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寄韩潮州愈① 贾岛 此心曾与木兰舟,直到天南...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寄韩潮州愈

贾岛

此心曾与木兰舟,直到天南潮水头。

隔岭篇章来华岳,出关书信过泷流。

峰悬驿路残云断,海浸城根老树秋。

一夕瘴烟风卷尽,月明初上浪西楼

(注)①元和十四年(819),唐宪宗迎佛骨,韩愈上表切谏,触怒皇帝,被贬为潮州刺史。②潮水:河流名,流经潮州。③篇章:指韩愈赴潮州途中创作的《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中有“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句。④浪西楼:潮州一处楼阁。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首联写诗人的心曾和韩愈同乘兰舟,直达天南潮水的尽头,流露出对韩愈深切的眷念。

B.颔联点出诗人与韩愈之间关山迢递,也包含了对二人同为奸佞构陷的慨叹。

C.颈联上句写险峰上驿路高悬被流云遮断,与韩愈“云横秦岭”“雪拥蓝关”意蕴相近,均突出了道路的险阻。

D.尾联宕开一笔,别开生面地设想将来潮州瘴气将一扫而空,银辉遍洒,寄托了诗人对韩愈的祝福之意。

2.《唐诗贯珠》评价本诗“庸肤剥尽”,请指出颈联是如何体现这一点的,并简要赏析。

 

1.B 2.①构思精巧,前句写途中景象,后句写潮州景象,虚中有实,落笔超逸。②取象不凡,险峰、驿路、断云、沧海、城根、老树,蕴藉深沉,境界开阔,③用字脱俗,“悬”“浸”二字,俯仰结合,形象而贴切,写出驿路艰危,海城湮湿(或“断”“秋”二字,移情于物,写阻隔处含牵挂,写凄苦处寄关切)。 【解析】 1.本题综合考查对诗歌的鉴赏能力,涉及了对诗歌的手法、内容、情感、主题的鉴赏。这类题目解答时一般首先要注意了解作者身世经历及本诗词的写作背景,逐句翻译诗句,领悟思想情感,思考表现手法。题中B项,“也包含了对二人同为奸佞构陷的慨叹”错,颔联“隔岭篇章来华岳,出关书信过泷流”,意思是“隔着五岭你的诗章传到华山西麓,出了蓝关我的书信越过泷水急流”,表明二人是高山流水,肝胆相照,情意深厚,并非“对二人同为奸佞构陷的慨叹”。 故选B。 2.本题考查赏析诗歌诗句的能力。解答此类题,首先审清题干要求,如本题“《唐诗贯珠》评价本诗‘庸肤剥尽’,请指出颈联是如何体现这一点的”,然后弄懂诗句表层含意,了解构思特点,关注意象的选取,把握句式特点,注意用字用词,分析表达技巧。题中,作答时要紧扣“庸肤剥尽”,“庸肤剥尽”的意思是“全无浅薄平庸”,分析诗句高超之处,从构思角度,“峰悬驿路残云断”意思是说,半山的驿路时而被残云隔断,写道路险阻的途中景象,“海浸城根老树秋”意思是说,海水泡浸城根,大树更显老气横秋,则说处境凄苦的潮州景象,虚中有实,落笔超逸,可谓精巧;从意象角度,选取险峰、驿路、断云、沧海、城根、老树等意象,写望不到尽头的驿路,盘山而上,好像悬挂在耸入云霄的峰峦上,而潮州滨海,海潮浸到城根,环境潮湿,老树为之含秋,蕴藉深沉,境界开阔;从用字角度,“悬”、“浸”很有动态感,诗人俯仰观察,上下结合,不但富于形象感,而且拉开空间距离,写出驿路艰危,海城湮湿,“断”“秋”二字,暗示了他们的书信来往之不易,“秋”倍增悲凉之感,诗人移情于物,写阻隔处含牵挂,写凄苦处寄关切,用字脱俗。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问题。

从军行七首(选二)

王昌龄

其  三

关城榆叶早疏黄,日暮云沙古战场。

表请回军掩尘骨,莫教兵士哭龙荒

其  六

胡瓶落膊紫薄汗,碎叶城西秋月团。

明敕星驰封宝剑,辞君一夜取楼兰。

(注)①关城:指边关的守城。②云沙:像云一样的风沙。③龙荒:荒原。④胡瓶:唐代西域的一种工艺品。⑤紫薄汗:骏马名。这里指将军骑的马。⑥明:明白地训示或告诫。敕:专指皇帝的诏书。

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关城榆叶早疏黄”点明地点和时令,形象生动地描绘出边地的荒凉景象。

B.“日暮云沙古战场”用意象“日暮云沙”,比喻古战场的暗淡无光与破败。

C.“碎叶城西秋月团”通过营造和烘托战场的气氛,暗示将军关注边塞安危。

D.“辞君一夜取楼兰”写出了将军率兵奔赴边关杀敌的神速和气势。

2.这两首边塞诗所表达的感情有什么异同?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唐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早雁

杜牧

金河秋半虏弦开,云外惊飞四散哀。

仙掌月明孤影过,长门灯暗数声来。

须知胡骑纷纷在,岂逐春风一一回。

莫厌潇湘少人处,水多菰米岸莓苔。

(注)①唐武宗会昌二年(842)八月,北方回鹘族乌介可汗率兵南侵,引起边民纷纷逃亡。杜牧时任黄州(今湖北黄冈)刺史,闻此而忧之,于是写下此诗。②金河:在今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南。③仙掌:指长安建章宫内的铜铸仙人承露盘。这里代指唐时长安宫殿。④长门:汉宫名。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时值秋天,大雁从北方飞往温暖的南方。诗人目送征雁,感怀时事,因以“早雁”为题。

B.“惊飞四散哀”五个字,从情态、动作到声音,写出连续发生的情景,层次分明而又贯串一气。

C.长门宫中,灯光暗淡,衬托出早雁孤飞时的悲凉情状,加上“数声”悲啼,更显出境界之凄凉。

D.颈联由征雁南飞遥想到它们的北归,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美好期望。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是如何表达的?

 

查看答案

学校决定在校园里某些地方写上富有教育性的诗句,用来劝学和励志,请你推荐一条,并说明推荐理由。(注意:①必须是比较有名的诗句;②一定要写出作者)

(示例)诗句: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陆游)

理由:它提醒师生,从书本上得到的知识还是比较浅薄的,必须亲身实践才能深刻理解,使之真正成为自己的知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狂 夫①

杜甫

万里桥西一草堂,百花潭水即沧浪

风含翠筿②娟娟净,雨裛③红蕖冉冉香。

厚禄故人书断绝,恒饥稚子色凄凉。

欲填沟壑惟疏放,自笑狂夫老更狂。

(注)①这首七律作于杜甫客居成都时,诗中“故人”指严武,杜甫初到成都时,曾靠故人严武接济,分赠禄米。②筿(xiǎo):小竹,细竹。③裛():通“浥”,沾湿。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

A.首联“即沧浪”三字,用《孟子》“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典故,暗示诗人操守。“即”字有知足意味,有此清潭,又何必“沧浪”呢?

B.这是一个斜风细雨天气,光景饶有情趣:翠竹轻摇,带着水光的枝枝叶叶明净悦目;细雨出落得荷花格外娇艳,而微风吹送,清香可闻。

C.颈联写严武音书断绝,作者失去了经济支持,饥饿波及幼子,以至形于颜色,家人忍饥挨饿的情形可以想见,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D.尾联“填沟壑”本为悲哀之事,诗人却能以“疏放”的态度对待,而这样的人生态度却被世俗中人耻笑其“老更狂”。

(2)本诗塑造了“狂夫”怎样的形象?主要运用了哪种手法?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各题。

哀郢①(其一)

陆游

远接商周祚最长,北盟齐晋势争强。

章华歌舞终萧瑟,云梦风烟旧莽苍。

草合故宫惟雁起,盗穿荒冢有狐藏。

《离骚》未尽灵均②恨,志士千秋泪满裳。

(注)①公元1166年,陆游以“交结台谏,鼓唱是非,力说张浚用兵”的罪名而被罢黜回乡。在家乡穷居四年后于公元1170年出任夔州通判。初夏,他从家乡出发,九月过荆州(今湖北江陵,为战国时楚故都郢)写下此诗。②灵均:屈原的字。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

A.首联是说楚国远承商周两代的王业,国运由来久长,在发展鼎盛时期,曾和齐晋结盟,对抗强秦。

B.颔联是说当年章华台上的歌舞,早已寂寥无声,但是云梦泽风烟迷蒙,苍茫阔大,气象依旧。

C.颈联想象当年郢都宫殿野草滋蔓,雁群时时飞起;被盗掘的荒坟野冢,成了狐兔藏身之所。

D.这首诗通过郢都古今盛衰的强烈对比,借屈原的千古遗恨来抒发自己的爱国之情,同时也表达出物是人非的感慨。

(2)《哀郢》这首诗运用了对比和用典的手法来抒发情怀,请结合诗句谈谈你的看法。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