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某省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变化图”和“人口年龄结构变化图”,完成后面的问题。 ...

阅读“某省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变化图”和“人口年龄结构变化图”,完成后面的问题。

1)从表中看出该地人口的特点是:                         

2)针对65岁以上人口比率不断攀升的情况,提出你的建议:          

 

(1)从表中看出该地人口的特点是:①人口出生率明显逐年降低;②青壮年人口增加,儿童数量减少;③老年人口逐年增加。 (2)针对65岁以上人口比率不断攀升的情况,提出你的建议:①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使老有所依、老有所养;②计划生育政策亟需调整。 【解析】 本题考查图文转换和语言表达准确、简明、连贯、得体的能力。解题时要注意题干中的关键词句和图表中的各个要素,此类题目将数据以直观的图形来介绍或展示某种情况。需认真理解题意,厘清各项关系,然后准确地把握住规律来解答问题。 本题分析数据时,要注意横、纵坐标的指向,折线图的走向,柱状图的比例等。根据甲图,人口出生率从1990-2004年总体呈现下降趋势,死亡率呈稳定态势;根据乙图,在1982-2004年间,0-14岁的比例呈下降趋势,15-64岁的比例呈上升趋势,65岁及以上的比例也明显增加。综合两图的内容可知,人口的出生率下降,老龄化问题严重,青壮年人口所占比例增大。针对老龄化的趋势,可重点指出如何妥善解决安置老龄人口的问题。措施有: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使得老有所养;完善计划生育政策,必要时鼓励生育等。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面这一封拟发给消防大队队长赵刚的邀请函,有五处不妥,请找出并修改。要求:格式正确,语言简明得体,表达准确。

邀请函

我校拟定于1116日在校内报告厅举办一场关于学生安全教育的讲座,特请您惠临贵校,为学生作专题报告,请您务必准时前来。如果您能来,就告知我们;如果有事不来,也麻烦您与我们电话联系。联系电话:×××××××××××

××中学校长办公室

20181025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自从6亿年前多细胞生物在地球上诞生以来,地球生命历经了五次演化:第一次物种大灭绝发生在距今4.4亿年前,大约有85%的物种灭绝;第二次物种大灭绝是3.65亿年前,海洋生物遭到重创;第三次物种大灭绝是2.5亿年前,90%的海洋生物和70%的陆地脊椎动物灭绝;第四次物种大灭绝是1.85亿年前,80%的爬行动物灭绝了;而发生在6500万年前的第五次物种大灭绝,使得存在于地球1.6亿年之久的恐龙灭绝了。这几次物种大灭绝是什么原因导致的?科学家普遍认为,(    )。

在地球生命演化中,40亿年间发生的无数偶然事件造就了今天地球上的芸芸众生。与地质历史上远古生物的多样性相比,人类只是沧海一粟。

地球承载着生命与人类文明,从宇宙视角来看,这颗星球依然璀璨、伟大。但与此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地球目前承受的生态环境压力已经不堪重负。数量庞大的人们在分秒不停地向地球索取自然资源,承受着巨大的生态压力。地球资源毕竟是有限的,按照现在的开采速度和强度,地球会不会有“弹尽粮绝”的一天?人类当前最为急迫的事情就是维护、保护好物种之间的多样性平衡,使整个自然界保持蓬勃生机。

1.下列各项中与文中画波浪线句中的分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A.管理人员一来,小贩们就赶紧收摊,街道一下变得清静;管理人员一走,他们就又继续倒卖,街道上又变得喧闹无比。

B.有些同志口头上说要发扬民主,依靠群众;但是,—碰到群众提意见多了,他们就从心里不耐烦。这是假民主,是我们坚决要摒弃的。

C.他作为演员走红的原因主要有三点:一是过硬的业务能力;二是出色的外形;三是极高的情商。

D.而于狗,却不能以此为例,因为无论它怎样狂吠,其实并不解什么“道义”;况且狗是能浮水的,一定仍要爬到岸上,将水洒得人们一身一脸。

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地质灾难和气候变化是造成地球上部分爬行物种灭绝的主要原因

B.造成地球上部分海洋物种灭绝的原因是地质灾难和气候变化

C.这五次物种大灭绝主要是由地质灾难和气候变化造成的

D.恐龙被灭绝主要是由地质灾难和气候变化造成的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数量庞大的人口在分秒不停地向地球索取自然资源,使地球承受着巨大的生态压力。

B.数量庞大的人口在分秒不停地向地球索取自然资源,承受着巨大的生态压力。

C.数量庞大的人类在分秒不停地向地球索取自然资源,承受着巨大的生态压力。

D.数量庞大的人类在分秒不停地向地球索取自然资源,巨大的生态压力让人难以承受。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与老子说的“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一样,荀子在《劝学》中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也借“行路”来强调积累的重要性。

2)李贺《雁门太守行》一诗中,渲染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并借助日光显示守军威武雄壮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现了战况的激烈,画面感很强。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各题。

贺新郎

宋·刘过

弹铗西来路。记匆匆、经行十日,几番风雨。梦里寻秋秋不见,秋在平芜远树。雁信落、家山何处。万里西风吹客鬓,把菱花、自笑人如许。留不住,少年去。

男儿事业无凭据。记当年、悲歌击楫,酒酣箕踞。腰下光茫三尺剑,时解挑灯夜语;更忍对灯花弹泪?谁更识、此时情绪。唤起杜陵风月手,写江东渭北相思句。歌此恨,慰羁旅。

(注)①弹铗: 铗,剑。《战国策》记载,冯谖怀才不遇,牢骚满腹,靠在柱子上弹铗而歌“长铗归来兮,食无鱼”。孟尝君得知,吩咐总管给鱼吃。②悲歌击楫:《晋书·祖逖传》载,逖统兵北伐,渡江,中流击楫而誓曰“不能清中原而复济者,有如大江”。③杜陵:指杜甫,他有《寄李十二白二十韵》诗:“落笔惊风雨,诗成泣鬼神。”又《春日怀李白》诗:“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 “弹铗西来路”,下笔开门见山,直接借冯谖弹铗的故事,表露了自己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心境,有统摄全篇的作用。

B. “梦里寻秋”的“秋”有隐喻国势衰弱之意,“寻秋”两句暗示词人对国事的关怀以及面对沦落的北地江山却无门报国的痛心。

C. “想雁信家山何处?”词人希望鸿雁作使传递书信,却不知家在何处。国事既不堪问,家乡又音信杳然,更令人生出万千感慨。

D. “万里西风吹客鬓”三句写的是词人韶华已逝而功业未建的感慨,其中“把菱花(镜)”“自笑”表现了词人孤独中不乏豪迈的气概。

2.请联系全词内容,从形象刻画的角度简要赏析下片画线的语句。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邢峦,字洪宾,河间鄭人也。峦少而好学,负帙寻师,家贫厉节,遂博览书传。有文才干略,美须髯,姿貌甚伟。州郡表贡,为高祖所知赏,常参座席。高祖行药至司空府南,见峦宅,遣使谓峦曰:“朝行药至此,见卿宅乃住,东望德馆,情有依然。”峦对曰:“陛下移构中京,方建无穷之业,臣意在与魏升降,宁容不务永年之宅。”高祖谓司空穆亮、仆射李冲曰:“峦之此言,其意不小。”有司奏策秀孝,诏曰:“秀、孝殊问,经权异策,邢峦才清,可令策秀。”

世宗初,峦奏曰:“臣闻昔者明王之以德治天下,莫不重粟帛,轻金宝。故先皇深观古今,去诸奢侈。训朝廷以节俭,示百姓以忧务,日夜孜孜,小大必慎。逮景明之初,承升平之业,四疆清晏,远迩来同,于是蕃贡继路,商贾交入,诸所献贸,倍多于常。虽加以节约,犹岁损万计,珍货常有余,国用恒不足。若不裁其分限,便恐无以支岁。自今非为要须者,请皆不受。”世宗从之。

萧衍梁秦二州行事夏侯道迁以汉中内附,诏加峦使持节、都督征梁汉诸军事、假镇西将军,进退征摄,得以便宜从事。峦至汉中,白马已西犹未归顺,峦遣宁远将军杨举等领卒六千讨之。军锋所临贼皆款附峦之初至汉中从容风雅接豪右以礼抚细民以惠岁余之后颇因百姓去就诛灭齐民藉为奴婢者二百余口 兼商贩聚敛,清论鄙之。

延昌三年,暴疾卒,年五十一,上下悼惜之。谥曰文定。

(选自《魏书·邢峦传》,有删改)

(注)①高祖:北魏王朝的皇帝元宏。②萧衍:南朝梁武帝,南梁的建立者。③夏侯道迁:人名。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军锋所临/贼皆款附/峦之初至汉中/从容风雅/接豪右以礼/抚细民以惠/岁余之/后颇因百姓去就/诛灭齐民/籍为奴婢者二百余口/

B.军锋所临/贼皆款附/峦之初至汉中/从容风雅接豪右/以礼抚细民以惠/岁余之后/颇因百姓去就/诛灭齐民/籍为奴婢者二百余口/

C.军锋所临/贼皆款附/峦之初至汉中/从容风雅/接豪右以礼/抚细民以惠/岁余之后/颇因百姓去就/诛灭齐民/籍为奴婢者二百余口/

D.军锋所临/贼皆款附/峦之初/至汉中/从容风雅/接豪右以礼/抚细民以惠/岁余之/后颇因百姓去就/诛灭齐民/籍为奴婢者二百余口/

2.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帙”是包书的套子,一般用布帛制成,古人把一套书叫作“一帙”。“负帙”即背负书籍,谓游学外地,勤奋读书。

B.“行药”又称“行散”,是魏晋南北朝时士大夫服药养生、药后漫步以散发药性的一种健康、优雅的生活方式。

C.“秀孝”是“秀才”与“孝廉”的合称,是汉以来、隋唐以前荐举人才的两种科目。州举秀才,郡举孝廉。

D.“蕃”是古代对边境少数民族或外国的称呼,“蕃贡”即外国或外族进献的贡品。“蕃”也通“藩”,如“藩国”。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邢峦少而好学,长而多才,仪表堂堂。州郡上表把他推荐给朝廷,其深受高祖的赏识,常在高祖身边作陪,宠遇过人。

B.邢峦高屋大宅,行事张扬,颇受猜忌。高祖经过邢宅而心生不满,于是派使者前往试探,更加坚信他心怀不轨。

C.邢帘才兼文武,见识超群,功勋卓著。他劝谏世宗以德治国、爱民节用,远赴汉中派军队征讨贼兵,为世宗立下了汗马功劳。

D.邢峦执掌汉中,贪财好货,德行有亏。他诛杀百姓、经商敛财,皆为清正者所鄙视。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陛下移构中京,方建无穷之业,臣意在与魏升降,宁容不务永年之宅。

2)逮景明之初,承升平之业,四疆清晏,远迩来同。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