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课文选段,回答后面的问题。 且说黛玉自那日弃舟登岸时,便有荣国府打发了...

阅读下面的课文选段,回答后面的问题。

且说黛玉自那日弃舟登岸时,便有荣国府打发了轿子并拉行李的车辆久候了。这林黛玉常听得母亲说过,他外祖母家与别家不同。他近日所见的这几个三等仆妇,吃穿用度,已是不凡了,何况今至其家。因此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不肯轻易多说一句话,多行一步路,惟恐被人耻笑了他去。自上了轿,进入城中,从纱窗向外瞧了一瞧,其街市之繁华,人烟之阜盛,自与别处不同。又行了半日,忽见街北蹲着两个大石狮子,三间兽头大门,门前列坐着十来个华冠丽服之人。正门却不开,只有东西两角门有人出入。正门之上有一匾,匾上大书“敕造宁国府”五个大字。黛玉想道:这必是外祖之长房了。想着,又往西行,不多远,照样也是三间大门,方是荣国府了。却不进正门,只进了西边角门。那轿夫抬进去,走了一射之地将转弯时,便歇下退出去了。后面的婆子们已都下了轿,赶上前来。另换了三四个衣帽周全十七八岁的小厮上来,复抬起轿子。众婆子步下围随至一垂花门前落下。众小厮退出,众婆子上来打起轿帘,扶黛玉下轿。林黛玉扶着婆子的手,进了垂花门,两边是抄手游廊,当中是穿堂,当地放着一个紫檀架子大理石的大插屏。转过插屏,小小的三间厅,厅后就是后面的正房大院。正面五间上房,皆雕梁画栋,两边穿山游廊厢房,挂着各色鹦鹉、画眉等鸟雀。台矶之上,坐着几个穿红着绿的丫头,见他们来了,便忙都笑迎上来,说:“刚才老太太还念呢,可巧就来了。”于是三四人争着打起帘笼,一面听得人回话:“林姑娘到了。”

黛玉方进入房时,只见两个人搀着一位鬓发如银的老母迎上来,黛玉便知是他外祖母。方欲拜见时,早被他外祖母一把搂入怀中,心肝儿肉叫着大哭起来。当下地下侍立之人,无不掩面涕泣,黛玉也哭个不住。一时众人慢慢解劝住了,黛玉方拜见了外祖母。——此即冷子兴所云之史氏太君,贾赦贾政之母也。当下贾母一一指与黛玉:“这是你大舅母;这是你二舅母;这是你先珠大哥的媳妇珠大嫂子。”黛玉一一拜见过。贾母又说:“请姑娘们来。今日远客才来,可以不必上学去了。”众人答应了一声,便去了两个。

不一时,只见三个奶嬷嬷并五六个丫鬟,簇拥着三个姊妹来了。……黛玉忙起身迎上来见礼,互相厮认过,大家归了坐。丫鬟们斟上茶来。不过说些黛玉之母如何得病,如何请医服药,如何送死发丧。不免贾母又伤感起来,因说:“我这些儿女,所疼者独有你母,今日一旦先舍我而去,连面也不能一见,今见了你,我怎不伤心!”说着,搂了黛玉在怀,又呜咽起来。众人忙都宽慰解释,方略略止住。

众人见黛玉年貌虽小,其举止言谈不俗,身体面庞虽怯弱不胜,却有一段自然的风流态度,便知他有不足之症。因问:“常服何药,如何不急为疗治?”黛玉道:“我自来是如此,从会吃饮食时便吃药,到今日未断,请了多少名医修方配药,皆不见效。那一年我三岁时,听得说来了一个癞头和尚;说要化我去出家,我父母固是不从。他又说:‘既舍不得他,只怕他的病一生也不能好的了。若要好时,除非从此以后总不许见哭声;除父母之外,凡有外姓亲友之人,一概不见,方可平安了此一世。’疯疯癫癫,说了这些不经之谈,也没人理他。如今还是吃人参养荣丸。”贾母道:“正好,我这里正配丸药呢。叫他们多配一料就是了。”

(有删改)

1.下列对上述小说选段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对贾府的介绍都是通过林黛玉的观察而展现的,连林黛玉都为之惊奇,更能突出贾府“与别家不同”。

B.首段中作者特意交代宁国府“门前列坐着十来个华冠丽服之人”,目的是从侧面突出贾家不一般的社会地位。

C.选段并没有明确交代林黛玉到贾府的缘由,但文段中众人谈论黛玉之母医病丧死的插叙可以显示出黛玉是因失母无靠才来寄寓外祖母家的。

D.选段中的环境描写从外表深人内里,有层次地介绍了荣国府宏伟的外观、豪华的布局,华贵的陈设,从而展现人物所处的典型环境。

2.“方欲拜见时,早被他外祖母一把搂入怀中,心肝儿肉叫着大哭起来”一句主要使用了什么样的描写手法?有何表达效果?

3.有人认为,选文最后一段有关癞头和尚的内容是荒诞的,是作者封建迷信思想的流露。你是否赞成这种看法?请阐述你的观点。

 

1.C 2.主要使用了动作描写。这句话用“搂”“哭”等动作表现了贾母失去女儿的悲伤以及对外孙女的疼爱,并暗示了林黛玉在贾府的特殊身份和地位等。 3.不赞成。①癞头和尚的荒诞之语恰恰反映出当时人们崇信佛道的社会现实,写这些内容恰恰能体现出文学作品的真实性和典型性;②从作品的结构安排来说,交代癞头和尚的事情,既照应了选段前面的回目中“木石前盟”的说法,又为下文贾宝玉见到林黛玉之后有似曾相识的感觉做铺垫,使作品呈现出结构严谨的特点。 【解析】 1.本题考查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解答本题,应从语句理解、手法分析、人物环境情节分析、主题理解等角度分析判断。根据对文本内容的感知与理解,仔细辨识选项与原文的细微差别,做出判断。 C项,“众人谈论黛玉之母医病丧死的插叙”分析错误,众人谈论黛玉之母的文字是叙述中的自然呈现,而不是插叙。 故选C。 2.本题考查分析塑造人物手法的能力。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包括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形态描写、心理描写等,人物形象是小说的核心,解答本题首先要认真阅读文本,阅读过程中根据文本进行分析,然后根据题目要求进行概括。 解答本题主要抓住描写人物的手法。“方欲拜见时,早被他外祖母一把搂入怀中,心肝儿肉叫着大哭起来”主要是动作描写,“一把搂入怀中”“叫着大哭起来”表现了贾母的悲伤之情,也暗示人物的身份地位 3.本题考查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解答此题,要首先明确自己的看法,然后根据自己的观点,结合着文本的具体内容,联系现实生活,阐述自己的理解与看法,只要能言之有理即可。 本题是探究题,要先表明观点,再说明理由。从内容上讲,在漫长的封建社会里,绝大部分时间里,人们都是崇信佛道的,写“赖头和尚”的这些内容恰恰能体现出文学作品的真实性和典型性。从结构上讲,因前文有“木石前盟”的说法,下文宝黛初次相见却似曾相识,赖头和尚这些玄妙的故事,正好能起到衔接的作用,使作品结构严谨。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

对于像曹雪芹这样以一部作品闻名于世的人物来说,_________________。毕竟,几乎所有的人都是先知道《红楼梦》,后认识曹雪芹。而我们纪念曹雪芹,实际上也就是重新审视《红楼梦》,重新理解《红楼梦》这一伟大作品的过程。

A.让这部作品更加广泛而深入地被阅读,是对其最好的纪念方式

B.最好的纪念方式,是让这部作品更加广泛而深入地被阅读

C.对其最好的纪念方式,无疑就是让这部作品更加广泛而深入地被阅读

D.更加广泛而深入地阅读这部作品,无疑是对其最好的纪念方式

 

查看答案

下列对句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正门之上有一匾,匾上大书“敕造宁国府”五个大字。(奉皇帝之命建造)

B.这院门上也有四五个才总角的小厮,都垂手侍立。(把头发扎成髻)

C.这是你大舅母,这是你二舅母,这是你珠大哥的媳妇珠大嫂子。(已经死去的。多指同辈)

D.后有一行小字:“某年月日,书赐荣国公贾源”,又有“万几宸翰之宝”。(皇帝的笔迹)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关于《红楼梦》后40回的作者是谁的问题,历来存在不同的说法,现在一般采用的是以高鹗续作这一说法为准。

B. 根据市场的需求,今年农业大学一方面组织科技人员下乡,另一方面积极开展引进、推广新品种的工作。

C. 保持艰苦朴素的生活作风是关系到广大干部能否继承并发扬革命传统的重大问题。

D. 当我看到你的神态是那样的安详,精神是那样的饱满,眉宇间是那样充满凛然正气的时候,使我满腹的疑虑消失了。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

①走进现代化的北京,人们感兴趣的往往不是那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四通八达的宽马路,而是那曲折幽深的小胡同、温馨美丽的四合院。

②因受电商的强大冲击,实体百货业利润持续下滑,日薄西山,整个行业亟须整合升级,才能找到出路。

③一只南极企鹅在水边驻足,它顾影自怜足有10分钟,虽然它几次想要离开,却又急忙回来继续欣赏自己的倒影。

④佛冈县龙山镇上岳古民居保存着较好的明清建筑,每栋房屋清一色青砖黛瓦,雕梁画栋,古物古迹,具有鲜明的岭南建筑艺术风格。

⑤有情有义的人,在别人有难之时,绝不会投井下石,也不会悄然离去,或者袖手旁观,而是尽自己的所能伸手拉一把。

⑥目前,这家馒头店都已改头换面,摆脱了脏乱差的加工环境,其中一家馒头店已符合发证条件,并顺利办理了卫生许可证和营业执照。

A.①②⑥ B.①③⑤ C.②④⑥ D.③④⑤

 

查看答案

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新版《红楼梦》的定妆照一出炉,就遭遇了“连环雷”,尤其是对金陵十二钗的   更是“雷”声阵阵。

②不一时,只见三个奶嬷嬷并五六个丫鬟,   着三个姊妹来了。

③天下无能第一,古今   无双。寄言纨袴与膏粱:莫效此儿形状!

A. 装饰    簇拥    不肖    B. 妆饰    蜂拥    不孝

C. 妆饰    簇拥    不肖    D. 装饰    蜂拥    不孝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