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覆盖 神密 奄奄一息 与世隔绝
B.附着 荒芜 辽阔无垠 尘埃落定
C.边缘 篷勃 穿流不息 磨肩接踵
D.闪铄 想象 茫无际崖 面目全非
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晕眩(xuán) 战栗(lì) 尘埃(ái) 气势磅礴(páng)
B.诞生(dàn) 镶嵌(qiàn) 泡沫(pào) 辽阔无垠(yín)
C.纤细(xiān) 星宿(sù) 椭圆(tuǒ) 璀璨夺目(càn)
D.旋涡(wō) 广袤(máo) 甲烷(wán) 奄奄一息(yǎn)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所谓算法,可视为一个有限而确切的计算序列,用以按照要求解决问题。人工智能算法的传统通常有两个:一是主张智能行为依赖于符号操作,通过基于符号表征的计算来实现学习、记忆、推理、决策,甚至情感活动;二是受人和动物大脑神经结构启发,认为通过大量底层简单的“激活单元”相互交织,可在高层自发涌现出复杂的智能行为。阿尔法围棋战胜人类棋手,即在于其能够实现基于神经网络的算法突破。
以复杂性视角观之,基于神经网络的人工智能算法有一个突出特质一一涌现性。以棋类游戏智能算法为例,棋子数有限,游戏规则简单,但棋局变化无法穷尽。棋局的最终输赢是一种涌现,决定棋局走向的不是底层的简单规则,而是由它们生成的更高层的组织过程。阿尔法围棋在对弈时有一些人类棋手难以理解的“昏招”,可这些昏招最后竞成为取胜的“神之一手”。这表明“招数系列”比“某一招”更有意义。在伦理上,涌现性特质揭示出人工智能算法具有异于传统的行为特征:人工智能算法行为不是边界清晰的单个行为,而是集体行为的演化;其行为效果不由“某一”行为决定,亦不由预定的算法前提完全决定。
基于神经网络的人工智能算法的另一个复杂性特质是算法的自主性。当下人工智能深度学习算法可从海量大数据中自我学习、自我进化。阿尔法围棋第一代曾依据人类历史上的优秀棋谱,对弈了三千万盘棋;第二代则强化了自我增强学习的能力。如果智能算法的自主性意味着机器不再是被动的工具,而是某类主动的、自我进化的“生命”,那么我们是否能说人工智能就是一个具有自我意识、能够自我决定的“主体”?
以算法的观念来看,理性传统所认可的这种“主体”其实是一个能协调个体自身复杂行为的中心控制单元,它负责该个体所有信息的整合和全部行为的控制。人工智能虽然出自人类之手,但也具有相当的“自主性”。“强人工智能自主性”的观念遵循上述理性传统,人们认为未来的人工智能不仅具有感知对象、解决问题的智能,还可能具有感知自我的意识。“弱人工智能自主性”的观念则主要是就智能行为的自组织性而言,机器算法会在没有人类程序员干预的情况下自发学习、自动处理问题。具有强人工智能的主体在技术上目前遥遥无期,仍是科幻作品的题材。而弱人工智能则已在人工智能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形成了一种完全不同于传统的主体观念。
(摘编自刘劲杨《人工智能算法的复杂性特质及伦理挑战》)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基于符号表征的算法可赋予人工智能以情感活动,相对优于基于神经网络的算法。
B. 涌现性特质表明人工智能算法行为已经不再存在“某一”行为,而演化为集体行为。
C. 自主性特质表明人工智能算法可在无程序员帮助的情况下自主学习和自主进化。
D. 主体指的就是一个中心控制单元,它负责相应个体所有信息整合和全部行为控制。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第一段介绍了人工智能算法的两个传统.并以第二个传统作为论述前提。
B. 文章从涌现性和自主性两个维度审视人工智能,概括其所具有的复杂性特质。
C. 文章以道理论证为主,同时将阿尔法围棋作为例证,使相关论述得以深入浅出。
D. 对于人工智能“主体”,文章先引出该话题,接着介绍具体概念,最后分类分析。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阿尔法围棋战胜人类棋手,在于它能通过神经网络的深度学习形成招数系列。
B. 人工智能如果具有自我意识并能够自我决定,将是人类必须面对的伦理挑战。
C. 阿尔法围棋二代具有弱人工智能的自主性,已形成完全异于传统的主体观念。
D. 只要强人工智能主体在技术上得以实现,那么它就可能具有感知自我的意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儒学——对文化传统继承最多,对政治现实关怀最切
夏商周三代,学在官府,那个时期文化知识的主体是由王室贵族垄断的王官之学;春秋战国时期,文化下移,产生了脱离王室贵族垄断的诸子百家之学。自汉代以来,学术界有一个影响很大的学术观点:诸子百家之学出于面周王官之学。班固《汉书·艺文志》转引刘歆《七略》提出了诸子百家可能是来源于周朝官守的学问,各学派均与西周王官之学有知识学问上的渊源关系。但是,近代以来,这一观点受到了挑战。梁启超在《论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中,对诸子学来源西周王官之学提出怀疑。特别是胡适针锋相对地提出“诸子不出于王官”的论点,以胡适为代表的学者认为诸子之学的产生是由于春秋战国时代出现的政治和社会问题,已经脱离贵族统治集团的士人,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提出了不同的解决方案,进而就形成了不同学派。
当我们考察诸子起源问题时,会发现近代以来学界将诸子起源简单归结为“诸子出于王官之学”和“诸子不出于王官”这两种对立的观点,其实是不合适的。从学术资源、文化背景来考察诸子之学,应该说诸子之学确实是源于西周的王官之学。诸子百家不同学派的知识基础和文化渊源,离不开王官之学的学术文化母体,从这个意义上说,“诸子出于王官之学”的说法是有一些依据的。但另一方面,从诸子之学所欲解决的问题意识、建立理论体系的思想焦点来考察诸子之学,可以发现他们提出的问题和解决的方案,均是与春秋战国时代的政治动荡、社会失范、诸候争霸的现实关怀有关,诸子之学提出的思想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从这个意义上,亦可以说“诸子之学不出于王官”。
第二个视角特别能够说明儒学的起源。强调“诸子出于王官之学”,是肯定儒家诸子之学有深厚的历史文化、思想学术的渊源;强调“诸子不出于王官”,是肯定儒家诸子之学有非常强烈的社会忧患意识和政治功利追求。儒学的形成离不开对上述这两个方面的考察和探寻。在先秦诸子中,真正能够将西周时期的王官之学与春秋战国时期的诸子之学结合得最好的正是儒学,儒学推崇的“六艺之学”,就是源于三代时期的王官之学;儒家本是诸子百家中的一家,儒家那些最为杰出代表人物的代表著作,其实就是儒家子学。将儒家的六艺之学与诸子之学结合起来,才构成完整的儒学。儒学之所以能够在诸子百家中取得最大的成功,一方面是因为儒家学派是最为重视对夏商周的文明体系继承的学派,他们自称“述而不作”,通过对“六艺之学”的整理、传播,继承了三代时期的优秀华夏文化传统。另一方面,儒学又有非常强烈的社会忧患意识和非常务实的政治功利追求,他们希望通过切近的血缘观念、家族伦理来建立维护社会关系、国家秩序、天下安泰的价值体系、文化理想,可以说,儒家学派是对文化传统继承最多、对政治现实关怀最切的学派。
由此可见,儒家的“经”与“子”各有自己的思想特点和文化功能。从文化的渊源与地位来说,“经”是文化根本,“子”不过是文化枝叶;从思想创新与建构来说,“子”是思想主体,而“经”则不过是思想资源。和其他诸子学派比较而言,儒家很好地解决了文化传承和思想创新的结合问题。以这个观点来考察儒学,可以找到儒学能够在中华文明体系中居于核心地位的重要原因。
(摘编自朱汉民《儒学的六经、诸子与传记》)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汉代以来,学者们都认为诸子之学与西周王官之学存在着渊源关系,诸子百家的主张全都出自王官之学。
B.近代以来,对“诸子出于王官之学”持怀疑态度的学者提出了诸子之学产生于解决现实问题需要的新看法。
C.儒家那些杰出代表人物所著的包含强烈的社会忧患意识和务实的政治功利追求的代表著作都是诸子之学。
D.相较于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儒学更注重自身价值体系和文化理想的建构,这是其取得最大成功的原因。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前两段对“诸子出于王官之学”和“诸子不出于王官”两种对立观点进行了辨析,为下文论述儒学的起源提供了支撑。
B.对于“诸子之学”的产生,作者没有简单地倾向于诸子之学“出于王官之学”或“不出于王官”,而是提出了自己认为更合理的看法。
C.文章第三段从儒学起源的角度,论证了西周时期的王官之学与春秋战国时期的诸子之学相结合对儒学的形成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D.文章对儒学的阐述从历史传承和现实关怀两个方面展开,表明儒家的“经”与“子”各有特点,并阐明了两者之间的关系。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关于诸子之学的起源问题,学术界一直没有定论,汉代以来为学者所普遍认同的“诸子出于王官之学”的观点,在后代受到了挑战。
B.诸子百家之学的形成离不开对春秋战国时代政治和社会问题的关注,离不开对现实问题的思考与解决,从这个意义上说“诸子不出于王官”。
C.儒学在发展中对文化传统继承最多,对政治现实关怀最切,这是其学术思想体系能够在中华文明体系中居于核心地位的重要原因。
D.儒家的“经”是其文化根本,代表了儒家的文化传承,而“子”是其思想主体,二者一起构成了完整的儒学。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大学的普遍主义立场与它服务社会、服务公众、造福民族国家的功能并不矛盾。大学精神拒绝狭隘的功利主义,但大学因其无用而有大用。比如,用狭隘的功利眼光看,想象力似乎是无用的,但是想象力是一切有用之物的灵魂。著名哲学家怀特海说:“大学教育在为脑力教育的职业做准备时应起这样的作用:促进对构成职业基础的各种专业原则做富于想象力的思考,这样,受过大学教育的学生在进入专业的学徒训练期时,他们已经锻炼了那种富于想象力的思维能力,即把具体事实与普递原理相结合。”“一所大学是充满想象力的,否则它便什么也不是。”这种想象力不仅需要自由而且需要闲眼,需要摆脱杂念和功利心的束缚,想象力不是一件可以出售的商品,正因为这样,怀特海强调:不能用管理普通商业公司的条例和政策来管理大学,即使是大学中的商学院也是如此。想象力的敌人就是急功近利。所以我一再呼呼大学里的生活应该是一种优雅的,应该有很多人在那里发呆;发呆不是什么都不想而是在想一些永恒的根本的问题。这种状态类似哲学家雅斯贝尔斯说的做梦:他说他经常“坐着或者躺着,什么事也不做”“在我看来,谁若是每天不给自己一点做梦的机会,那颗引导他工作和生活的明星就会黯淡下来”。现在我们讲“中国梦”,如果每个中国人的梦就是发财梦、做官梦、明星梦,那么,每个中国人的梦加在一起的那个中国梦肯定不是美梦而是噩梦。
哲学家罗素也反对工业时代的那种功利主义教育,他说:“如果所有的知识都是功利主义的,人类的进步将不会持久,功利主义的知识需要通过无私的研究来充实,这种研究的目的仅仅在于更好地认识世界。一切伟大的进步起初都是纯理论的,只是后来才发现能够实际应用。即使有些辉煌的理论永无实用的可能,它们本身就是有价值的,因为认识世界就是最大的用处。”
罗素认为培根的“知识就是力量”的说法“并不是对一切知识都是正确的”,“因为托马斯·布朗爵士曾想弄清楚希腊神话中半人半神的海妖究竟唱的什么歌,然而即使他确实搞清楚了,那也不能帮助他从一个地方长官提升为国家的高级行政长官”。学习研究,都应该是生活乐趣的一部分。在罗素看来,现代大学精神的危机就是实用主义,“无论在哪里,知识渐渐不被人们看作是自身有益的东西,或是开拓人生的一种博大仁慈胸怀的工具,而是被看作只是工艺技巧的一个要素而已”。
关于人文通识教育的无用之用,爱因斯坦认为,一个大学不大可能因为社会生活的五花八门的要求而忙于搞各种专业训练,也不应该跟着这种需求亦步亦趋地追时楚。爱因斯坦说:“如果青年通过体操和走路训练了他的脱肉和体力的耐劳性,那么,他就会适合任何体力劳动。” 思想的训练也是一样的道理。“学校的目标始终应当是:青年在离开学校时,是作为一个和谐的人,而不是作为一个专家.……即便对技术学校来说,这也是正确的,尽管技术学校的学生将要从事的是一种完全确定的专门职业。发展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的一般能力,应当始终放在首位,而不应该把获得职业知识放在首位。”一个伟大的科学家说出这样的话是值得我们深思的。
(摘编自陶东风《什么是大学精神》,有改动)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大学的普遍主义立场反对大学仅以服务社会、服务公众、造福民族国家为教育目的,拒绝狭隘的功利主义。
B.罗素反对工业时代的功利主义教育,因为这种功利主义教育认为知识研究的目的仅仅在于更好地认识世界。
C.怀特海主张大学必须充满想象力,若急功近利,就不能为脑力教育的职业做准备,不能使学生有扎实的职业基础。
D.爱因斯坦认为大学要高度重视发展学生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的一般能力,反对搞各种各样的专业训练。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一段作者举想象力看似无用而实际上是一切有用之物灵魂的例子,来证明“大学因其无用而有大用”的观点。
B.第二、三段引述罗素的话,侧重阐明带着功利主义研究知识的实用主义的危害,同时指出学习研究应是生活乐趣的一部分。
C.第四段,爱因斯坦用青年人训练耐劳性的事例来对比论证对大学生要重视人文通识教育,而不必忙于搞各种专业训练的道理。
D.本文采用并列式结构,围绕什么是大学精神,引述怀特海、罗素、爱因斯坦等人的观点,阐明大学不应奉行实用主义。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知识不只是工艺技巧的一个要素,更应是对人自身有益的东西,是开拓人生的一种博大仁慈胸怀的工具。
B.纯粹的理论,虽然在实际中可能永无实用之可能,但因为它能帮助人们认识世界而有了价值。
C.对大学不能像商学院一样用管理普通商业公司的条例和政策来管理,以免挫伤学生们的想象力。
D.大学应让学生们优雅地生活,有时间静下来想一些永恒的根本的问题,不能让他们仅忙于功利的研究。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材料一:
2019年秋季学期开始,全国所有的中小学语文、历史、政治都将陆续使用统一部编版教材。此次新教材中的语文必修上册收录了一篇题目为《以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的文章。这篇文章发表于2016年4月30日,刊发在人民日报的“人民论坛”栏目上。文章中有这样一句话:“工匠精神是手艺人的安身之本,亦是我们的生命尊严所在;是企业的金色名片,亦是社会品格、国家形象的荣耀写照。”其实,一个人的进步,一个国家、民族的发展都离不开匠心独运,这不只是书本上告诉我们的道理,更是实践积累而得的启示。
材料二:
铿锵玫瑰最迷人,追梦健儿最美丽。10月1日,天安门广场群众游行花车上的女排姑娘们引人瞩目。此前结束的2019年女排世界杯比赛中,中国队取得十一连胜的骄人成绩,成功卫冕世界杯冠军,第十次荣膺世界排球“三大赛”冠军,为新中国70华诞献上一份沉甸甸的礼物。女排姑娘平凡而伟大的拼搏奋斗充分表明,“一切平凡的人都可以获得不平凡的人生,一切平凡的工作都可以创造不平凡的成就”。女排精神代表着一个时代的精神,喊出了为中华崛起而拼搏的时代最强音。
材料三:
近日,中办国办印发《关于进一步弘扬科学家精神加强作风和学风建设的意见》,明确了新时代科学家精神的内涵,即胸怀祖国、服务人民的爱国精神,勇攀高峰、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追求真理、严谨治学的求实精神,淡泊名利、潜心研究的奉献精神,集智攻关、团结协作的协同精神,甘为人梯、奖掖后学的育人精神。这些精神特质,体现了中国传统科技文化中物我合一、理实交融的天人观,是仰望星空的真理追求和检视内心的人文关怀的统一。
阅读上面的材料,你有着怎样的思考或感悟呢?请从以上三则材料中任选一则,围绕材料所阐述的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题目;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