厢一览无余。车行一站地便是纪念街,下车2个人,上车3个人。老刘注意到第三个佝偻的身影儿,他连忙用帽子把自己的脸遮了一大半。

“耗子也老了。”老刘在心里嘀咕。老刘一眼就认出了耗子,他甚至认为,耗子化成骨灰他也能把他认出来。

耗子的一生也与15路公交车结下不解之缘,从胡子刚长硬开始,他就吃扒窃这碗饭,也一次一次栽到老刘手里。耗子出出进进看守所和劳改队,一转眼也成了“老贼”。老贼大概没注意到“老枪”,他无精打采地向窗外张望。老刘想,看来,耗子也偷不动了。

解放广场站到了,上车的人多起来。车门关闭、启动,耗子突然站了起来,他开始在车厢里移动。不好,老刘也本能地站了起来。他似乎忘记自己已经退体了,他想,如果耗子作案,他照样抓他。

老刘尾随耗子在车里移动着,从车中间移动到车尾。

车停下来,再启动。

老刘又随耗子从车尾移动到前部。“要抓就抓他现行。”老刘想。

耗子只是移动,并没作案,折腾了三圈,老刘额头冒汗。

劳动公园站到了,耗子慢腾腾地下了车。老刘连忙跟了过去,下车时差点让车门夹住。

耗子大概没注意到身后,他一瘸一拐地进了一座高大的写字楼,老刘紧跟随其后,见电梯停在15楼,他也跛着腿上了另一部电梯。电梯打开,老刘看到一个醒目的指示牌,牌子上写着“高科技培训班”。他还没反应过来,一个穿黑制服的人挡住了他。

“他是我带来的。”老刘侧过脸,发现耗子正向他招手。

老刘随耗子进到会议室里,台上的小平头立即站起来,一边招手一边喊:“段爷来啦。请到前排就座。”

耗子说:“不了,我和一个老朋友来的,我们就坐后排吧。”

老刘和耗子坐了下来,他小声对耗子说:“行啊,段立军,有辈分了。”

耗子说:“熬一熬就师爷了,你不也一样带徒弟了吗。”

小平头说:“兄弟们,形势发展对我们这个行业越来越不利了,现在人们出门都不带现金了,要不刷卡,要不就手机扫一扫,这样下去,我们的生存空间越来越小。如果不掌握高科技,不采取应对的办法,我们这个古老的行业就要成光棍(骗子的古称)了……下面请赵博士为大家讲解互联网社会中的技术提升之道。”

会场上有二三十人,响起了稀稀拉拉的掌声。

被称为赵博士的人一边演示PPT,一边讲解着。老刘听不大懂,耗子似乎也听不懂,迷迷糊糊打瞌睡的样子。

老刘站了起来,耗子睁开眼睛:“怎么。这就走了。”

老刘说:“走了,听不明白。”

耗子笑起来,嘶哑干涩,然后说:“老刘啊,我们都老了,我们的时代已经过去了。”说完,耗子狡狯地冲老刘一笑,还挑逗性地眨了眨左眼。

老刘站起来,走到门口,眨了眨右眼,对耗子神秘地笑了笑。

下楼时老刘也哑笑着,走出大楼门口,发现外面飘着零星的雨点,老刘想起那一年,他和耗子两人凭借体力搏斗着,从车上到车下,车轮从他的右腿、耗子的左腿碾过,那天也是稀稀落落的小雨……老刘不去想这些了,他心里对耗子说:我警告你,段立军,你别高兴得太早,你们那群人里,我看到了我徒弟的徒弟,他正专心致志地听课呢,他可是人民公安大学毕业的

节选自《津子围短篇小说小说集》

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耗子从公交车中部走到车尾,又从车尾走到前部,不能得手,主要是因为耗子真的老了,也真的偷不动了,也因为老刘的时刻跟随所带来的威慑。

B.老刘离开会场时耗子的”一笑”表明他与老刘一样听不懂课的内容而无奈的心理,“眨了眨左眼”则表现出耗子的得意心理以及对老刘的戏谑。

C.结尾部分由今天的“外面飘着零星的雨点”联想到过去的“稀稀落落的小雨”,这样交代了天气情况与环境氛围,也暗示了主要人物内心的不平静。

D.作者善于讲述故事,以第三人称的全知视角,使故事更为客观真实,而且以人物的心理活动描写与人物对话来推动情节的发展,让故事具有吸引力。

2.“15路公交车”在情节发要中有重要作用,这种作用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3.结尾部分画线部分句子具有什么意蕴?请简要分析。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由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联合中国儿童中心、教育三十人论坛共同主办的“中国儿童发展论坛”于6月1日在北京举行,主题为“儿童优先·筑基未来”。十三届全国政协常务委员兼副秘书长、民进中央副主席朱永新出席并演讲。

为什么要强调儿童优先?朱永新列举了四个方面的理由:

第一,相对于成年人的社会而言,儿童是弱势人群。

第二,童年生活是否幸福会影响到一个人的一生,今天的儿童将成为什么样的人起决定作用的其实是他们如何度过自己的童年。

第三,童年的长度反映了一个国家的高度。朱永新表示,重视儿童是一个国家、一个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一个国家对儿童关注的程度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这个国家文明的程度。儿童是一个未经雕琢、未受污染的个体,虽然不够成熟,但是弥足珍贵,因为在儿童身上保存着人类最珍贵的品质。

第四,今天的儿童就是明天的公民,今天的孩子的模样就是明天共和国的模样。对儿童的关心,让他们有更好的成长环境、更好的呵护是非常重要的。

(摘自新浪网)

材料二:

“影子教育( Shadow Education)”是指学校正式教育的投影,也就是在东亚教育体系中普遍存在的儿童课外班现象。

调查显示,从课外班参与比例上看,儿童上学日参与学科辅导的占比最高,为66.5%,其他依次为文艺特长(58.2%)、体育特长(53.9%)、科技兴趣(35.7%),在周末也呈现类似的趋势。从课外班参与目的上看,应试教育仍然有较大影响。除提高成绩(44.39%)之外,掌握知识(32.83%)、掌握学习方法(21.00%)、培养学习习惯(17.81%)、先学有优势(10.58%)等目的也被选择。这表明,儿童参与课外班的最主要目的仍然是学习、成缝和考试。

校外生活的“影子教育”现象加重了儿童的课外负担,也降低了儿童在其他校外生活方面的质量。儿童校外生活时间是有限的,严重的“影子教育”必然会压缩其他校外生活的时间和机会。在连睡眠时间都无法保证的情况下,留给儿童自由支配的时间少之又少,这就严重压缩了他们进行体闲娱乐、自由玩耍、社会实践的机会。

(摘自《儿童蓝皮书:中国儿童发展报告(2019)》

材料三:

从贫困地区自身发展来看,一是贫困地区大多处于条件恶劣的山区林区,交通不便,信息闭塞,这些自然条件客观上就对农村幼儿园的建设造成了困难。二是农村家长可能对孩子的教育缺乏重视,认为学前教育是有可无的事情,缺乏送幼儿园接受学前教育的积极性,更多重视孩子的身体发育需求,忽视孩子的心理发展需求。重视孩子在家的自由自在,忽视孩子的规则意识和社会性发展。三是由于地方产业对当地劳动力的吸纳能力较弱,许多壮年劳动力选择外出务工,农村留守儿童较为普遍。如果城镇没有足够的就业机会,送孩子到城镇幼儿园会极大增加家庭负担,客观上造成农村留守儿童等困难群体入学难问题。四是由于经济不发达,居民收入水平低,用于基本生活保障的比例较大,可供教育投资的就相对较少,再加上政府财政能力有限,无力提供太多免费资源,适龄儿童教育的机会势必受到影响。

(摘自《反贫困和儿童早期发展》)

1.下列对材料三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A B.B C.C D.D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材料二数据翔实,阐明课外教育的教学内容虽独立于学校教育之外,但其目的仍主要是学习、成绩和考试。

B.材料一高屋建瓴,指出童年过得如何不仅关系儿童个人的成长,也与国家的发展密切相关。

C.综合三则材料,可以看出儿童教育的发展,已是必须重视的任务,其中尚有诸多问题亟待解决。

D.材料三条分缕析,从自然条件、家长观念、经济发达程度等方面探讨了贫困地区儿童接受学前教育的种种困难。

3.请你结合三则材料,对我国当下的儿童教育提出一些合理建议。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引自《春秋左氏传》。《春秋左氏传》是史官左丘明为解释孔子的《春秋》所著,被奉为儒家十三经之一。引言相关内容是:公元前549年,晋国执政范宣子向鲁国大夫叔孙豹请教何为“死而不朽”时说:“我先祖从舜、夏、商、周以来,世袭贵族不辍,这就是不朽吧?”叔孙豹回答:“这只不过是世代为官受禄,并非不朽,鲁国贤臣臧文仲去世已久,但他的话还在流传,所谓不朽,当如是!我听说‘人生最高目标是树立德行,其次是建立功业,再次是著书立说’,如果能在其中一点有所建树,流芳百世,虽逝犹生。”

叔孙豹把这种不朽观用立德、立功、立言加以界定(即“三立”或“三不朽”),并对世俗观念予以清晰的价值导向,体现出可贵的文化自觉。唐代孔颖达《左传正义》对“三立”阐释为:“立德,谓创制垂法,博施济众……立功,谓拯厄除难,功济于时。立言,谓言得其要,理足可传。”“三立”把人生价值标准精确定位,使古圣先贤超越个体生命融入无限的“大我”而获得精神永生,并成为传统文化的灵魂所在,对后世影响深远。常有人以“三立”或“立三”为名,即取此意。历代英雄豪杰以不同方式唱响人生成功的这“三部曲”,共同谱写出华夏文明史,如孔子、孟子、范仲淹、王阳明等。

王阳明是其中杰出代表,他融道德、事功和治学为一体,光大儒家内圣外王之道。作为军事家,他出奇制胜,屡平叛乱,成为有气节、有担当的保国功臣而功德圆满。作为思想家,他集“心学”之大成,立论认为:“致良知”就是“明明德”,从“格物致知”到“修齐治平”,都是“明明德”的过程。知行合一既是“明德”之本体,又是“明德”之功用。“明德”是本心的德性,这意味着“明明德”需向内求,发明本心,使自身德行主体建立起来,就会自觉自发地“仁民爱物”。诚如后人在王阳明故居用楹联对他一生的总结:“立德立功立言真三不朽,明理明知明教乃万人师。”

德、功、言三者关系密不可分,立德是立功、立言的基本前提,而立功、立言是立德的自然结果。儒道释虽然各自要旨表述有异,但都以立德作为根本。“德”是中华文化的核心理念,本义是遵循自性本心,顺应自然之道,彰显人伦价值。具体而言,“德”涵括仁义、诚信、温良、恭敬、礼让、谦和等美好品行。

“三立”是实现人类终极关怀的三种根本途径,体现出一种崇高的价值观,即人生意义在于奉献而非索取,个人不应只为自己活着,而应为群体着想,承担起应尽的责任,为社会作出有益贡献。前人给我们留下丰厚的物质和精神财富,我们应该给后人留下些什么?人要活得有意义,离不开立德、立功、立言的实践。“三立”虽非易事,却是人人宜做之事。能否做到“三立”,并不完全取决于职位高低和能力大小,平凡人也可以做到。“三立”在当代简单地说,即做人、做事、做学问。

“立德”就是树立德行的榜样。这就要求修养身心,尊道贵德,劝善行善,俯仰无愧。作为员工,忠于职守。作为晚辈,孝敬长辈。我们社会科学工作者,要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心铸魂,以德育人,以道化人,以爱成人。“立功”就是建立成功的事业。这不局限于宏图大业,只要用心做事、造福他人,在日常生活和平凡岗位都可以建功立业。“立言”就是创立切实的言论。这要把立德立功的实践经验加以总结提炼升华,给人启迪和激励。我们当立世界潮头,通古今之变,发时代先声,多出精品力作,为人类贡献中国智慧。

(摘编自赵建永《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左传》被奉为儒家十三经之一,它是史官左丘明为解释孔子《春秋》所著,“三立”理论就引自《春秋》。

B.作者认为,“明德”是本心的德性,只要使自身的德行主体建立起来,就会自觉自发地“仁民爱物”。

C.叔孙豹高度评价了臧文仲,是因为臧文仲做到了“立言”,而这一评价对世俗观念也有积极的引导作用。

D.“三立”是传统文化灵魂所在,三者关系密不可分,互为前提。其中,立功、立言是立德的自然结果。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引用唐代孔颖达这一段话,是对“三立”理论的创造性解读,这一解读弥补了叔孙豹观点的不足。

B.文章例举王阳明事迹,把他作为终身力行“三立”的典范人物,体现“三立”对实现人生价值的影响。

C.文章内容层层递进,先交代“三立”的由来和代表人物,后论述了“三立”之间的关系及其重要价值。

D.文章尾段表明,对于今天的企事业员工和社会科学工作者等人来说“三立”依然有着现实的意义。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首段借范宣子与叔孙豹的问答,体现了当时的文人对生命价值的思考,引出了“三立”这一理论。

B.孔子用他独特的方式力行“三立”,唱响人生成功的“三部曲”,并与其他英雄豪杰谱写出璀璨的华夏文明史。

C.儒道释各要旨表达有异,但都以立德作为根本,由此可知“三立”是实现人类终极关怀的三中根本途径。

D.“三立”在当代简单的来说,即做人、做事、做学问,是人人宜做之事,而且平凡人也完全可以做到的。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照要求作文。

“夫战,勇气也。”——《曹刿论战》

“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毛泽东

“没有一点闯的精神,没有一点‘冒’的精神,没有一股气呀、劲呀,就走不出一条好路,走不出一条新路,就干不出新的事业。”——邓小平同志的南方谈话

“历史只会眷顾坚定者、奋进者、搏击者,而不会等待犹豫者、懈怠者、畏难者。”——十九大报告

作为新时代的新青年,站在人生新起点,你有怎样的体验和思考?请结合上述材料,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查看答案

用下面的短语组成两副有关中秋节和重阳节的对联。要求:上下联各七字,语意连贯,符合节日和对联特点,不得重复使用词语。

黄菊倚风   月静池塘   紫门临水   风摇帘幕   村酒冽   桐叶影   稻花香   桂花香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