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苏秦者,东周洛阳人也。东事师于齐,而习之于鬼谷...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苏秦者,东周洛阳人也。东事师于齐,而习之于鬼谷先生。

出游数岁,大困而归。兄弟嫂妹妻安窃皆笑之,曰:“周人之俗,治产业,力工商,逐什二以为务。今子释本而事口舌,困,不亦宜乎!”苏秦闻之而惭,自伤,乃闭室不出,出其书遍观之。曰:“夫业已屈首受书,而不能以取尊荣,虽多亦奚以为!”于是得周书《阴符》,伏而读之。期年,以出揣摩,曰:“此可以说当世之君矣。”求说周显王。显王左右素习知苏秦,皆少之。弗信。

六国合而并力焉。苏秦为从约长,并相六国。

北报赵王,乃行过洛阳,车骑辎重,诸侯各发使送之甚众,疑于王者。周显王闻之恐惧,除道,使人郊劳。苏秦之昆弟妻嫂侧目不敢仰视,俯伏侍取食。苏秦笑谓其嫂曰:“何前倨而后恭也?”嫂委蛇蒲服,以面掩地而谢曰:“见季子位高金多也。”苏秦喟然叹曰:“此一人之身,富贵则亲戚畏惧之,贫贱则轻易之,况众人乎!且使我有洛阳负郭田二顷,吾岂能佩六国相印乎!”于是数千全以赐宗族朋友。初,苏秦之燕,货人百钱为资,及得富贵,以百金偿之。遍报诸所尝见德者。其从者有一人独未得报,乃前自言。苏秦曰:“我非忘子。子之与我至燕,再三欲去我易水之上,方是时,我困,故望子深,是以后子。子今亦得矣。”

宣王卒,湣王即位,说湣王厚葬以明孝,高宫室大苑囿以明得意,欲破敝齐而为燕。燕易王卒,燕哙立为王。其后齐大夫多与苏秦争宠者,而使人刺苏秦,不死,殊而走。齐王使人求贼,不得。苏秦且死乃谓齐王曰臣即死车裂臣以徇于市日苏秦为燕作乱于齐如此则臣之贼心得矣于是如其言,而杀苏秦者果自出,齐王因而诛之。燕闻之曰:“甚矣,齐之为苏生报仇也!”

太史公曰:苏秦兄弟三人,皆游说诸侯以显名,其术长于权变。而苏秦被反间以死,天下共笑之,讳学其术。然世言苏秦多异,异时事有类之者皆附之苏秦。夫苏秦起闾阎,连六国从亲,此其智有过人者。吾故列其行事,次其时序,毋令独蒙恶声焉。

(选自《史记》)

1.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苏秦且死/乃谓齐王曰/臣即死车裂/臣以徇于市/日苏秦为燕作乱于齐/如此则臣之贼必得矣/

B.苏秦且死乃谓/齐王曰/臣即死/车裂臣以徇于市/曰苏秦为燕作乱/于齐如此则臣之贼必得矣/

C.苏秦且死/乃谓齐王曰/臣即死/车裂臣以徇于市/曰苏秦为燕作乱于齐/如此则臣之贼必得矣/

D.苏秦且死乃谓/齐王曰/臣即死/车裂臣以徇于市/日苏秦为燕作乱/于齐如此则臣之贼必得矣/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士,先秦时最低级的贵族阶层,也是古代四民(土、农、工、商)之一。春秋时,士大多为卿大夫的家臣;战国以后,逐渐成为统治阶级中知识分子的通称。

B.从,即“纵”,合纵,战国时期纵横家所宣扬推行的外交和军事政策,就是南北纵列的国家联合起来,共同对付强国,该政策的代表人物是苏秦。

C.宣王,是战国齐国国君田辟疆谥号。古代历史上的皇帝、皇后以及诸侯大臣等社会地位相对较高人物,在其去世之后朝廷会依据其生前所作所为,从而给出一个具有评价意义的称号,用来高度概括一个历史人物的生平,这就是谥号,如东晋陶渊明的谥号是“靖节”。

D.阎,指里巷内外的门或里巷,在“夫苏秦起闾阎”中意思是民间。唐代王勃《滕王阁序》里“闾阎扑地,钟鸣鼎食之家”一句中,闾阎代指房屋。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苏秦早年失意。苏秦早年跟随鬼谷先生学习。后外出游历多年,弄得穷困潦倒,狼狈地回到家里。兄嫂、弟妹、妻妾都私下讥笑他。

B.苏秦知耻后勇。面对家人的嘲讽,苏秦暗自惭愧伤感,就闭门不出,博览群书。用一整年的功夫,悉求周书《阴符》真缔,最终成为了六国的国相。

C.苏秦知恩图报。富贵后,他不仅散发了千金赏赐给亲戚朋友。还厚赏借钱给自己做路费的那个人,并且报答了以前所有对他有恩德的人。

D.苏秦多谋心狠。为了找出刺杀自己的凶手,他甚至不惜让齐王车裂自己。而凶手也果然中计而出,齐王便诛杀他为苏秦报仇。燕人对此深感叹服。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求说周显王。显王左右素习知苏秦,皆少之。弗信。

②初,苏秦之燕,贷人百钱为资,及得富贵,以百金偿之。

 

1.C 2.C 3.D 4.①他求见并游说周显王。可是显王周围的臣子一向熟知苏秦,都瞧不起他,不信任他。 ②当初,苏秦到燕国去,向人家借一百钱做路费,到现在获得富贵,用一百金偿还那个人。 【解析】 1.此题考核文言断句的能力,答题时注意一些常见的句尾、句首标志性的词语,句子结构的对称,文中词语充当的成分,句子成分的省略,叙事内容的变化等。句中“齐王”是“谓”的对象,不要断开,“于齐”作前句的状语,后面断开;“车裂”做后句的主语,前面断开。故选C。 2.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结合语境的含义作答。题中C项,东晋陶渊明的谥号是私谥,私谥不出于朝廷,而由门人、故吏为著名文士学者所立。故选C。 3.此题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是文言文必考的题目,错误选项的设置多以人物、事件、时间、地点的错位为重点,有时会在一些词语的翻译上命题,因对词语翻译错误而出现误判,答题时注意对读选项和原文,找到细微差别,题中D项,“燕人对此深感叹服”错误,原文,燕闻之曰:“甚矣,齐之为苏生报仇也!”,“燕人对此深感叹服”无中生有。故选D。 4.此题考核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答题时注意直译,重点注意句中重点实词、虚词、活用和句式的翻译。重点词句,第(1)句,说:游说;素:一向;少:意动用法,瞧不起;弗:不。第(2)句,之:到;贷:借;为资:做路费;及:等到;以:用。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唐诗,回答问题。

离亭赋得折杨柳

李商隐

暂凭尊酒送无憀①,莫损愁眉与细腰。

人世死前惟有别,春风争②拟惜长条?

 

含烟惹雾每依依,万绪千条拂落晖。

为报行人休尽折,半留相送半迎归。

[注]①无憀:无聊。②争:怎,怎么。

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

A.标题中的“离亭”点明分别时所在之地:“赋得”则是古人诗题中的常用语,有为某物或某事而作诗之意。

B.第一首诗首句写双方当时的心绪。势在必别,无可奈何,只好暂时借着杯中酒来排遣离愁别绪。

C.第一首诗第二句“愁眉”“细腰”既是正面形容这位姑娘,又与杨柳双关,且这一句中的“损”字与第四句中的“争”字相呼应。

D.第二首诗前两句用拟人手法,写出了杨柳的风姿,其无论在烟雾中,还是在夕阳下,都千枝万缕,依依有情。

E.第二首诗后两句写出了杨柳善解人意,为了回报行人,宁愿被折至“休尽”,从而一半相送一半迎归。

2.这两首诗都写离别,但感情基调有所不同,请简要分析。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李商隐

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

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

薄宦梗犹泛,故园芜已平。

烦君最相警,我亦举家清。

1.下列对这首诗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两项是(    )

A.首联写蝉栖身在高树上餐风饮露,难以饱腹,费力地鸣叫也是徒劳。

B.颔联写五更时蝉的鸣叫声稀疏欲断,而一树绿叶却依旧苍翠,显得冷酷无情。

C.颈联上句写诗人只是一个官职卑微的小官,就像大水中的木偶到处漂流。

D.尾联写烦劳蝉最好常与自已互相提醒,因为诗人与蝉境遇相似,也是举家清贫。

E.这首诗借咏蝉来寄寓自身高洁的品质,用了比喻手法,前两联闻蝉而兴,重在咏蝉;后两联直抒已意,他乡薄宦,梗枝漂流,故园荒芜,胡不归去?

2.有评论赞誉这首诗“咏物最上乘”,请简要分析诗中蝉的形象寄托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筹笔驿

李商隐

猿鸟犹疑畏简书,风云长为护储胥

徒令上将挥神笔,终见降王走传车

管乐有才真不忝,关张无命欲何如?

他年锦里经祠庙,梁父吟成恨有馀。

[注]①筹笔驿:旧址在今四川省广元县北。相传诸葛亮出兵伐魏,在这里筹划军事。大中九年(855),李商隐辞去梓州幕随柳仲郢回长安,途经筹笔驿,创作此诗。②简书:指军令。③储胥:指军中的篙栅,代指营垒。④上将:指诸葛亮。⑤降王:指后主刘禅。传车:古代驿站的专用车辆。⑥锦里:在成都城南,有武侯祠。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把猿、鸟比作诸葛亮的敌人,说它们至今还畏惧诸葛亮的军令,以此衬托诸葛亮的军事才能,为后面的内容做铺垫。

B.颔联采用对比手法,说明诸葛亮尽管有运筹帷幄之才,还是无法挽救蜀国的败亡,不争气的后主刘禅最终还是投降做了俘虏。

C.颈联分析蜀国败亡原因——尽管诸葛亮才!比管仲和乐毅,但无奈大将关羽和张飞命短,只凭诸葛亮一人之力,也无法力挽狂澜。

D.尾联交代写作缘由——作者!往年经过锦里诸葛武侯祠时,触景生情,吟诵起诸葛亮的《梁甫吟》,顿时觉得遗恨无穷。

2.诗歌末句“恨有馀”中的“恨”包含了作者哪些感情?除了“恨”,该诗还寄寓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李商隐《锦瑟》中先用文人、帝王、鲛人的典故铺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又推出蓝田良玉的变化表达美好愿望可望而不可即。

(2)李商隐《锦瑟》中以锦瑟起兴,引起对华年往事的追忆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李商隐《锦瑟》中,“_________________”一句化用宝玉埋在地下时上空会出现烟云,阳光下见得分明的典故。

 

查看答案

根据下面的材料,概括杜鹃鸟让人惆怅、令人喜爱的原因。不超过50个字。

春末夏初,在田野漫步时,常常可以听到“布谷、布谷”的叫声,这种声音清脆悠扬,悦耳动听。当听成“不如归去”时,人们会感到惆怅、忧伤。山民们都叫它“布谷鸟”,它其实就是杜鹃,相传它是望帝杜宇死后的化身。杜宇是传说中的古蜀国开国国王,他看到鳖相治水有功,百姓安居乐业,便主动让位。杜宇死后化作杜鹃,日夜啼叫,催祥降福,所以这种鸟十分令人喜爱。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