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送子由使契丹 苏轼 云海相望寄此身,那因远适更...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送子由使契丹

苏轼

云海相望寄此身,那因远适更沾巾。

不辞驿骑凌风雪,要使天骄识凤麟。

沙漠回看清禁月,湖山应梦武林春。

单于若问君家世,莫道中朝第一人

(注)①清禁:皇宫。苏辙时任翰林学士,常出入宫禁。②武林:杭州的别称。苏轼时知杭州。③唐代李揆被皇帝誉为“门地、人物、文学皆当世第一”。后来入吐蕃会盟,酋长问他:“闻唐有第一人李揆,公是否?”李揆怕被扣留,骗他说:“彼李揆,安肯来邪?”

诗意速通:我们隔着云海遥遥相望,见不到面已经多年了,哪会因这次远行而添悲伤呢?你应该不辞远道骑马的辛劳,冒着风雪到那里去,让骄傲的胡人见识见识不可多得的人才。你置身沙漠要时常回头望望自己的国家,思恋湖山时做梦也要梦到杭州的湖光山色。要是单于问起你的家世来,你可别把自己说成中原的第一流人物呀!

1.本诗尾联用了唐代李揆的典故,以下对此进行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本联用李揆的典故准确贴切,因为苏轼兄弟在当时声名卓著,与李揆非常相似。

B.中原地域辽阔,人才济济,豪杰辈出,即使卓越如苏氏兄弟,也不敢自居第一。

C.从李揆的故事推断,如果苏辙承认自己的家世第一,很有可能被契丹君主扣留。

D.苏轼告诫苏辙,作为大国使臣,切莫以家世傲人,而要展示出谦恭的君子风度。

E.苏轼与苏辙兄弟情深,此时更为远行的弟弟担心,希望他小心谨慎,平安归来。

2.本诗首联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性格?请加以分析。

 

1.BD 2.表现了诗人旷达的性格。苏轼兄弟情谊深厚,但诗人远在杭州,与在京城的苏辙已是天各一方。这次虽是远别,诗人表示也不会作儿女之态,悲伤落泪。 【解析】 1.本题考查考生鉴赏诗歌意象和思想情感的能力,解答本题时,需要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逐句翻译诗句,接着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 本题B项,“即使卓越如苏氏兄弟,也不敢自居第一”错误,典故中李揆因担心被扣留,不承认自己是“唐第一人李揆”,本诗的标题已经说明是“送子由使契丹”,可见诗人用典的意图是以李揆为例来提醒弟弟注意安全,没有与其他人比较的意思。 D项,“切莫以家世傲人,而要展示出谦恭的君子风度”错误,结合诗歌内容及注释可知,苏轼用这个典故是出于对弟弟的安全的考虑,告诫他要小心谨慎,希望他平安归来。 故选BD。 2.本题考查考生鉴赏古代诗歌人物形象的能力。诗中形象(意象)倾注了诗人的思想,包孕着诗人的情感,分析诗歌形象要根据诗歌描写的具体物象和画面识别其性质,在读懂诗歌的基础上概括出诗歌中的人物形象。 从诗歌的标题可知,苏辙即将远赴契丹。题目问的是“首联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性格”。 诗歌首联化用王勃名句“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写兄弟宦游四海,天各一方,已是常事,这次也不会因远别而悲伤落泪。苏轼兄弟情谊深厚。首联中的“云海”交代了兄弟二人的情况,即天各一方;“相望”说明兄弟二人情谊深厚。“那因远适更沾巾”化用王勃的“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那因”二字道出诗人豁达的胸襟,哪里会因远别而悲伤落泪!苏辙此去,虽为远别,但暂作分离,一向乐观旷达的苏轼自然不作小儿女之态。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从小学到初中,从课内到课外,你读过李商隐的哪些诗?请以“我所知道的李商隐”为题,写一篇短文。

 

查看答案

《马嵬》一诗,前人评论说“讽意至深,用笔至细”。你能从叙事的委婉方面说说“用笔至细”,从对比反衬方面说说“讽意至深”吗?

 

查看答案

《锦瑟》是李商隐诗歌中最为难解的一篇,其主旨历来众说纷纭,有悼亡说、恋情说、自伤身世说等。这首诗内容隐晦,意境凄迷,语言华美,给人以丰富的想象空间,可以说每一联都代表了一种情境,一种心绪,你能试着赏析吗?

 

查看答案

词类活用

庄生晓迷蝴蝶__________

 

查看答案

一词多义

锦瑟无五十弦       ____________

东坡右手执卷端       ____________

东面而视,不见水端   ____________

海外闻更九州             _______________

仲尼之,无道桓文之事者   _______________

少壮不努力,老大伤悲     _______________

此情待成追忆   _____________

二黍许       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