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作者认为秦灭亡的原因是什么?作者是怎样运用事实来证明其论点的?联系你所学过的历史...

作者认为秦灭亡的原因是什么?作者是怎样运用事实来证明其论点的?联系你所学过的历史知识,说说你的看法。

 

作者认为秦灭亡的原因是不施仁义。作者用摆事实、作比较的方法证明其观点的正确性。有两方面的比较: ①秦取得天下前后的比较:“且夫天下非小弱也,雍州之地,崤函之固,自若也”,因此,秦亡不是因为国家变小变弱了。 ②陈涉与“九国”的比较:昔日作为诸侯国的秦,与拥有“十倍之地,百万之众”的九国较量的结果是胜利;取得天下之后,与不能和九国“同年而语”的氓隶之人陈涉较量的结果是失败,原因是什么呢?作者得出结论:“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梳理文章的内容,圈出每段的中心句,把握文章的观点、论据,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什么,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 作者所谓“攻守之势异”,指的是秦要统一全国,自然要对山东(崤山以东)诸侯采取攻势,逐步消灭它们;而在统一全国之后要防止人民颠覆它的政权,这就转入守势了。处于攻势“尚诈力”,处于守势“贵顺权”。“顺权”,就是施行仁义以收拢民心。秦灭六国后依旧残酷地压迫人民,不施仁义,故而迅速灭亡。这是贾谊的基本观点。要讲清这一点,就必须以史实为据,说明秦的兴亡过程。 本文在观点统率下对史实作出高度概括。例如秦“取西河之外”,是商鞅计骗魏将公子卬而袭破其军的结果,文中以“拱手”二字作了概括。又如山东诸侯曾多次合纵抗秦,皆被张仪等人的连衡术所破,韩、魏、楚三国多次献地于秦,秦土日广,这是秦的“诈力”策略的胜利,作者把所有这些史实都集中到九国之师攻秦失败一事上来加以表现。说到秦统一全国后,则着重揭露秦始皇压迫人民的政策——这其实是“诈力”策略的继续。这个事实充分说明:秦在转入守势之后,“其道不易,其政不改”。 其次,结合史实,通篇采用对比论证来证明其观点。秦是“ 无亡失遗镞之费,而天下诸侯已困矣”。九国之师却是“ 从散约败,争割地而赂秦”从层层对比之中,让我们看到处于攻势之中的秦国所向无敌,强大无比。陈涉与九国之师的对比阐述了秦攻守之势异也。陈涉与秦的对比揭示出了秦亡的原因。孟子说:“失民心者失天下。”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这正是仁义不施而失掉民心的结果。这样来论述,自然突出了文章的中心论点。 《过秦论》通篇的对比,秦国本身先强后弱,先盛后衰,先兴旺后灭亡的对比,秦与九国之师的对比,陈涉与九国之师的对比,秦与陈涉的对比,几种对比交织在一起,让人对秦的灭亡感到触目惊心,让人对秦灭亡的原因认识得更加深刻透彻。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词语积累

斩木揭竿:

云集响应:

同年而语:

 

查看答案

词语积累

因利乘便:

金城千里:

万世之业:

瓮牖绳枢:

 

查看答案

词语积累

席卷天下:

包举宇内:

囊括四海:

追亡逐北:

 

查看答案

句式积累

(3)倒装句

谪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______________

陈涉之位,非尊于齐、楚、燕、赵、韩、魏、宋、卫、中山之君也___________

(4)被动句

夫作难而七庙隳__________

为天下笑者,何也________

 

查看答案

句式积累

(1)判断句

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_______________

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___________

(2)省略句

威振四海_____________

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_____________

蹑足行伍之间,而倔起阡陌之中_____________

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