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华夏文明第一次系统、深刻地进行自我批评、从而展开一场文明自我更新的思想大解放运动,这主要就体现在战国时代墨家和法家的思想中。墨法学说,可谓此后一切中国改革、变法思想的源泉。
墨法两家,成于魏,归于秦。墨翟、孟胜、吴起、商鞅这些人之所以艰辛辗转,四处碰壁,这主要就是由于当时“魏康楚富,齐淫吴巧”,即发达地区民风奢华,文明积习太深,听不进批评意见,更不愿展开自我批评,特别是墨子所倡导的“艰苦奋斗”这一条,在文明发达的地区,非但难行,而且难听。能够接受墨法思想的,最终证明是被文明核心区视为“戎狄”的秦。正因为秦在七国之中开化最迟,尚不存在六国那样庞大的既得利益阶层、贵族世家集团,因此,墨法“官无常贵,而民无终贱”“有为则上,无能则下”的平等政治主张,方才能够在秦地得以实行。正因为贵族、世家的力量还没有形成,正因为“不党父兄,不偏富贵,不嬖颜色”乃是秦的民风,以至“王亦不爱其家”,故“上同而下不周比”“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的制度,亦方才能够在秦地顺利推进。而更为重要的是,正因为秦开化最迟,百姓极不善言辞文饰,不存在一个靠巧言令色、舞文弄墨发达起来的智识阶级,故商鞅那一套以“农战”立国的思想,方能在秦地大受欢迎。吴起自鲁赴魏,又去魏适楚,而商鞅亦自中原最发达的魏亡命入秦,他们所献出的强国之策,首先就是对华而不实、只说不练的中原文明弊端的诊断和分析,在文明反思的基础上,他们方才转而倡导一种埋头苦干、只练不说的新文化品质。于是,开化最迟、民风淳朴的戎狄秦地,便这样成为他们培植新文明的试验田。这是秦人艰苦奋斗精神的起源,这更是秦走向富强的动力。
商鞅在《商君书·农战》中,曾比较“境外”的秦地与“境内”的中原文明。他认为由于中原地区文明发达,方才养成了盘根错节的贵族世家势力,方才铸成了导致阶级分化的富豪大贾集团,方才重用巧言令色、只说不练的智识阶层。而此三者具备,固可谓文明之成就,但也却正是“求荣取辱”“政怠宦成”的开端,是“人亡政息”——即国家危亡的征兆,是文明走向异化的开始。作为“戎狄”的秦,之所以能据天下之雄图,最终统摄四海,扫荡群雄,这就是秦人的生活朴素、务实使然,秦人正是以朴素的“又战斗来又生产”、以南泥湾开荒般的“农战”精神,最终战胜了中原文明之骄奢淫逸。秦的改革蓝图,其实就来自中原精英对于自身文明弊端的自我批评。这种自我批评,最终演化成“西戎”之秦对于中原文明所进行的“武器的批判”。秦王扫六合,乃是中国文明艰苦奋斗精神的第一次胜利、中华民族第一次自我更新。
《荀子·强国》亦曾赞美秦的朴素民风说:“其百姓朴,其声乐不流污,其服不佻”,又说“其百吏肃然,莫不恭俭、敦敬、忠信而不楛。”荀子观察到的,恰是百年之后,中华文明在秦苏生的基础。这个主张艰苦奋斗的新文明,就是墨法政治理想的高度实现。
(节选自韩毓海《中原与夷狄:两种文明的砥砺》)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墨法思想产生于文明发达的中原地区,却难被中原地区各诸侯国接受,最后反而在开化最迟的秦国落地生根。
B.墨法思想强调的贵族和平民在法律面前平等、选贤任能应不问贵贱等在文明发达地区根本不能实行。
C.墨法思想成于魏,归于秦,它为秦国提供了改革蓝图——对中原文明进行“武器的批判”。
D.秦国之所以能够走向富强,最根本的原因是秦地开化最迟、民风淳朴,越是落后的地方越能强盛起来。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第一段高度评价了墨法思想对中华文明的重要贡献,阐明观点,统领全文。
B.文章第二段从不同角度论述了墨法思想在戎狄秦地能够被接受的原因。
C.文章采用对比论证的论证方法,分析中原文明的弊端,意在和秦地文化形成对比。
D.文章多处引用古代典籍作为论据,都是为了论证墨家和法家思想在当时的先进性。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墨法思想对中华文明影响巨大,中华文明的首次系统而深刻的自我批评和自我更新主要体现在其中。
B.中原地区各国贵族世家、富豪大贾、智识阶层的出现,是其文明发达的表现,但也是其文明走向异化的开端。
C.荀子观察到并高度赞扬了体现在秦地百姓与官吏身上的朴素风气,并预见到百年后中华文明在秦的兴盛辉煌。
D.“西戎”之秦最终统摄四海、扫荡群雄,以朴素务实战胜了骄奢淫逸,可见艰苦奋斗精神在文明中的重要性。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有研究证实,蝙蝠是2003年的SARS冠状病毒的自然宿主,不仅如此,马尔堡病毒、狂犬病毒、埃博拉病毒等,都可能源自蝙蝠。据研究推测,此次肆虐全国的新型冠状病毒的自然宿主也极有可能是——蝙蝠。
为什么蝙蝠能把病毒传给人呢?蝙蝠通过各种野生动物将病毒传播出去,而喜欢吃野味的人们又增加了病毒的传播范围,加快了传播进程。钟南山院士就曾指出,此次的新冠病毒的来源很大可能是野生动物。也有人认为,一些人喜欢吃的野味——穿山甲就是新型冠状病毒的中间宿主之一。
中国人爱吃野味,在全世界都是出名的。不少人认为野生动物有滋补治病效果,而更多的人则是将食用野味作为身份的象征,认为“高端大气上档次”。其实,捕猎食用野生动物,源自蛮荒时代人类的本能,没想到在今天的文明社会,依然还有这种逆道而行、愚昧无知的野蛮之举,而这野蛮之举再一次给国人带来惨痛教训。
疫情解除、开学复课后,你将作为班级代表参加本校团委与学生会联合举办的“敬畏自然,拒绝野味”主题座谈会,请结合上述材料内容,写一篇发言稿,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完成题目。
近日,国内外教育系统开始把AI打分应用在作文打分上,仅国内就已经有超过1.2亿人次被AI批改过作文。这引发了人们一连串的质疑。他们认为,学生用心去写的每一篇文章却被没有感情的机器去评阅,其中的错别字、语法、句式可能会被死板地点评出来,学生字里行间流露出的情感该如何评判?
这种认识有一定道理,却可谓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据了解,目前AI改作文,主要运用在第二语言学习的写作者上。众所用知,作文批改的人力成本非常高,不仅费时,而且对批改者专业素养有要求,而致力于学习外语的人工智能批改不仅及时、成本低廉,而且可以得到持续的、积极的反馈,对于外语学习者有很大的帮助,而这种批改没有地理空间的限制,被批改作业的人可能散布于各地,有利于实现教育公平。
(1)请给上述新闻拟个标题。不超过10个字。
(2)针对上述材料所反映的情况,写一段评述性文字。不超过80个字。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6字。
中医认为七情与五脏有着密切的维系。喜、怒、忧、思、悲、恐、惊会使人的内脏失调。如心在志为喜为惊,过喜或过惊则伤心;肝在志为怒,①_________;脾在志为思,过度思虑则伤脾;肺在志为悲为忧,过悲则伤肺;肾在志为恐,过恐则伤肾。反过来,②___________。如肝气虚则恐,实则怒;心气虚则悲,实则笑不休等。《红楼梦》里面的林黛玉就是太过于悲伤,以至于得了肺痨,后来咳血而逝。所以,③__________,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这样我们的身心就会和谐,身体自然会健康。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屈原在《离骚》中以比兴手法表达自己德行高尚却遭小人嫉妒和造谣中伤的句子是“_________”。
(2)郦道元《三峡》中写每到秋天,山林之中寂静,常传来凄凉之声,接着引用了 “ _______ ”这两句歌谣表现渔者的艰辛。
(3)白居易《琵琶行》中,“____”一句写诗人被贬官后独自饮酒,借酒浇愁;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 ___”一句写词人把酒洒在地上祭奠江月,以寄托自己的情感。
阅读下面两首宋诗,完成下列小题。
观书有感(其二) 水口行舟
朱熹 朱熹
昨夜江边春水生,艨艟巨舰一毛轻。 昨夜扁舟雨一蓑,满江风浪夜如何。
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 今朝试卷孤篷看,依旧青山绿树多。
1.下面对两首诗作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一首诗展示了两个生动形象的画面:平日舟大水浅,众人费力推船却徒劳无功;而今无需人力,船却自在前行。鲜明的对比给人以思想的启迪。
B.第二首诗写舟行见闻,突出心情变化。从“夜如何”的担心害怕,到“试卷”的期待不安,再到景色“依旧”的欣喜欢快,情感变化富有层次。
C.两首诗都善于运用对比的手法:第一首用“艨艟巨舰”和羽毛作对比,表现春水的力量;第二首用扁舟一叶和“满江风浪”作对比,表现夜航的艰险。
D.两首诗都写了“水上行舟”,借用生活中的经历和体验来表达作者的所思所悟。由此可以看出,细心观察和体悟生活对文学创作的重要作用。
2.宋诗重在说理,请结合诗作分别谈谈两首诗给你的人生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