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甘草 江辉 妈妈从沙发上猛地一蹦:“我们家出状...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甘草

江辉

妈妈从沙发上猛地一蹦:“我们家出状元了!”

原来表姐甘草高考理科第一。“半夏,去祝贺祝贺!”妈妈的兴奋之情溢满小区,真是让我哭笑不得。这就是一个早更妇女的虚浮躁动么?

小区外,妈妈放慢了脚步:“小学你成绩比她好,初中也不相上下呀?”

她不是责备我成绩不好,而是怪甘草进步快得不近人情。妈妈老拿我与人比,只比成绩,有如她与别人只比白,让我觉得学生的成绩等同于女人的肤色。甘草我太清楚了,成绩不多说,还喜欢烧菜,今天才学,明天就是原创新品。

“运气!对了,我们要找她的运气怎么来的,妈妈说。

我想起初二暑假,我们去湄子镇陪外公。甘草带了《红楼梦》,我带了习题。我对描写贵族女人喝茶吃饭斗嘴的名著实在提不起兴趣。外公很开心,吃过晚饭就催促早点睡觉,第二天很早就把我们拉出梦乡。小镇早晨很静,只有蝉们重复晚上的话题。甘草说,蝉是衬托静谧的,而汽车只添加分贝。

突然一块巨大的黑影迎面扑来。阴影来自头上的大树,镇上人叫它元宝树,春末夏初,串串小荚如元宝,喜气吉祥。

外公摸出两个松子,叫我们扔到树上去,越高越好。松子连着布片,布片红底黑字看不分明。我没多想,跟着甘草用力抛了上去,然后顺时针方向绕树三圈。两张布片在树上微微飘动,像远方的旗帜。外公很满意,他是一个仪式感很强的人。外公说,凡是活得超越了同类的生命都值得敬畏。这树遭过雷劈,被雪压折过,村里其他大树都死了,它却依然郁郁葱葱……

大姨家里,舅舅、舅妈和表弟陈皮已经在了,大家开开心心地恭喜。大姨说:“明年半夏来个双子星!”大家又笑得热情洋溢。妈妈趁势把我拽进甘草房间:“明年的状元抓紧学习去!”

我知道妈妈的用意。外面电话此起彼伏,大姨侃侃而谈,但我听来与其他好学生千篇一律,无非是聪慧、自觉、勤奋。“我们从不去补习班。”这是学霸家长的傲慢。其实我知道大姨常逼着甘草去补习,甘草与他们斗智斗勇,他们才妥协的,代价是必须看父母为其选择的鸡汤文。

甘草对我说过,鸡汤文是给大人看的,他们看到的令他们醍醐灌顶的东西,在我们眼里一钱不值。他们自己喝得津津有味的可不是什么正能量,是舍得、放下、活在当下,为自己攀不上去的路找个漂亮的台阶下,给我们的就变成励志汤了。后来我想通了,高考作文不就是写给阅卷的大人看的吗?我也学学,到高考时熬碗鸡汤给他们喝。

大姨接受采访时,每人都进来扫视一遍,像机场的安检仪。甘草房里杂乱无幸,她喜欢面上的无序,有时还故意制造混乱,但她非常清楚东西在什么地方。舅舅捋了一遍书架,舅妈一个踉跄把垃圾桶勾翻了。那是故意的,大姨说过,甘草刚整理了高考垃圾。

“你们是在找一支笔吗?”

大家都盯住我。

大姨说:“是吗?找到没有?只要对孩子们有益,尽管拿走。”

舅舅挠头:“是,笔!甘甘高考用过的笔,也让我们沾沾灵气。”

妈妈说:“我们三姊妹高考轰动了湄子镇,只要看见路人朝外公上班的中药房指指点点,那一定在说我们。考前,外公都送一支笔,是叫滴水寺大师父开过光的,文殊菩萨加持过。现在外公没了,这是绝笔了!”

“我知道笔在哪里。”我说。

大家的眼光齐齐扫过来,灼得我皮肤生疼。

甘草告诉我,有次考砸了,外公给了她一支笔。甘草说,她知道那个秘密,让我用它去月考,让外公帮我杀进前五十!说完咯咯地笑。她高考前,我去还过。她说,这笔太粗不合手,怕影响书写速度,让我先收着,以后还她。这支笔适合纪念。

妈妈低着头。舅舅欲言又止。

大姨轻轻地说:“这丫头,什么都能借。大姐,二姐,你们看这样好不好,这个笔明年夏夏高考就给夏夏。考好了后年皮皮高考就再给皮皮。”

“笔断了。”我说。

前几天皮皮找我问数学,没带笔,拿着它就用。他不停地拗笔,终于拗断了。回去时又一把把笔的残骸塞到书包里。

大家再不说起这支笔的事。

媒体狂轰滥炸,甘草红遍全市。一天,她叫我一起去湄子镇看看,回来还要试试手艺。她的手艺我毫不怀疑。她甚至喜欢洗碗。她说油腻的东西被一通抚摸,变得白玉一般,好唯美哦!她说洗碗是改头换面,烧菜则是事物质的提升。这里面有想象,想象到达的地方就是菜品的高度;有判断,什么材质做什么菜;有协调,油盐酱醋糖要恰到好处;有度,把握好火候、时间;有针对性,对菜更对人,宜蒸、宜炒、宜生……看完《红楼梦》又说要搞个红楼菜系,要有宝玉吃的糖腌玫瑰骨,贾母吃的牛乳蒸羊……

外公生前就特别爱吃甘草做的菜。外公墓前,我向她说了笔的事情。她说最好的纪念在心里。她拿出毛巾认认真真地在外公墓碑上擦拭起来。我知道,甘草比我更懂外公。

树上满是红色的字条,金榜题名、爱情甜蜜、健康平安……一直爬升着,直到大树顶端。有人问:“当年老中医为两个外孙女的祈福条子挂在哪里?”有个长者吩咐:“滴水寺和尚说了,挂得不要超过状元的高度。”我说:“他们要是知道你就是状元,还不把你贴成红纸人?”

甘草说:“我们挂在树上的布条还在吗?”

我们几乎同时看到了一支笔!透明胶黏合了它的断肢,如缠着绷带的英雄身躯。此刻,它跟一张红色的字条一起,在大树的树芯里摇晃。

突然,甘草说:“大树病了。”

我一看,确实,树叶反卷。大树病得不轻。

我们绕行大树三圈,然后离开。

(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人物鲜活生动,取名暗示了外公与孙辈微妙的联系;大量人物对话极具生活气息,拉近了叙述者与读者的距离。

B.作者善于制造起伏变化的效果,在“寻笔”的情节里,不断地制造悬念、给出希望,又接连突转,使人物期望破灭,一波三折,极富戏剧效果。

C.小说情节在现实与人物回忆中反复穿插,充分地解释了主线相关情节的缘由,使情节更为合理,同时细节的叠加也让人物形象更加立体、可感。

D.小说结尾蕴含深意,“大树病了”一语简洁隽永,富有象征意义,以树的衰亡透露出甘草对未来生活悲观消极的态度。

2.有论者认为,甘草的形象是“成人世界对比的镜像”。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3.小说以“甘草”为题,为什么以半夏的视角叙述故事?请结合全文进行分析。

 

1.D 2.①甘草淡泊洒脱,热爱生活,有自己充实的精神世界,映衬出成人世界的功利浮躁;②甘草清醒理智,富有个性,对事物有自己独特的见解,映衬出成人世界的庸俗空虚;③甘草感情深沉细腻,懂得外公的深情,心存感念,映衬出成人世界的迷信荒诞。 3.①半夏是小说重要的对话人物,是甘草生活中亲密的对话者、见证者,以半夏的视角叙述故事有利于表现甘草的生活细节,增强小说的真实性:②半夏是甘草形象的陪衬人物,以同龄人的形象衬托出甘草不俗的个性,以及对生活超出常人的成熟理解;③半夏是小说的线索人物,特殊的身份有利于串联起甘草与小说中的其他人物,从而引出相关事件,推动情节发展。 【解析】 1.本题考查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解答本题,应从语句理解、手法分析、人物环境情节分析、主题理解等角度分析判断。根据对文本内容的感知与理解,仔细辨识选项与原文的细微差别,做出判断。 D项,“对未来生活悲观消极的态度”分析错误。“大树病了”表现了对外公的深切怀念,也透露出对社会上状元崇拜现象的厌倦、无奈。 故选D。 2.此题考查探究文学作品人物形象特征及意义的能力。在答题时,要能找到与人物相关的所有描写(正面、侧面,语言、动作、肖像、心理、细节等)。还可结合议论性评价性语句分析作答。同时,要注意“概括”和“分析”的区别,“概括”为特征,“分析”为依据。 解答时要认真研读观点,往往观点就指明了答题的思路和方向。“成人世界对比的镜像”就指明了答题的方向,即分析作者是如何通过甘草的……形象来对比成人的……形象。作答时,需梳理出甘草的形象特点,再具体分析。 从“甘草对我说过,鸡汤文是给大人看的,他们看得醍醐灌顶的东西,在我们眼里一钱不值。他们自己喝得津津有味的可不是什么正能量,是舍得、放下、活在当下,为自己攀不上去的路找个漂亮的台阶下,给我们的就变成励志汤了”可见,甘草清醒理智,有独特见解。从“甘草我太清楚了,成绩不多说,还喜欢烧菜,今天才学,明天就是原创新品”“我们去湄子镇陪外公。甘草带了《红楼梦》”,可见,她热爱生活,对生活有独到的见解。“外公生前就特别爱吃甘草做的菜。外公墓前,我向她说了笔的事情。她说最好的纪念在心里”“我知道,甘草比我更懂外公”,可见,甘草情感深沉细腻,懂得外公,明白感情应该记挂在心里。 3.此题考查把握文学作品人物形象及小说叙述视角能力。人物形象的考查涉及主要人物和次要人物,本题为次要人物形象作用的考查。在回答作用类题目时候应遵循“经过要素,到达主旨”的思路,此题可以从对情节的作用、对主要人物的作用、对主旨的作用角度作答。 本题可以从叙事视角、人物形象、情节等角度进行探究。叙事视角有第一人称视角、第二人称视角、第三人称视角,本文采用了第一人称视角叙述,“我”(半夏)是事件的亲历者,显得真实,可以增强小说的可信度。本文中半夏是次要人物,具有衬托主要人物甘草的作用。从情节上来看,半夏是全文的线索人物,具有贯穿全文、推动情节发展的作用。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周海亮

他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养鸡,放牛,院角为女儿种满桃红色的指甲花。他喜欢躺在树荫下,枕着锄头,眯着眼,喝女人为他沏好的茶。日子从叶隙间溜走,从禾尖上溜走,从茶香里溜走,从花开花落中溜走,他迷恋这种感觉。可是战争来了,安静的生活突然被打断,他不得不离开。

他离开,因为他怕死,怕女儿和妻子遭遇意外。他亲眼看见弹片将一个男人瞬间撕开,那个男人,不过是如他一样的农人。还有远处的枪炮声,俯冲下来的飞机,映红天边的火光,撤进村子的伤兵,蠕动的肠子和流淌的鲜血……他必须离开,暂别祖辈留下的土炕、土屋、土狗、土地。他曾以为战争与他无关,但现在,他必须逃离。

他怕死,更怕别离。

他随着人群,逃出村子,逃上公路。飞机追赶着他们,炸弹不断在人群里爆炸,残肢断臂随处可见。人们躲进深山,燃烧弹倾泻下来,人被烧成炭,炭继续燃烧,世界变成地狱,地狱灼热滚烫。他不明白农人有什么错,他只知道他们无处可藏。又有士兵追赶上来,大山被层层围困,等待他们的,只剩死去和被俘。很多人期待被俘,被俘还有机会,还有解释或者求饶的机会,但是他不想。他什么也没有做错,他不想解释或者求饶。

他逃了出去。几百农人,他是唯一一个逃出去的。他追上撤退的部队,成了一名士兵。有老兵劝他不要当兵,老兵说:“以我们的装备,这不是打仗,不是拼命,而是送死。”他说:“我当兵。”老兵说:“当兵,肯定活不过三个月;被俘,运气好的话,可以熬到战争结束。”他说:“我当兵。”老兵说:“真不怕死?”他说:“怕死,但我当兵。”

他怕死,更怕奴役。

他没有枪。没有枪的新兵很多。冲锋时,他扛着大刀,紧跟住前面的老兵。老兵倒下了,他捡起枪,继续往前。战斗打响以前,他曾担心过枪,老兵告诉他,这个最不用担心。他说今天是他当兵三个月的最后一天,正常的话,就该阵亡了。他猜得很准。他还说,现在当兵两个月,就是老兵了。他这才知道,老兵不过二十一岁,三个月以前,还是西式医院里的一名牙医学徒。

老兵说得没错,他们不是拼命,而是送死。一波儿人填进去,一波儿人又填进去,一波儿人再填进去,似乎死的不是人,而是牲畜。长官说,这叫“添油”,这是他们唯一可以选择的战术。他懂。在乡下,冬夜长,想油灯燃烧不息,就得不停地添油。他想,之所以让士兵们前赴后继,是因为,那火焰可以奄奄一息,但绝不能灭。

他怕死,更怕熄灭。

可是战争竞然结束了,竟然真的结束了。听到这个消息,他不相信,仍然攥着烧火棍般的枪,缩在战壕里不敢出来。他已当兵三年,他是整个师部唯一活过三年的士兵。三年里他杀死十多名敌兵,他清晰地记得每一个士兵的模样和临死前的表情。在他随后的生命里,那些士兵毫发毕现,面目狰狩,夜夜与他纠缠。不管如何,他成为英雄,他应该受到赞美和礼遇。

可是他回到乡下,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养鸡,放牛,院角种满桃红色的指甲花。他说:“我打仗,不就是为了回来吗?这么多人送死,不就是为了这样的生活吗?这样,挺好,挺知足。”

很多年过去,几乎没有人再记起他曾经是一名士兵。又很多年过去,几乎没有人再知道这里曾经被轰炸、被占领、被蹂躏,这里的人们曾经被驱赶、被奴役、被屠杀。每一天,他哆哆嗦嗦地走过村路,努力抬起挤满老年斑的脸。他仰望天空,他怕有一天,天空里再次出现密密匝匝的飞机,然后,炸弹呼啸而下。临终前几天,他想告诉每一个人,曾经的村子,炸弹,大火,老兵,战壕,履带,尘烟,炸成两段的尸体,黏稠的鲜血,鲜血,鲜血……可是他太老了,已经发不出声音。他知道他不会忘记,但他怕活着的人们会忘记。

现在,他不怕死,更怕遗忘。

(选自《小说界》,有删改)

1.下列对作品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开头部分,描绘了主人公树下休憩饮茶的生活场景,体现出“他”对平静美好生活的迷恋,为下文“怕别离”作铺垫。

B.通过老兵与“他”的对话以及对老兵阵亡的叙述,说明战争的危险残酷,反衬出“他”投身革命的果敢。

C.“战争竟然结束了,竟然真的结束了”,此句中的“竟然”“真的”说明战争进程出乎意料,“他”对此难以置信,同时也暗示了抗战的惨烈漫长。

D.文章弱化战争的具体时间、具体地点,甚至连“他”的名字都未提及,借此突出故事的普遍性及其主题的共识性。

2.小说第一段和倒数第三段有几乎相同的环境描写,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3.文中画横线的四个句子意蕴丰富,设置巧妙。请结合全文,从意蕴和作用入手谈谈你的认识。

 

查看答案

下面是有机农产品评定的流程示意图,请把这个示意图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90字。

 

查看答案

仿照下面的示例,以“父亲”为写作对象,另写两句话,要求句式和修辞方法与示例相同。

示例:攀登时,父亲是梯子,帮我提升了人生的高度。超越时,父亲是小船,帮我到达了理想的彼岸。

 

查看答案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字。

鲁迅先生的小说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它在思想上从观念批判的高度,对社会时弊和国民的劣根性进行了无情的揭露和批判;它在艺术上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同时还吸取了外国短篇小说的创作手法,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鲁迅对小说人物的塑造,最重要的是写出了人的灵魂。他说自己写《阿Q正传》就是要努力“写出一个现代的我们国人的灵魂来”。③__________________,就是把人的最本质、最有个性并且最富有社会意义的性格写出来。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项是(    )

A.学生会经过调査研究,写出了《我校食堂服务质量调查报告》,提出了很多建议,并责成学校领导研究落实。

B.王明给送还失物的人发短信:日前丢失钱包,蒙您及时送回,感激不尽,明天我将于百忙中专程前往致谢,请在家等候。

C.刘菲菲同学写了一则寻物启事:本人昨天不慎将语文书遗失在操场看台上,如有捡到者,请从速交还。

D.看见张老师的儿子和女儿正在一起开心地做智力游戏,她向张老师赞道:“令郎与令爱真是太聪明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