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事实上人类所从事的探海活动少之又少。虽已在海底发...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事实上人类所从事的探海活动少之又少。虽已在海底发现了不少富钴结壳、多金属结核、稀土等珍贵的自然资源,但这些发现与深海大洋矿藏之丰富相比,可以说是微乎其微。(  ),在人类极有限的认知中,全球海山分布最密集的区域——西北太平洋海山区     了现今海底最古老的大洋地壳和海山群,也是全球富钴结壳资源最为富集的区域。海洋环流在深海海山剧烈变化中受到了影响,也使我们了解到海洋动力显著的一系列环境特征,这些复杂的动力环境促使海山区的水体、海底与大洋其他区域形成了截然不同的生态系统。海山环境在深海生态系统中扮演着          的角色,海山区有着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其中还不乏一些“稀有物种”,不同海山生物群落之间也存在着         的联系,而人类活动可能是导致该区域生物多样性丧失和生态系统功能        的最重要原因。因此,在深海生态系统研究和开发前的准备工作中,环境评价是其中的重要议题。2017年8月,在国际海底管理局第23届大会期间,中国大洋协会举办了“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的平衡”主题论坛,赢得了各方一致好评。

1.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目前人类已对占整个海底5%的深海进行了调查,但范围还是十分有限

B.目前人类已经调查了整个海底的5%,在深海生态这一点上

C.人类对海底进行的调查非常有限,到目前仅占整个深海的5%

D.海生态这一点来说,目前人类仅针对5%的海底进行过调查

2.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保留   举足轻重   千丝万缕   退化

B.延续   利害攸关   千丝万缕   蜕化

C.保留   利害攸关   错综复杂   蜕化

D.延续   举足轻重   错综复杂   退化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深海海山剧烈变化导致海洋环流受到了影响,也使我们了解到一系列显著的海洋动力环境特征

B.深海海山剧烈变化影响了海洋环流,也使我们了解到一系列显著的海洋动力环境特征

C.深海海山剧烈变化导致海洋环流受到了影响,也使我们了解到海洋动力一系列显著的环境特征

D.深海海山剧烈变化影响了海洋环流,也使我们了解到海洋动力一系列显著的环境特征

 

1.D 2.A 3.B 【解析】 1.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逻辑意脉一致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前后文的照应,以及语意的提示。本题命题者在题干所给的文段中挖掉一句话,然后设计四个内容差不多、但句式各异的句子,要求选出“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选项都有一定干扰性,难度适中。 根据前一句“这些发现”是指对海底的发现,而非对深海的发现,A项强调的是对“占整个海底5%的深海”的调查,再结合前几句的核心词“探海活动少之又少”在海底发现一些珍贵的自然资源”,表明人类只是在探索海底,发现的资源与深海蕴藏的资源相比微乎其微,而比较的对象是对海底的发深海的发现,A项与原意不符合; C项强调的是“整个深海的5%”,比较的对象错误; 根据语意的侧重,可以排除B项,因为其重心落在了“在深海生态这一点上”,与D项相比较,“就深海生态这一点来说”指明比较点的缩小与集中,更适合与前句的“这些发现与深海大洋矿藏之丰富相比,可以说是微乎其微”衔接,且D项的比象是“5%的海底”,与“深海大洋”相对,“仅”字强调在海底发现的资源与深海相比“微乎其微”,符合前后文内容的衔接要求。 故选D。 2.本题考查辨析词语的能力。辨析近义词语的关键就是要仔细分辨它们的细微差别。首先阅读语境,把握语境含义,然后抓住相异语素,分析其意义差异,同时可联系日常习惯用语,推断词语意义及用法。 第一处,“保留”,保存不改变,暂时留着不处理;“延续”,照原来的样子持续下去;从语境来看,这里强调现今海底最古老的大洋地壳和海山群得以保存下来,用“保留”更恰当。 第二处,“举足轻重”,只要脚稍微移动一下,就会影响两边的轻重,指处于重要地位,一举一动都足以影响全局;“利害攸关”,利害所关,指有密切的利害关系;从语境来看,这里强调重要性而没有利害关系,所以“举足轻重”更恰当。 第三处,“千丝万缕”,千条丝,万条线,原形容一根又一根,数也数不清,现多形容相互之间种种密切而复杂的联系;“错综复杂”,错,交错,交叉,综,合在一起,错综,纵横交叉,形容头绪繁多,相互纠结,情况复杂;从语境来看,这里强调的是密切而复杂的关系,应使用“千丝万缕”。 第四处,“退化”,功能减退,由优变劣;“蜕化”,由动物蜕皮引申为事物脱胎演化,或变质、腐化堕落;从语境来看,这里指功能减退,用“退化”更恰当。 故选A。 3.本题考查学生病句辨析与修改能力。病句原因很多,主要有搭配不当、成分残缺、语序不当、结构混乱、不合逻辑、表意不明等。判断病句,必须对汉语的语言规范有所了解,首先要仔细阅读句子,第一步凭借语感感知句子有无毛病,再用所学知识(病句类型)作分析。可用压缩句子抓主要成分由整体到局部地判断。 A项与C项的第一个分句中“导致”运用错误,“导致”大多带不好的结果,而此处不一定完全是不好的结果,用“使”字更为贴切; B、D项的第一个分句表意更为贴切,而且句式表意更为简洁清晰;第二分句是定语位置问题,结合前后语境,尤其是画线部分的后一分句主语是“动力环境”,所以“海洋动力环境”是固定结构,“一系列”置前表意更为恰当,排除D项。 故选B。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宋濂在《送东阳马生序(节选)》中描写同舍诸生腰饰鲜艳,如同神人,又用“_______________”描写了自己的服饰和心理,表达一心向学的精神。

(2)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_______________”两句通过对孩子梦中蹬破被子的描写来表现诗人一家当时生活条件的艰苦。

(3)《离骚》一诗中屈原愤世嫉俗,批判了世人的两种丑陋行为:“固时俗之工巧兮,_____________,竞周容以为度。”此非徒古人有之,今人亦然。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小题。

浪淘沙·秋江

张 炎

万里一飞蓬,吟老丹枫。潮生潮落海门东。三两点鸥沙外月,闲意谁同。

一色与天通,绝去尘红。渔歌忽断荻花风。烟水自流心不竞,长笛霜空。

(注)①张炎:南宋末年著名词人,此词当为晚年漫游江浙一带时所作。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万里”极言空阔,“飞蓬”谓其渺小,对比鲜明,蕴含词人无限的感慨。

B.“吟老丹枫”一句中“丹枫”暗示季令,而“老”字则一语双关,语义丰富。

C.词中“沙鸥”意象,与杜甫“天地一沙鸥”相似,都寄寓他们的哀愁之苦。

D.从“闲意谁同”到“心不竞”如“烟水自流”,交代了词人的情感发展轨迹。

2.下阕“一色与天通。绝去尘红。渔歌忽断荻花风”有何含意?请简要分析。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晁错者,颍川人也。错为人峭直刻深。孝文帝时,天下无治《尚书》者,独闻济南伏生故秦博士,治《尚书》老不可征,太常遣错受《尚书》伏生所。还,因上便宜事,以《书》称说。诏以为太子会人、门大夫、家令。以其辨得幸太子,太子家号曰“智囊”。数上书孝文时,言削诸侯事,及法令可更定者。书数十上,孝文不听,然奇其材,迁为中大夫。当是时,太子善错计策,袁盎诸大功臣多不好错。

景帝即位,以错为内史,错常数请间言事,辄听,宠幸倾九卿,法令多所更定,丞相申屠嘉心弗便,力未有以伤。内史府居太上庙封壖中,门东出,不便,错乃穿两门南出,凿庙壖垣。丞相嘉闻,大怒,欲因此过为奏,请诛错。错闻之,即夜请间,具为上言之。丞相奏事,因言错擅凿庙垣为门,请下廷尉诛。上曰:“此非庙垣,乃壖中垣,不致于法。”丞相谢。罢朝,怒谓长史曰:“吾当先斩以闻,乃先请,为儿所卖,固误。”丞相遂发病死。错以此愈贵。

迁为御史大夫,请诸侯之罪过,削其地,收其枝郡。奏上,上令公卿列侯宗室集议,莫敢难,独窦婴争之,由此与错有郤。错所更令三十章,诸侯皆喧哗疾晁错。错父闻之,从颍川来,谓错曰:“上初即位,公为政用事,侵削诸侯,别疏人骨肉,人口议多怨公者,何也?”晁错曰:“固也。不如此,天子不尊,宗庙不安。”错父曰:“刘氏安矣,而晁氏危矣,吾去公归矣!”遂饮药死,曰:“吾不忍见祸及吾身。”死十余日,吴楚七国果反,以诛错为名。及窦婴、袁盎进说,上令晁错衣朝衣斩东市

晁错已死,谒者仆射邓公为校尉,击吴楚军为将。还,上书言军事,谒见上。上问曰:“道军所来,闻晁错死,吴楚罢不?”邓公曰:“吴王为反数十年矣,发怒削地,以诛错为名,其意非在错也。且臣恐天下之士噤口,不敢复言也!”上曰:“何哉?”邓公曰:“夫晁错患诸侯强大不可制,故请削地以尊京师,万世之利也。计画始行,卒受大戮,内杜忠臣之口,外为诸侯报仇,臣窃为陛下不取也。”于是景帝默然良久,曰:“公言善,吾亦恨之。”乃拜邓公为城阳中尉。

太史公曰:晁错为家令时数言事不用后擅权多所变更诸侯发难不急匡救欲报私仇反以亡躯。语曰“变古乱常,不死则亡”,岂错等谓邪!

(节选自《史记·袁盎晁错列传》)

(注)塢(ruán):宫庙内墙以外、外墙以内的空地。庙壖:庙门外的隙地。

1.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晁错为家令/时数言/事不用后擅权/多所变更/诸侯发难救/不急匡救/欲报私仇/反以亡躯

B.晁错为家令时/数言事不用/后擅权/多所变更/诸侯发难/不急匡救/欲报私仇/反以亡躯

C.晁错为家令/时数言/事不用后/擅权多所变更/诸侯发难/不急匡救/欲报私仇/反以亡躯

D.晁错为家令时/数言事/不用/后擅权多/所变更诸侯发难/不急匡救/欲报私仇/反以亡躯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孝文,指汉文帝,汉代倡导以孝治天下,皇帝的谥号大部有个孝字,如孝景、孝武等。

B.集议,是秦汉时群臣讨论国事以备皇帝决断的一种会议形式,将军、列侯等均可参加。

C.东市,东面的市场,又指汉代在长安处决判死刑犯的地方,后以“东市”泛指刑场。

D.谒者仆射,官名,指谒者的长官,汉沿秦置,文中指掌管朝廷监察与京城治安的官吏。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晁错有口才,善于论辩。常引用《尚书》中的观点上书进言,大谈治国之道,太子家尊称他为“智囊”。

B.晁错锐意改革,得到景帝的支持。景帝常常单独接见他,对他言听计从,许多法令都是经晁错修改订立的。

C.晁错有原则,为人刚正严苛。改革举措招致朝廷同僚与诸侯的反对,他父亲甚至以死相劝,晁错却不为所动。

D.晁错为国远虑,忠君高节。他为国家发展多次上书力推削藩之政,即使是损害自身利益亦不改初衷。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错常数请间言事,辄听,宠幸倾九卿,法令多所更定。

(2)公为政用事,侵削诸侯,别疏人骨肉,人口议多怨公者,何也?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相 遇

津子围

老刘退休后第一次上15路公交车。那个线路的公交车曾经是老刘战斗了20多年的战场,车上车下,他抓了上百个扒窃嫌疑人,也得了一面墙的奖状,特别是“全国反扒窃能手”那个荣誉,一直令老刘骄傲和自豪。

眼下,车厢里显得陌生很多,那里大多是老人,也不拥挤了。老刘这才想起,其实他早就不上一线了,退休前十来年就坐在办公室里复核案件,带带徒弟。所以说,公交车的变化不是他退休后才有的。应该更早。老刘想。

以“老猎手”的眼光看来,这样的环境对行窃是不利的,同时,他多少也有些失落感,早年,作为这个城市的骨干线路,15路公交车最繁忙、最拥挤,车厢里几乎成了不同年代的时尚展示厅,五颜六色,熙熙攘攘,那里成了扒手的冒险乐园,当然,前提是别碰上老刘,老刘曾是他们的噩梦。

车里有很多空座位,老刘还是习惯地选择了最后一排,从角落里,他可以对整个车厢一览无余。车行一站地便是纪念街,下车2个人,上车3个人。老刘注意到第三个佝偻的身影儿,他连忙用帽子把自己的脸遮了一大半。

“耗子也老了。”老刘在心里嘀咕。老刘一眼就认出了耗子,他甚至认为,耗子化成骨灰他也能把他认出来。

耗子的一生也与15路公交车结下不解之缘,从胡子刚长硬开始,他就吃扒窃这碗饭,也一次一次栽到老刘手里。耗子出出进进看守所和劳改队,一转眼也成了“老贼”。老贼大概没注意到“老枪”,他无精打采地向窗外张望。老刘想,看来,耗子也偷不动了。

解放广场站到了,上车的人多起来。车门关闭、启动,耗子突然站了起来,他开始在车厢里移动。不好,老刘也本能地站了起来。他似乎忘记自己已经退体了,他想,如果耗子作案,他照样抓他。

老刘尾随耗子在车里移动着,从车中间移动到车尾。

车停下来,再启动。

老刘又随耗子从车尾移动到前部。“要抓就抓他现行。”老刘想。

耗子只是移动,并没作案,折腾了三圈,老刘额头冒汗。

劳动公园站到了,耗子慢腾腾地下了车。老刘连忙跟了过去,下车时差点让车门夹住。

耗子大概没注意到身后,他一瘸一拐地进了一座高大的写字楼,老刘紧跟随其后,见电梯停在15楼,他也跛着腿上了另一部电梯。电梯打开,老刘看到一个醒目的指示牌,牌子上写着“高科技培训班”。他还没反应过来,一个穿黑制服的人挡住了他。

“他是我带来的。”老刘侧过脸,发现耗子正向他招手。

老刘随耗子进到会议室里,台上的小平头立即站起来,一边招手一边喊:“段爷来啦。请到前排就座。”

耗子说:“不了,我和一个老朋友来的,我们就坐后排吧。”

老刘和耗子坐了下来,他小声对耗子说:“行啊,段立军,有辈分了。”

耗子说:“熬一熬就师爷了,你不也一样带徒弟了吗。”

小平头说:“兄弟们,形势发展对我们这个行业越来越不利了,现在人们出门都不带现金了,要不刷卡,要不就手机扫一扫,这样下去,我们的生存空间越来越小。如果不掌握高科技,不采取应对的办法,我们这个古老的行业就要成光棍(骗子的古称)了……下面请赵博士为大家讲解互联网社会中的技术提升之道。”

会场上有二三十人,响起了稀稀拉拉的掌声。

被称为赵博士的人一边演示PPT,一边讲解着。老刘听不大懂,耗子似乎也听不懂,迷迷糊糊打瞌睡的样子。

老刘站了起来,耗子睁开眼睛:“怎么。这就走了。”

老刘说:“走了,听不明白。”

耗子笑起来,嘶哑干涩,然后说:“老刘啊,我们都老了,我们的时代已经过去了。”说完,耗子狡狯地冲老刘一笑,还挑逗性地眨了眨左眼。

老刘站起来,走到门口,眨了眨右眼,对耗子神秘地笑了笑。

下楼时老刘也哑笑着,走出大楼门口,发现外面飘着零星的雨点,老刘想起那一年,他和耗子两人凭借体力搏斗着,从车上到车下,车轮从他的右腿、耗子的左腿碾过,那天也是稀稀落落的小雨……老刘不去想这些了,他心里对耗子说:我警告你,段立军,你别高兴得太早,你们那群人里,我看到了我徒弟的徒弟,他正专心致志地听课呢,他可是人民公安大学毕业的

节选自《津子围短篇小说小说集》

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耗子从公交车中部走到车尾,又从车尾走到前部,不能得手,主要是因为耗子真的老了,也真的偷不动了,也因为老刘的时刻跟随所带来的威慑。

B.老刘离开会场时耗子的”一笑”表明他与老刘一样听不懂课的内容而无奈的心理,“眨了眨左眼”则表现出耗子的得意心理以及对老刘的戏谑。

C.结尾部分由今天的“外面飘着零星的雨点”联想到过去的“稀稀落落的小雨”,这样交代了天气情况与环境氛围,也暗示了主要人物内心的不平静。

D.作者善于讲述故事,以第三人称的全知视角,使故事更为客观真实,而且以人物的心理活动描写与人物对话来推动情节的发展,让故事具有吸引力。

2.“15路公交车”在情节发要中有重要作用,这种作用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3.结尾部分画线部分句子具有什么意蕴?请简要分析。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由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联合中国儿童中心、教育三十人论坛共同主办的“中国儿童发展论坛”于6月1日在北京举行,主题为“儿童优先·筑基未来”。十三届全国政协常务委员兼副秘书长、民进中央副主席朱永新出席并演讲。

为什么要强调儿童优先?朱永新列举了四个方面的理由:

第一,相对于成年人的社会而言,儿童是弱势人群。

第二,童年生活是否幸福会影响到一个人的一生,今天的儿童将成为什么样的人起决定作用的其实是他们如何度过自己的童年。

第三,童年的长度反映了一个国家的高度。朱永新表示,重视儿童是一个国家、一个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一个国家对儿童关注的程度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这个国家文明的程度。儿童是一个未经雕琢、未受污染的个体,虽然不够成熟,但是弥足珍贵,因为在儿童身上保存着人类最珍贵的品质。

第四,今天的儿童就是明天的公民,今天的孩子的模样就是明天共和国的模样。对儿童的关心,让他们有更好的成长环境、更好的呵护是非常重要的。

(摘自新浪网)

材料二:

“影子教育( Shadow Education)”是指学校正式教育的投影,也就是在东亚教育体系中普遍存在的儿童课外班现象。

调查显示,从课外班参与比例上看,儿童上学日参与学科辅导的占比最高,为66.5%,其他依次为文艺特长(58.2%)、体育特长(53.9%)、科技兴趣(35.7%),在周末也呈现类似的趋势。从课外班参与目的上看,应试教育仍然有较大影响。除提高成绩(44.39%)之外,掌握知识(32.83%)、掌握学习方法(21.00%)、培养学习习惯(17.81%)、先学有优势(10.58%)等目的也被选择。这表明,儿童参与课外班的最主要目的仍然是学习、成缝和考试。

校外生活的“影子教育”现象加重了儿童的课外负担,也降低了儿童在其他校外生活方面的质量。儿童校外生活时间是有限的,严重的“影子教育”必然会压缩其他校外生活的时间和机会。在连睡眠时间都无法保证的情况下,留给儿童自由支配的时间少之又少,这就严重压缩了他们进行体闲娱乐、自由玩耍、社会实践的机会。

(摘自《儿童蓝皮书:中国儿童发展报告(2019)》

材料三:

从贫困地区自身发展来看,一是贫困地区大多处于条件恶劣的山区林区,交通不便,信息闭塞,这些自然条件客观上就对农村幼儿园的建设造成了困难。二是农村家长可能对孩子的教育缺乏重视,认为学前教育是有可无的事情,缺乏送幼儿园接受学前教育的积极性,更多重视孩子的身体发育需求,忽视孩子的心理发展需求。重视孩子在家的自由自在,忽视孩子的规则意识和社会性发展。三是由于地方产业对当地劳动力的吸纳能力较弱,许多壮年劳动力选择外出务工,农村留守儿童较为普遍。如果城镇没有足够的就业机会,送孩子到城镇幼儿园会极大增加家庭负担,客观上造成农村留守儿童等困难群体入学难问题。四是由于经济不发达,居民收入水平低,用于基本生活保障的比例较大,可供教育投资的就相对较少,再加上政府财政能力有限,无力提供太多免费资源,适龄儿童教育的机会势必受到影响。

(摘自《反贫困和儿童早期发展》)

1.下列对材料三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A B.B C.C D.D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材料二数据翔实,阐明课外教育的教学内容虽独立于学校教育之外,但其目的仍主要是学习、成绩和考试。

B.材料一高屋建瓴,指出童年过得如何不仅关系儿童个人的成长,也与国家的发展密切相关。

C.综合三则材料,可以看出儿童教育的发展,已是必须重视的任务,其中尚有诸多问题亟待解决。

D.材料三条分缕析,从自然条件、家长观念、经济发达程度等方面探讨了贫困地区儿童接受学前教育的种种困难。

3.请你结合三则材料,对我国当下的儿童教育提出一些合理建议。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