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199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起的“世界记忆工程”将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于文化遗产的保护,推动了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保护进程。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理事、国家文物局文物保护与考古司副司长刘洋说:“中国文化遗产的数字化进程几乎与国际同步,20世纪80年代末,敦煌研究院率先在国内提出了建设数字敦煌的构想。”近年来,中国相继出台《“互联网+中华文明”三年行动计划》和《关于实施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工程(2018—2022 年)的意见》等文件,重视文物保护的同时,也对文物的数字化保护提出了明确要求。从技术层面来说,通过大数据及相关技术的广泛应用,已经可以实现对文物完整的数字化存档并永久保存,这已成为保护文化遗产的重要方面。
(综合选自“中国社会科学网”“人民网”《中国文化报》等)
材料二:
敦煌研究院敦煌学信息中心副主任夏生平表示,多年前,有着1600多年历史的敦煌莫高窟面临着即将消亡的危险,采用的物理、化学、生物等各种保护方式,都无法阻止莫高窟的衰落,而数字技术的运用,为莫高窟的保存和资源共享提供了非常大的空间。如今去敦煌莫高窟的游客,只要愿意,可以不再像以前那样排长队挤着进那一个个的小洞窟,就着微弱的光线看着那一幅幅可能有残缺的壁画,而是可以在3D虚拟环境中欣赏敦煌壁画和彩塑,感受到洞窟中无法观看的细节,想看多细就看多细。早在2015年,广东省文化厅就在国内首次开发了“广东省物质文化遗产电子地图”手机APP应用软件,该软件录入了广东省级以上非遗的地理位置、传承人等信息,为用户了解与保护广东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提供了便利。
以河南省某高校为例,目前校藏古籍文献 2000多册,但受到自然条件、保存条件和书藉的物理特性的影响,大量古籍文献受损严重,所以,古籍数字化的工作迫在眉睫。古籍数字化成本非常高,如一册300页古籍数字化成本要60万到90万,所以学校每年都要投入几百万到几千万的资金用于古籍数字化工作。古籍虽然可以被数字化,从而以更加高效的方式被存储,并被快速检索,但是古籍数字化存档也容易遭到病毒侵害,存在被人为误删或者掉电等故障的风险。
(综合选自“中国文明网”“搜狐网”等)
材料三:
由国家统一规划,通过政府牵头和社会参与,在国家层面建立起较为完备的综合数据源,把碎片化的信息聚合在一起,实现数字化、可视化建模,进行立体重构和生动再现。建立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专项支持资金,将该专项资金列入本级财政预算,并随财政收入增长而增长。要培养一批既懂文化艺术又懂数字技术,既具备理论知识又不乏实践经验的复合型人才,支持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建设。以高校和科研院所为依托,建立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实验室平台,鼓励和积极申报文化遗产数字化项目,以项目立项的形式对文化遗产进行数字化处理。建立一种公共性、开放性、互动性的国际对话与交流机制,通过定期的技术交流与对话,加深中外技术互补,促进双方在技术领域持续、深入、全面的合作与发展。
(摘编自王晓芬《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的优势与路径》)
1.下列对“中国文化遗产的数字化”相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世界记忆工程”将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于文化遗产的保护,中国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影响下开启了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保护进程。
B.大数据及相关技术实现了对文物完整的数字化存档并永久保存,而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实验室平台的建立必将推进对文化遗产的数字化处理。
C.数字技术逼真地还原了洞窟的景观,既满足了游客常规游览无法实现的观感要求,又减少了游客排长队等待的痛苦。
D.数字化使古籍得以高效存储,但并非一劳永逸,还需建立防护机制,防止存档被误删,降低因掉电、病毒侵害所带来的风险。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物保护不仅要有重视的态度和数字化保护的新思路,还需要对文物的数字化保护提出明确的要求,避免数字化保护出错走偏。
B.20世纪80年代末,敦煌研究院提出的建设数字敦煌的构想如今已经成为了现实,游客可以在3D虚拟环境中欣赏敦煌壁画和彩塑。
C.物理、化学、生物等各种保护方式,都无法改变敦煌莫高窟即将消亡的事实,但数字技术的运用以全新的方式解决了这一难题。
D.“广东省物质文化遗产电子地图”收录了广东省级以上非遗的地理位置、传承人等信息,该举措表明数字技术也适用于非遗的保护。
3.怎样才能有效推进我国的文化遗产数字化,请结合材料简要说明。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晚唐时期,书画家给作品强势注入自己的“意”“态”。标志着书画从此走上以媚妍为特征的漫漫长途。作为“意”“态”反叛之前奏,书画家开始追寻媚妍以外审美元素匡救其弊。缘此,“南北之画“应运而生,进而在后代产生了“南北之论”。明朝董其昌在《容台别集》中提出“画分南北二宗”,强调“画之南北二宗,亦唐时分也”。他虽没有在地域上给绘画强加分类,但从禅宗教义上认为南派重“顿悟”常“寄乐于画”,北派重“渐悟”而绘画“精工之极”。在书法上,清代阮元在《南北书派论》中,以正史、《金石略》以及南北朝《水经注》《公颜氏家训》为据,在地域上将书法鲜明地分为南北两派。认为南派属江左风流。疏放妍妙,北派尊中原古法,拘谨拙陋;南派适宜于启牍,北派适用于碑榜。
“南北之论”出发点都是为了避免媚妍,双方归结点却迥然有别。董其昌推崇南派绘画,认为南派充盈自我隐逸、淡然林泉生命意识,不为物役、不为世俗、无不融洽才是画派“正宗嫡传”。而阮元则一味尊崇北派书法,呼请“振拔流俗,守欧褚之旧规,寻魏齐之坠业”。可见,董其昌和阮元为艺术新的发展提供了两种线路图。当然,这种线路图的提出与时代际会与个人境遇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
从时代际会来看,媚妍被书画家嗤之以鼻。董其昌所处时代盛行以商养画,模仿之风泛滥,绘画品质充斥流俗之风,虽然也有不少画家如石涛、八大山人等创作了不少闪耀历史光泽的优秀作品。为此,董其昌提出“集其大成,自出机籽”,执意追求“淡远”求其耳目一新。他认为,造成媚妍的根本原因是缺少笔墨风趣,与山川自然太过真实,愈真而愈加媚妍;只有用笔“空灵”才能走出媚妍的陷阱,才能使绘画具有生机无穷和气贯势满之可能。与此相似,阮元所处清乾嘉之际,书法帖学鼎盛,此时虽也出现诸如刘墉、梁同书、王文治等帖学大师,但总体上帖学流于单调和僵化,特别是科举考试与官场使用“馆阁体”,字形方整、点画光洁,结体均匀日益成为教条,钝化、疲劳人们的审美感官。这迫使阮元等书法家选择魏晋以前碑刻那充满稚拙原始,粗犷雄悍的风格,以金石气来盖过、冲走媚妍气。
然而,历史没有给董其昌以拙朴的机缘,也没有给阮元以淡远的恩赐。从个人境遇来看,董其昌身处明朝后期,虽为官一生,却总在授官与退仕之间徘徊,散淡与世故使他皈依禅宗找寻到心灵依托,但他看中的是禅以色为空、虚静怡淡的思想,彰显绘画审美愉悦功能。其禀赋、才情和特性,不会也不可能使他从北派绘画磅礴、苍茫中吸取营养,开辟一条拙陋。雄浑之路来革除媚妍之风。他的绘画取道董源、巨然、米芾,所作山水树石皆烟云流动,秀逸潇洒,具有文人画的显著特色。所以与其说董其昌选择了淡远,不如说淡远契合了董其昌。而阮元则不一样。他自幼接受良好教育,酷爱金石文物,主张实事求是。“实”“用”思想贯穿其一生,这就决定了他在拯救书法方式、途径上不会也不可能凭借淡远来弥缝其阙,兴碑抑帖,贬南褒北的重任就这样如约而至落在他的双肩。
(选自嵇绍玉《书画“南北之论”何以同途殊归》,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唐代书画界出现了被书画家们鄙弃的媚妍之弊,为革除此风,“南北之画”便应运而生。
B.董其昌和阮元提出书画“南北之论”的目的相同,都在地域上给书画进行了鲜明的分类。
C.董其昌所处时代盛行以商养画,模仿之风泛滥、绘画品质充斥流俗之风,毫无笔墨风趣
D.董其昌和阮元为艺术新的发展提供了两种线路图,前者是淡远之路,后者则是拙朴之路。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采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的方式展开论证,在逻辑上由浅入深,逐层递进。
B.文章先谈书画“南北之论”产生背景,后谈其同途殊归的主要原因,条理清晰。
C.文章论证兼顾了历史与现实,既有对历史经验的总结,又有对当下创作的忠告。
D.文章综合运用例证、引证,在比较中说理,阐述了明清书画家对避免媚妍的积极探索。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如果不反叛“意”“态”,书画家就不会去追寻其他审美元素,“南北之论”就无从产生。
B.用笔“空灵”,是使绘画走出媚妍的误区,产生无穷的生机和气贯势满魅力的重要途径。
C.书画要做到不媚不妍,或走向淡远空灵之境,或走向拙朴雄浑之魄,这些都是合理的选择。
D.董其昌和阮元所提出的路线图不同,其原因一是时代背景不同,二是个人阅历不同。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根据要求写作。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三月桃花开,采来桃花酿成酒;五月樱桃季,开始酿樱桃酒、煨樱桃酱、烘樱桃干;从手工造纸,养蚕缫丝,再到制作各种家居物……
一个叫李子柒的姑娘火了! 2016 年初,李子柒开始拍摄视频。前期视频从编导、摄像、出演、剪辑都由她一个人完成。2017年,李子柒火爆全网,微博粉丝2000多万,抖音3000多万,被誉为“2017第一网红”。她的作品题材来源于中国人古朴的传统生活,以中华民族引以为傲的美食文化为主线,围绕衣食住行四个方面展开。她的视频多以中国传统乡村生活及其中独特的物产为中心,充满着浓郁的烟火味道和恬静的田园气息,还有大量古风元素,被媒体誉为“东方美食生活家”。此外,她的作品在海外也拥有几百万粉丝,有人认为这是一种文化输出现象。
但是也有人质疑,说她的视频肤浅简单、深度不够,也有人认为她过于偏向展现中国的乡土生活,缺乏对中国现实更为丰富的表现,这样的文化输出太片面。
对以上现象,你怎么看?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仿写。
有一副著名的对联。上联:琴瑟琵琶八大王,王王在上。下联:魑魅魍魍四小鬼,鬼鬼犯边。
请观察这个对联的规律,重新拟写下联。
在下列括号中填入合适的关联词语。
爱因斯坦在得到物理学界的认可之后,回到了德国。(_________)可能是因为他认识到德国在彼时仍然是世界物理学研究的中心,柏林聚集了世界上最出色的物理学家;(_________),成熟的爱因斯坦可能对于表面显得僵化、教条的德国式思维也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认同。他的广义相对论,(_________)有着天才的迸发,(_________)也有对于自然规律深刻的认识和艰苦卓绝的追求,这正是德国精神的体现。这位终生追求物理学和谐统一的物理学家喜欢莫扎特远胜于贝多芬,他认为贝多芬是在创造音乐,而莫扎特(_________)从天堂中把音乐“拿来”。他做出这个评论的时候,不会知道后人评价他开创广义相对论同样经历了像贝多芬一样孤独而悲壮的奋斗。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很小就在明故宫一带玩耍,但那时不知道午朝门乃皇恩赐死之地。1647 年10月16日,就在无尽的 旁,走来了三十四名因反清复明即将被推出午门斩首的儒生,这一群人均着明装,长铐脚镣,一个个怒目横眉,无半点惧色。其中有位最年轻的白面书生,更是__________地含笑赴义,他就是 而又被后人渐渐淡忘的十六岁的松江才子夏完淳。
在夏完淳短暂的一生当中,其诗文的天才并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短暂的南明王朝即将覆灭之际,夏完淳把精力都主要投入到了抗清复明的斗争中。民族危亡之际,他舍弃了学业投身抗清大业,可见其气节之一斑。
夏完淳人格大树的长成与其生长环境是分不开的。他在临刑前能从容以赴,是与其家学师道不可分割的。( )他俩共赴黄泉时的一段对话,则足可洞见夏完淳的人格魅力和文化修养之高尚。岳父钱栴问之:“子年少,何为亦求死?”答曰: “宁为袁粲死,不作褚渊生,丈人何相待之薄耶!”正是这种人格正气将夏完淳的诗文提升到那种 的境界中去。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甬道 从容不迫 名噪一时 大气磅礴
B.甬道 从容自如 名扬天下 大气磅礴
C.甬道 从容不迫 名扬天下 气吞山河
D.甬道 从容自如 名噪一时 气吞山河
2.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据说他的岳父江南文社领袖钱栴当时与他一起就义。
B.据说江南文社领袖钱栴是他的岳父,当时与他一起就义。
C.据说和夏完淳一起就义的他的岳父钱栴是江南文社领袖。
D.据说和夏完淳一起就义的还有他的岳父江南文社领袖钱栴。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在南明王朝即将覆灭的短暂之际,夏完淳把主要精力都投入到了抗清复明的斗争中。
B.在短命的南明王朝即将覆灭之际,夏完淳把主要精力都投入到了抗清复明的斗争中。
C.在南明王朝即将覆灭的短暂之际,夏完淳把精力都主要投入到了抗清复明的斗争中。
D.在短命的南明王朝即将覆灭之际,夏完淳把精力都主要投入到了抗清复明的斗争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