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作答。 九月一日夜读诗稿有感走笔作歌① 陆游 我昔学诗未有...

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作答。

九月一日夜读诗稿有感走笔作歌①

陆游

我昔学诗未有得,残余未免从人乞。

力孱气馁心自知,妄取虚名有惭色。

四十从戎驻南郑,酣宴军中夜连日。

打球筑场一千步,阅马列厩三万匹。

华灯纵博声满楼,宝钗艳舞光照席。

琵琶弦急冰雹乱,羯鼓手匀风雨疾。

诗家三昧②忽见前,屈贾在眼元历历。

天机云锦③用在我,剪裁妙处非刀尺。

世间才杰固不乏,秋毫未合天地隔。

放翁老死何足论,广陵散绝还堪惜。

注:①这首诗写于光宗绍熙三年(1192年)六十八岁闲居家乡山阴时,诗人夜读自编的《剑南诗稿》,总结他中期诗歌创作发展经验。②三昧,佛经语,要领,真谛。③天机云锦:指古代神话传说中天上织女所用的织机和她织成的上有云彩的锦缎。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前四句叙中带议,写从军南郑以前的诗歌还未能很好地形成自己的独特风格,是自谦之词,为说明下段诗歌转变的重要性作铺垫。

B.五至十二句具体描写在南郑的军旅生活。“酣宴”的“夜连日”运用夸张手法再现了当年军中生活场景。“一千步”、“三万匹”极言声势的浩大。

C.“纵博”指夜晚军幕中的博弈,“声满楼”写场面,“宝钗艳舞”写人物,“冰雹乱”表现弦声的急促响亮,“风雨疾”突出鼓手技法的熟练。这四句诗意境清新明丽。

D.最后四句从描写转向议论。他指出自己的实践体会,还未必为其他“才杰”所认识,又对自己经验体会的大力肯定,以感慨语气出之。感情转向深沉,语言极为精练。

(2)本诗作者总结诗歌创作经验,请结合诗句分析其悟出怎样的“诗家三昧”?

(3)有人评价此诗“大量用典用事,但诗意晓畅明白,无板滞生涩之感。”你是否同意此人观点,并说明理由。

 

(1)C (2)①诗歌来源于生活。诗人领悟到自己的诗歌创作同屈原贾谊一样来源于生活。 ②诗歌创作重在巧妙构思,并非单纯依循做诗的法度。 (3)①“学诗未有得”“乞人残余”,叙述自己写诗缺乏自得之妙,还要在别人的诗作中讨生活,向别人取材,向别人学技巧,叙事明白晓畅。 ②以“华灯”与“光照席”、“声满楼”写场面,以“宝钗艳舞”写人物,极为壮丽。“琵琶”一联写乐声和鼓声,这一联用典、比喻恰切,形象生动。 【解析】 (1)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表达技巧和情感的能力。诗歌鉴赏的选择题,综合考核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文章的思想内容,每一个选项都是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注意:错误的地方一般有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或只答表层含义,或故意拔高等,一般都存在明显的错误。 C项,“意境清新而明丽”错。首先提取相关文句,确定思考区域第五和第六两句:华灯纵博声满楼,宝钗艳舞光照席。其次翻译理解诗句含义,字斟句酌,力求全面准确无误:华灯亮,忘情博,喝彩声灌满了整座楼面,美女艳,歌舞欢,流光溢彩辉映着我们的盛筵;最后品味赏析抒情主人的主旨情感,以及诗歌的语言、修辞等风格特色,并与选项相对应,确定答案的是非对错。写军幕中晚上的“博弈”、歌舞;以“华灯”写“光照席”、“声满楼”写军中繁盛热闹的场面,以“宝钗艳舞”写华丽妩媚的人物,光彩照人,美艳动心,极为炫目壮丽。视听结合,对仗工整,盛况空前,壮观大气至极,诗风是豪放不羁的。可见,意境特点应是“华美壮丽”。 故选C。 (2)本题主要考查理解并概括诗歌内容的能力,此类题首先根据题干要求找到相关内容,然后结合具体诗句分析概括,分点作答。 本题,该诗先写从军南郑以前的诗歌的特点,再写从军南郑后诗境的改变,最后感叹自己的经验未必被他人理解。诗人总结创作经验、回顾创作历程,并由此得出:诗歌来源于生活,诗才、诗艺也只有在表现生活、反映现实的创作活动中才能获得。 (3)本题考查对作品的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此类题首先要表明自己的观点:同意还是不同意,然后根据诗歌内容具体阐述理由,一般而言如果时名家的评论都是有道理的,只要结合文本具体分析,给出理由即可。 本题,结合“大量用典用事,但诗意晓畅明白,无板滞生涩之感。”该评价具体起句“学诗未有得”,是说缺乏自得之妙。第二句,申明“未有得”的表现意思是还要在别人的诗作中讨生活,向别人取材,向别人学技巧。三四句说当时在创作上虽然已“妄取”一点“虚名”,但对诗笔“力孱气馁”,未造雄劲,还有“自知”之明,回顾不免惭愧。中间十二句为第二段,写从军南郑后诗境的改变,是全诗的重点。段中起结两联用散句,其余三联全用对偶。“四十”两句承上转接,为下文总冒。“四十”岁是举整数;军中连日盛筵带有夸张,与其志趣密切相关。“打球”一联写校场、球场的广阔,检阅时兵马的众多。“华灯”一联则是写军幕中晚上的“博弈”、歌舞;以“华灯”与“光照席”、“声满楼”写场面,以“宝钗艳舞”写人物,极为壮丽。“琵琶”一联写乐声和鼓声,也是写晚上,承上歌舞而来。最后四句为第三段,感叹自己的经验未必被他人理解,从描写转向议论和抒情。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房玄龄,字乔,齐州临淄人。父彦谦,仕隋,历司隶刺史。玄龄幼警敏,贯综坟籍,善属文,书兼草隶。开皇中,皆谓隋方永,玄龄密白父曰:“上无功德妄诛杀攘神器有之不为子孙立长久计淆置嫡庶竞侈僭相倾阋终当内相诛夷”。彦谦惊曰:“无妄言!”

年十八,举进士。吏部侍郎高孝基名知人,日:“仆观人多矣,未有如此郎者,当为国器,但恨不见其耸壑昂霄云。”太宗以燉煌公徇渭北,玄龄杖策上谒军门,一见如旧。公为秦王,征伐未尝不从,众争取怪珍,玄龄独收人物致幕府,与诸将密相申结,人人愿尽死力。居府出入十年,军符府檄,或驻马即办,文约理尽,初不著稿。高祖曰“若人机识,是宜委任。每为吾儿陈事,千里外犹对面语。”

隐太子与王有隙,王召玄龄与计,对曰:“国难世有,惟圣人克之。大王功盖天下,非人谋,神且相之。”乃引杜如晦协判大计。故太子忌二人者,奇谮于帝,皆斥逐还第。太子将有变,王召二人以方士服入,夜计事。事平,王为皇太子,擢右庶子。太子即位,为中书令。功班赏,功第一,食邑千三百户。

淮安王神通曰:“义师起,臣兵最先至,今玄龄刀笔吏居第一,臣所未喻。”帝曰:“叔父兵诚先至,然未尝躬行阵劳。今玄龄有决胜帷幄、定社稷功,此萧何所以先诸将也。”

进尚书左仆射。帝曰:“公为仆射,当助朕广耳目,访贤材。闻阅牒讼日数百,岂暇求人哉?”乃敕细务属左右丞,大事关仆射。会诏大臣世袭,授宋州刺史,徙国梁,遂为梁国公。未几,加太子少师。始诣东宫,皇太子欲拜之,玄龄让不敢谒,乃止。居宰相积十五年,自以权宠隆极,累表辞位,诏不听。帝遣使谓曰:“让,诚美德也。一日去良弼,如亡左右手,毋多让!”其年继母世,玄龄丁忧去职,特敕赐以昭陵葬地。未几,起复本官。太宗亲征伐辽,留守京师。诏曰:“公当萧何任,朕无西顾忧矣。”军戎器械,战士粮廪,并委令处分发遣。 玄龄屡上言敌不可轻,尤宜诫慎。

寻与中书侍郎褚遂良受诏重撰《晋书》。至二十年,书成,凡一百三十卷,诏藏于秘府,颁赐加级各有差。

晚节多病,玄龄顾诸子曰:“今天下事无不得,惟讨高丽未止,上含怒意决,群臣莫敢谏,吾不言,抱愧没地矣!”遂上疏,帝得疏,曰:“是已危慑,尚能忧吾国事乎!”

玄龄当国,夙夜勤强,任公竭节,不欲一物失所。无媢忌,闻人善,已有之。明达吏治,议法处令,务为宽平。不以己长望人,取人不求备,虽卑贱皆得尽所能。

治家有法度,常恐诸子骄侈,乃集古今家诫,书为屏风,令各取一具,曰:“留意于此,足以保躬矣!汉袁氏累叶忠节,吾心所尚,尔宜师之。

二十三年,驾幸玉华宫,时玄龄旧疾发,诏令卧总留台。及渐笃,追赴宫所,乘担舆入殿,将至御座乃下。太宗对之流涕,玄龄亦感咽不能自胜。敕遣名医救疗,尚食每日供御膳。若微得减损,太宗即喜见颜色;如闻增剧,便为改容凄怆。后疾增剧,遂凿苑墙开门,累遣中使候问。上又亲临,握手叙别,悲不自胜。皇太子亦就之与之诀。寻薨,年七十。废朝三日。

(选编自《新唐书·房玄龄传》)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皆谓隋方永              祚:君主的位置。

B.人谋                特:仅仅。

C.功班赏                第:排名。

D.闻阅牒讼日数百            比:比较

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今玄龄刀笔吏居第一          武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

B.公当萧何任                  胡为乎遑遑欲何

C.不言,抱愧没地矣           则知明行无过矣

D.闻人善,已有之               知我不降明

3.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上无功/德妄诛杀/攘神器有之/不为子孙立长久/计淆置嫡/庶竞侈僭/相倾阋/终当内相诛夷/

B.上无功德/妄诛杀/攘神器有之/不为子孙立长久计/淆置嫡庶/竞侈僭/相倾阋/终当内相诛夷/

C.上无功/德妄诛杀/攘神器有之/不为子孙立长久计/淆置嫡庶/竞侈僭/相倾阋/终当内相诛夷/

D.上无功德/妄诛杀/攘神器有之/不为子孙立长久/计淆置嫡/庶竞侈僭/相倾阋/终当内相诛夷/

4.下列各项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进士:在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最后一级考试者称为进士。明经和进士两科是唐代科考的两个科目。明经考时务策与经义,进士科考时务策和诗赋文章。

B.丁忧:朝廷官员的父母亲如若死去,无论此人任何官何职,从得知丧事的那一天起,必须回到祖籍守丧二十七个月。

C.薨:古时不同朝代不同级别的人的死有不同说法,《唐书·百官制》:“凡丧,二品以上称薨,五品以上称卒”。清代皇室成员中,皇帝皇后死称“薨”。

D.《晋书》:二十四史之一,唐房玄龄等人合著,记载的历史上起三国时期司马懿早年,下至东晋恭帝元熙二年刘裕废晋帝自立,以宋代晋。

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房玄龄深得太宗信任。太宗巡行渭北时,房玄龄与太宗就一见如故;后来凡有战事房玄龄就一定跟随。

B.房玄龄为国尽心竭力。他不爱奇珍异宝,一心广揽贤才,为国效力;即使病重,也不忘为国事上书进言。

C.房玄龄才能卓尔不群。年轻时就被高祖誉为国家的栋梁;在秦王府任职达十年之久,展现了他的才华。

D.房玄龄注重家风建设。房玄龄注重自身修养,见贤思齐,宽以待人;收集古今家训,警示子女遵守法度。

6.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仆观人多矣,未有如此郎者,当为国器,但恨不见其耸壑昂霄云。

(2)让,诚美德也。一日去良弼,如亡左右手,毋多让!

(3)汉袁氏累叶忠节,吾心所尚,尔宜师之。

7.文中唐太宗两次把房玄龄比作汉朝名相萧何,各有怎样的目的?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我们为什么需要科幻?科幻的意义究竟是什么?

也许有人会脱口而答“预言未来”,但预测具体事件和技术,并非科幻的目的。也许有人会回答“激发想象力”或者“激励人类探索未知”。的确,在这些方面,科幻的作用显赫一时。早在公元2世纪,被认为是第一部科幻作品的古希腊语小说《真实的故事》中,就已出现关于星际旅行、外星生命、星际殖民等内容。美国“科技狂人”埃隆·马斯克坦言,正是经典科幻小说激发自己去探索未知世界。但科幻的作用又不仅如此,好的科幻作品仍然聚焦于“人”。

在西方,科幻作品开始盛行的年代,正是人类最初进入太空的时代,也是人类开始逐渐意识到地球正面临环境、资源等种种严峻挑战的时代。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越来越多的科幻作品开始提出一系列“如果”的问题。比如,如果人类或者你本人在真实世界面临这样的境况,会如何选择?也因此,美国著名科幻作家帕梅拉·萨金特将科幻定义为“思想文学”。《纽约时报》在一篇文章中写道,电影《流浪地球》改编自刘慈欣的小说,讲述一个“拯救人类免于灭亡的奋力一搏”的故事。东方和西方不少科幻名作拥有共通之处,那就是对人类未来命运的忧思,对人类情感的描摹。

科幻的“硬核”,并非预言乌托邦或者反乌托邦,而是帮助人们以全新角度审视自身环境和处境,警示人类在技术、文化、伦理等众多领域可能面临问题,并提出“另类”解决方案。而从荧幕回归现实,科幻同样提醒人们用另一种视角去思考日常生活中的种种选择和挑战。

(摘编自新华社的文章)

材料二:

科幻文学一般分为软硬两类。科学技术深度参与到情节发展中,故事发展受科学规律制约的作品,则属于硬科幻。

人们对硬科幻有两种误【解析】
一种是只要不符合现有技术,就是伪科学。另一种误解是只要是科幻,随便怎么“幻”,都是可以的。把科幻的“科”,等同于现有技术,这会压抑科幻的空间。而把科幻的“幻”当作了奇幻的幻,又会降低硬科幻的质量与魅力。“科”与“幻”应有边界,遵循一定的范式,从而达到逻辑上的合理与自洽。幻想的对象可以是新发现、新技术、新规律。除了物理、化学、生物等领域之外,也可以对社会、经济领域进行幻想。幻想不必符合现有科学原理,但却要整体自洽,符合文学作品的整体世界观。硬科幻,不但有作为“幻”的构想的新技术,还有作为“科”的技术推理过程,后者是硬科幻文学独具的审美魅力所在。科学上要合理,不等于一定不脱离现有技术,但如果技术过程是已知原理主导的,则要求过程有科学上的合理性。比如,在《三体》中,用核弹推动光帆飞船,虽然人类的技术现在达不到,但对于其中光压、冲量等科学原理的阐释是合理的。

当然,科幻文学毕竟不是论文,自洽与合理都可以有例外。“科”范畴的推理过程,可以退而求其次,达到“接近合理”即可。所谓接近合理,即需要查资料、动笔推算,才能发现瑕疵,这是可以接受的。但一望即知的低级错误,硬科幻文学应该尽量避免。“科”范畴的技术设定作为基础框架,可以免于审视。比如,时间穿越这个技术设定,作为科幻文学作品的初始逻辑基础,应该免于审视,否则,多数作品都无法成立。影片《流浪地球》最主要的框架是行星发动机推动地球,这也存在地球地质结构经受不住、发动机推力不足等问题,但这属于小说的基础框架、逻辑起点,应该免于审视。作为背景的经济、社会设定是可以忽略的。如《流浪地球》的超级工程是否会引发经济的崩溃,抽签是否符合道德等议题,就可以免于审视。

刘慈欣说:“所谓科幻的思维方式,是指要把整个世界构建在一定的科技层次之上,这个世界是自洽的,是有一套自我逻辑的。”他的小说对硬科幻的原则遵循得非常好,既恢弘瑰丽,又充满各种奇思妙想的技术细节,已经是世界顶尖水平。可以想见的是,未来这些作品改编成电影,在“幻”的自洽性与“科”的合理性上,都会有值得期待的表现。

材料三:

《流浪地球》是一部硬科幻电影,也是一个纯粹的中国故事,它表现的亲情观念、英雄观念、故土家国情怀具有浓厚的中国特色。

影片故事中,因为太阳加速老化,将要吞没地球,于是地球上建起了许多行星发动机,将地球加速到逃逸速度飞出太阳系。“为什么不建造飞船飞离地球?”无论是原著小说中的人物,还是现实中的海外电影人,都有这样的疑问。影片对这个问题的回答,既关乎科学设定,也反映出中国文化对家园的理解。导演郭帆说,将地球带走,“带着家园流浪”的想法表现了中国人对故土的情感。正是这样的人文内核,撑起了与好莱坞不一样的属于中国的科幻大片。

对故土的眷恋,在影片中通过一家祖孙三代在灾难面前的选择体现出来。吴孟达扮演的姥爷看上去谨慎得有些懦弱,却为了外孙、孙女牺牲了自己。吴京扮演的航天员父亲为了任务十多年没有见到儿子,倔强的他和叛逆的儿子之间似乎没有什么话可说,却最终两代人合力完成了保住地球家园的使命。在飞出太阳系的科幻背景下,传达的是中国人最熟悉也最刻骨铭心的主题——回家。

观众会发现,在这些平时含蓄而内敛的家庭成员之间,有着东方式亲情的默契——他们彼此依赖却并不表现出来,小心地保有着一份温度。这样的温度激发了对家国责任的热度,灾难面前,没有超级英雄,每个平凡人都是英雄。

对于科幻类型片而言,《流浪地球》的走红,为中国科幻电影的发展提供了一个思考维度——硬科幻为根本,用本土文化意义讲述属于我们自己的思想和价值观念,展现我们对未来和世界的思考,才能突破好莱坞式科幻的既有审美,才能以中国气派打开新的科幻空间。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科幻的真正目的,不是预测具体事件和技术,而是激发人类去探索未知世界。

B.科幻不符合现有的科学原理,但却要整体自洽,符合文学作品的整体世界观。

C.材料二认为刘慈欣的小说是世界顶尖水平,所以对硬科幻原则遵循得非常好。

D.材料三说《流浪地球》的亲情观念、英雄观念和故土家国情怀是中国特色的。

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东方和西方所有的科幻小说拥有共通之处,就是对人类未来命运的忧思,对人类情感的描摹。

B.若从电影回归现实,那么科幻也提醒人类用另一种视角去思考日常生活中的种种选择和挑战。

C.无论把科幻的“科”等同于现有技术,还是把“幻”当作了奇幻的幻,都是对硬科幻的误解。

D.硬科幻为根本,用本土文化意义讲述中国人的思想和价值观念,以中国气派打开新的科幻空间。

3.下列说法中,不可以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    )

A.《海底两万里》是根据一些科学道理加以幻想,有些猜想后来变成了真的,有些猜想则被证明是错误的。

B.《超人系列》中有一情节,超人的女友死了,超人为救女友,倒转地球,使时间倒流,终于将女友复活。

C.科幻小说在当代西方世界是最受人欢迎的通俗读物之一,其影响和销售量,仅次于惊险小说和侦探小说。

D.科幻小说是西方近代文学一种新体裁,很多不错的科幻小说背后有一定的科学道理,想像力也值得称道。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动画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下称《哪吒》)炒热了冷寂的暑期档,成为了全网吹爆的“国漫之光”。《哪吒》的成功,除了精良的制作,关键还是胜在“新瓶装旧酒”。它将________的传统神话故事进行了创造性改编,让观众喜欢上了这个画着“烟熏妆”的丑哪吒。

中国神话传说,一直是国产动漫取之不尽的巨大素材库。那些神话故事,历经千年而流传不衰,是超越时空、经得起考验的经典,而动漫,是最适合表现神话故事的艺术形式,可以使它直观地体现鲜活灵动的人物形象和奇幻瑰丽的场景。从这个角度看,或许不是动漫选择了神话,而是神话需要动漫。

源于道教神仙谱系、“封神榜”传说的《哪吒》的成功,让人看到了另一种可能:中国动漫或许不需要________,而是在千百年一次次讲述的基础上,打造具有中国文化内核的“封神宇宙”。当然,构建一个“封神宇宙”,必将是一个艰难的过程,因为(   )。这不但要有对原著的情怀式“守护”,而且要有________的创新性“再造”。但唯其艰难,才更显出其意义和价值。

“不信命是哪吒的命”,也是中国动漫人的命。中国动漫能否以中国的故事改变世界的文化生产版图?让我们________。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

A.耳熟能详  另起炉灶  孜孜不倦  拭目以待

B.耳熟能详  另辟蹊径  谆谆不倦  拭目以待

C.耳濡目染  另起炉灶  谆谆不倦  翘足而待

D.耳濡目染  另辟蹊径  孜孜不倦  翘足而待

2.文中画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

A.是最适合表现神话故事的艺术形式,可以直观地体现鲜活灵动的人物形象和奇幻瑰丽的场景。

B.是最适合表现神话故事的艺术形式,可以使它直观地展现鲜活灵动的人物形象和奇幻瑰丽的场景。

C.可以使它直观地体现鲜活灵动的人物形象和奇幻瑰丽的场景,是最适合表现神话故事的艺术形式。

D.可以直观地展现鲜活灵动的人物形象和奇幻瑰丽的场景,是最适合表现神话故事的艺术形式。

3.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

A.它不只是需要臻于至善的美术与技术,更是需要对人物和故事再挖掘

B.它不光是免费“拿来”,还是一种创造性转化

C.它既需要臻于至善的美术与技术,还需要对人物和故事再挖掘

D.它不是免费“拿来”,而是一种创造性转化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为了引导同学们做好人生规划,明确大学求学方向,某高中“追梦”社团举行了一次以“我心中的高校”为主题的畅想会。会上,下面几所高校的校训引起大家的极大关注:

清华大学:自强不息,厚德载物

中国人民大学:实事求是

山东大学:学无止境,气有浩然

北京邮电大学:厚德博学,敬业乐群

浙江大学:求是创新

国家会计学院:操守为重,不做假账

请从中选择两至三则校训,就其中的共同点,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人生规划和价值追求。要求选好校训,使之形成有机的关联。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查看答案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义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字。

古代中国人穿着很有讲究。古人穿衣,上身叫衣,________服装不仅仅用来区分男女,_____宋朝《石林燕语》记载:中丞至御史与六曹郎中,可以在斗笠前加皂纱,把斗笠围上一半叫“裁帽”,其他人只能带斗笠不能围纱,叫“席帽”。不过,规矩都是人制定的,_________就拿蟒袍来说吧,这种接近皇家专享的服装,最早也是一般人不能穿的,可后来太监们居然穿起蟒袍。到了弘治年间,皇帝开始赏赐内阁大臣们穿大红花蟒袍,这衣服的穿着面就逐渐展开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