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尾联是怎样写诗人淡泊名利的旷达心境的?

尾联是怎样写诗人淡泊名利的旷达心境的?

 

诗人以“野老”自谓,运用了两个充满道家色彩的典故,抒写自己淡泊名利的心境:《庄子·杂篇》中的“争席”和《列子·黄帝篇》中的“海鸥”。这两个充满道家色彩的典故,一正用,一反用,两相结合,抒写了诗人淡泊名利的旷达心境。 【解析】 本题考查艺术手法,又称表现手法、写作特色。指作者在艺术创造过程中为塑造艺术形象、表现审美情感时所运用的各种具体的表现手段。较为常见的有比喻、夸张、象征、烘托、渲染、对比、反衬、伏笔、暗示、双关、拟人、排比等。手法与内容有着密切的互为依存的辩证关系,因为手法运用的终极目的在于使艺术作品的内容得到充分、完美的表现。 本题,题干为“怎样写”,问的是写法,其实就是考查诗歌的艺术手法。首先判断运用什么手法,很明显,“争席”“海鸥”都是运用典故,答出典故的出处和含义以及诗人运用典故的目的就可以了。典故出于《庄子·杂篇》中的“争席”和《列子·黄帝篇》中的“海鸥”,前句为正用,后句为反用,第一个典故说明他已经和乡亲们混同在一起,不分彼此;第二个典故说自己不像典故中描述的一样被海鸥怀疑,海鸥是不会怀疑自己的,因为自己没有机心,两则典故都写出了诗人淡泊名利的心境。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赏析尾联用典的作用:

野老与人争席罢,海鸥何事更相疑。

 

查看答案

请赏析颈联:

山中习静观朝槿,松下清斋折露葵。

 

查看答案

请赏析下面三句话:

蒸藜炊黍饷东菑。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

 

查看答案

请赏析“积雨空林烟火迟”中的“迟”字。

 

查看答案

阅读全文,完成下面问题。

庖丁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1)(①         )然(②         )然,奏刀(③         )然,莫不(④         )音。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⑤       )。

文惠君曰:“嘻,(⑥                        )哉!技(⑦                   )至此(⑧                      )?”

庖丁释刀对曰:“臣之所好者,(⑨          )也,进乎(⑩         )矣。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         )牛者。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方今之时,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依乎天理,批大郤,导大窾,因其固然,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軱乎(2)良庖         )更刀,割也;         )庖月更刀,折也。今臣         )刀十九年矣,所解数千牛矣,而刀刃若新发于硎。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3)虽然,每至于         )族,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动刀甚微,                            )然已解,如土委地。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                    )刀而         )之。”

文惠君曰:“善哉!吾闻庖丁之言,得养生焉。”

1.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4)______________(5)______________

(6)______________(7)______________(8)______________(9)______________

(10)______________(11)无非______________(12)______________(13)______________(14)______________

(15)至于______________(16)______________(17)______________(18)______________

2.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1)庖丁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

(2)依乎天理,批大郤,导大窾,因其固然,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軱乎!

(3)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

3.下列对文章第3段内容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庖丁解牛技巧发展的第二阶段:三年后,不再把牛看成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因为他对牛的身体结构已完全了解。

B.庖丁技术高超的原因之一是他对技术的追求超过了对“道”的追求。

C.庖丁解牛的故事说明,凡事只有经过反复实践,才能认识并掌握其客观规律;只有认识并掌握它的客观规律,做起来才能得心应手,运用自如。

D.庖丁解牛的故事启示我们,技术的高超并非天生而来,而是长期反复实践的结果。

4.本文运用了哪些说理方法?试完成下表,举例进行分析。

说理方法

举例

层层推进

庄子把庖丁解牛的经历分三个阶段去写,“所见无非牛者”“未尝见全牛也”,以及“以神遇而不以目视”,把解牛技术逐层提升,“进乎技矣”,进入更高层次的“道”。

善用比喻

庄子以庖丁解牛比喻_________

善用对比

用庖丁解牛____________做对比:初解牛时,“所见无非牛者”;三年后“未尝见全牛也”;及十九年,“以神遇而不以目视”。从“有形”至“无形”,说明解牛之至高境界。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