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王玄谟①北伐之必败也,弗待沈庆之以老成宿将见而知之也;今从千余岁以下,由其言论风旨而观之,知其未有不败者也。文帝曰:“观玄谟所陈,令人有封狼居胥意。”坐谈而动远略之雄心,不败何待焉?
兵之所取胜者,谋也、勇也,二者尽之矣。以勇,则锋镝雨集车驰骑骤之下,一与一相当,而后勇怯见焉。以言说勇者,气之浮也,侈于口而馁于心,见敌而必奔矣。若谋,则疑可以豫筹者也。而豫筹者,进退之大纲而已。两相敌而两相谋,扼吭抵虚,声左击右,阳进阴退之术,皎然于心目者,皆不可恃前定以为用。唯夫呼吸之顷,或敛、或纵、或虚、或实,念有其萌芽,而机操于转眄。非凝神聚气以内营,则目荧而心不及动,辨起而智不能决。故善谋者,未有能言其谋者也。指天画地,度彼参此,规无穷之变于数端,而揣之于未事,则临机之束手,瞀于死生而噤无一语也,必矣。
玄谟之勇,大声疾呼之勇也。其谋,画衾扪腹之谋也。是以可于未事之先,对人主而拄笏掀髯,琅琅惊四筵之众。今亦不知其所陈者何如,一出诸口,一濡之笔,而数十万人之要领已涂郊原之草矣,况又与江、徐文墨之士相协而鸣也哉!
薛安都之攻关、陕而胜也,鲁方平谓安都曰:“卿不进,我斩卿,我不进,卿斩我。”流血凝肘而不退,兵是以胜。武陵王骏之守彭城而固也,张畅谓江夏王义恭曰:“若欲弃城,下官请以颈血污公马蹄。”骏听之,誓与城存亡,城是以全。由此观之,拓拔氏岂果有不可当之势哉?勇奋于生死之交,谋决于安危之顷,武帝②之所以灭慕容、俘姚泓,骂姚兴而兴不敢动,夺拓拔嗣之城以济师而嗣不敢遏,亦此而已矣。皆玄谟所引以自雄者,而心妄度之,目若见之,口遂言之,反诸中而无一虚静灵通之牖,以受情势之变,而生其心。则事与谋违,仓皇失措,晋寇以屠江、淮,不待智者而早已灼见之矣。
言兵者必死于兵,听言而用兵者,必丧其国。赵括之所以亡赵,景延广之所以亡晋,一也。有国家者,亟正以刑可也。但废不用,犹且著为论说以惑后世,而戕民于无已。《易》曰:“弟子舆尸③。”坐而论兵者之谓也。
(王夫之《读通鉴论》)
注释:①王玄谟:南朝刘宋将领。元嘉二十七年,宋文帝刘义隆发动北伐,命王玄谟率军讨伐北魏拓拔氏。沈庆之、薛安都、武陵王刘骏等人也参与。②武帝:宋文帝之父,曾两次北伐。③弟子舆尸:形容大败之状。
1.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皆不可恃前定以为用 恃:依赖
B.则目荧而心不及动 荧:明亮
C.武陵王骏之守彭城而固也 固:稳固
D.不待智者而早已灼见之矣 灼:明白
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王夫之看来,不用等老成宿将上阵,从王玄谟的言论意旨可知他没有不败的道理。
B.善于谋划的人,战前会把战争无穷的变化谋划为几种方案,临战时亦注重随机应变。
C.北伐前,王玄谟在朝中大声疾呼,语惊四座,颇具气势地与江、徐等文墨之士辩论。
D.第四段引用北伐获胜的战例与王玄谟失败的事实作对比,说明拓拔氏并非不可战胜。
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以言说勇者,气之浮也,侈于口而馁于心,见敌而必奔矣。
(2)但废不用,犹且著为论说以惑后世,而戕民于无已。
4.王玄谟北伐失败的原因有哪些?请结合文本简要概括。
下列对下图漫画的理解,最贴切的一项是
A.事实背后隐藏的真相,往往超乎想象。
B.要有睿智的眼光,透过现象看清本质。
C.在现实生活中,我们要懂得苦中作乐。
D.创意无限,没有办不到,只有想不到。
对下面一段话主要意思的提炼,最准确的一项是
年纪轻的时候,倒是敢说话,可是没有人理睬他。到了中年,在社会上有了地位,说出话来有相当分量,谁都乐意听他的,可是正在努力的学做人,一味的唯唯否否,出言吐语,切忌生冷,总拣那烂熟的,人云亦云。等到年纪大了,退休之后,比较不负责任,可以言论自由了,不幸老年人总是唠叨的居多,听得人不耐烦,任是入情入理的话, 也当作耳边风。这是人生一大悲剧。
A.年轻人与老年人都敢于表达意见,但没人耐烦听取和采纳。
B.年龄越大,言论越自由,说话越能得到听众的认可和喜爱。
C.中年人处事多权衡轻重利弊,常不愿说出与众不同的言论。
D.说者有意,听者无心,虽言论入情入理,但听者多不耐烦。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走不多远,天色已经完全暗下来了。 使这盛夏的夜晚充满了纷扰和骚乱。
①但都像盖了一层轻纱似的朦朦胧胧。
②公路两边庄稼地里的无名小虫和东拉河里的蛤蟆叫声交织在一起,
③把清淡的光辉洒在山川大地上。
④万物顿时又重新显出了面目,
⑤不过,快要满圆的月亮从东拉河对面的山背后静悄悄地露出脸来,
⑥暑气消散了,大地顿时凉爽下来。
A.⑤③①④②⑥ B.⑥⑤③④①② C.⑥⑤④①③② D.⑤③④①⑥②
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诗人在诗词韵律中搭建自己人生的亭台楼阁, 时自成风景、 ,赋闲时以逸待劳、守静待动,逆境中 、不与乱世争英雄,不失为一种人生韬略。
A.畅快 各领风骚 养精蓄锐 B.畅达 各领风骚 韬光养晦
C.畅快 各行其是 养精蓄锐 D.畅达 各行其是 韬光养晦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开龙门八节石滩①(其一)
白居易
铁凿金锤殷若雷,八滩九石剑棱摧。
竹篙桂楫飞如箭,百筏千艘鱼贯来。
振锡②导师凭众力,挥金退傅③施家财。
他时相逐四方去,莫虑尘沙路不开。
(注)①作此诗时,作者73岁。作者在诗前小序中说:“东都龙门潭之南有八节滩、九峭石,船筏过此,例反破伤。舟人楫师推挽束缚,大寒之月,裸跣水中,饥冻有声,闻于终夜。予尝有愿,力及则救之。会昌四年,有悲智僧道遇,适同发心,经营开凿,贫者出力,仁者施财。”②振锡:指僧人持锡杖出行。锡,手杖。③汉太傅疏广年老告退,宣帝及皇太子赐金丰厚,广既归乡里,日令共具设酒食,请族人故旧宾客,与相娱乐。后因以“退傅挥金”作致仕归乡、纵情宴游之典。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诗的第一句“若雷”的比喻,渲染凿锤之声洪大,展现出开滩场面的宏伟气势。
B.“剑棱”二字体现了此地凶险异常,“摧”字表现了往日深受其苦者今日之喜悦。
C.第五句表明,此次开滩工程的资金的唯一来源,是持杖僧人从各方化缘的所得。
D.第六句作者以疏广自比,委婉透露出诗人施财凿滩造福于民的愉快心情。
2.白居易在临终前一年写的《欢喜二偈》中有“心中别有欢喜事,开得龙门八节滩”的句子,试结合这两句诗分析本诗尾联表达的深刻意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