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在个人属性中,学习成绩、城市户口、东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在个人属性中,学习成绩、城市户口、东部地区、一二线城市正向影响青少年网络素养,年级对网络素养的影响为负向。数据显示,初中生的网络素养水平高于高中生。随着学习成绩的提高,青少年的网络素养也显著提高。东部地区青少年网络素养水平显著高于其他地区,中部地区的青少年网络素养出现“凹陷”状况。以城市来看,一线城市青少年的网络素养水平最高。从性别上看,在上网注意力管理和自我信息控制方面,女性青少年优于男性青少年;在网上信息搜索与利用、网络信息分析与评价、网络印象管理方面,男性青少年优于女性青少年。

在家庭属性中,上网设备数量、与父母亲密程度、与父母讨论频率对青少年网络素养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与双亲居住,对青少年上网注意力管理和自我信息控制能力的提高有显著影响。随着家长对青少年上网行为干预频率的提高,青少年上网注意力管理能力显著下降。与父母讨论的频率越高,青少年在网络信息搜索与利用、信息分析与评价、网络印象管理方面的能力越高。

在学校因素中,学校开设相关课程、教师使用多媒体的频率与青少年网络素养呈正相关。数据显示,学校开设有关网络(信息)素养课程对青少年的上网注意力管理、网络信息搜索与利用以及自我信息控制有显著的正影响;教师使用多媒体的频率越高,青少年网络素养越高。

(摘编自《中国青少年网络素养有待提升》)

材料二:

未成年人在家上网的比例最高,且从81.1%增加到94.6%,网吧上网比例从37.6%下降到17.7%。这与青少年整体上网地点分布的变化趋势相同。从网络接入方式看,手机上网使用率从63.0%上升至81.2%,台式机上网选择率从75.0%下降到70.2%,在互联网时代,智能手机相比于传统的PC(台式机)工具更加适用于碎片化的场景,未成年人更加青睐高度自由化的手机终端,可以预见在不远的将来,PC时代或许将没落。在使用行为上,未成年人的搜索引擎使用率有大幅提高,已经从70%左右提高到了85%左右,网络游戏和论坛使用率出现了同步下滑趋势,但网络游戏的使用率仍然处于69.2%。笔者认为:将未成年人玩网络游戏看作洪水猛兽是不合理的,只要进行健康的引导,不失为缓解学习压力有效工具。网络购物使用率从16.1%增加到了43.9%,超过4成的未成年人有网购行为,这其中也包括一定的非理性购买行为,未成年人在家长不知情的情况下随意网购的现象层出不穷,这需要家长、电商、政府的共同努力,从家庭监管,行业自律和法规完善等角度多管齐下,以保护未成年人网购权益和引导其正确进行网购。

(摘编自《青少年网民群体特征与上网行为的动态变迁》)

材料三:

“历年青少年网民的网络使用行为”统计图表      单位:%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2009年

2010年

2011年

2012年

2013年

2014年

2015年

信息获取

搜索引擎

73.9

84.7

82.3

84.1

80.5

81.6

86.6

网络新闻

72.0

70.1

61.8

-

-

73.8

74.5

交流沟通

博客

68.6

74.1

71.9

65.0

76.7

44.4

37.6

即时通信

77.0

82.6

86.0

85.1

91.1

93.0

92.4

社交网站

50.9

62.0

57.7

55.6

45.7

-

-

电子邮件

56.2

55.0

47.2

46.3

37.6

37.8

34.5

论坛

31.7

34.9

25.8

30.7

21.4

21.1

18.0

网络娱乐

网络音乐

88.1

85.1

81.2

82.8

83.7

77.5

80.2

网络视频

67.0

66.6

66.8

66.4

72.9

69.4

75.4

网络文学

47.1

48.1

44.4

46.9

45.0

46.9

44.6

网络游戏

77.2

74.8

72.9

68.4

65.7

64.3

66.5

商务交易

网络购物

26.5

32.9

36.5

45.2

50.0

56.9

61.3

网上支付

22.9

27.8

31.9

41.6

39.0

48.8

62.0

网上银行

21.4

26.1

29.6

40.1

37.0

43.7

45.6

 

 

(摘自《中国青少年上网行为调查报告》)

(注)“娱乐、沟通”是青少年这一群体的主要上网动机,青少年对于网络新闻的关注度相对较低。青少年倾向于简单、互动性和社交性强的信息互动方式,另外QQ、微信等即时通讯网络软件自身迅速快捷的优势也是电子邮件、博客使用量下降的主要原因。网络视频能够以电脑或者移动设备为终端,进行可视化聊天,这能够有效满足青少年即时交流和学习的需要。随着生活水平和收入的提高,很多家庭都给子女更多的零花钱。

1.下列对“历年青少年网民的网络使用行为”统计图表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从信息获取方面看,网络搜索引擎和网络新闻使用率均呈直线上升趋势。但前者使用率明显要高于后者,这可能与青少年的主要上网动机是“娱乐、沟通”有关。

B.从商务交易方面看,网络购物、网上支付和网上银行使用率整体呈增长态势,原因之一是很多家庭为子女提供了经济基础。

C.在交流沟通方面,即时通信使用率保持在高位且整体呈增长态势,原因就在于青少年倾向于简单、互动性和社交性强的信息互动方式。

D.网络视频使用率先低于网络游戏使用率,后来高于网游使用率至少5.1个百分点,这说明青少年的上网行为越来越理性,以电脑或者移动设备为终端,进行学习的需要越来越强烈。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从个人、家庭、学校三方面分析影响青少年网络素养的因素;材料二从上网地点、接入方式两个角度分析未成年人网络行为的变迁。

B.在使用行为上,网络游戏的使用率虽然有所下降,但仍处于高位,由此可见网络游戏是未成年人缓解学习压力、提高情商智商的有效工具。

C.手机上网使用率上升,台式机上网选择率下降,这是因为智能手机比PC工具更适用于碎片化场景,更受未成年人青睐,PC时代已经没落。

D.要防止未成年人进行非理性网购,引导其正确进行网购,就需要家长、电商、政府共同努力,从家庭监管、行业自律和法规完善等角度多管齐下。

3.家庭和学校在提升青少年网络素养方面分别应该怎么做?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1.B 2.D 3.(1)家庭方面:父母与孩子要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父母应适度干预青少年的上网行为,多角度介入,建立科学的家庭上网规则;父母应培养与青少年平等讨论和分享的良好习惯。(2)学校方面:学校应该开设与提升网络素养相关的课程;教师在教学中多使用多媒体;在教师培训和继续教育课程中增加网络素养模块。 【解析】 1.本题考查筛选文中重要信息的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一般要认真阅读原文内容及图表,再仔细阅读各个选项,找出文章中与选项对应的语句,注意将选项转述内容与原文内容逐一比对,寻找细微的差别确定答案。 A项,“均呈直线上升趋势”说法错误。应是整体呈增长态势,某些年份比上一年有下降,比如搜索引擎的使用,2011年比2010年有所下降。 C项,“原因就在于青少年倾向于简单、互动性和社交性强的信息互动方式”说法错误。归因不全面,除了这一主观原因外,还有客观原因,即QQ、微信等即时通讯网络软件自身具备的迅速快捷的优势。 D项,“这说明青少年的上网行为越来越理性,以电脑或者移动设备为终端,进行学习的需要越来越强烈”说法错误。推论不充分。 故选B。 2.本题考查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能力。在文中找到对应的句段,仔细辨别原文内容与选项内容的细微之处。尤其要注意一些表示时间、频率、范围的副词,以及某些代词的指代对象。理清选项中的内容在原文中的逻辑关系,审查是否有增删词语的现象。 A项,“材料二从上网地点、接入方式两个角度分析未成年人网络行为的变迁”说法错误。材料二还分析了“上网行为”,是从三个角度分析的。 B项,“由此可见网络游戏是未成年人缓解学习压力、提高情商智商的有效工具”说法错误。推理欠充分,由前面的信息不能得出后面的结论。 C项,“PC时代已经没落”说法错误。将未然或然表述为已然必然,原文是“可以预见在不远的将来,PC时代或许将没落”。 故选D。 3.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信息筛选的题目,是实用类文本阅读必考的题目,有局部信息筛选和综合信息筛选,局部信息筛选集中在文章的某个段落,综合信息筛选集中在文章的某个部分或全文。答题时首先要求审清题干,确定试题的类型是局部信息筛选还是综合信息筛选,局部信息筛选要对对应的段落进行划分,提取关键词语。综合信息筛选注意对局部或全文内容的概括,重点注意各段的段首和短尾的句子。答题时注意提取文中的关键词语分析作答。本题中,题干要求分析“家庭和学校在提升青少年网络素养方面分别应该怎么做”,从家庭和学校两个维度进行分析。家庭方面,结合“在家庭属性中,上网设备数量、与父母亲密程度、与父母讨论频率对青少年网络素养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分析可知,父母与孩子要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结合“与双亲居住,对青少年上网注意力管理和自我信息控制能力的提高有显著影响”分析可知,父母适度干预青少年的上网行为,多角度介入,建立科学的家庭上网规则;结合“随着家长对青少年上网行为干预频率的提高,青少年上网注意力管理能力显著下降。与父母讨论的频率越高,青少年在网络信息搜索与利用、信息分析与评价、网络印象管理方面的能力越高”分析可知,父母应培养与青少年平等讨论和分享的良好习惯。学校方面,结合“在学校因素中,学校开设相关课程、教师使用多媒体的频率与青少年网络素养呈正相关”分析可知,学校应该开设与提升网络素养相关的课程;结合“教师使用多媒体的频率越高,青少年网络素养越高”分析可知,教师在教学中多使用多媒体;结合上述分析,可知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培训和继续教育课程中增加网络素养模块的培训,通过提高教师自身的网络素养,对学生的网络素养的提高具有正面的影响。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①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曾说词“能言诗之所不能言,而不能尽言诗之所能言。诗之境阔,词之言长”。他说词能言诗之所不能言,表达出诗所难以传达的情绪,但有时也不能表达诗所能传达的情意。换句话说,诗有诗的意境,词有词的意境,有的时候诗能表达的,不一定能在词里表达出来,同样的,有时在词里所能表达的,不一定能在诗里表达出来。比较而言,是“诗之境阔,词之言长”,诗里所写的内容、所传达的意境更为广阔、更为博大,而词所能传达的意思是“言长”,也就是说有余味,所谓“长”者就是说有耐人寻思的余味。缪钺先生在《诗词散论·论词》中也曾说:“诗显而词隐,诗直而词婉,诗有时质言而词更多比兴。”

②为什么诗与词在意境和表达方面会形成这样的差别呢?其既有形式上的原因,也有写作时语言、环境、背景的原因。

③我们先说形式上的原因,如果拿词跟诗歌相比,特别是与五言古诗相比,二者之间便有很大的不同。像杜甫的《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北征》这样的长篇五言古诗,所叙述的内容这样博大、这样质朴,像这种风格和意境,在词中是没法传达的,因为词在性质上本是配乐歌唱的歌辞,它有音乐曲调上的限制。

④另外,在形式上的字句和音律方面,诗一般流行的是五言和七言的句式,通篇是五言或七言,字数是整齐的,押韵的形式都是隔句押韵,即 第二、四、六、八句押韵,形式固定;而词的句式则长短不整齐,每句停顿的节奏也不尽相同。就诗的停顿而言,一般来说,五言诗常是二三或是二二一的节奏,七言诗常是四三或二二三的节奏,像杜甫诗句“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可是在词里,不仅词句的字数是长短不整齐的,而且在停顿节奏方面也有很多不整齐的变化,就算是五字或七字一句的,其停顿也有时不同于五言或七言诗的停顿。即如五言的句子会有一四的停顿或三二的停顿,七言的句子会有三四的或三二二的停顿,如周邦彦词句“嗟——情人断绝”和“似——风散雨收”。当然,词里面也会有与诗相同的停顿。这两种不同的停顿方式有两个名称:凡最后一个停顿的音节是单数的与诗相同的,这样的句式称之为单式;最后一个音节的字数是双数的,则称为双式。一般来说,一个词牌里单式的句子较多,这个调子就比较轻快流利,而双式句子较多,这个调子则比较曲折、委婉、含蓄。

⑤有的人要说,不是词里才有不整齐的句子,诗里面也有杂言的形式,也是不整齐的句式。即如汉乐府诗:“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同词一样是长短不等的句式。有人还说,汉乐府和词一样都是可以配乐歌唱的诗歌,两者相似,其间有没有什么密切的关系呢?

⑥我以为,乐府诗是先有歌词后配乐曲的,而词则是先有曲调而后按照曲调填写歌词的;乐府的长短句是完全自由的,而词则是完全不自由的。二者虽外表形式很相似,但完全自由写作的乐府诗和按曲填写的歌词是有很大区别的,而且所配的音乐也是不同的。

(选自叶嘉莹《唐宋名家词赏析》,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有时候,诗能表达的,不一定能在词里表达出来;词能表达的,也不一定能在诗里表达出来。

B.诗的内容、意境更为广阔、博大,而词所能传达的则有余味,正所谓“诗之境阔,词之言长”。

C.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的内容之所以博大、质朴,是因为它没有音乐曲调上的限制。

D.在一个词牌里,最后一个音节的字数是单数的句式较多,这个调子就比较轻快流利。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先提出基本观点,接着从形式的角度进行了论证,再着重从写作时的各种原因方面分析。

B.文中引用缪钺先生《诗词散论·论词》中的话,旨在证明王国维“诗之境阔,词之言长”一说的正确性,增强说服力。

C.在论述诗与词在字句、音律上的差别以及乐府诗与词的不同时,文中采用的都是引证法。

D.文中论述诗与词的形式上的差别时,主要谈了有无音乐曲调的限制以及句式、押韵的不同。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诗的句式都是整齐的,隔句押韵,停顿上有固定的节奏;而词的句式长短不齐,每句停顿的节奏不尽相同,较之于诗更富于变化。

B.诗与词的停顿是不一样的,如杜甫的《春望》和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的五字句,前者是二三的节奏,后者则是三二的节奏。

C.一首词,其中可以融合单式和双式的句法变化,而一首诗,却往往是单式停顿,例如二三、二二一或四三、二二三等,变化少。

D.乐府先有歌词后配乐曲,它的长短句是完全自由的。而词是不完全自由的,因为它是先有曲调,后按曲调填写歌词的。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据近期一项对来华留学生的调查,他们较为关注的“中国关键词”有:一带一路、大熊猫、广场舞、中华美食、长城、共享单车、京剧、空气污染、美丽乡村、食品安全、高铁、移动支付。

请从中选择两三个关键词来呈现你所认识的中国,写一篇文章帮助外国青年读懂中国。要求选好关键词,使之形成有机的关联;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小步舞

[法]莫泊桑

大灾大难不会使我悲伤,我亲眼目睹过战争,人类的残酷暴行令我们发出恐惧和愤怒的呐喊,但绝不会令我们像看到某些让人感伤的小事那样背上起鸡皮疙瘩,有那么两三件事至今清晰地呈现在我眼前,它们像针扎似的,在我的内心深处留下又细又长的创伤,我就给您讲讲其中的一件吧。

那时我还年轻,有点多愁善感,不太喜欢喧闹。我最喜爱的享受之一,就是早上独自一人在卢森堡公园的苗圃里散步。

这是一座似乎被人遗忘的上个世纪的花园,一座像老妇人的温柔微笑一样依然美丽的花园,绿篱隔出一条条狭窄、规整的小径,显得非常幽静。在这迷人的小树林里,有一个角落完全被蜜蜂占据。他们的小窝坐落在木板上,朝着太阳大开顶针大的小门。走在小路上,随时都能看到嗡嗡叫的金黄色的蜜蜂,它们是这片和平地带真正的主人,清幽小径上真正的漫步者。

我不久就发现,经常到这里来的不止我一人,我有时也会迎面遇上一个小老头儿。

他穿一双带银扣的皮鞋、一条带遮门襟的短套裤和一件棕褐色的长礼服,戴一顶肠绒毛宽檐的怪诞的灰礼帽,想必是太古年代的古董。

他长得很瘦,几乎是皮包骨头,;他爱做鬼脸,也常常微笑。他手里总是拿着一根金镶头的华丽的手杖,这手杖对他来说一定有着某种不同寻常的纪念意义。

这老人起初让我感到怪怪的,后来却引起我莫大的兴趣。

一个早晨,他以为周围没人,便做起一连串奇怪的动作来:先是几个小步跳跃,继而行了个屈膝礼,接着用他那细长的腿来了个还算利落的击脚跳,然后开始优雅的旋转,把他那木偶似的身体扭来绞去,动人而又可笑地向空中频频点头致意,他是在跳舞呀!

跳完舞,他又继续散起步来。

我注意到,他每天上午都要重复一遍这套动作。

我想和他谈一谈,于是有一天,再向他致礼以后,我开口说:

“今天天气真好啊,先生。”

他也鞠了个躬:

“是呀,先生,真是和从前的天气一样。”

一个星期以后,我们已经成了朋友,我也知道了他的身世。在国王路易十五时代,他曾是歌剧院的舞蹈教师。他那根漂亮的手杖就是德•克莱蒙伯爵送的一件礼物。一跟他说起舞蹈,他就絮叨个没完没了。

有一天,他很知心地跟我说:

“先生,我的妻子叫拉·卡斯特利。如果您乐意,我可以介绍您认识她,不过她要到下午才上这儿来。这个花园,就是我们的欢乐,我们的生命,过去给我们留下的只有这个了,如果没有它,我们简直就不能再活下去。我妻子和我,我们整个下午都是在这儿过的。只是我上午就来,因为我起得早。”

我一吃完上午饭就立刻回到公园,不一会儿,我就远远望见我的朋友,彬彬有礼地让一位穿黑衣服的矮小的老妇人挽着胳膊。她就是拉•卡斯特利,曾经深受那整个风流时代宠爱的伟大舞蹈家。

我们在一张石头长凳上坐下,那是五月。阵阵花香在洁净的小径上飘溢;温暖的太阳透过树叶在我们身上洒下大片大片的亮光。拉•卡斯特利的黑色连衣裙仿佛整个儿浸润在春晖里。

“请您给我解释一下,小步舞是怎么回事,好吗?”我对老舞蹈师说。

他意外地打了个哆嗦。

“先生,它是舞蹈中的皇后,王后们的舞蹈。您懂吗?自从没了国王,也就没有了小步舞。”

他开始用夸张的文体发表起对小步舞的赞词来。可惜我一点也没听懂。

突然,他朝一直保持沉默和严肃的老伴转过身去:

“艾丽丝,让我们跳给这位看看什么是小步舞,你乐意吗?”

于是我看见了一件令我永生难忘的事。

他们时而前进,时而后退,像孩子似的装腔作势,弯腰施礼,活像两个跳舞的小木偶,只是驱动这对木偶的机械,已经有点儿损害了。

我望着他们,一股难以言表的感伤激动着我的灵魂。我仿佛看到一次既可悲又可笑的幽灵现身,看到一个时代已经过时的幻影。

他们突然停了下来,面对面伫立了几秒钟,忽然出人意料地相拥着哭起来。

三天以后,我动身去外省了。我从此再也没有见到过他们。当我两年后重返巴黎的时候,那片苗圃已被铲平。没有了心爱的过去时代的花园,没有它旧时的气息和小树林的通幽曲径,他们怎样了呢?

对他们的回忆一直萦绕着我,像一道伤痕留在我的心头。

(张英伦译,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我”初见老舞蹈师时见他拿着一根手杖,后来得知这是德·克莱蒙伯爵送给他的一件礼物,二者不仅前后照应,也暗示着人世的沧桑。

B. 老舞蹈师在一个早晨,“以为周围没有人,便做起一连串奇怪的动作来”,他之所以避开别人,是因为他出身高贵、性情高傲、孤芳自赏。

C. 老舞蹈师夫妇跳完小步舞之后,“忽然出人意料地相拥着哭起来”,这种失态其实是一种宣泄,说明当时他们的内心压抑痛苦。

D. 小说注重从小事中感受大时代,虽然“我”与老舞蹈师夫妇的相遇相识十分平常,但偶尔提到的“国王路易十五时代”,却使寻常故事有了历史感。

2.请以老舞蹈师形象为例,谈谈小说塑造人物形象时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

3.小说中的卢森堡公园苗圃在情节发展中有重要作用,这种作用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身后的眼睛

曾平

那是一头野猪。皎洁的月光洒在波澜起伏的包谷地上,也洒在对熟透的包谷棒子垂涎欲滴的野猪身上。

孩子的眼睛睁得圆圆的。野猪的眼睛也睁得圆圆的。孩子和野猪对视着。孩子的身后是一个临时搭建的窝棚,那是前几天他的父亲忙碌了一个下午的结果。窝棚的四周,是茂密的包谷林,山风一吹,哗啦哗啦地响个不停。

孩子把手中的木棒攥得水淋淋的,这是他目前唯一的武器和依靠。孩子的牙死死地咬紧,他怕自己一泄气,野猪趁势占了他的便宜。他是向父亲保证了的,他说他会比父亲看护得更好。父亲回家吃晚饭去了。孩子是吃了晚饭之后主动向妈妈提出来换父亲的。

野猪的肚子已经多次轰隆隆地响个不停。野猪眼露凶光,龇开满嘴獠牙,向前一连迈出了三大步。

孩子已经能嗅到扑面而来的野猪的臊气。

孩子完全可以放开喉咙喊他的父亲母亲——家就在不远的山坡下,但孩子没有。孩子握着木棒,勇敢地向野猪冲去。尽管只有一小步,但已经让野猪吃惊不已。野猪没有料到孩子居然敢向它反击,嗷嗷嗷地叫个不停。野猪的头猛地一缩,它准备拼着全身的力气和重量冲向孩子。

在窝棚的一个角落,一个汉子举起了猎枪。正在他准备扣动扳机的时候,一双手拦住了汉子。

汉子是孩子的父亲。拦住孩子父亲的是孩子的母亲。孩子的母亲一边拦住孩子的父亲,一边悄悄地对孩子的父亲说,我们只需要一双眼睛!汉子只好收回那只蓄势待发的手。

孩子的父亲和母亲,眼睛全盯在孩子和野猪身上。月光洒在孩子父亲母亲紧张的脸上,他们的担心暴露无遗。孩子的父亲和母亲已经躲在窝棚的角落有些时候了。

孩子没有退缩,也没有呼喊。他死死地咬紧牙,举起木棒严阵以待。野猪和孩子对视着。野猪恨不得吞了孩子。 孩子恨不得将手中的木棒插进野猪龇满獠牙的嘴。野猪喘着呼噜呼噜的粗气。听得见孩子的心咚咚地跳动。

月光照在孩子的脸上,青幽幽的。一粒粒的细汗,从孩子的额头缓缓地沁出。

野猪的身子立了起来。孩子的木棒举过了头顶。他们都在积蓄力量。突然,野猪扭转头,一溜烟儿地,跑了。

孩子长长地吐了一口气,一屁股瘫在了地上。孩子的父亲母亲长长地吐了一口气,走了过来。父亲激动地说,儿子,你一个人打跑了一头野猪!父亲的脸上全是得意。

孩子看见父亲母亲从窝棚里走出来,突然扑向母亲的怀抱,号啕大哭。孩子不依不饶,小拳头擂在母亲的胸上,说,你们为什么不帮我打野猪?一点儿也没有了先前的勇敢和顽强。

孩子的母亲抱起孩子,重复着孩子父亲的话,说,儿子,你一个人打跑了一头野猪!母亲的脸上全是赞扬。

孩子依然不依不饶,哭着说,你们为什么不帮我打野猪?母亲一本正经地说,我们帮了你啊!我和你父亲用眼睛在帮你!

孩子似懂非懂?他仔细地看了又看父亲母亲的眼睛,父亲母亲的眼睛和平时一模一样,怎么帮自己的啊?

那孩子就是我。那年我七岁。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叙述简洁,节奏明快,用平实的文字讲述了一个孩子独自打跑了一只野猪的故事。

B.文章关于父母的笔墨不多,主要通过描写孩子与野猪搏斗,来渲染一种紧张的气氛。

C.文章题目“身后的眼睛”是全文的线索,推动着情节的发展,暗示了文章的主题。

D.父母没有直接开枪去帮孩子,而是在背后默默地注视孩子的行动,这是另一种爱的方式。

2.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

3.关于本文的主人公,有人认为是父母,也有人认为是孩子,你觉得是谁?为什么?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青春之歌(节选)

杨沫

整个上午,郑瑾低低地教给她们唱一首监狱的歌子。这个歌子在一九三0年以后,曾流行在上海、杭州和苏州的监狱里。

“囚徒,时代的囚徒!我们并不犯罪!我们都从那阶级斗争的火线上捕来。铁窗和镣铐,坚壁和重门,锁得住自由的身,锁不住革命精神!

……

囚徒,时代的囚徒!失败是成功之母,胜利终归我们。努力呵锻炼!勇敢呵奋斗!总有一天,红旗将随太阳照遍全球!”

歌子很长,郑瑾虚弱的身体,只能教给她们这开头和最后的几段,她们三个人整个上午过得很愉快。

午后三个人都疲惫地睡觉了。道静在睡梦中被推醒。郑瑾低声对她说:

“林道静同志,我必须告诉你两句话,我也许活不过今天了。请你以后有机会转告党:我真名是林红,去年十月间从上海调来北平工作。不幸叛徒告密,刚刚工作没多久就被捕了。我没有辱没党,尽我一切力量斗争到最后……我希望党百倍扩大红军,加紧领导抗日斗争,胜利一定是我们的。亲爱的同志,也希望你坚决斗争到底,争取做个坚强的布尔塞维克党员……”林红美丽的大眼睛在薄暗的囚房里闪着熠熠耀人的光辉,多么明亮、多么热烈呵。她不像在谈死——在谈她生命中的最后时刻,而仿佛是些令人快乐、令人兴奋和最有意思的事使她激动着。她疲惫地闭着眼睛喘了几口气休息了一会,忽然又睁开那热情的大眼睛问道静:“林,你保证能够把我的话带给组织吗?”

道静不能再说一句话。她流着泪使劲点着头。然后伸过双手紧握住林红雪白的手指,久久不动地凝视着那个大理石雕塑的绝美的面庞……她的血液好像凝滞不流了,这时只有一个朦胧的梦幻似的意象浮在她脑际:“这样的人也会死吗?……”

夜晚,临睡觉时,林红脱下穿在身上的一件玫瑰色的毛背心递给道静:“小林,你身体很坏,把这件背心穿在身上吧。”她又拿着枕边一把从上海带来的精美梳子对小俞笑笑,“小妹妹,你喜欢这把梳子吗?我想送给你留做纪念。”

小俞已经意识到事情的不妙,她和道静两个同时哭了。夜是这样黑暗、阴沉,似乎要起暴风雨。多么难挨的漫漫长夜啊!

夜半时分,铁门开了。林红被用一扇门板抬了出去。临出门口,她在门板上向两个难友伸出手来,虽然握不到她们的手,却频频热情地说:“告别啦,小妹妹们!好好保重!”

门板刚刚抬出病囚房,一阵急雨似的声音,猛然激荡在黑暗的监狱的屋顶,激荡在整个监狱的夜空:

“打倒反动的国民党!”

“中国共产党万岁!”

“共产主义是不可战胜的!”

“同志们,为我们报仇呀!”

声音开始是林红一个人的,以后变成几个人的,再以后变成几十个、几百个人的了。这口号声越来越洪大、壮烈、激昂,好像整个宇宙全充满了这高亢的英勇的呼声。

道静倒在木板床上呼喊着。她抱住那件玫瑰色的毛背心,拼着全部肺腑的力气,和着监狱的全体囚犯一同呼喊着——虽然她微弱的声音也许谁也听不出来。

小俞没有喊。她像一个被人抢走了妈妈的孩子,看见林红被人用木板向门外一抬,她就跳下床来扑向她去:“郑姐姐!郑姐姐!你别走!你别走呀!……你不能死,你不该死呀!”

她的后脑碰到墙壁上,她的腰部被卫兵的大皮靴狠狠地踢了一脚。她流着满脸泪水昏了过去。

并没有枪声。这一夜,林红牺牲的这一夜,又有十个不屈的战士同时被活埋了。

囚房里冷清清,只剩下道静和小俞两个人了。她们互相摸索着,紧紧地把瘦削的手指握在一块儿,好像两个失掉了母亲的孤儿互相偎依在一起。

“林姐姐,现在就剩下咱两个啦,我,我,……我只有你一个亲人啦!”

小俞抱住道静的头痛哭着。她哭林红,也哭自己明白这世界上的事太晚了。虽然她才只有十六岁,但是她却惭愧自己过去糊里糊涂什么也不懂。

“小俞,好妹妹,不要哭啦!”道静含着满眶热泪在黑暗中温存地抚摸着她的头发,“记住这一夜,永远记住这一夜!永远记住郑姐姐的血……”

林红一死,不知不觉地,道静竟自动代替了她的任务。对于小俞,她怀着母性的也是同志的感情,把教育她、关怀她的责任担负到自己的肩上来。

(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小说采用全知视角,按时间顺序展现了郑瑾在生命的最后阶段教唱狱歌、临终嘱托、被秘密处死的全过程,层次清晰,脉络分明。

B. “夜是这样黑暗、阴沉,似乎要起暴风雨。多么难挨的漫漫长夜啊!”既是对恶劣社会环境的实写,又是对人物遭遇的不祥预示。

C. “郑姐姐!郑姐姐!你别走!你别走呀!……你不能死,你不该死呀!”个性化的语言表明此时的小俞还只是一个比较幼稚的女学生。

D. 小说设置的三位女性共同组成了女性革命者群像,表达了革命精神代代相传,共产党人无畏艰险、前仆后继、力争胜利的时代诉求。

2.青年知识分子林道静在狱中经历了思想成长的三个阶段,请从文中找出并作简要分析。

3.马尔克斯《礼拜二午睡时刻》情感抒发节制有度,《青春之歌》的情感抒发则显得奔放炽烈。小说节选部分是如何实现这种艺术效果的?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