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中国人重关系。毋庸讳言,“差序格局”依然是解释关系运作最有力的概念。首先还是重温那个著名的波纹比喻吧:以“己”为中心,像石子一般投入水中,和别人所联系成的社会关系,不像团体中的分子一般大家立在一个平面上的,而是像水的波纹一般,一圈圈推出去,愈推愈远,也愈推愈薄。(费孝通语)
这段表述强调了差序格局的关键运作机制:“推”。费老说“孔子最注重的就是水纹波浪向外扩张的推字”,并说“由己到天下是一圈圈推出去的”。有趣的是,费老提出“差序格局”时是指出它具有伸缩性的,也就是可以推出去,也可以收回来,但他并没有在“收”上着墨太多。
费老在《乡土中国》中也提到了自己人:“自家人可以包罗任何要拉入自己的圈子,表示亲热的人物。自家人的范围是因时因地可伸缩的,大到数不清,真是天下可成一家。”自己人关系有两种生成方式,一是亲缘性,二是交往性。从关系类型来看,也大致可以分为亲缘性自己人和交往性自己人。自己人的两种生成形式是可以区分清楚的,但两种自己人关系却并非截然区分的,比如亲缘性自己人也可以通过交往变为交往性自己人,交往性自己人也可以进入亲属关系变成亲缘性自己人。
自己人是差序格局中的突变,在中国人的社会关系中具有关键性的意义。一个人可以在缺失交往性自己人的情况下通过亲缘性自己人获得人之为人的本体意义,反之则不然,即使可以获得更全面的功能满足,却无法弥补本体性价值的空虚。比如“死门子”是指那些埋头过日子却极少与村落中其他人发生社会交往的家庭,他们虽然因此会缺少许多社会支持——交往性自己人,但仍能通过家族——亲缘性自己人获得必要的功能性支持,更重要的是,他们是生前有人供养死后有人祭祀的完整的“人”,他们作为人的本体性意义照样可以获得。相比之下,没有家庭的“光棍”尽管可以通过参与社会交往获得交往性自己人支持,却因为缺乏亲缘性自己人——尤其是家庭,而被乡土社会认定为不完整的人。
再来看交往性自己人。这类自己人关系是通过社会交往建立的。对中国人来说,社会交往是再平常不过的事情。交往对象既有固定的也有不固定的,针对不同的对象和情境,交往规则和交往方式也会有所改变。交往性自己人的确立主要是“突变”的结果,也就是说,无论双方关系发展到什么程度,确立自己人关系其实是“突然”完成的。2012年7月份,笔者在江汉平原官桥村做田野调查时曾与一位60多岁的老人讨论他的朋友关系。这位老人十几年如一日坚持给另外一个村的老人免费耕田,两人关系之好远近闻名,有村民说老人很傻,因为他很少得到对方的回报。老人跟笔者说那是他最要好的朋友,是可以拿命换的,耕田算不了什么,他从不计较对方的回报。笔者后来去访谈老人的那位朋友,那位老人对此也是心安理得,并说这样的朋友才真正靠得住。
在众多交往性关系中,通过检验成为自己人的毕竟只是少数。现实中会出现交往双方的定位偏差,即“我拿你当自己人,你却拿我当外人”的情况,这说明“自己人”是可以作为交往期待而脱离实质内涵存在的,换句话说,将普通交往关系“自己人化”可以成为一项重要的交往策略。只要宣称将某人作为自己人了,就可以将某些交往期待加之其身,成为对对方的道德压力,促使其改变交往规则,用真正自己人的方式回报。
(摘编自王德福《乡土中国再认识》)
1.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在差序格局里,水的波纹与中心的远近,是根据亲缘关系确定的。
B.“推”,既是差序格局的运作机制,又反映了差序格局的伸缩性。
C.“自己人”可以截然分为两类:亲缘性自己人以及交往性自己人。
D.我把你置于关系格局的核心,你却可能把我置于关系格局的边缘。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从“亲缘性自己人”和“交往性自己人”两个角度,对差序格局的组合形态和运作逻辑作了考察。
B.文章开篇引用费孝通对“差序格局”所做的比喻,是为了说明中国人的社会关系状态的运作机制。
C.文章将“死门子”和没有家庭的“光棍”对比,指出两类“自己人”在社会关系中的作用是不同的。
D.援用官桥村一个老人为另一个老人免费犁田的交往事例,旨在论证交往性自己人是突变的结果的观点。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与差序格局不同,在团体中,团体里的人相对同一,他们对于团体的关系是相同的。
B.亲缘性自己人可以使人成为一个完整的人,但也因此使人缺失了部分社会支持。
C.处于关系格局其他位置的人,一旦变成了自己人,他将突然跨越到核心的位置。
D.在传统的乡土社会中,由于大家相处时间久,知根知底,自己人化策略很难施展。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读书,就是一场场美丽的遇见。我们曾遇见站在橘子洲头“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少年毛泽东;遇见行走在乡野间“喜看稻菽千重浪”的袁隆平;遇见屹立在高原上“立心天地厚”的钟扬。我们还穿越千年与屈原、司马迁、曹操、陶渊明、李白、杜甫、白居易、苏轼、李清照、辛弃疾等诗意地相逢。这一次次的相遇,必会激起情感的浪花,或同情他们的遭遇,或羡慕他们的生活,或崇敬他们的精神……
请以“假如我与 生活一天”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①从材料中自选一位人物,写在标题中,将题目补充完整。②文体不限,诗歌除外;不得套作。
春节期间,在铜仁市工作的小张收到了二叔在铜仁市读大学的儿子带来的土特产,他很高兴,给二叔写了一封信,其中有一段有五处用词不得体,请指出并改正,使之准确、鲜明,符合语体。
我非常高兴地笑纳了您送给我的土特产。看到这些土特产,我又想起了二叔您对我的一贯的关心和爱戴,真是非常感谢您。至于托我为犬子毕业后联系工作一事,我会鼎力相助,一定不会让您失望。俗话说“来而不往非礼也”,过几天我将托人惠赠给您一件礼物,您肯定会惊喜的!
在下面一段文字空缺处补写适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姓氏,是表示一个人的家族血缘关系的标志和符号。在秦汉以前,姓和氏有明显的区别。姓是一种族号,①______,如刘姓就有五处起源。许多古姓都从“女”旁,可见②______。到父系社会后,姓则随父亲。随着子孙繁衍增多,各个分支除保留姓外,另外取一个称号作为标志,这就是“氏”,氏是姓的分支。秦汉以后,③______,遂称“姓氏”。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短短一分钟,上海的“魔方—2”超级计算机可完成24000万亿次浮点运算,广东生产5台民用无人机,移动支付金额近4亿元,2370.7万元的商品进入中国。从江南到北国,从沿海到内陆,960多万平方公里的广袤土地上, 都在发生着新变化。一组《中国一分钟》系列微视频,( )。
70年前的中国,基础弱、底子薄,是一个占世界1/4人口的贫穷落后的农业大国。但今天的中国,已 。今日之中国,已经是制造业第一大国、货物贸易第一大国、外汇储备第一大国……全世界超过2/3的高铁轨道铺设在中国,超过1/3的5G标准必要专利掌握在中国,高速公路总里程 世界第一。早上在西安吃羊肉泡馍、中午到成都吃个火锅,已不再是 。
革命年代,中国人民以血肉之躯筑起拯救民族危亡、捍卫民族尊严的钢铁长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人民团结奋进、勠力同心,在历史前进的逻辑中前进,在时代的发展潮流中发展,影响了世界,同时极大地去改变中国。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无时无刻 今是昨非 稳居 非分之想 B.时时刻刻 今是昨非 高居 非分之想
C.时时刻刻 今非昔比 稳居 痴心妄想 D.无时无刻 今非昔比 高居 痴心妄想
2.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让不少网友感叹,“中国的每一分钟,都在创造奇迹”
B.不少网友都在感叹,“中国的每一分钟,都在创造奇迹价值”
C.“中国的每一分钟,都在创造奇迹”,这是不少网友的感叹
D.让不少网友感叹,“奇迹的中国,每一分钟都在创造价值”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在发展时代的潮流中发展,极大地改变了中国,也深刻地影响了世界。
B.在时代发展的潮流中发展,极大地改变了中国,也深刻地影响了世界。
C.在时代发展的潮流中发展,极大地改革了中国,也深刻地影响了世界。
D.在时代发展的潮流中发展,极大地改变了世界,也深刻地影响了中国。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归园田居(其一)》中表明作者不随波逐流,固守节操,回乡开荒种地,过田园生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屈原在《离骚》中用反问句表明屈原即使受挫也不会改变自己志向的两句“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赤壁赋》中客人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感伤我们个人在天地间生命的短暂和个体的渺小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