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重点)子路、冉有、公西华三人的答话有哪些异同?孔子是怎样表明态度的?

(重点)子路、冉有、公西华三人的答话有哪些异同?孔子是怎样表明态度的?

 

子路性格直率、粗犷,他认为一个遭受内忧外患的国家,经他短期治理,可以收到显著的效果(人民勇于作战,而且懂得做人的道理)。子路信心十足,但其态度不够谦虛,所以孔子听了微笑了一下。冉有、公西华讲话比较谦逊、谨慎,儒家认为治国的最高标准是以礼治国,那是很不容易的,所以冉有说,他能使人民在经济上富足,至于以礼治国,自己做不到,要依靠“君子”。这比子路的“且知方也”——并且知道为人的道理,要谦逊得多。公西华要做“小相”,在“宗庙之事”和诸侯“会同”的时候进行“学习”和“服务”,这个态度当然就更谦虚了。这三个人的志向各有侧重,子路侧重强国(有勇知方),冉有侧重富民(可使足民),公西华侧重以礼治邦(宗庙会同),但他们三人都愿意在仕途上创一番事业。对三个学生“言志”的内容,孔子当场都未置可否。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的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考查的角度较多人物形象分析,思想情感赏析。解答这类题目,要抓住人物的语言、行动等。子路治理“千乘之国”,“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这是以勇治国,而“率尔而对”,就明显地通过动作描写表现出他性格中的轻率、鲁莽的一面。冉有治理“方六七十,如五六十”的小国,“可使足民”,这是以富治国, 从语言描写“如其礼乐,以待君子”中可以看出他态度谦恭,说话很有分寸。公西华在“宗庙之事,如会同”时,“愿为小相”,这是以礼治国,也体现了公西华的谦虚。三个学生,可以说有三种理想,都和治国有关。子路以勇治国,冉有以富治国,公西华以礼治国。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掌握下列重点词语的用法。

为国以礼,其言不

求则非邦也与

安见

(为之小

 

查看答案

掌握下列重点词语的用法。

风乎舞雩

喟然

 

查看答案

掌握下列重点词语的用法。

春服既成

冠者

童子

 

查看答案

掌握下列重点词语的用法。

瑟而

何伤

莫春者)

 

查看答案

掌握下列重点词语的用法

端章甫

小相

(鼓瑟希

铿尔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