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通过三次描写多角度、多层次地展现了林黛玉的容貌,神态和风度,写意和工笔两种手法交替使用,既有朦胧的美感,又有清晰的美感。形象不一样是由观察者的审美习惯和对被观察者的情感所决定的。林黛玉是在母亲去世后投奔外祖母家的,众人对她更多的是怜爱,因而注意到她的身体怯弱。王熙凤主要是为了奉承贾母。贾宝玉作为锦衣玉食的贵公子,且“最喜在内帏厮混”,见惯了腻红肥绿,华衣艳饰。在贾宝玉眼里,林黛玉那“弱柳扶风”的身姿显得脱俗飘逸,通身的灵气能使他的灵魂得到净化。这才是对林黛玉最全面、最真切,最深刻的感受。正如脂砚斋所评:“不写衣裙装饰,正是宝玉眼中不屑之物,故不曾看见。黛玉之举止容貌,亦是宝玉眼中看,心里评;若不是宝玉,断不能知黛玉终是何等品貌。”
【解析】
本题考查分析塑造人物手法的能力。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包括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形态描写、心理描写等,人物形象是小说的核心,解答本题首先要认真阅读文本,阅读过程中根据文本进行分析,然后根据题目要求进行概括。
作者通过三次描写多角度、多层次地展现了林黛玉的容貌,神态和风度,写意和工笔两种手法交替使用,既有朦胧的美感,又有清晰的美感。
第一次是众人眼中的林黛玉。“众人见黛玉年貌虽小,其举止言谈不俗,身体面庞虽怯弱不胜,却有一段自然的风流态度,便知他有不足之症。”林黛玉是在母亲去世后投奔外祖母家的,众人对她更多的是怜爱,因而注意到她的身体怯弱。
第二次是王熙凤眼中的林黛玉。“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况且这通身的气派,竟不像老祖宗的外孙女儿,竟是个嫡亲的孙女”。王熙凤主要是为了奉承贾母。
第三次是贾宝玉眼中的林黛玉。“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yè)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 贾宝玉作为锦衣玉食的贵公子,且“最喜在内帏厮混”,见惯了腻红肥绿,华衣艳饰。在贾宝玉眼里,林黛玉那“弱柳扶风”的身姿显得脱俗飘逸,通身的灵气能使他的灵魂得到净化。这才是对林黛玉最全面、最真切,最深刻的感受。
不同的人,眼中的林黛玉是不一样的。形象不一样是由观察者的审美习惯和对被观察者的情感所决定的。正如脂砚斋所评:“不写衣裙装饰,正是宝玉眼中不屑之物,故不曾看见。黛玉之举止容貌,亦是宝玉眼中看,心里评;若不是宝玉,断不能知黛玉终是何等品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