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在开展国学课堂《论语》课前3分钟演讲活动中,小明有感而发,从《论语》及课本中选择...

在开展国学课堂《论语》课前3分钟演讲活动中,小明有感而发,从《论语》及课本中选择了一些经典词语,想给自己写两幅励志对联,请你按要求帮他组合成对联。

对酒当歌

三省吾身

知行合一

雄心不灭

日新其德

远志长存

涉水跋山

仁智双修

 

第一副表达在困难面前勇往直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幅表达要不断反观自己、加强修为、日日进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对酒当歌雄心不平 涉水跋山远志长存 三省吾身知行一致 日新其德仁智双修 【解析】 本题考查了对对联的能力。所谓对联,是指结构形式上由上下两句构成,字数相等,内容相关,讲究对偶的一种联语。题干要求,上下联各为七字,语意连贯,符合题干要求。注意言简意深,对仗工整,平仄协调。如表达在困难面前勇往直前:对酒当歌雄心不灭 涉水跋山远志长存。对酒当歌,是对着酒、当着歌的意思,代指享乐环境和享乐生活。上联即使处在享乐环境中,依然雄心万丈。下联即不管前途多么漫长和曲折,依然怀抱高远的志向,勇往向前,一步一个脚印地走向人生的目的地。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把下面四句话按恰当顺序填入横线处(只填序号),使之成为语意连贯的一段话。

在先秦,主要有五种人格理想:墨子的苦行侠人格,_______;杨朱的贵我人格,_______;孟子的大丈夫人格,________;荀子的君子式人格,__________;再一种便是庄子式人格了:独来独往,不吝去留,若垂天之云,悠悠往来聚散,在一种远离的姿态中显出格外的美丽与洒脱。

①平和公正,循规蹈矩

②锋芒毕露,正义在胸

③赴汤蹈火,摩顶放踵,利天下而为之

④绝对自我,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

 

查看答案

翻译句子。(1)况阳春召我以烟景,大块假我以文章。

(2)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

(3)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4)见素抱朴,少私寡欲,绝学无忧。

(5)《诗》曰:“靡不有初,鲜克有终。”

(6)其本乱而未治者,否也。

(7)法无顿渐,人有利钝,故名顿渐。

 

查看答案

阅读文言文,完成各题。

天命之谓性,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道也,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所不闻。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焉。

仲尼曰:“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君子中庸也,君子而时中。小人反中庸也,小人而无忌惮也。子曰:“中庸其至矣乎!民鲜能久矣!”

子曰:“道之不行也,我知之矣:知者过之,愚者不及也。道之不明也,我知之矣:贤者过之,不肖者不及也。人不饮食也,鲜能知味也。”

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性之谓道      率:遵循

B.发而皆节      中:适合,符合

C.万物焉        育:繁育、生长

D.中庸其矣乎    至:达到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君子中庸也/小人反中庸也

B.恐惧乎所不闻/中庸至矣乎

C.道也,不可须臾离也/德,本也

D.见乎隐/人不饮食也

3.下面对文意理解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认为“中”,是人人都有的本性;“和”,是普遍通行的行为准则,达到“中和”的境界,天地便各在其位了,万物便生长繁育了。

B.作者认为中庸是最高的德行,最高的道德标准,所以,很少有人能够真正实行它。这正如我们要求“大公无私”,很少有人能做到一样。

C.孔子认为中庸之道之所以不能实行,是因为:聪明的人自以为是,认识过了头;愚蠢的人智力不及,不能理解它。他还说:中庸之道只有贤能的人オ能做到,不贤的人根本做不到。

 

D.作者认为君子之所以中庸,是因为君子随时做到适中、恰当;小人之所以违背中庸,是因为小人肆无忌惮,好走极端。也就是说,过分与不够貌似不同, 其实质都是一样的,都不符合中庸的要求。

 

查看答案

阅读经典片段,完成各题。

子见南子①,子路不说②。夫子矢之曰③:“予所否者④,天厌之!天厌之!”

(《论语》)

子畏于匡⑤,曰:“文王既没,文不在兹⑥乎?天之将丧斯文也,后死者⑦不得与于斯文也;天之未丧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⑧?”

(《论语·子罕》)

(注释)①南子:卫灵公的夫人,行为淫乱,名声不好。她派人召见孔子,孔子起初辞谢不见,不得已才去见了南子。②说:同“悦”③  矢:同“誓”。④予:我。否,不对。⑤畏于匡:匡,地名,在今河南省长垣县西南。畏,受到威胁。⑥兹:这里,指孔子自己。⑦后死者:孔子自称。 ⑧如予何:奈我何,把我怎么样。

1.下列各项对选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卫灵公的夫人南子派人召见孔子。尽管心里不愿意,但讲究周礼的孔子还是去见了南子,这使子路认为夫子是自取其辱。

B.孔子在匡地被拘禁。身处危难之境,孔子镇定自若,一句“匡人能把我怎么样呢”既鼓励了弟子,又镇住了匡人。

C.当孔子遭到厄运时,他也感到人力的局限性,而把决定作用归于天,表明他对天命的认可。

D.面对子路的不满,孔子发誓说,如果做了不正当的事,会遭上天惩罚。孔子发重誓,是为了表白自己的清白。

2.根据上面选段,你认为孔子心目中的“天”具有什么特点?

 

查看答案

(1)《论语》的核心思想是“仁”,《老子》核心思想是“___________。”

(2) __________作为中国历史叙述的一个传统,来源于据传为孔子所撰的《春秋》,它以合乎礼法为标准,既包括不隐晦事实真相、据事直书的一面, 也包括“为尊者讳,为贤者讳,为亲者讳”的的一面。

(3)按照“经”“史”“子”“集”的分类法,各举出一篇书目。

经:《______》        史:《_____

子:《_______》        集:《______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