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对下图漫画的理解,最贴切的一项是
A.事实背后隐藏的真相,往往超乎想象。
B.要有睿智的眼光,透过现象看清本质。
C.在现实生活中,我们要懂得苦中作乐。
D.创意无限,没有办不到,只有想不到。
对下面一段话主要意思的提炼,最准确的一项是
年纪轻的时候,倒是敢说话,可是没有人理睬他。到了中年,在社会上有了地位,说出话来有相当分量,谁都乐意听他的,可是正在努力的学做人,一味的唯唯否否,出言吐语,切忌生冷,总拣那烂熟的,人云亦云。等到年纪大了,退休之后,比较不负责任,可以言论自由了,不幸老年人总是唠叨的居多,听得人不耐烦,任是入情入理的话, 也当作耳边风。这是人生一大悲剧。
A.年轻人与老年人都敢于表达意见,但没人耐烦听取和采纳。
B.年龄越大,言论越自由,说话越能得到听众的认可和喜爱。
C.中年人处事多权衡轻重利弊,常不愿说出与众不同的言论。
D.说者有意,听者无心,虽言论入情入理,但听者多不耐烦。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走不多远,天色已经完全暗下来了。 使这盛夏的夜晚充满了纷扰和骚乱。
①但都像盖了一层轻纱似的朦朦胧胧。
②公路两边庄稼地里的无名小虫和东拉河里的蛤蟆叫声交织在一起,
③把清淡的光辉洒在山川大地上。
④万物顿时又重新显出了面目,
⑤不过,快要满圆的月亮从东拉河对面的山背后静悄悄地露出脸来,
⑥暑气消散了,大地顿时凉爽下来。
A.⑤③①④②⑥ B.⑥⑤③④①② C.⑥⑤④①③② D.⑤③④①⑥②
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诗人在诗词韵律中搭建自己人生的亭台楼阁, 时自成风景、 ,赋闲时以逸待劳、守静待动,逆境中 、不与乱世争英雄,不失为一种人生韬略。
A.畅快 各领风骚 养精蓄锐 B.畅达 各领风骚 韬光养晦
C.畅快 各行其是 养精蓄锐 D.畅达 各行其是 韬光养晦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开龙门八节石滩①(其一)
白居易
铁凿金锤殷若雷,八滩九石剑棱摧。
竹篙桂楫飞如箭,百筏千艘鱼贯来。
振锡②导师凭众力,挥金退傅③施家财。
他时相逐四方去,莫虑尘沙路不开。
(注)①作此诗时,作者73岁。作者在诗前小序中说:“东都龙门潭之南有八节滩、九峭石,船筏过此,例反破伤。舟人楫师推挽束缚,大寒之月,裸跣水中,饥冻有声,闻于终夜。予尝有愿,力及则救之。会昌四年,有悲智僧道遇,适同发心,经营开凿,贫者出力,仁者施财。”②振锡:指僧人持锡杖出行。锡,手杖。③汉太傅疏广年老告退,宣帝及皇太子赐金丰厚,广既归乡里,日令共具设酒食,请族人故旧宾客,与相娱乐。后因以“退傅挥金”作致仕归乡、纵情宴游之典。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诗的第一句“若雷”的比喻,渲染凿锤之声洪大,展现出开滩场面的宏伟气势。
B.“剑棱”二字体现了此地凶险异常,“摧”字表现了往日深受其苦者今日之喜悦。
C.第五句表明,此次开滩工程的资金的唯一来源,是持杖僧人从各方化缘的所得。
D.第六句作者以疏广自比,委婉透露出诗人施财凿滩造福于民的愉快心情。
2.白居易在临终前一年写的《欢喜二偈》中有“心中别有欢喜事,开得龙门八节滩”的句子,试结合这两句诗分析本诗尾联表达的深刻意蕴。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送友人入蜀
李白
见说蚕丛路,崎岖不易行。
山从人面起,云傍马头生。
芳树笼秦栈,春流绕蜀城。
升沉应已定,不必问君平[注]。
[注]君平:指西汉严遵,字君平。隐居不仕,曾在成都以卖卜为生。
1.以下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蜀道一方面显得峥嵘险阻,另一方面也优美动人,瑰丽的风光就在秦栈上。
B.“笼秦栈”写山上蜀道景致,“绕蜀城”写山下春江环绕成都而奔流的美景。
C.诗人以浓彩描绘蜀道胜景,这对入蜀的友人来说,无疑是一种劝阻与安慰。
D.诗人用君平的典故,委婉告诫朋友不要沉迷名利,其中也不乏自身的身世感慨。
2.简要赏析“山从人面起,云傍马头生”两句描写的意境,并点明这两句诗的“诗眼”各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