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夫子哂之。
“求,尔何如?”
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赤,尔何如?”
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点,尔何如?”
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
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
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三子者出,曾皙后。曾皙曰:“夫三子者之言何如?”
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
曰:“夫子何哂由也?”
曰:“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唯求则非邦也与?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唯赤则非邦也与?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
1.下列各句中,对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吾与点也 与:赞成
B.子路率尔而对曰 率尔:直率的样子
C.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 摄:迫近
D.其言不让 让:谦让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以吾一日长乎尔 然秦以区区之地
B.千乘之国 欲人之无惑也难矣
C.为国以礼,其言不让 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D.含瑟而作 毕礼而归之
3.下面关于孔子和曾皙的对话,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
A.曾皙的出场不同于别的弟子,子路等人坦陈志趣时,曾皙一边聆听孔子与他们的对话,一边悠然自得地鼓瑟,这一举动反映了当时师生对话的和谐气氛。
B.孔子提问曾皙时,曾皙鼓瑟正接近尾声,他“铿”的一声把瑟放下,站起来回答,这些似乎很平常的动作描写,却生动地显现了曾皙洒脱而又知礼的形象。
C.曾皙的回答不同一般,他用非常理性的语言述说他的志向,表现出他高于其他几位弟子的地方。
D.曾皙的理想蓝图符合儒家礼仪之邦的治国理想,深深地打动了孔子,因而孔子喟然而叹。这喟叹既表现了孔子对曾皙志向的赞许,又表现了孔子对曾皙勾画的理想境界的向往,师生之间产生了感情上的交流与共鸣。
下列有关古代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博士”是学位名。先指掌管书籍文典、通晓史事的官职,后指学术上专通一经或精通一艺、教授生徒的官职。
B. “学官”是古代主管学务的官员和官学教师的统称。
C. “教授”原指传授知识,讲课授业,后成为学官名。宋代始设,主管学校课试、执行学规等事务。
D. “学政”是“提督学政”的简称,是由朝廷委派到各省主持院试并督察各地学官和生员的官员。
下列各句中的“如”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如或知尔,则何以哉(假如)
B.如其礼乐,以俟君子(至于)
C.宗庙之事,如会同(至于)
D.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或者)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相同的一项是( )
A.风乎舞等
B.三子者出,曾皙后
C.左右欲刃相如
D.祸患常积于忽微
下列各句中,对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居则曰 居:闲居
B.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方:道,指是非准则
C.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俟:等待
D.异乎三子者之撰 撰:撰写
下列各句中,不含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鼓瑟希,铿尔,含瑟而作
B.莫春者,春服既成
C.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晒之
D.善刀而藏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