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读书,就是一场场美丽的遇见。我们曾遇见站在橘子洲头“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少年毛泽东;遇见行走在乡野间“喜看稻菽千重浪”的袁隆平;遇见屹立在高原上“立心天地厚”的钟扬。我们还穿越千年与屈原、司马迁、曹操、陶渊明、李白、杜甫、白居易、苏轼、李清照、辛弃疾等诗意地相逢。这一次次的相遇,必会激起情感的浪花,或同情他们的遭遇,或羡慕他们的生活,或崇敬他们的精神……
请以“假如我与 生活一天”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①从材料中自选一位人物,写在标题中,将题目补充完整。②文体不限,诗歌除外;不得套作。
春节期间,在铜仁市工作的小张收到了二叔在铜仁市读大学的儿子带来的土特产,他很高兴,给二叔写了一封信,其中有一段有五处用词不得体,请指出并改正,使之准确、鲜明,符合语体。
我非常高兴地笑纳了您送给我的土特产。看到这些土特产,我又想起了二叔您对我的一贯的关心和爱戴,真是非常感谢您。至于托我为犬子毕业后联系工作一事,我会鼎力相助,一定不会让您失望。俗话说“来而不往非礼也”,过几天我将托人惠赠给您一件礼物,您肯定会惊喜的!
在下面一段文字空缺处补写适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姓氏,是表示一个人的家族血缘关系的标志和符号。在秦汉以前,姓和氏有明显的区别。姓是一种族号,①______,如刘姓就有五处起源。许多古姓都从“女”旁,可见②______。到父系社会后,姓则随父亲。随着子孙繁衍增多,各个分支除保留姓外,另外取一个称号作为标志,这就是“氏”,氏是姓的分支。秦汉以后,③______,遂称“姓氏”。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短短一分钟,上海的“魔方—2”超级计算机可完成24000万亿次浮点运算,广东生产5台民用无人机,移动支付金额近4亿元,2370.7万元的商品进入中国。从江南到北国,从沿海到内陆,960多万平方公里的广袤土地上, 都在发生着新变化。一组《中国一分钟》系列微视频,( )。
70年前的中国,基础弱、底子薄,是一个占世界1/4人口的贫穷落后的农业大国。但今天的中国,已 。今日之中国,已经是制造业第一大国、货物贸易第一大国、外汇储备第一大国……全世界超过2/3的高铁轨道铺设在中国,超过1/3的5G标准必要专利掌握在中国,高速公路总里程 世界第一。早上在西安吃羊肉泡馍、中午到成都吃个火锅,已不再是 。
革命年代,中国人民以血肉之躯筑起拯救民族危亡、捍卫民族尊严的钢铁长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人民团结奋进、勠力同心,在历史前进的逻辑中前进,在时代的发展潮流中发展,影响了世界,同时极大地去改变中国。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无时无刻 今是昨非 稳居 非分之想 B.时时刻刻 今是昨非 高居 非分之想
C.时时刻刻 今非昔比 稳居 痴心妄想 D.无时无刻 今非昔比 高居 痴心妄想
2.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让不少网友感叹,“中国的每一分钟,都在创造奇迹”
B.不少网友都在感叹,“中国的每一分钟,都在创造奇迹价值”
C.“中国的每一分钟,都在创造奇迹”,这是不少网友的感叹
D.让不少网友感叹,“奇迹的中国,每一分钟都在创造价值”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在发展时代的潮流中发展,极大地改变了中国,也深刻地影响了世界。
B.在时代发展的潮流中发展,极大地改变了中国,也深刻地影响了世界。
C.在时代发展的潮流中发展,极大地改革了中国,也深刻地影响了世界。
D.在时代发展的潮流中发展,极大地改变了世界,也深刻地影响了中国。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归园田居(其一)》中表明作者不随波逐流,固守节操,回乡开荒种地,过田园生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屈原在《离骚》中用反问句表明屈原即使受挫也不会改变自己志向的两句“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赤壁赋》中客人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感伤我们个人在天地间生命的短暂和个体的渺小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示秬秸①
张耒
北邻卖饼儿,每五鼓未旦,即绕街呼卖,虽大寒烈风不废,而时略不少差也。因为作诗,且有所警,示秬、秸。
城头月落霜如雪,楼头五更声欲绝。 捧盘出户歌一声,市楼东西人未行。
北风吹衣射我饼,不忧衣单忧饼冷。 业无高卑志当坚,男儿有求安得闲。
(注)①秬秸:张耒二子张秬、张秸。张耒,北宋著名文学家,曾官太常寺少卿。
1.①下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诗前小序交代了本诗写作的起因和目的,凸显了诗作内容的真实性。
B. “歌一声”,是说卖饼儿沿街呼卖时有腔有调,生动形象并富于童趣。
C. 卖饼儿衣着单薄,凛冽的寒风吹透了他的衣衫,他却担忧饼冷难卖。
D. 作者在诗的最后,对两个儿子提出了谆谆告诫,点明了本诗的题旨。
2.这首诗是张耒为教育自己的孩子而作,请对其中的教育内容和所用的教育方式加以概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