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文言文,完成各题。 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

阅读文言文,完成各题。

天命之谓性,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道也,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所不闻。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焉。

仲尼曰:“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君子中庸也,君子而时中。小人反中庸也,小人而无忌惮也。子曰:“中庸其至矣乎!民鲜能久矣!”

子曰:“道之不行也,我知之矣:知者过之,愚者不及也。道之不明也,我知之矣:贤者过之,不肖者不及也。人不饮食也,鲜能知味也。”

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性之谓道      率:遵循

B.发而皆节      中:适合,符合

C.万物焉        育:繁育、生长

D.中庸其矣乎    至:达到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君子中庸也/小人反中庸也

B.恐惧乎所不闻/中庸至矣乎

C.道也,不可须臾离也/德,本也

D.见乎隐/人不饮食也

3.下面对文意理解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认为“中”,是人人都有的本性;“和”,是普遍通行的行为准则,达到“中和”的境界,天地便各在其位了,万物便生长繁育了。

B.作者认为中庸是最高的德行,最高的道德标准,所以,很少有人能够真正实行它。这正如我们要求“大公无私”,很少有人能做到一样。

C.孔子认为中庸之道之所以不能实行,是因为:聪明的人自以为是,认识过了头;愚蠢的人智力不及,不能理解它。他还说:中庸之道只有贤能的人オ能做到,不贤的人根本做不到。

 

D.作者认为君子之所以中庸,是因为君子随时做到适中、恰当;小人之所以违背中庸,是因为小人肆无忌惮,好走极端。也就是说,过分与不够貌似不同, 其实质都是一样的,都不符合中庸的要求。

 

1.D 2.B 3.C 【解析】 1.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时,首先应审题,看是选择正确的选项还是错误的,别出现因为审题不清导致正误错位,留下遗憾。最好的方法是凭借知识迁移能力兼用排除法。 本题: D项,“中庸其至矣乎”译为:中庸是最高的境界。至,至道(最高的道德标准)。 故选D。 2.本题考查文言文常见虚词。解答本题,一要积累、熟记常见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二要利用语法知识等帮助判断。 本题: A项,君子之中庸也,译为:君子的言行符合中庸。小人之反中庸也,译为:小人的言行却违反中庸。之:均为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B项,恐惧乎其所不闻,译为:在无人听得到的地方也要恐惧敬畏。其:代词;中庸其至矣乎,译为:中庸是最高的境界。其:语气助词,表推测。 C项,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译为:道是片刻不能离开的。德者,本也,译为:道德修养,是为人的根本。者:均为助词,表停顿。 D项,莫见乎隐,译为:极隐秘之处没有不显现出来的。人莫不饮食也,译为:好像人没有不吃饭的。莫:均为疑问代词,没有谁,没有什么。 故选B。 3.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解答理解文言文内容的题型,要基本了解文言文的大意,然后根据选项,在文中找到相关语句,分析选项是否概括全面,翻译是否正确。本类题型设陷方式一般有故意拔高、信息错位、语句翻译错误等。做题时要回归语境,理解翻译选项涉及的相关句子,然后将原文内容和选项加以对比,即能发现问题。 本题: C项,“只有贤能的人オ能做到”一说有误,依据原文强调“贤者过之”,即贤能的人做得太过分。 故选C。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经典片段,完成各题。

子见南子①,子路不说②。夫子矢之曰③:“予所否者④,天厌之!天厌之!”

(《论语》)

子畏于匡⑤,曰:“文王既没,文不在兹⑥乎?天之将丧斯文也,后死者⑦不得与于斯文也;天之未丧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⑧?”

(《论语·子罕》)

(注释)①南子:卫灵公的夫人,行为淫乱,名声不好。她派人召见孔子,孔子起初辞谢不见,不得已才去见了南子。②说:同“悦”③  矢:同“誓”。④予:我。否,不对。⑤畏于匡:匡,地名,在今河南省长垣县西南。畏,受到威胁。⑥兹:这里,指孔子自己。⑦后死者:孔子自称。 ⑧如予何:奈我何,把我怎么样。

1.下列各项对选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卫灵公的夫人南子派人召见孔子。尽管心里不愿意,但讲究周礼的孔子还是去见了南子,这使子路认为夫子是自取其辱。

B.孔子在匡地被拘禁。身处危难之境,孔子镇定自若,一句“匡人能把我怎么样呢”既鼓励了弟子,又镇住了匡人。

C.当孔子遭到厄运时,他也感到人力的局限性,而把决定作用归于天,表明他对天命的认可。

D.面对子路的不满,孔子发誓说,如果做了不正当的事,会遭上天惩罚。孔子发重誓,是为了表白自己的清白。

2.根据上面选段,你认为孔子心目中的“天”具有什么特点?

 

查看答案

(1)《论语》的核心思想是“仁”,《老子》核心思想是“___________。”

(2) __________作为中国历史叙述的一个传统,来源于据传为孔子所撰的《春秋》,它以合乎礼法为标准,既包括不隐晦事实真相、据事直书的一面, 也包括“为尊者讳,为贤者讳,为亲者讳”的的一面。

(3)按照“经”“史”“子”“集”的分类法,各举出一篇书目。

经:《______》        史:《_____

子:《_______》        集:《______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一首诗歌,完成各题。

闽中秋思

杜荀鹤

雨匀紫菊丛丛色,风弄红蕉叶叶声。

北畔是山南畔海,只堪图画不堪行。

注:杜苟鹤,晚唐诗人。此诗是作者客居福建所作的,后人评价极高,谓工于炼字。

1.“雨匀紫菊丛丛色,风弄红蕉叶叶声”一联可谓工于炼字,试加以简析。

2.请简要赏析这首诗的抒情方式。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_________,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论语·学而》)

(2)饭疏食、饮水,________,乐亦在其中矣。(《论语·述而》)

(3)幽赏未已,高谈转清。________________。(《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

(4)自天子以至于庶人,_________。(《大学》节选)

(5)_________,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 。(《老子》)

(6)邻国相望,__________,民至老死不相往来。(《老子》)

 

查看答案

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位卑的人在位尊的人身旁叫侍。如果坐着就叫“侍坐”,站立两旁就叫“侍”。本文中颜渊和子路就是侍立在孔子身边。

B.老子希望执政者能尚柔、居下,而且能受垢、受不祥,这样做才能有国、有天下。

C.晋灵公最终被杀的原因是:他在杀害宰夫之后,未能接受大臣进谏,荒淫无道“犹不改”,又先后企图谋杀忠臣宣子和赵盾。

D.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使人弃旧图新,使人达到最完善的境界,此三者为儒家所强调的“三纲”,这既是《大学》的纲领旨趣,也是儒学“垂世立教” 的目标所在。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