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课文一、二段,完成下面问题。
项王军壁(① )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1)是(② )何楚人之多也!”项王则(③ )夜(④ )起,饮帐中。有美人名虞,常幸从;骏马名骓,常骑之。于是项王乃(⑤ )悲歌慷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⑥ )!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数阕,美人和之。项王泣数行下,左右(⑦ )皆泣,莫能仰视。
于是项王乃上马骑,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余人,直(⑧ )夜溃(⑨ )围南出,驰走(⑩ )。平明,汉军乃觉之,令骑将灌婴以五千骑追之。项王渡淮,骑能属者百余人耳。(2))项王至阴陵,迷失道,问一田父,田父绐(⑪ )曰“左”。左(⑫ ),乃陷大泽中。以故汉追及之。项王乃复引兵而东(⑬ ),至东城,乃(⑭ )有二十八骑。汉骑追者数千人。项王自度不得脱。谓其骑曰:“吾起兵至今八岁矣,身(⑮ )七十余战,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⑯ ,遂霸有天下。然今卒⑰ )困于此,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今日固(⑱ )决死,愿为诸君快战,必三胜之,(3)为诸君溃(⑲ )围,斩将,刈旗,令诸君知天亡我,非战之罪也。”
1.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2.对第1段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开篇以“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渲染一种悲凉的气氛,为渲染英雄末路提供外在环境和客观场景。
B.面对四面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独白语言揭示人物心理活动,加之一问一叹,突出项羽当时疑惑、叹息的矛盾心理,其实项羽的心理更是将士的心理。在这里以点及面,以小见大。
C.四面楚歌之时,项羽惊而起,起而饮,饮而歌,歌而泣。写出了项羽被围垓下,兵困粮绝。楚歌四起,英雄末路:失意、伤感、无可奈何。连续用了五个动词,文气连贯,一气呵成。尤其“泣”字,值得深味。
D.项羽是一个勇猛豪爽的大丈夫,在四面楚歌之时,在预料到失败的时刻,在痛失天下的最后时刻所心疼的只有女人和宝马,所以唱出了柔肠百转的《垓下歌》,这也体现出男人最柔情的一面。
3.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1)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
(2)项王渡淮,骑能属者百余人耳。
(3)愿为诸君快战,必三胜之。
速读全文,用四字短语概括文中的三个主要场景。
下列对课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项羽被汉军包围在垓下,夜听四面楚歌,感到大势已去,于是饮酒帐中,慷慨悲歌,怆然涕下,英雄末路,无限悲凉。
B.项羽带骑兵八百余,趁夜突围,过淮河,剩下百余人;到阴陵,迷路,被一老农所骗,陷入沼泽地,被汉军追击,部下只剩下二十八骑。
C.为了证明“天之亡我,非战之罪”,项羽奋起神威,斩汉军二将,杀数十百人,瞋目一叱,使汉军骑将杨喜倒退数里。
D.乌江亭长请项羽过江,项羽自感无面目再见江东父兄,不愿渡过乌江,于是他把战马送给亭长,带领部下徒步作战,最后自刎而死。
文化常识判断
(1)《史记》全书包括十二本纪、三十世家、七十列传、八表、十书,共一百三十篇,五十二万六千五百余字。(______)
(2)赤泉侯指汉将杨喜,他因破项羽有功,后被封赤泉侯。(______)
(3)亭长是秦汉时乡官,骑司马是骑兵将领官名。(______)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垓下(________) 骏马名骓(________) 歌数阕(________)
美人和之(________) 麾下(________) 骑从者(________)
骑能属者(________) 田父绐曰(________)(________)
自度不得脱(________) 刈旗(________)
汉军皆披靡(________) 亦足王也(________)
被十余创(________) 王翳(________)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仲由,字子路,卞人也。少孔子九岁。
子路也鄙,好勇力,志伉直,冠雄鸡,佩豭豚(注),陵暴孔子。孔子设礼,稍诱子路,子路后儒服委质,因门人请为弟子。
子路问政。孔子曰:“先之,劳之。”请益。曰:“无倦。”
子路问:“君子尚勇乎?“孔子曰:“义之为上。君子好勇而无义,则乱;小人好勇而无义,则盗。”
子路有闻,未之能行,唯恐有闻。
孔子曰:“片言可以折狱者,其由也与!”“由也好勇过我,无所取材。”“若由也,不得其死然。”“衣敝缊袍与衣狐貉者立而不耻者,其由也与! ”“由也升堂矣,未入于室也。”
季康子问:“仲由仁乎?“孔子曰:“千乘之国可使治其赋,不知其仁。”
子路为季氏宰,季孙问曰:“子路可谓大臣与?“孔子曰:“可谓具臣矣。“
子路为蒲大夫,辞孔子。孔子曰:“蒲多壮士,又难治。然吾语汝:恭以敬,可以执勇;宽以正,可以比众;恭正以静,可以报上。”
初,卫灵公有宠姬曰南子。灵公太子蒉聩得过南子,惧诛出奔。及灵公卒而夫人欲立公子郢。郢不肯,曰:“亡人太子之子辄在。”于是卫立辄为君,是为出公。出公里二十年其父蒉聩居外不得入子路为卫大夫孔悝之邑宰蒉聩乃与孔悝作乱谋入孔悝家遂与其徒袭攻出公出公奔鲁,而蒉聩入立,是为庄公。方孔悝作乱,子路在外,闻之而驰往。遇子羔出卫城门,谓子路曰:“出公去矣,而门已闭,子可还矣,毋空受其祸。”子路曰:“食其食者不避其难。”子羔卒去。有使者入城,城门开,子路随而入。造蒉聩,蒉聩与孔悝登台。子路曰:“君焉用孔悝?请得而杀之。”蒉聩弗听。于是子路欲燔台,蒉聩惧,乃下石乞、壶靥攻子路,击断子路之缨。子路曰:“君子死而冠不免。”遂结缨而死。
孔子闻卫乱,曰:“嗟乎,由死矣!“已而果死。故孔子曰:“自吾得由,恶言不闻于耳。”是时子贡为鲁使于齐。
(选自《史记·仲尼弟子列传》,有删减)
(注)冠雄鸡,佩豭豚:头戴雄鸡似的帽子,佩戴着公猪皮装饰的宝剑。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出公立十二年/其父蒉聩/居外不得入/子路为卫大夫/孔悝之邑宰/蒉聩乃与孔悝作乱/谋入/孔悝家遂与其徒袭攻出公/
B.出公立/十二年/其父蒉聩居外不得入/子路为卫大夫/孔悝之邑宰蒉聩/乃与孔悝作乱/谋入孔悝家/遂与其徒袭攻出公/
C.出公立十二年/其父蒉聩居外/不得入/子路为卫大夫孔悝之邑宰/蒉聩乃与孔悝作乱/谋入孔悝家/遂与其徒袭攻出公/
D.出公/立十二年其父/蒉聩居外不得人/子路为卫/大夫孔悝之邑宰蒉聩乃与孔悝作乱/谋/入孔悝家/遂与其徒袭/攻出公/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字:古代男子成人,不便直呼其名,故另取一与本名涵义相关的别名,称之为字,以表其德。凡人相敬而呼,必称其表德之字。后因称字为表字。
B.千乘(读shèng):古代用四匹马拉的一辆兵车叫一乘,诸侯国的大小以兵车的多少来衡量。春秋战国时,诸侯国小的称“千乘”,大的称“万乘”。
C.大夫:古代官名。西周以后先秦诸侯国中,在国君之下有卿、大夫、士三级。大夫世袭,有封地。后世遂以大夫为一般任官职之称。
D.太子;又称王储、皇储或储君,是中国古代王朝中皇位继承人的称谓。自秦始皇开始,太子不再代称诸侯、外姓王及藩属王的储君;也是从此开始,太子又称皇太子。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子路喜欢逞勇斗力,性格直爽,曾经侮辱过孔子,孔子没有跟他计较,而是用礼乐诱导他。后来,子路做了孔子的学生。
B.孔子很赞赏子路判决诉讼案件的能力,认为他有仁德,可以管理拥有一千辆兵车的国家的赋税。
C.子路出任蒲邑的大夫,向孔子辞别时,孔子告诫他“恭以敬”“宽以正”“恭正以静”来治理蒲邑。
D.卫出公时,子路担任卫国大夫孔悝的采邑之宰,蒉瞭联合孔悝作乱。子羔劝子路离去,他没有听从,最后被蒉聩手下的人杀掉。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君子好勇而无义则乱;小人好勇而无义,则盗。
(2)衣敝缊袍与衣狐貉者立而不耻者,其由也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