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汉字的美学特征可依据美学以系统的科学方法来分析,以求获得清晰的、一般性的概念。 一方面进行常规观察,采用分析和实验的客观方法;另一方面结合主观审美目的进行判断, 回答好“为什么说汉字是美的”基本问题。结合研究目的可知,清晰性和一般性十分重要。 清晰性要求简单明了,层次分明,易于青少年理解;一般性要求提取汉字美普遍的特征,才能广泛应用于书法教育教学设计。
依照上述目的和方法,可以提炼出汉字三个层次的美学特征。
自然美。古人言仓颉造字之初云:“颉首四目,通于神明,仰观奎星圆曲之势,俯察龟文鸟迹之象,博采众美,合而为字。”虽为传说,但汉字源于自然是可以考究的。因此,汉字从一产生就具有自然之美。古文字经历千年进化成为今天数目巨大、全面严谨的文字系统, 依旧保留着汉字自然美的基本特性,如庄重、平衡、稳定、对称、匹配、流动等。现代汉字有音、有义、有形,这是一种独特的文字美,映衬着大自然的千姿百态。
架构美。汉字由笔画构建而成,即为架构。架构美的特征是元件规范、构造合理美观。 汉字架构的元件是笔画,主要的笔画有横竖点撇捺等。最基本的要求是横平竖直点斜,撇捺有一定的弧度。构造合理美观则要求笔画的位置合适,排列穿插得当,左右上下部分匹配得体,使字体稳定均衡,重心居中,给人以舒适和美感。每一个汉字都是一个架构。因此,美或不美,架构则起着核心的作用。如是,书写时只要把字“构”好,自然就美。
形态美。汉字的形态美也是个性美或艺术美,是汉字和书法最高的个性与艺术性的表现形式。书法家通过笔画、字形及章法等技艺,发挥个性和才华,形成独立的流派和作品。历代名家对书法有所评述,例如卫夫人的笔阵图对笔画进行了超然解说。“永字八法”的精细 技艺、古今名家的各种字体,都拥有其独特的形态之美。形态美的美学研究更为复杂细腻, 涉及审美对象和观察者的主观情趣、爱好、审美价值观等美学原理。
汉字的三种美学特征共同蕴含在一幅书法作品里。它们可以有所偏重,但并不是孤立或者平行的。作为汉字美的三个层次,每一个较高的层次都建立在较低层次的基础之上。从而由低到高形成一个汉字的美学三角形。在这个三角形中,自然美是基础,架构美是第二层,形态美是最高的艺术表现形式。
汉字的美学三角形提供了一个评价书法作品的框架性程序。书法作品首先应该依次满足汉字美的第一、二层次的美学特征,然后才谈得上第三层次的美。
(摘编自胡锡恒《汉字的美学三角形和现代书法教育》)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最初,汉字是依照宇宙间事物的美好形象创造出的,映衬自然,因此具有自然美。
B.汉字的架构是指汉字横竖点撇捺等这些主要笔画要规范,汉字的构造要合理。
C.书法家运用一定技艺、发挥个性而创作出的书法精品,体现了汉字的形态美。
D.汉字的三种美学特征构成了汉字的美学三角形,它们分属于不同的美学层次。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以美学理论为前提,依据美学研究目的与方法,总结出汉字三种美学特征。
B.文章的主体部分是并列式,依次论述汉字三个层次的美学特征,结构清晰严谨。
C.文章运用例证法,论述汉字第三层次的美学特征;事例典型,充分论证分论点。
D.文章最后两段在前面论述基础上进行理论层面的总结,对书法评价具有指导性。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汉字的自然美、架构美和形态美是从美学的角度获得的清晰的、一般性的概念。
B.按照横平竖直点斜、撇捺有一定的弧度的特征写出的汉字就一定体现出架构美。
C.卓越的书法家可以超越汉字审美的第一、二层次,径直进入第三层次——形态美。
D.汉字的自然美、架构美和形态美能广泛运用于教育教学设计中,意义鲜明突出。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南园饮罢留宿,诘朝呈鲜于子骏、范尧夫彝叟兄弟(注)
司马光
园僻青春深,衣寒积雨阕。
中宵酒力散,卧对满窗月。
旁观万象寂,远听群动绝。
只疑玉壶冰,未应比明洁。
(注)本诗写于宋神宗西宁年间,王安石变法后,司马光处于政治上不得志时期。尧夫,范仲淹次子。黎叟,范仲淹第三子纯礼。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开头两句写园林偏僻,连绵春雨方停,觉得身上衣裳难抵这料峭春寒,反衬出与朋友欢聚的喜悦。
B.“中宵”句表明诗人在与好友相聚痛饮时酩酊大醉,直到夜半方才清醒过来。
C.“卧对”句是说诗人睁眼一看,只见满窗皓月正与他的卧处相对,十分晃眼。
D.“旁观”两句写深夜所感,此时游目旁观,侧耳远听,万象寂然,群动俱歇。
2.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曲江(注)春望怀江南故人
赵嘏
杜若洲边人未归,水寒烟暖想柴扉。
故园何处风吹柳,新雁南来雪满衣。
目极思随原草遍,浪高书到海门稀。
此时愁望情多少,万里春流绕钓矶。
(注)曲江:唐代长安著名游览胜地。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诗中“杜若洲”“烟暖”“原草”等意象紧扣诗题中的“春望”一词,描绘出春到曲江的无限风情。
B.诗歌首联,作者触景生情,由眼前曲江岸边、水上的景象想到“人未还”“柴扉”,奠定了全诗的抒情基调。
C.诗歌颈联写作者思随目转,思念之情随离离原草而更显渺远,也苦于曲江浪涛汹涌而无法接到从故乡寄来的书信。
D.诗歌尾联运用了设问手法,其中下句“万里春柳绕钓矶”运用了想象的手法来写景,以景结情,余韵悠长。
2.请从虚实结合的角度简要赏析诗歌的颔联。
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后面的问题。
牡丹
[唐]薛涛
去春零落暮春时,泪湿红笺怨别离。
常恐便同巫峡散,因何重有武陵期。
传情每向馨香得,不语还应彼此知。
只欲栏边安枕席,夜深闲共说相思。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从去年与牡丹的相聚落笔,把人世间的深情浓缩在重逢的特定场景之中。
B.颔联中“武陵期”指陶渊明《桃花源记》中武陵渔人意外发现桃花源仙境的故事,用典新颖别致。
C.颈联以“馨香”“不语”刻画牡丹形象,又以“传情”“彼此知”关照前文。
D.尾联写诗人想于栏边安放枕席,如对故人一般抵足而卧,互诉衷情。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的示例,选择屈原、李白两人,仿写两句话,使之与示例构成排比。
示例:个性就是“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的谭嗣同那不顾生死的英勇与豪迈。
下面是某市图书馆办理新式读者证的流程图。请把该流程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简洁,不超过13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