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论语》中每篇的题目基本上是按什么来命名的?( ) A.每篇的主题 B.每篇的开...

《论语》中每篇的题目基本上是按什么来命名的?(  )

A.每篇的主题 B.每篇的开头两个或三个字

C.每篇第一章的主题 D.每篇中出现最多的词语

 

B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文化常识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首先要审清楚题干的要求,如本题“《论语》中每篇的题目基本上是按什么来命名”,然后回顾所学过的《论语》中篇目,看这些篇目是如何来命名的。 如《季氏将伐颛臾》是以开头“季氏将伐颛臾”来命名,由此可知,应基本是按照每篇开头两个或三个字来命名。 故选B。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下列对孔子这段话理解不正确的是:

A.孔子认为应该建立“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社会秩序,否则人民无所适从。

B.孔子认为周“礼”非常重要,是实现仁的前提。

C.孔子认为“仁”和“礼”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

D.孔子认为“礼”和刑罚相对立的。

 

查看答案

孔子说:“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表明孔子的教学方法最恰当的一项:

A.启诱导发 B.循序渐进 C.因材施教 D.有教无类

 

查看答案

根据《烛之武退秦师》,完成后面问题。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

1.下列句子,加黑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晋军函陵(军:驻扎)                      臣之壮也,犹不如人(犹:尚且)

B.焉用亡郑以陪邻 (陪:增加)               朝济而夕设版焉 (济:渡河)

C.夫晋,何厌之有(厌:厌烦)               既东封郑    (封:边界)

D.又欲肆其西封(肆:扩大)                  因人之力而敝之 (敝:损害)

2.下列加点的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A.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 B.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C.舍郑以为东道主 D.敢以烦执事

3.下列各组句子加黒词语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

A.因人之力而敝之                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

B.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        然则一羽之不举,为不用力焉

C.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      王若隐其无罪而就死地,则牛羊何择焉?

D.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4.下列句子中,与“若舍郑以为东道主”的“以为” 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① 吴广以为然 ② 然得而腊之以为饵 ③ 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以为妙绝 ④ 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 ⑤ 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A.①③ B.②④ C.③⑤ D.②⑤

5.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B.秦伯说,与郑人盟

C.失其所与,不知 D.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6.下面对各句句式特点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倒装句中的介宾结构后置)

B.是寡人之过也。(判断句)

C.夫晋,何厌之有?(宾语前置)

D.以乱易正,不武。(被动句)

7.下列各句中的“其”不作代词理解的一项是:

A.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B.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

C.失其所与,不知 D.吾其还也。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有误的一项是:

A.佚之狐的话“师必退”,表现了佚之狐对烛之武的了解与信任,使读者未见其人,先知其才,从反面表现了烛之武的才能。

B.文中的主要人物是烛之武,作者通过他的语言,不管是牢骚,还是说辞,都表现了他不仅能言善辩,而且深明大义、机智勇敢。

C.秦晋围郑的原因有二:一是郑“无礼于晋”,二是郑“贰于楚”。

D.本文除去主体说辞部分层层深入、步步紧逼之外,首尾几个自然段的叙事,尽管文字简洁,情节的推进变化却是波澜起伏,扣人心弦。

 

查看答案

阅读选段,完成后面问题。

王笑曰:“是诚何心哉?我非爱其财而易之以羊也,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

曰:“无伤也,是乃仁术也,见牛未见羊也。君子之于禽兽也:见其生,不忍见其死;闻其声,不忍食其肉。是以君子远庖厨也。”

王说,曰:“诗云:‘他人有心,予忖度之。’──夫子之谓也。夫我乃行之,反而求之,不得吾心;夫子言之,于我心有戚戚焉。此心之所以合于王者,何也?”

‧‧‧‧‧‧

“今恩足以及禽兽,而功不至于百姓者,独何与?然则一羽之不举,为不用力焉;舆薪之不见,为不用明焉;百姓之不见保,为不用恩焉。故王之不王,不为也,非不能也。”

曰:“不为者与不能者之形,何以异?”

曰:“挟太山以超北海,语人曰:‘我不能。’是诚不能也。为长者折枝,语人曰:‘我不能。’是不为也,非不能也。故王之不王,非挟太山以超北海之类也;王之不王,是折枝之类也。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诗云:‘刑于寡妻,至于兄弟,以御于家邦。’──言举斯心加诸彼而已。故推恩足以保四海,不推恩无以保妻子;古之人所以大过人者,无他焉,善推其所为而已矣。今恩足以及禽兽,而功不至于百姓者,独何与?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物皆然,心为甚。王请度之!

1.下列句子中加黑词解释有误的一项:

A.今恩足以及禽兽                  及 :到达

B.言举斯心加诸彼而已              诸:之于

C.古之人所以大过人者,无他焉      过:过错

D.权,然后知轻重                  权:称一称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黑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

A.我非爱其财而易之以羊也            见其生,不忍见其死

B.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                故王之不王,不为也,非不能也。

C.无伤也,是乃仁术也                夫我乃行之,反而求之,不得吾心

D.此心之所以合于王者,何也?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3.下列文中划线句子翻译有误的一项:

A.我非爱其财而易之以羊也,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

译:我不是吝惜钱财而用羊换掉牛的,老百姓说我吝啬是理所应当的了。”

B.王说,曰:“诗云:‘他人有心,予忖度之。’──夫子之谓也。

译:齐宣王高兴了,说:“《诗经》说:‘别人有什么心思,我能揣测到。’──这就是夫子您说的吧。

C.舆薪之不见,为不用明焉;百姓之不见保,为不用恩焉。

译:看不见整车的柴草,是因为不用目力;老百姓没有被爱护,是因为不肯施恩德。

D.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译:尊敬自己的老人,进而推广到尊敬别人家的老人;爱护自己的孩子,进而推广到爱护别人家的孩子。

4.下列对文意理解有误的一项:

A.”保民而王”是孟子提出的中心论点,可见孟子认为王天下的关键在于行仁政。

B.孟子利用“以羊易牛”这件小事中齐宣王“吾不忍其觳觫”的说法来大做文章,说这种“不忍之心”也就是仁爱的表现,博得了对方的欢心,大大缩短了彼此的思想距离。

C.孟子用启发式解决了宣王心理上的疑难和矛盾,他告诉宣王只要有不忍之心,不用再做什么就能达到称王的目的。

D.孟子以精彩的比喻说明了“不为”与“不能”的根本区别,指出齐宣王没施行仁政,并非“不能”,而是“不为”。这些比喻十分精当生动,体现了孟子长于比喻的特点。

 

查看答案

阅读《齐桓晋文之事》选段,回答下列问题。

曰:“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

曰:“若寡人者,可以保民乎哉?”

曰:“可。”曰:“何由知吾可也?”

曰:“臣闻之胡龁曰:‘王坐于堂上,有牵牛而过堂下者。王见之,曰:“牛何之?”对曰:“将以衅钟。”

王曰:“舍之!吾不忍其觳觫,若无罪而就死地。”对曰:“然则废衅钟与?”曰:“何可废也?以羊易之。”’不识有诸?”

曰:“有之。”

曰:“是心足以王矣。百姓皆以王为爱也,臣固知王之不忍也。”

王曰:“然,诚有百姓者。齐国虽褊小,吾何爱一牛?即不忍其觳觫,若无罪而就死地,故以羊易之也。”

曰:“王无异于百姓之以王为爱也。以小易大,彼恶知之?王若隐其无罪而就死地,则牛羊何择焉?”

1.下列句子中加黑词解释有误的一项:

A.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              御:抵御,抵挡

B.王见之,曰:“牛何之?”          之:去,到

C.何可废也?以羊易之                易:替换

D.若无罪而就死地                    就:然后

2.下列句子中加黑词解释有误的一项:

A.不识有诸?        诸:之乎? B.是心足以王矣    王:称王

C.百姓皆以王为爱也  爱:吝惜 D.然,诚有百姓者  然:然而

3.下列句子中加黑词解释有误的一项:

A.齐国虽褊小,吾何爱一牛?     褊:狭小

B.彼恶知之?                   恶:怎么

C.王若隐其无罪而就死地         隐:怜悯

D.则牛羊何择焉?               择:选择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