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淇则有岸,____________。 (《诗经·卫风·氓》)
(2)____________,则芥为之舟。 (庄子《逍遥游》)
(3)夜深忽梦少年事,____________。 (白居易《琵琶行》)
(4)半卷红旗临易水,____________。 (李贺《雁门太守行》)
(5)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____________ (苏轼《赤壁赋》)
(6)_____________,衣冠简朴古风存。 (陆游《游山西村》)
(7)欲速则不达,____________。 (《论语•子路》)
(8)登山则情满于山,____________。 (刘勰《文心雕龙》)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至 后①
杜甫
冬至至后日初长,远在剑南思洛阳。
青袍白马有何意,金谷铜驼②非故乡。
梅花欲开不自觉,棣萼③一别永相望。
愁极本凭诗遣兴,诗成吟咏转凄凉。
(注)①这首诗做于安史之乱后的第二年冬至前后,当时诗人正在蜀地做严武的幕僚,心情十分低落。诗人青少年时期在洛阳度过,当年他与李白也是在洛阳相识。②金谷、铜驼:指金谷园、铜驼陌,皆洛阳胜地。③棣萼:出于《诗经·小雅·常棣》“棠棣之华,萼不韡韡”。
1.请赏析颈联的表达特色。
2.本诗尾句“诗成吟咏转凄凉”,请结合全诗简要概括作者都有哪些“凄凉”之情。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王玄谟①北伐之必败也,弗待沈庆之以老成宿将见而知之也;今从千余岁以下,由其言论风旨而观之,知其未有不败者也。文帝曰:“观玄谟所陈,令人有封狼居胥意。”坐谈而动远略之雄心,不败何待焉?
兵之所取胜者,谋也、勇也,二者尽之矣。以勇,则锋镝雨集车驰骑骤之下,一与一相当,而后勇怯见焉。以言说勇者,气之浮也,侈于口而馁于心,见敌而必奔矣。若谋,则疑可以豫筹者也。而豫筹者,进退之大纲而已。两相敌而两相谋,扼吭抵虚,声左击右,阳进阴退之术,皎然于心目者,皆不可恃前定以为用。唯夫呼吸之顷,或敛、或纵、或虚、或实,念有其萌芽,而机操于转眄。非凝神聚气以内营,则目荧而心不及动,辨起而智不能决。故善谋者,未有能言其谋者也。指天画地,度彼参此,规无穷之变于数端,而揣之于未事,则临机之束手,瞀于死生而噤无一语也,必矣。
玄谟之勇,大声疾呼之勇也。其谋,画衾扪腹之谋也。是以可于未事之先,对人主而拄笏掀髯,琅琅惊四筵之众。今亦不知其所陈者何如,一出诸口,一濡之笔,而数十万人之要领已涂郊原之草矣,况又与江、徐文墨之士相协而鸣也哉!
薛安都之攻关、陕而胜也,鲁方平谓安都曰:“卿不进,我斩卿,我不进,卿斩我。”流血凝肘而不退,兵是以胜。武陵王骏之守彭城而固也,张畅谓江夏王义恭曰:“若欲弃城,下官请以颈血污公马蹄。”骏听之,誓与城存亡,城是以全。由此观之,拓拔氏岂果有不可当之势哉?勇奋于生死之交,谋决于安危之顷,武帝②之所以灭慕容、俘姚泓,骂姚兴而兴不敢动,夺拓拔嗣之城以济师而嗣不敢遏,亦此而已矣。皆玄谟所引以自雄者,而心妄度之,目若见之,口遂言之,反诸中而无一虚静灵通之牖,以受情势之变,而生其心。则事与谋违,仓皇失措,晋寇以屠江、淮,不待智者而早已灼见之矣。
言兵者必死于兵,听言而用兵者,必丧其国。赵括之所以亡赵,景延广之所以亡晋,一也。有国家者,亟正以刑可也。但废不用,犹且著为论说以惑后世,而戕民于无已。《易》曰:“弟子舆尸③。”坐而论兵者之谓也。
(王夫之《读通鉴论》)
注释:①王玄谟:南朝刘宋将领。元嘉二十七年,宋文帝刘义隆发动北伐,命王玄谟率军讨伐北魏拓拔氏。沈庆之、薛安都、武陵王刘骏等人也参与。②武帝:宋文帝之父,曾两次北伐。③弟子舆尸:形容大败之状。
1.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皆不可恃前定以为用 恃:依赖
B.则目荧而心不及动 荧:明亮
C.武陵王骏之守彭城而固也 固:稳固
D.不待智者而早已灼见之矣 灼:明白
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王夫之看来,不用等老成宿将上阵,从王玄谟的言论意旨可知他没有不败的道理。
B.善于谋划的人,战前会把战争无穷的变化谋划为几种方案,临战时亦注重随机应变。
C.北伐前,王玄谟在朝中大声疾呼,语惊四座,颇具气势地与江、徐等文墨之士辩论。
D.第四段引用北伐获胜的战例与王玄谟失败的事实作对比,说明拓拔氏并非不可战胜。
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以言说勇者,气之浮也,侈于口而馁于心,见敌而必奔矣。
(2)但废不用,犹且著为论说以惑后世,而戕民于无已。
4.王玄谟北伐失败的原因有哪些?请结合文本简要概括。
下列对下图漫画的理解,最贴切的一项是
A.事实背后隐藏的真相,往往超乎想象。
B.要有睿智的眼光,透过现象看清本质。
C.在现实生活中,我们要懂得苦中作乐。
D.创意无限,没有办不到,只有想不到。
对下面一段话主要意思的提炼,最准确的一项是
年纪轻的时候,倒是敢说话,可是没有人理睬他。到了中年,在社会上有了地位,说出话来有相当分量,谁都乐意听他的,可是正在努力的学做人,一味的唯唯否否,出言吐语,切忌生冷,总拣那烂熟的,人云亦云。等到年纪大了,退休之后,比较不负责任,可以言论自由了,不幸老年人总是唠叨的居多,听得人不耐烦,任是入情入理的话, 也当作耳边风。这是人生一大悲剧。
A.年轻人与老年人都敢于表达意见,但没人耐烦听取和采纳。
B.年龄越大,言论越自由,说话越能得到听众的认可和喜爱。
C.中年人处事多权衡轻重利弊,常不愿说出与众不同的言论。
D.说者有意,听者无心,虽言论入情入理,但听者多不耐烦。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走不多远,天色已经完全暗下来了。 使这盛夏的夜晚充满了纷扰和骚乱。
①但都像盖了一层轻纱似的朦朦胧胧。
②公路两边庄稼地里的无名小虫和东拉河里的蛤蟆叫声交织在一起,
③把清淡的光辉洒在山川大地上。
④万物顿时又重新显出了面目,
⑤不过,快要满圆的月亮从东拉河对面的山背后静悄悄地露出脸来,
⑥暑气消散了,大地顿时凉爽下来。
A.⑤③①④②⑥ B.⑥⑤③④①② C.⑥⑤④①③② D.⑤③④①⑥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