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王思诚,字致道,兖州嵫阳人。天资过人,七岁,从...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王思诚,字致道,兖州嵫阳人。天资过人,七岁,从师授《孝经》《论语》,即能成诵。后从汶阳曹元用游,学大进。中至治元年进士第,至正二年,拜监察御史。上疏言:“黄河水溢,宜发卒塞其缺,被灾之家,死者给葬具。”行部至檀州,请定瘐死①多寡罪。朝廷多是其议。

松州官吏诬构良民以取赂,诉于台者四十人,选思诚鞫问,思诚密以他事入松州境,执监州以下二十三人,皆罪之。还至三河县,一囚诉不已,俾其党异处,使之言,囚曰:“贼向盗某芝麻某追及刺之几死贼以是图复仇今弓手欲捕获功之数适中贼计。其赃,实某妻裙也。”以裙示失主,主曰:“非吾物。”其党词屈,遂释之。丰润县一囚,年最少,械系濒死,疑而问之,曰:“昏暮三人投宿,将诣集场,约同行,未夜半,趣行,至一冢间,见数人如有宿约者,疑之,众以为盗告,不从,胁以白刃,驱之前,至一民家,众皆入,独留户外,遂潜奔赴县,未及报而被收。”思诚遂正有司罪,少年获免。

出佥河南山西道肃政廉访司事。陕西行台言:“欲疏凿黄河三门,立水陆站以达于关陕。”移牍思诚,会陕西、河南省宪臣及郡县长吏视之,皆畏险阻,欲以虚辞复命,思诚怒曰:“吾属自欺,何以责人!何以待朝廷!诸君少留,吾当躬诣其地。”众惶恐从之,河中滩碛百有余里,礁石错出,路穷,舍骑徒行,攀藤葛以进,众惫喘汗弗敢言,凡三十里,度其不可,乃作诗历叙其险,执政采之,遂寝其议。

行枢密院掾史田甲,受赂事觉,匿豫邸,监察御史捕之急,并系其母,思诚过市中,见之,曰:“嘻!古者,罪人不孥,况其母乎!吾不忍以子而系其母。”令释之,不从。思诚因自劾不出,诸御史谒而谢之。俄起五省余丁军,思诚争曰:“关中方用兵,困于供给,民多愁怨,复有是役,万一为变,所系岂轻耶!”事遂寝

(节选自《元史·王思诚传》,有删改)

(注)①瘐死:泛指在狱中病死。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贼向盗某芝/麻某追及/刺之几死/贼以是图复仇/今弓手欲捕获功之/数适中贼计/

B.贼向盗某芝/麻某追及/刺之几死/贼以是图复仇/今弓手欲捕获功之数/适中贼计/

C.贼向盗某芝麻/某追及/刺之几死/贼以是图复仇/今弓手欲捕获功之/数适中贼计/

D.贼向盗某芝麻/某追及/刺之几死/贼以是图复仇/今弓手欲捕获功之数/适中贼计/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行部:是古时官吏的一种执政方式,到属下区域巡察,考核政绩。

B.移牍:也叫移文,等同于檄文。是行于不相统属的官署间的公文,亦泛指平行文书。

C.御史: 先秦时期是负责记录的史官。自秦朝始,专司监察,负责监察百官的失职和不法行为。

D.事遂寝:即寝其事,寝的本章是睡、卧,这里指事情被搁置、停止。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王思诚天资聪颖、关注民生。七岁能诵儒家经典,任官后,提出了治河赈灾、监狱管理、缓征兵役等很多有益百姓的建议。

B.王思诚善于断案,敢于纠错。果断惩治违法官吏,特意调整审案方法,主动询问,为受诬陷的百姓成功翻案。

C.王思诚治政脚踏实地,不浮夸。为证明黄河三门峡不宜设立水陆驿站,他亲历险境,实地考察,最终果断废止陕西官员的建议。

D.王思诚执法严明,又不滥用法律。掾史田甲受贿案发后,他援引古例,坚决反对株连,终使御史们折服并承认错误。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吾属自欺,何以责人!何以待朝廷!诸君少留,吾当躬诣其地。

(2)古者,罪人不孥,况其母乎!吾不忍以子而系其母。

 

1.D 2.B 3.C 4.(1)(如果)我们自己欺骗自己,还靠什么督责他人,还靠什么报效朝廷!你们稍微停留,我应当亲自到那里(察看)。 (2) 古时惩治罪犯不牵涉妻子儿女,何况他的母亲呢,我不忍心因为儿子而捆绑他的母亲。 【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把句子代入原文,结合语境理解句子的大概意思,然后要注意一些常见的句尾、句首标志性的词语,句子结构的对称,文中词语充当的成分,句子成分的省略,叙事内容的变化等。 “芝麻”是固定词语,指一种粮食,“某”是指某个人,所以“芝麻”和“某”断开,排除AB,最后一个小分句是“恰好中了贼人的诡计”,“数”在这里指“数量”,不能作后面“中”的主语,故排除C。 故选D。 2.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集合语境的含义作答。本题中, B项,“等同于檄文”错,移文与檄文虽有联系,但还是有区别的。檄文常常是针对敌对面而发的,多用于声讨和征伐,文辞尖锐,重在扬己罪彼;移文常常是针对内部不同意见而发,多用于晓谕和责备,文辞比较温和,重在改变对方看法。檄、移字样多在字面上显示出来,也易区别。 故选B。 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辨析。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明确题干的要求,即选出“正确”还是“错误”的一项,然后依据人名、地名、官名、时间等提示性信息快速找出选项对应的语句,再与选项进行比较分析。本题中, C项,“最终果断废止陕西官员的建议”错,根据原文“凡三十里,度其不可,乃作诗历叙其险,执政采之,遂寝其议”可知,王思诚就作诗叙述经过的险情(奏报朝廷),执政者以此作为依据,就废弃了陕西行台的这个建议。废除这个建议的是执政者,不是王思诚。 故选C。 4.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拿到句子之后,应先回归文本,然后分析句子中是否存在特殊句式和固定句式、短语,再按照不同的句式进行调、换、删,再采取对译法,逐字进行翻译。本题中, 第一题得分点:“吾属”,我们;“自欺”,宾语前置,欺骗自己;“何以”,宾语前置,“何以”,靠什么;“躬”,亲自;“诣”,到。 第二题得分点:“孥”,牵连;“以”,因为;“系”,捆绑。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我的大学

尹延哲

①院子里的青蒿、灰灰菜一人多高,还在疯长。尽管房屋有些破,可这毕竟是家。院里的两棵枣树、一棵石榴树和一棵苹果树,枝叶都蔫蔫的,恍若人间弃儿。

②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洒在地上,斑斑点点,努力拼凑出对往事的记忆。

③那一年,娘狠心撇下俺爷儿仨,一个人静静地躺在村南的山坡上。为了过日子,爹不得不南下打工。那年,姐姐十二岁,我才六岁。

④家里面,只剩下两个瘦小的身影孑然矗立,失去娘亲的悲痛,还不足以让当时的姐姐与我真正理解到此后生活的艰难。

⑤缓步院深处,被惊飞的不知名的雀儿,犹如孩子欢快的脚步声从时间的不知名处传来,伴随着的是怎么也抑制不住的欢笑。

⑥姐,我又考了个100分。姐,100分!这声音似乎来得过于遥远。遥远到屋里墙上那原本贴满的喜庆的鲜红色奖状,褪色成几近残缺的白纸。

⑦但是,总还有一些物品留下来。比如那个作为奖品的保温杯。后来就被外出打工的父亲带着走遍了山南海北。据说父亲经常向工友们炫耀,说这是我家娃子获奖的奖品。那保温杯应该还保留着。就如同父亲的心头宝贝,总被小心地珍藏在行李之中。

⑧苹果树虽然枝叶有些萎靡,可也有两人多高了,当初,它是由一根苹果枝嫁接的。记得那一年,爹回家收秋。我对姐姐说:“姐姐,这次爹回来,肯定能在家待七天,因为苹果树结了七个果子,去年结了三个——爹在家待了三天。这次,爹准有时间带咱俩去镇上玩了。”奶奶眼里含着笑,摩挲着我的头。姐姐也笑了,眼睛里闪烁着晶莹的光。

⑨在爹打工的那几年里,爹回信总是说他很好。因为爹总是在不同的地方打工,他信件上的邮票五彩缤纷,有历史人物、自然风景、花鸟虫兽、文化艺术等,邮戳上的地名也是天南海北。

⑩爹就行走在花花绿绿的邮票上。

⑪我考上高中时,姐姐考上了公费留学研究生。上高中后,我每年寒暑假都会去打工。高中班主任郝老师听说了我的情况,安排我中午帮助学校食堂打饭,可以免费吃顿午饭。可大多数情况是饭还没有吃饱,预备铃就“叮铃铃”地响起,我得赶紧往教室跑。衣服上的葱花油烟味,没少挨同学的埋怨。

⑫我就读高三那年,奶奶去世了。办完奶奶的丧事,爹又走了。高三上学期我参加了全国中学生作文大赛决赛,我写的作文题目叫作《我的一家》。在作文里,我写我拥有一个圆满和睦幸福的家庭,没想到这篇作文竟然获得了全国一等奖。

⑬从北京领奖回来后,班主任郝老师在全班读《我的一家》。读着读着,郝老师哽咽得读不下去了。

⑭半年的时光似乎是一段神秘的距离,迈过去进入的是一个稍微有些不同于记忆的世界。因为,这房屋有一两处房顶露了天,大的窟窿像脸盆,小的像碗,正午时分,阳光充足的时候,光线从窟窿斜照进来,刺得我有些眩晕。墙壁角落里的蜘蛛网纵横交织。地上还有好几个老鼠洞,蚂蚁、地鳖虫、蟋蟀、蝼蛄也在地上肆无忌惮地爬来爬去。

⑮高中毕业,我终于踏进了日思夜想的大学的门槛。大学四年之后,我也和姐姐一样,考上了研究生。

⑯再后来,我开办了自己的文化传媒公司,在母校高中举办三十年校庆时,我给学校捐建了一座图书馆,倒忘了修缮我家的老屋……

⑰我蹲在老屋灶台的角落里,还好,煤油灯里还有小半瓶油,我用火柴把煤油灯点燃,又从奶奶的线筐里找到一根生锈的针,拨了拨灯捻。灯光亮了许多,我看到了灶台上面神龛里灶王爷那张和善的脸庞。

⑱门“吱呀”一声开了。

⑲一个熟悉的身影走了进来,原来是郝老师,后面还跟着六七位同学。堂屋门外,站着两个三十五六岁的中年人,手里拿着铁锨、瓦刀和水泥托板……

(选自《2017年中国小小说年度作品》,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以《我的大学》为题,却对大学生活只字未提,而叙事的重心则放在家庭变故、生活磨难、高中生活上,这是对高尔基《我的大学》的致意,“苦难”这所大学教会主人公自立自强。

B.班主任郝老师是“师魂”的写照:热爱学生,忠于教育事业。既解决学生的生活实际困难,更关注学生身心的健康成长。最终“我”的成才及对社会的回报体现了教育的真正目的。

C.小说最后一段概述郝老师和六七位同学,以及两位修缮工的不期而至,省略号省去了师生见面的场景及修缮老屋的细节,言有尽而意无穷,营造了一种令人浮想联翩的“艺术空白”。

D.小说第一人称的叙事视角,增强了小说的客观性、真实性,便于感情交流。主人公以内心独白的方式,冷静地回想成长的经历,让思绪在过去与现实间不断切换,娓娓道来,令读者感到真实而亲切。

2.请从小说时空转换的角度,梳理“我”意识流动的心理变化过程。

3.请简要分析小说开头第①②段景物描写的作用。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中国城市经过了20年迅猛的、粗放式的发展,确实到了要解决垃圾问题的时候。所有人都反感垃圾,但是大多数人对“垃圾分类”能否推行,仍有犹豫。2018年7月公布的“2017年度北京市民公共行为文明指数”,“垃圾分类”处理这一栏非常刺眼,它比上一年下跌了 9.4%。

意味深长的是,就在2017年,北京刚刚开启了新一轮“干湿分离”的垃圾分类推进工作,五花八门的试点措施在各条胡同和街道里轮番上演。这个调查表明,如果方法不当,“垃圾分类”反而会带来更严重的垃圾问题。

说到底,垃圾分类并不仅仅是居民的事,它是一个系统性工程,也是一个“产业链”。垃圾分类之后,还要进行运输和专门的处理。《人行道王国》一书写那些纽约第六大道上摆摊的人,他们所卖的杂志大部分是从垃圾桶里捡来的,他们能够轻而易举从垃圾桶找出来,这也得益于有效的垃圾分类。

最终,在社会层面,垃圾分类需要一个成熟的分工和处理体系;而在人的层面,则需要一种新的生活方式。我们可以称之为“成熟社会”,一个国家在经济到了一定阶段之后,必然要面临这个问题。

(摘编自张丰《各种段子横飞,垃圾分类考验上海人》)

材料二:

西城区新街口街道大乘巷教师家属院位于赵登禹路西侧,小院不大,仅有两栋楼房,住着400多户居民。 可是在西城区,乃至全北京市,这个深藏在核心区里的小院名声在外。“这里是北京最早的垃圾分类试点院落,大伙都把这叫作‘北京垃圾分类第一院’。”说起“垃圾分类第一院”的名头,大乘巷老住户,同时也是垃圾分类带头人的崔湘文告诉记者:

从最初的居民垃圾分类参与率仅为15%,到如今居民垃圾分类参与率超85%,崔湘文和小院里的400多户居民坚持了23年。截至目前,在“垃圾分类第一院”的带动下,西城区已先后创建了383个垃圾分类达标小区,占到了小区总数的80%以上。与此同时,区市政市容委还在15个街道组建了一支由2000余人组成的、覆盖全区的垃圾分类指导员队伍,开展常态化的垃圾分类宣传。

(摘编自2019年8月21日《北京日报》《23年,这里炼成北京“垃圾分类第一院”》)

材料三:

在奥地利,几乎所有的街区和公共场所,例如火车站或飞机场,都严格执行分类要求。垃圾主要分为以下六大类,每一类有专门的垃圾箱:塑料,例如空饮料罐、塑料包装等;废纸,包括报纸、杂志、产品广告宣传单、书籍以及纸质包装或纸板盒;玻璃制品,有白色玻璃、绿色玻璃和棕色玻璃之分,而且玻璃瓶在丢弃前要去除瓶盖,因为瓶盖属于其他废弃物;生物垃圾,仅回收有机的、可制成堆肥的垃圾,如剩饭菜、蔬果皮等厨余垃圾,也包括花园废弃物;其他杂类垃圾,特指既不包含有害物质,又不包含可重复利用成分的垃圾,包括吸尘袋、橡胶废料、卫生用品、皮革和人造皮革等;有害垃圾,例如废旧电池和蓄电池。

收集到的垃圾均采用机械化、密闭式的专用车辆进行运输。奥地利环卫系统可根据不同运载物的需要提供多款车型,运输车辆密闭性很好,主体外观格局为橙色,与工作人员着装颜色相统一。奥地利的垃圾填埋场对技术要求很高,设有各种防泄漏的措施,保证这些填埋的垃圾能够在填埋年限内不泄漏,从而保障地下水和土壤的洁净。同时,他们还认为未来垃圾处理技术提高后,这些垃圾或许还可以成为可利用的资源。

(摘编自焦授松《奥地利:垃圾分类全民行动科技先行》)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开启了“干湿分离”的垃圾分类推进工作一年之后,北京的“垃圾分类”处理工作推进的并不顺畅,相关的公共行为文明指数还明显下跌。

B.西城区新街口街道大乘巷教师家属院是北京最早的垃圾分类试点院落,因为起步早,居民参与率高,被称为“北京垃圾分类第一院”。

C.北京市西城区非常重视垃圾分类工作,积极开展常态化的垃圾分类宣传,使垃圾分类达标小区达到总数的80%以上。

D.奥地利在街区和公共场所严格执行垃圾分类要求,他们认为这些垃圾经技术处理后都是可利用的资源,在收集和运输方面有科学的处理方式。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垃圾分类是一个系统性工程,它需要一个成熟的分工和处理体系,这是经济到了一定阶段之后,一定要做好的事情。

B.经过20年迅猛、粗放式的发展,中国城市急需解决垃圾分类的问题,可从调查情况看,由于方法不当,问题更加严重。

C.垃圾分类要成为居民自己的事,北京西城区这一家属院的成功经验表明,居民的积极参与可以有效地推进工作的进程。

D.在奥地利,垃圾分类做的非常细致,比如玻璃制品要分开颜色,还因为瓶盖属于其他废弃物,而在丢弃前要去除瓶盖。

3.奥地利的垃圾分类工作在解决垃圾问题上给我们带来哪些启示?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华夏文明第一次系统、深刻地进行自我批评、从而展开一场文明自我更新的思想大解放运动,这主要就体现在战国时代墨家和法家的思想中。墨法学说,可谓此后一切中国改革、变法思想的源泉。

墨法两家,成于魏,归于秦。墨翟、孟胜、吴起、商鞅这些人之所以艰辛辗转,四处碰壁,这主要就是由于当时“魏康楚富,齐淫吴巧”,即发达地区民风奢华,文明积习太深,听不进批评意见,更不愿展开自我批评,特别是墨子所倡导的“艰苦奋斗”这一条,在文明发达的地区,非但难行,而且难听。能够接受墨法思想的,最终证明是被文明核心区视为“戎狄”的秦。正因为秦在七国之中开化最迟,尚不存在六国那样庞大的既得利益阶层、贵族世家集团,因此,墨法“官无常贵,而民无终贱”“有为则上,无能则下”的平等政治主张,方才能够在秦地得以实行。正因为贵族、世家的力量还没有形成,正因为“不党父兄,不偏富贵,不嬖颜色”乃是秦的民风,以至“王亦不爱其家”,故“上同而下不周比”“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的制度,亦方才能够在秦地顺利推进。而更为重要的是,正因为秦开化最迟,百姓极不善言辞文饰,不存在一个靠巧言令色、舞文弄墨发达起来的智识阶级,故商鞅那一套以“农战”立国的思想,方能在秦地大受欢迎。吴起自鲁赴魏,又去魏适楚,而商鞅亦自中原最发达的魏亡命入秦,他们所献出的强国之策,首先就是对华而不实、只说不练的中原文明弊端的诊断和分析,在文明反思的基础上,他们方才转而倡导一种埋头苦干、只练不说的新文化品质。于是,开化最迟、民风淳朴的戎狄秦地,便这样成为他们培植新文明的试验田。这是秦人艰苦奋斗精神的起源,这更是秦走向富强的动力。

商鞅在《商君书·农战》中,曾比较“境外”的秦地与“境内”的中原文明。他认为由于中原地区文明发达,方才养成了盘根错节的贵族世家势力,方才铸成了导致阶级分化的富豪大贾集团,方才重用巧言令色、只说不练的智识阶层。而此三者具备,固可谓文明之成就,但也却正是“求荣取辱”“政怠宦成”的开端,是“人亡政息”——即国家危亡的征兆,是文明走向异化的开始。作为“戎狄”的秦,之所以能据天下之雄图,最终统摄四海,扫荡群雄,这就是秦人的生活朴素、务实使然,秦人正是以朴素的“又战斗来又生产”、以南泥湾开荒般的“农战”精神,最终战胜了中原文明之骄奢淫逸。秦的改革蓝图,其实就来自中原精英对于自身文明弊端的自我批评。这种自我批评,最终演化成“西戎”之秦对于中原文明所进行的“武器的批判”。秦王扫六合,乃是中国文明艰苦奋斗精神的第一次胜利、中华民族第一次自我更新。

《荀子·强国》亦曾赞美秦的朴素民风说:“其百姓朴,其声乐不流污,其服不佻”,又说“其百吏肃然,莫不恭俭、敦敬、忠信而不楛。”荀子观察到的,恰是百年之后,中华文明在秦苏生的基础。这个主张艰苦奋斗的新文明,就是墨法政治理想的高度实现。

(节选自韩毓海《中原与夷狄:两种文明的砥砺》)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墨法思想产生于文明发达的中原地区,却难被中原地区各诸侯国接受,最后反而在开化最迟的秦国落地生根。

B.墨法思想强调的贵族和平民在法律面前平等、选贤任能应不问贵贱等在文明发达地区根本不能实行。

C.墨法思想成于魏,归于秦,它为秦国提供了改革蓝图——对中原文明进行“武器的批判”。

D.秦国之所以能够走向富强,最根本的原因是秦地开化最迟、民风淳朴,越是落后的地方越能强盛起来。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第一段高度评价了墨法思想对中华文明的重要贡献,阐明观点,统领全文。

B.文章第二段从不同角度论述了墨法思想在戎狄秦地能够被接受的原因。

C.文章采用对比论证的论证方法,分析中原文明的弊端,意在和秦地文化形成对比。

D.文章多处引用古代典籍作为论据,都是为了论证墨家和法家思想在当时的先进性。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墨法思想对中华文明影响巨大,中华文明的首次系统而深刻的自我批评和自我更新主要体现在其中。

B.中原地区各国贵族世家、富豪大贾、智识阶层的出现,是其文明发达的表现,但也是其文明走向异化的开端。

C.荀子观察到并高度赞扬了体现在秦地百姓与官吏身上的朴素风气,并预见到百年后中华文明在秦的兴盛辉煌。

D.“西戎”之秦最终统摄四海、扫荡群雄,以朴素务实战胜了骄奢淫逸,可见艰苦奋斗精神在文明中的重要性。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有研究证实,蝙蝠是2003年的SARS冠状病毒的自然宿主,不仅如此,马尔堡病毒、狂犬病毒、埃博拉病毒等,都可能源自蝙蝠。据研究推测,此次肆虐全国的新型冠状病毒的自然宿主也极有可能是——蝙蝠。

为什么蝙蝠能把病毒传给人呢?蝙蝠通过各种野生动物将病毒传播出去,而喜欢吃野味的人们又增加了病毒的传播范围,加快了传播进程。钟南山院士就曾指出,此次的新冠病毒的来源很大可能是野生动物。也有人认为,一些人喜欢吃的野味——穿山甲就是新型冠状病毒的中间宿主之一。

中国人爱吃野味,在全世界都是出名的。不少人认为野生动物有滋补治病效果,而更多的人则是将食用野味作为身份的象征,认为“高端大气上档次”。其实,捕猎食用野生动物,源自蛮荒时代人类的本能,没想到在今天的文明社会,依然还有这种逆道而行、愚昧无知的野蛮之举,而这野蛮之举再一次给国人带来惨痛教训。

疫情解除、开学复课后,你将作为班级代表参加本校团委与学生会联合举办的“敬畏自然,拒绝野味”主题座谈会,请结合上述材料内容,写一篇发言稿,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完成题目。

近日,国内外教育系统开始把AI打分应用在作文打分上,仅国内就已经有超过1.2亿人次被AI批改过作文。这引发了人们一连串的质疑。他们认为,学生用心去写的每一篇文章却被没有感情的机器去评阅,其中的错别字、语法、句式可能会被死板地点评出来,学生字里行间流露出的情感该如何评判?

这种认识有一定道理,却可谓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据了解,目前AI改作文,主要运用在第二语言学习的写作者上。众所用知,作文批改的人力成本非常高,不仅费时,而且对批改者专业素养有要求,而致力于学习外语的人工智能批改不仅及时、成本低廉,而且可以得到持续的、积极的反馈,对于外语学习者有很大的帮助,而这种批改没有地理空间的限制,被批改作业的人可能散布于各地,有利于实现教育公平。

(1)请给上述新闻拟个标题。不超过10个字。

(2)针对上述材料所反映的情况,写一段评述性文字。不超过80个字。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