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鲁迅是一位主张真实地表现自我本来...

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鲁迅是一位主张真实地表现自我本来面目的作家,  ①    ②  他在现代文学史上的特殊位置,  ③其他种种原因,鲁迅的“真正自我”消隐在社会各界对他或赞美或贬抑的种种“涂饰”中。褒之者称鲁迅为“青年领袖”“文化旗手”,贬之者咒骂鲁迅为“刀笔吏”“绍兴师爷”等。用今天的眼光来看,这些头衔从不同侧面道出了鲁迅这一文化偶像的某些精神实质,  ④  它们并不能涵盖鲁迅复杂的精神特征。鲁迅⑤  与绝大多数现代人一样存在着“身份危机”,  ⑥  ,从这个角度来说,他是一名“心灵的漂流者”

 

A

然而

只要

由于

所以

但是

B

然而

由于

以及

但是

因而

C

所以

由于

但是

因而

D

所以

只要

以及

由于

但是

 

 

A.A B.B C.C D.D

 

B 【解析】 本题考查关联词语的运用能力。所填关联词语要适应语句表达的具体内容,语句结构所表达的是怎样的意义关系,就选取与之相应的关联词语;在运用和填充关联词语时,要注意关联词语常成对成套出现的特点,如果随意改换或改变其前后呼应的词,就会引起意义上和关系上的混乱;如果要求填充的题是由几个复句组成,就要综合观察全题,明确复句间的层次关系,根据不同的关系选用不同的关联词语。首句强调的是“真实地表现自我”,下文则转到“真正自我消隐”,故①处应填“然而”,据此排除C、D两项;由“其他种种原因”后面的内容,又可推知②处应填“由于”。 故选B。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各组词语中,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窖窿    蹒跚    尘芥    绞丝银镯

B.桌帏    鬼秘    胆怯    事理通达

C.渣滓    安逸    呜咽    走头无路

D.鄙薄    烟霭    蹙缩    毕毕剥剥

 

查看答案

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xuān    蹰(chóu    tuò    百无聊lài

B.生(jiàn    享(xīn    然(yǎn    少不事(gèng

C.或(jiàn    hái    种(miù    反盈天(fèi

D.Tuán    熟(xùn    烙(pào    嚼赏鉴(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李永芳,辽东铁岭人。在明官抚顺所游击。太祖克乌喇,乌喇贝勒布占泰走叶赫。太祖伐叶赫,叶赫诉于明。明使告太祖,诫毋侵叶赫。太祖以书与明,言叶赫渝盟悔婚,复匿布占泰,不得已而用兵,躬诣抚顺所,永芳迎三里外,导入教场,太祖出书畀永芳,乃引师还。

后三岁为天命元年,又三岁,始用兵于明。师至抚顺所,遂合围,使持书谕永芳曰:“明发兵疆外卫叶赫,我乃以师至。汝一游击耳,战亦岂能胜?汝多才智,识时务,我国方求才,况如汝者有不加以宠荣与我一等大臣同列者乎?汝若欲战,我矢岂能识汝?若我师入城,男妇老弱必且惊溃。勿谓我恫喝,汝思区区一城且不能下,安用兴师?

永芳得书,立城南门上请降,而仍令军士备守具。上命树云梯以攻,不移时,师登,斩守备王命印等。永芳冠带乘马出降,匍匐谒上,上于马上以礼答之,传谕勿杀城中人。明日,命隳其城,编降民千户,迁之赫图阿喇。命依明制设大小官属,授永芳三等副将,以上第七子贝勒阿巴泰女妻焉。太祖伐明取边城,自抚顺始;明边将降太祖,亦自永芳始。

六年,下辽、沈。永芳皆从,以功授三等总兵官。明巡抚王化贞及诸边将屡遣谍招永芳,永芳辄执奏,上嘉奖,敕免死三次。

太宗即位,以朝鲜与明将毛文龙相应援,命贝勒阿敏等帅师讨之,永芳从。上谕阿敏等曰:“朝鲜理当讨,然非必欲取之。凡事相机度义而行。”克义州,分兵攻铁山,击走文龙;进下定州、安州,次平壤,遂渡大同江。

朝鲜王李倧使赍书迎师诸贝勒答书历数其罪许以遣大臣莅盟当班师使既行师复进次黄州倧使驰告已遣大臣莅盟。阿敏欲遂攻其都城,永芳进曰:“前与朝鲜书,许以遣大臣莅盟当班师,今食言不义。盍暂驻待之?”诸贝勒皆是其言,阿敏怒,叱永芳曰:“尔蛮奴,何多言!我岂不能杀尔耶?”师再进,次平山,倧所遣大臣至师,卒如永芳议,遣刘兴祚、库尔缠如倧所,莅盟而还。

八年,永芳卒。

(选自《清史稿·列传十八》,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朝鲜王李倧使赍书/迎师诸贝勒答书历数其罪/许以遣大臣莅盟/当班师/使既行/师复进/次黄州/倧使驰告已遣大臣莅盟

B.朝鲜王李倧使赍书迎师/诸贝勒答书历数其罪/许以遣大臣莅盟/当班师/使既行师/复进/次黄州/倧使驰告已遣大臣莅盟

C.朝鲜王李倧使赍书/迎师诸贝勒答书历数其罪/许以遣大臣莅盟/当班师/使既行师/复进/次黄州/倧使驰告已遣大臣莅盟

D.朝鲜王李倧使赍书迎师/诸贝勒答书历数其罪/许以遣大臣莅盟/当班师/使既行/师复进/次黄州/倧使驰告已遣大臣莅盟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云梯,在古代属于战争器械,是用于攀越城墙攻城的用具。

B.陴,古代指城上的矮墙,亦称“女墙”,俗称“城垛子”。

C.副将,古代指各级主将的辅佐将领,在职位上略低于偏将。

D.蛮奴,指对南方落后部族的蔑称。文中是阿敏贝勒对明朝降将李永芳的蔑称。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李永芳给太祖留下较好印象。当年太祖攻打叶赫时,亲自前往抚顺所李永芳的驻地,李永芳出迎三里,表示出对太祖的敬意。

B.李永芳因有才能受赏识。太祖围困抚顺时,对李永芳非常赏识,认为他是一个人才,并劝他识时务。最终,李永芳权衡之后归顺了太祖。

C.李永芳军功卓著。他多次跟随太祖出征,在攻打辽阳、沈阳等战役中建立了功勋,因此被授予三等总兵官,并被赐予“免死三次”的特权。

D.李永芳作战讲道义。在跟随阿敏攻打朝鲜时,阿敏要攻打朝鲜的都城,李永芳认为这样做不义,应该等朝鲜的大臣来。结果遭到阿敏的训斥。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勿谓我恫喝,汝思区区一城且不能下,安用兴师?

(2)上谕阿敏等曰:“朝鲜理当讨,然非必欲取之。凡事相机度义而行。”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富弼,字彦国,河南人。初,母韩有娠,梦旌旗鹤雁降其庭,云有天赦,已而生弼。少笃学,有大度,范仲淹见而奇之,曰:“王佐才也。”以其文示王曾、晏殊,殊妻以女。

仁宗复制科,仲淹谓弼:“子当以是进。”举茂材异等,授将作监丞、签书河阳判官。通判绛州,迁直集贤院。康定元年,日食正旦,弼请罢宴彻乐。执政不可,弼曰:“万一契丹行之,为朝廷羞。”后闻契丹果罢宴,帝深悔之。

时禁臣僚越职言事,弼因论日食,极言应天变莫若通下情,遂除其禁。庆历二年,为知制诰,纠察在京刑狱。会契丹屯兵境上,遣其臣萧英、刘六符来求关南地。朝廷择报聘者,皆以其情叵测,莫敢行,夷简因是荐弼。欧阳修引颜真卿使李希烈事,请留之,不报。弼即入对,叩头曰:“主忧臣辱,臣不敢爱其死。”帝为动色,先以为接伴。英等入境,中使迎劳之,英托疾不拜。弼曰:“昔使北,病卧车中,闻命辄起。今中使至而君不拜,何也?”英矍然起拜。

河朔大水,民流就食。弼劝所部民出粟,益以官廪,得公私庐舍十馀万区,散处其人,以便薪水。官吏自前资待缺寄居者皆赋以禄使即民所聚选老弱病瘠者廪之仍书其劳约他日为奏请受赏率五日,辄遣人持酒肉饭糗慰藉,出于至诚,人人为尽力。山林陂泽之利可资以生者,听流民擅取。死者为大冢葬之,目曰“丛冢”。明年,麦大熟,民各以远近受粮归,凡活五十馀万人,募为兵者万计。帝闻之,遣使褒劳,拜礼部侍郎。弼曰:“此守臣职也。”辞不受。前此,救灾者皆聚民城郭中,为粥食之,蒸为疾疫,及相蹈藉,或待哺数日不得粥而仆。自弼立法简便周尽,天下传以为式。弼为相,守典故,行故事,而傅以公议,无容心于其间。当是时,百官任职,天下无事。

嘉祐六年三月,以母忧去位,诏为罢春宴。故事,执政遭丧皆起复。帝虚位五起之,弼谓此金革变礼,不可施于平世,卒不从命。英宗立,召为枢密使。后请老,加拜司空,进封韩国公致仕。元丰六年八月,薨,年八十。

(选自《宋史·列传第七十二》,有删改)

[注]①夷简:吕夷简,时任宰相。②前资:已去职的官吏。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官吏自前资/待缺/寄居者/皆赋以禄/使即民所聚/选老弱病瘠者廪之/仍书其劳约/他日为奏/请受赏/

B.官吏自前资/待缺/寄居者/皆赋以禄/使即民所聚/选老弱病瘠者廪之/仍书其劳/约他日为奏请受赏/

C.官吏自前资/待缺/寄居者/皆赋以禄/使即民所聚选老弱病瘠者/廪之/仍书其劳/约他日为奏/请受赏/

D.官吏自前资/待缺/寄居者/皆赋以禄/使即民所聚选老弱病瘠者/廪之/仍书其劳约/他日为奏请受赏/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正旦,即春节,每年的正月初一。农历每年的第一个月称为正月,旦,为旭日东升。

B.执政,执掌朝政之意,即执政官;也是对某些高级官员的通称。

C.河朔,泛指黄河以东的广大地区。河,古代特指黄河;朔,在表示方位时指东方,如朔风即东风。

D.虚位,指特意空出职位,表示期待贤能。原为宴席之上空出座位,等待贤者到来,表示尊重。

3.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富弼热衷学习,才华横溢。富弼从小就热爱学习,气量大度;被范仲淹认为是辅佐帝王的良才;晏殊看了富弼的文章,很欣赏他,并将女儿嫁给他。

B.富弼见识卓越,虑事周详。康定元年发生日食之后,他建议撤除宴会舞乐,执政者未采纳此建议,而契丹果然不参加宋朝宴乐,令朝廷蒙羞。

C.富弼忠于朝廷,勇于担当。契丹屯兵边境,派遣使者谋取割占宋朝国土,富弼挺身而出,为主分忧,接待应对契丹使者,据理力争。

D.富弼变革创新,救民水火。河朔大水,灾民流离,食宿无着,他一改前人聚民施粥的陈旧方式,调动官、民之资,养生丧死,成效显著。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朝廷择报聘者,皆以其情叵测,莫敢行。

(2)弼谓此金革变礼,不可施于平世,卒不从命。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虞谦,字伯益,金坛人。洪武中,由国子生擢刑部郎中,知杭州府。建文中请限僧道田,人无过十亩,馀以均给贫民。从之。永乐初召为大理寺少卿。时有诏,建文中上言改旧制者悉面陈。谦乃言前事请罪。帝见谦怖,笑曰:“此秀才辟老、佛耳。”释弗问。而僧道限田制竟罢。都察院论诓骗罪准洪武榜例枭首以徇谦奏比奉诏准律断罪诓骗当杖流枭首非诏书意帝从之天津卫仓灾,焚粮数十万石。御史言主者盗用多,纵火自盖。逮几八百人,应死者百。谦白其滥,得论减。

八年,偕给事中杜钦巡视淮、凤,抵陈州灾伤,免田租,赎民所鬻子女。明年,谦请振,太子谕之曰:“军民困极,而卿等从容请启,彼汲黯何如人也。”寻命督两浙、苏、松诸府粮,输南、北京及徐州、淮安。富民赂有司,率得近地,而贫民多远运。谦建议分四等:丁多粮最少者运北京,次少者运徐州,丁粮等者运南京、淮安,丁少粮多者存留本土。民利赖之。

仁宗即位,召还,改大理寺卿。帝方矜慎刑狱,谦等亦悉心奏当。凡法司及四方所上狱,谦等再四参复,必求其平。尝语人曰:“彼无憾,斯我无憾矣。”尝应诏上言七事,皆切中时务。有言其奏事不密,市恩于外者。帝怒,降少卿。一日,杨士奇奏事毕,不退。帝问:“欲何言,得非为虞谦乎?”士奇因具白其诬,且言谦历事三朝,得大臣体。帝曰:“吾亦悔之。”遂命复职。

宣宗立,谦言:“旧制,犯死罪者,罚役终身。今所犯不等,宜依轻重分年限。”报可。宣德二年三月卒于官。

(选自《明史·列传第三十八》,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都察院论诓骗罪/准洪武榜例/枭首以徇/谦奏比奉诏/准律断罪/诓骗当杖流枭首/非诏书意/帝从之/

B.都察院论诓骗/罪准洪武榜例/枭首以徇/谦奏/比奉诏准律断罪/诓骗当杖流枭首/非诏书意/帝从之/

C.都察院论诓骗罪/准洪武榜例枭首以徇/谦奏/比奉诏准律断罪/诓骗当杖流/枭首非诏书意/帝从之/

D.都察院论诓骗罪准/洪武榜例/枭首以徇/谦奏比奉诏准律/断罪/诓骗当杖流/枭首非诏书意/帝从之/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国子生,即国子监学生。国子监是封建时代的教育管理机构和最高学府。晋时始设,与太学并立。

B.出,指出京任职,官职可升可降。

C.大理寺,官署名。相当于现代的最高法院,掌刑狱案件审理,长官名为大理寺卿,明时与刑部、都察院并称为“三法司”。

D.秀才,是汉以来荐举人才的科目之一,唐初置秀才科,后亦作为学校生员的专称。文中虞谦上言改旧制时就被举荐为秀才。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虞谦深受三朝皇帝倚重。他因曾上奏改革旧制而向皇帝请罪,皇帝没有追究他的过错。即使他因奏事不保密而被贬,经杨士奇稍加劝谏,仁宗就将他官复原职。

B.虞谦关心百姓疾苦。亲自前往灾区赈灾,安抚灾民。为便利百姓,还根据丁粮的多寡制定了运粮远近的具体措施。

C.虞谦执法公正。处理案件时谨慎得当,依罪定刑。他向宣宗建议改变过去犯了死罪都要终身服役的做法,主张根据犯人所犯罪行的轻重划分服役年限。

D.虞谦敢于直言,善于说理。多次向皇帝进言,因他所奏之言有理有据,又能切中时务,因此被皇帝采纳。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逮几八百人,应死者百。谦白其滥,得论减。

(2)凡法司及四方所上狱,谦等再四参复,必求其平。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