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各题。
野 歌
李贺
鸦翎羽箭山桑弓,仰天射落衔芦鸿。
麻衣黑肥冲北风,带酒日晚歌田中。
男儿屈穷心不穷,枯荣不等嗔天公。
寒风又变为春柳,条条看即烟濛濛。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弯弓射鸿、麻衣冲风、饮酒高歌都是诗人排解心头苦闷与抑郁的方式。
B.诗人虽不得不接受生活贫穷的命运,但意志并未消沉,气概仍然豪迈。
C.诗中形容春柳的方式与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相同,较为常见。
D.本诗前半描写场景,后半感事抒怀,描写与抒情紧密关联,脉络清晰。
2.诗的最后两句有何含意?请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寄韩潮州愈①
贾岛
此心曾与木兰舟,直到天南潮水②头。
隔岭篇章③来华岳,出关书信过泷流。
峰悬驿路残云断,海浸城根老树秋。
一夕瘴烟风卷尽,月明初上浪西楼④。
(注)①元和十四年(819),唐宪宗迎佛骨,韩愈上表切谏,触怒皇帝,被贬为潮州刺史。②潮水:河流名,流经潮州。③篇章:指韩愈赴潮州途中创作的《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中有“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句。④浪西楼:潮州一处楼阁。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首联写诗人的心曾和韩愈同乘兰舟,直达天南潮水的尽头,流露出对韩愈深切的眷念。
B.颔联点出诗人与韩愈之间关山迢递,也包含了对二人同为奸佞构陷的慨叹。
C.颈联上句写险峰上驿路高悬被流云遮断,与韩愈“云横秦岭”“雪拥蓝关”意蕴相近,均突出了道路的险阻。
D.尾联宕开一笔,别开生面地设想将来潮州瘴气将一扫而空,银辉遍洒,寄托了诗人对韩愈的祝福之意。
2.《唐诗贯珠》评价本诗“庸肤剥尽”,请指出颈联是如何体现这一点的,并简要赏析。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问题。
从军行七首(选二)
王昌龄
其 三
关城①榆叶早疏黄,日暮云沙②古战场。
表请回军掩尘骨,莫教兵士哭龙荒③。
其 六
胡瓶④落膊紫薄汗⑤,碎叶城西秋月团。
明敕⑥星驰封宝剑,辞君一夜取楼兰。
(注)①关城:指边关的守城。②云沙:像云一样的风沙。③龙荒:荒原。④胡瓶:唐代西域的一种工艺品。⑤紫薄汗:骏马名。这里指将军骑的马。⑥明:明白地训示或告诫。敕:专指皇帝的诏书。
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关城榆叶早疏黄”点明地点和时令,形象生动地描绘出边地的荒凉景象。
B.“日暮云沙古战场”用意象“日暮云沙”,比喻古战场的暗淡无光与破败。
C.“碎叶城西秋月团”通过营造和烘托战场的气氛,暗示将军关注边塞安危。
D.“辞君一夜取楼兰”写出了将军率兵奔赴边关杀敌的神速和气势。
2.这两首边塞诗所表达的感情有什么异同?
阅读下面的唐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早雁①
杜牧
金河②秋半虏弦开,云外惊飞四散哀。
仙掌③月明孤影过,长门④灯暗数声来。
须知胡骑纷纷在,岂逐春风一一回。
莫厌潇湘少人处,水多菰米岸莓苔。
(注)①唐武宗会昌二年(842)八月,北方回鹘族乌介可汗率兵南侵,引起边民纷纷逃亡。杜牧时任黄州(今湖北黄冈)刺史,闻此而忧之,于是写下此诗。②金河:在今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南。③仙掌:指长安建章宫内的铜铸仙人承露盘。这里代指唐时长安宫殿。④长门:汉宫名。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时值秋天,大雁从北方飞往温暖的南方。诗人目送征雁,感怀时事,因以“早雁”为题。
B.“惊飞四散哀”五个字,从情态、动作到声音,写出连续发生的情景,层次分明而又贯串一气。
C.长门宫中,灯光暗淡,衬托出早雁孤飞时的悲凉情状,加上“数声”悲啼,更显出境界之凄凉。
D.颈联由征雁南飞遥想到它们的北归,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美好期望。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是如何表达的?
学校决定在校园里某些地方写上富有教育性的诗句,用来劝学和励志,请你推荐一条,并说明推荐理由。(注意:①必须是比较有名的诗句;②一定要写出作者)
(示例)诗句: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陆游)
理由:它提醒师生,从书本上得到的知识还是比较浅薄的,必须亲身实践才能深刻理解,使之真正成为自己的知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狂 夫①
杜甫
万里桥西一草堂,百花潭水即沧浪
风含翠筿②娟娟净,雨裛③红蕖冉冉香。
厚禄故人书断绝,恒饥稚子色凄凉。
欲填沟壑惟疏放,自笑狂夫老更狂。
(注)①这首七律作于杜甫客居成都时,诗中“故人”指严武,杜甫初到成都时,曾靠故人严武接济,分赠禄米。②筿(xiǎo):小竹,细竹。③裛(yì):通“浥”,沾湿。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
A.首联“即沧浪”三字,用《孟子》“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典故,暗示诗人操守。“即”字有知足意味,有此清潭,又何必“沧浪”呢?
B.这是一个斜风细雨天气,光景饶有情趣:翠竹轻摇,带着水光的枝枝叶叶明净悦目;细雨出落得荷花格外娇艳,而微风吹送,清香可闻。
C.颈联写严武音书断绝,作者失去了经济支持,饥饿波及幼子,以至形于颜色,家人忍饥挨饿的情形可以想见,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D.尾联“填沟壑”本为悲哀之事,诗人却能以“疏放”的态度对待,而这样的人生态度却被世俗中人耻笑其“老更狂”。
(2)本诗塑造了“狂夫”怎样的形象?主要运用了哪种手法?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