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各题。 八声甘州·陪庾幕诸公游灵岩 吴文英 渺空烟四远,是...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各题。

八声甘州·陪庾幕诸公游灵岩

吴文英

渺空烟四远,是何年、青天坠长星?幻苍崖云树,名娃金屋,残霸宫城。箭径酸风射眼,腻水染花腥。时靸双鸳响,廊叶秋声。

宫里吴王沉醉,倩五湖倦客,独钓醒醒。问苍波无语,华发奈山青。水涵空、阑干高处,送乱鸦、斜日落渔汀。连呼酒,上琴台去,秋与云平。

(注)吴文英,南宋词人,一生未第。名娃:西施。残霸:吴王夫差。酸风:刺骨的寒风。时靸双鸳响:相传吴王筑响廊,西施穿着木屐绕廊而行,发出响声。

1.下列对这首宋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 上片前三句从空间入笔,描绘天空辽阔浩渺之景;从时间着笔,感慨不知何时青天坠落的长星幻化出灵岩山。

B. “腻水染花腥”,写宫女的脂粉流入河水,使夹岸的花沾染了腥味。“腻水”语出杜牧的“渭流涨腻,弃脂水也”。

C. 吴王沉醉酒色,范蠡清醒身退,二者形成对比,隐含了对时政的讽喻,也表达了词人对归隐生活的向往。

D. 词人登临灵岩山,凭吊吴宫古迹。上片侧重对古迹的描写,下片转入对古事的评论,抒发了历史兴亡之慨。

2.前人评论此词“上片写景虚以衬实,下片抒情悲而能壮”,请结合诗句加以分析。

 

1.C 2.①虚以衬实。上篇“幻”字统领,“苍崖”句想象当年吴王夫差霸业有望、金屋藏娇、春风得意的情景;“箭径”句想象当年吴宫花草都被脂粉染香的盛况;“时靸”句想象西施脚穿木屐走过回廊的声响。当年吴王夫差的情形和如今的南宋王朝是多么相像,南宋已剩半壁江山,却甘心偏安一隅,沉溺于声色享乐,无疑将重蹈吴王夫差身死国灭的覆辙。这些虚写正是为了衬托现实,表达了对朝廷的忧虑。②悲而能壮。下片“问苍波无语”句写作者眼见南宋衰败,回天无力,只有看着青山老去,头发变白,抒发了一种无奈和悲伤之情。“水涵空”句写放眼远望,见水天相接,空旷无依,心境也随之开阔,“连呼酒”句写呼朋唤友,上到灵岩绝顶,喝酒以解千愁。末句落笔豪迈潇洒,感情激越,声震长空,似要掩去前番之落寞和感伤。 【解析】 1.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同时考查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能力,采用了客观选择题的形式。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即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要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参看注释,逐句翻译诗句,接着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本题C项“表达了词人对归隐生活的向往”错,“宫里吴王沉醉,倩五湖倦客,独钓醒醒”,意思是假如吴王夫差不沉醉,范氏怎么能功成而遁归五湖,以垂钩游玩来庆祝吴的灭亡呢?诗人借此表达对荒淫误国者的痛恨。故答案为C。 2.本题考查对诗歌手法及情感的鉴赏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结合题目、注释、背景及诗人生平等全面把握诗歌情感,再抓主关键词句分析诗歌的手法以及表达的效果。本题要求评论此词“上片写景虚以衬实,下片抒情悲而能壮”。首先理解“虚以衬实”,即用虚写手法表现现实的内容。即接着抓关键词句 “幻”字统领全词,有幻想之意,引出下面对吴国历史的追忆:当年夫差正春风得意,霸业有望,与宠姬西施日日笙歌于馆娃宫,而不知危机四伏。接着从嗅觉、听觉两方面想象当年吴宫美女,脂粉成河,流出宫墙,使所浇溉之山花染着脂粉之香气;仿佛又听到西施着木屐行经廊上,而廊前木叶,酸风吹之,飒飒然别是一番滋味。此时之万叶,不知何者为真,何者为幻?抑真者亦幻,幻者即真耶?又不禁感慨系之矣!而这虚写其实正是为了衬托今日的南宋。如今的南宋与曾经的吴国何其相似,南宋已剩半壁江山,却甘心偏安一隅,沉溺于声色享乐,无疑将重蹈吴王夫差身死国灭的覆辙。层层渲染,笔笔逼进,景物描写越真,历史的虚幻感就越强烈。“悲而能壮”,即情感抒发不独悲凉,有亦豪迈潇洒。下片吴王“沉醉”和范蠡“醒醒”形成强烈的对比,实际是借古人之事对南宋朝廷的嘲讽。“问苍波”两句表露词人无奈之情,眼见南宋衰败,回天无力,只有看着青山老去,头发变白。词情至此已低落至绝望之极点。笔调落无可落,转而上扬,回到眼前实景。放眼远望,见水天相接,空旷无依,心境也随之开阔。一个“送”字,字面上送走的是“乱鸦”和“斜日”,实际词人想要送走的是满怀的忧虑和愁思。词人呼朋唤友,上到灵岩绝顶,喝酒以解千愁。末句落笔豪迈潇洒,感情激越,声震长空,似要掩去前番之落寞和感伤。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赠蜀府将(注)

温庭筠

十年分散剑关秋,万事皆随锦水流。

志气已曾明汉节,功名犹自滞吴钩。

雕边认箭寒云重,马上听笳塞草愁。

今日逄君倍惆怅,灌婴韩信尽封侯。

(注)原题下小注“蛮入成都,频著功劳”,指公元829年南诏入侵成都,蜀将抗击南诏有功。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十年前的秋天,诗人与蜀府将在边关分别,回想起来不禁感叹时光流逝、世事变迁。

B.诗中用“汉节”的典故,表现了诗人已经用实际行动证明了效忠国家的气节。

C.蜀府将在被射下来的雕身上辨认出自己的箭,这一细节表现了蜀府将的精湛武艺。

D.诗中极具边塞特色的意象,营造出压抑悲凉的氛围,也暗示蜀府将被闲置冷落的遭遇。

(2)本诗第四句“功名犹自滞吴钩”,与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中“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都使用了“吴钩”这一意象,请结合相关语句比较二者异同。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别舍弟宗一(注)

柳宗元

零落残红倍黯然,双垂别泪越江边。

一身去国六千里,万死投荒十二年。

桂岭瘴来云似墨,洞庭春尽水如天。

欲知此后相思梦,长在荆门郢树烟。

(注)元和十一年(816)春,柳宗元的堂弟宗一离开柳州(今广西柳州)到江陵(今湖北江陵),柳宗元写了这首诗送别。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首联点明别离,描述兄弟的惜别之情。“倍黯然”三字,既含万千辛酸于一身,又很自然地开启下句。

B.颔联有对往事的回顾,也有无可奈何的悲吟,既是对自己政治遭遇的客观实写,又隐含着自己的抑郁不平之气怨愤凄厉之情。

C.颈联前句写山,后句写水,借景抒情,遥想宗一此去路途遥远,充满坎坷艰辛,表达出诗人对舍弟此去的担忧和关切。

D.尾联运用想象,以虚写实。想象在梦中和宗一于江陵相会,“烟”字写出梦境的迷离恍惚之态,显得情深意浓,十分真切感人。

(2)人们普遍认为柳宗元的这首诗是一首“伤别并自伤之作”。请结合全诗谈谈哪里体现了柳宗元的“自伤之情”。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送李少府贬峡中王少府贬长沙

高适

嗟君此别意何如,驻马衔杯问谪居。

巫峡啼猿数行泪,衡阳归雁几封书。

青枫江上秋帆远,白帝城边古木疏。

圣代即今多雨露,暂时分手莫踌躇。

(注)①青枫江:在今湖南省长沙市附近。②白帝城:在今重庆市奉节县。

(1)下列对这首诗有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中“此别”“谪居”等词点题,“嗟”字和“问”字表现了诗人与两位朋友的关系非同寻常。

B.颔联“巫峡啼猿”“衡阳归雁”与“数行泪”“几封书”,既是情景交融之佳处,又深得虚实结合之妙处。

C.颈联借景抒情,描写诗人送两位友人远去,不道眼前,反说去处,“秋帆远”“古木疏”意境较为狭浅。

D.尾联中的“圣代”“雨露”是古代文人诗中的惯用之语,指在圣明的朝代,会多多沐浴皇恩,点明两位友人的处境不久即会改变。

(2)这首诗蕴含的情感丰富,请简要分析其蕴含的情感。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东屯北崦

杜甫

盗贼浮生困,诛求异俗贫。

空村惟见鸟,落日未逢人。

步壑风吹面,看松露滴身。

远山回白首,战地有黄尘。

(注)①东屯:在夔州(今重庆奉节)县境。大历二年(767)杜甫因避战乱迁居至此。②崦:山。

(1)下列对诗歌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诗歌首联概述百姓因“盗贼”般的贪官污吏的残酷搜刮而陷于赤贫,甚至偏远的山民也被搜刮得一无所有。

B.诗歌颔联中“空村惟见鸟”一句与王籍《入若耶溪》一诗中的“鸟鸣山更幽”一句,都运用了衬托的艺术手法。

C.诗歌颈联描绘了一幅清幽的山林图景,诗人漫步山林,微风拂面,清露滴身,这令诗人产生了归隐山林的想法。

D.诗歌尾联体现了诗歌的跳跃性,诗句看似断裂,经合理想象后,可知语意为:从遥远的北山回头遥望,依稀可见战地弥漫的黄尘。

(2)诗歌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有人说,生活需要柴米油盐;有人说,人不是单靠吃米活着;有人说,生活需要清风明月碧水蓝天;有人说,生活需要安定的社会环境;有人说生活需要人与人之间美好的情感……的确,生活是丰富多彩的,生活需要的还有许多许多。那么,你认为生活需要什么?

请以“生活需要_________”为题,写一篇作文,不少于700字,体裁不限。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