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下面是周华同学给博物馆金馆长写的一张便条,其中有五处不合书面语体的要求,请找出来...

下面是周华同学给博物馆金馆长写的一张便条,其中有五处不合书面语体的要求,请找出来并修改。

金馆长:

您喊我今天下午去贵处谈我班同学瞅贵馆一事,因为我家里有大事,现在不得不改岁月。具体改在何时,另行磋商。

周华

5月18日

 

①“喊”改为“约”;②“瞅”改为“参观”;③“大事”改为“急事”;④“岁月”改为“期”;⑤“磋商”改为“商量”(或“商议”“商定”)。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的得体性。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下面是周华同学给博物馆金馆长写的一张便条,其中有些词用得不得体,请你帮他修改”,然后根据语言使用的场合、使用的对象以及对象之间的关系辨析正误。本题中,“喊”“瞅”过于口语化,不符合便条的书面语性质,故将“喊”改为“约”,将“瞅”改为“参观”;“大事”一般指重大事件,不符合便签里临时取消约定的语境,改为“急事”;“岁月”指较长时间,过于夸张,故将“改岁月”改为“改期”;“另行磋商”中“磋商”使用不当,“磋商”意为互相商议,交换意见,一般用于正式比较大的场合,比较正规,此处不合适,可以改为“商量”,这样显得亲切。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随着“用户生产内容”的流行,各类信息聚合平台兴起,信息海洋的边界__________地扩展,获取信息的方式也变得异常便捷。有效的信息、精辟的洞见固然重要,但只有让这些内容抵达受众,才能真正产生影响力,满足人们的需求。由此也不难理解,人们为什么纷纷向社交平台和资讯聚合平台聚拢。因为平台充当了“蓄水池”的角色,让散落在互联网的信息汇聚在一个“内容池”之中;(    ),在信息生产者和需求者之间,建立起__________的渠道,让人们知道去哪里寻找信息。也正因此,有人甚至判断,新媒体的发展进入了“平台时代”。

互联网的一个特点,就是激活了潜藏于公众的强大创造力,汇聚每个人的________,就可能变成________。从论坛、博客到微博、微信,公众的参与让新媒体内容更丰富多彩。实现优质生产机构、优秀内容人才的大汇聚、大融合,才能将网上和网下的力量凝聚到一起,让内容生产满足不同的且不断增长的需要,汇聚成壮大网上的正能量。

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才能让内容生产满足不同的且不断增长的需要,将网上和网下的力量凝聚到一起,汇聚成壮大网上正能量的强大力量。

B.才能将网上和网下的力量凝聚到一起,汇聚成壮大网上正能量的强大力量,让内容生产满足不同的且不断增长的需要。

C.才能让内容生产满足不同的且不断增长的需要,将网上和网下的力量凝聚到一起,汇聚成壮大网上正能量。

D.才能让内容生产充分不同的且不断增长的需要,将网上和网下的力量凝聚到一起,汇聚成壮大网上正能量的强大力量。

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另一方面,“输水管”也起到了重要作用

B.另一方面,平台也起到了“输水管”的作用

C.平台也起到了“输水管”的作用,另一方面

D.“输水管”另一方面也起到平台的巨大作用

3.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绝无仅有   直来直去   一得之见   真才实学

B.亘古未有   直来直去   一孔之见   真知灼见

C.绝无仅有   畅通无阻   一孔之见   真才实学

D.亘古未有   畅通无阻   一得之见   真知灼见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屈原《离骚》中,“__________,”一句表现自己因品德高被小人嫉妒;“__________”一句,以“鸷鸟”作比,表达自己绝不同流合污。

(2)李白在《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把明月人格化,表达对友人不幸遭贬的深切同情与关怀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苏轼《赤壁赋》中,“___________”一句表现曹操大军的船只多;“_________”一句,慨叹人生短暂。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九日登东山寄昌叔

王安石

城上啼乌破寂寥,思君何处坐岩峣

应须绿酒酬黄菊,何必红裙弄紫箫。

落木云连秋水渡,乱山烟入夕阳桥。

渊明久负东篱醉,犹分低心事折腰。

[注]①本诗写于1051年,这一年作者31岁,任舒州通判。昌叔:王安石的妹夫。②岩峣:高山。③分:甘愿。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第一句运用以动衬静的手法,以划破寂静的乌啼声,渲染出秋日傍晚的空寂。

B.颔联写作者登高赏菊,“红”对“绿”,“紫”对“黄”,色彩斑斓,场面欢乐。

C.第五句诗中有画,流云将“落木”“渡口”连成一片,画面开阔,气韵生动。

D.本诗既有登东山所见实景,也有展开的联想,虚实结合,寄托情思,表达心志。

2.这首诗与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毛泽东《沁园春·雪》中都提到了“折腰”,各自表达的情感有何不同?请简要说明。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苏轼,字子瞻,眉州眉山人。生十年,父涧游学四方,母程氏亲授以书。闻古今成败,辄能语其要。程氏读东汉《范滂传》,慨然太息,轼请曰:“轼若为滂,母许之否乎?”程氏曰:“汝能为滂,吾顾不能为滂母邪?”

比冠,博通经史,文日数千言,好贾谊、陆贽书。既而读《庄子》,叹曰:“吾昔有见,口未能言,今见是书,得吾心矣。”嘉祐二年试礼部。方时文磔裂诡异之弊胜,主司欧阳修思有以救之,得轼《刑赏忠厚论》,惊喜。后以书见修,修语梅圣俞曰:“吾当避此人出一头地。”闻者始哗不,久乃信服。

治平二年,入判登闻鼓院。英宗自藩邸闻其名,欲以唐故事召入翰林,知制诰。宰相韩琦曰:“轼之才,远大器也,他日自当为天下用。要在朝廷培养之,使天下之士莫不畏慕降伏,皆欲朝廷进用,然后取而用之,则人人无复异辞矣。今骤用之,则天下之士未必以为然,适足以累之也。”轼闻琦语,曰:“公可谓爱人以德矣。”会洵卒,赙以金帛,辞之,求赠一官,于是赠光禄丞。

徙知徐州。河决曹村富民争出避水轼曰富民出民皆动摇吾谁与守吾在是水决不能败城驱使复入。轼诣武卫营,呼卒长曰:“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且为我尽力,”卒长回:“太守犹不避涂潦,吾小人,当效命。”率其徒持畚锸以出,筑东南长堤,首起戏马台,尾属于城。雨日夜不止,城不沉者三版。轼庐于其上,过家不入,使官吏分堵以守,卒全其城。复请调来岁夫增筑故城,为木岸,以虞水之再至。朝廷从之。

(节选自《宋史·列传第九十七》,有删改)

1.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河决曹村/富民争出避水/轼曰/富民出民/皆动摇/吾谁与守/吾在是/水决不能败/城驱使复入

B.河决曹村/富民争出避水/轼曰/富民出/民皆动摇/吾谁与守/吾在是/水决不能败城/驱使复入

C.河决曹村/富民争出避水/轼曰/富民出民/皆动摇吾/谁与守/吾在是/水决不能败城/驱使复入

D.河决曹村/富民争出避水/轼曰/富民出/民皆动摇/吾谁与/守吾在是/水决不能败/城驱使复入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嘉祐二年”是以皇帝年号纪年,“嘉祐”是宋仁宗的第九个年号,也是最后一个年号。

B.“礼部”是中国古代官署之一。隋、唐时,被列为尚书省六部之首,长官称为礼部尚书。

C.“太守”,战国时称郡守,汉改称太守,为一郡的最高行政长官。

D.“侪”,是“等辈,同类”的意思,相当于“伦”“徒”“属”“辈”等。

3.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苏轼未成年以前,家人以历史的经验教训和忠臣的人物传记来教育他,使他有做诤臣之志。

B.苏轼成年之后,博通经史,勤奋读书,既喜欢贾谊等人的文章,又喜欢庄子的道家学说。

C.苏轼在苏洵死后,到韩琦那里为自己求来一个额外的官职,以此光宗耀祖,以表孝心。

D.苏轼不仅精通文史,才华出众,而且精通吏治,恪尽职守,是一个能为老百姓干实事的好官。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轼之才,远大器也,他日自当为天下用。

(2)轼庐于其上,过家不入,使官吏分堵以守,卒全其城。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网络文学的发展,与中国社会文化消费需求的喷薄以及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几乎同频,由最初的网友自娱自乐,到如今由网络小说转化出版图书,改编为影视作品,游戏、动漫及相关产品,进而带火大众娱乐市场,打造出“互联网+”的庞大产业,网络文学在中国的发展今人惊叹,作为一种原创文学和大众文学,网络文学从刚出现之日就吸引了为数众多的读者。从痞子蔡的《第一次亲密接触》开始,此后又出现了诸如仙侠、盗墓、探险、言幻、穿越等多种类型题材,诞生了《悟空传》《鬼吹灯》《甄蝶传》《诛仙》《步步惊心》等一批网络爆款小说。目前,网络文学已经实现了多点输出,已经实现了影视作品和网络文学的内容联动,实现了以网文IP为核心的全链路生态。

在大众化、商业化的背景下,读者的地位得到空前提高,创作者已经不能完全按自己的意愿塑造人物和开展故事走向;读者的阅读趣味能影响到文学网站整体的创作风格,甚至能影响到网络文学整体的创作趋向和类型革新。

(摘编自《人民日报》2017年8月14日)

材料二:

2011—2018E我国网络文学市场规模(亿元)

材料三:

2003年,起点中文网率先创建了以读者按章付费为核心的网络文学商业模式。此后,包含打赏、月票等付费机制的商业模式逐浙完善,并为各大文学同站所借鉴。这种付费阅读机制的建立,使孤独地写作、孤独地阅读的那个时代已经一去不返了,网络文学的读者不再是单方面地阅读和接受作品,而是作品创作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参与者。

在作者的写作过程中,读者可以透过评论,从情节设计到遣词造句,对作者提出明确的要求,读者对每一章的评价还可以即时通过订阅量、打赏金额等数据反馈到作者手中。

这些数据不仅体现着作者的人气,也决定了作者的收入。按照起点中文网现行的付费规则,普通会员,初级VIP会员、高级VIP会员订阅付费章节的价格分别为每千字5分钱、4分钱、3分钱。价格看似不高,但网络文学作品动辄几百万字甚至上千万字,付费阅读全本的价格着实不菲,读者还可以对作者提供除了订阅收入之外的“打赏”。通过打赏,读者不仅希望小说的情节构造能跟进他们想象的场景,同时还对作者的一些情节强烈要求整改,这也成为他们“要挟”作者改变情节的重要手段之一。

(摘编自《光明日报·网络文学:孤独写作与阅读的时代一去不返了》)

材料四:

从表面上看,发表网络文学作品是“零门槛”的,但想要从成千上万的作家和作品中脱颖而出,需要经历层层关卡,首先就是“签约”关。当编辑从工作后台无数有待审核的新书中将一部作品选出,联系作者完成签约合同时,这位作者才能从“非签约作者”进入“签约作者”的行列。签约后,编辑会安排针对作品的推荐和宣传活动,如果读者的反馈较好,作品就会“上架”,开始收费订阅。

即使成为“上架作者”,要获得较高的稿酬,也并非易事。一般说来,VIP订阅所得的收入,由网站与作者平分,如果一个作者每日更新5000字,当他得到1000份VIP订阅,扣除网站50%的分成,作者当月的收入为1500元,“签约作者”本就已经是网络作者中的一小部分,而“上架作者”在“签约作者”中占到的比例大概是15%~20%。由此可见,网络作家将写作转换成稿酬收入,进而转向职业或半职业写作的难度之大。

(摘编自《光明日报·网络文学:孤独写作与阅读的时代一去不返了》)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

A.A B.B C.C D.D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网络文学是一种原创文学和大众文学,在互联网的,影响下产生,并受到社会文化消费需求的影响。

B.根据材料二市场规模、增长率这两项,我们能够了解近年来我国网络文学发展趋势方面的一些基本情况。

C.根据材料二,我国网络文学市场规模一直呈较快增长趋势,而增长率从2016年前的较大波动趋向稳定。

D.2013年到2015年,网络文学增长率出现较大幅度的下滑,这说明网络文学发展在这一时期处于低谷。

3.根据上述材料,概括说明网络文学与传统文学相比具有哪些特点。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