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人将“名”和“官”相对提出是有深意的,因为这两件事关系到诗人一生的命运。诗人由于诗名满天下,尽管后半生颠沛流离,居无定所,但到任何地方都受到人们的尊重和关照,这总算给了他一些宽慰。然而诗人的本志是“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所以,不能得官以实现其本志是他一生最大的憾事。这样看来,这两句显然有主,宾之分;上句说“名”,只是作为烘托;下句说“官”,才是正意所在。其实这两句的意思正好相反,即“名因文章著,官非老病休”。既然休官原因不是“老病”,那是什么呢?诗人没有说出来,但我们从杜甫为官的经历中不难看出,原因就是他不受皇帝重用,又遭到同僚排挤。为什么不说呢?那是因为诗人不愿怨君,也不敢怨君。
【解析】
本题考查艺术手法,又称表现手法、写作特色。指作者在艺术创造过程中为塑造艺术形象、表现审美情感时所运用的各种具体的表现手段。较为常见的有比喻、夸张、象征、烘托、渲染、对比、反衬、伏笔、暗示、双关、拟人、排比等。手法与内容有着密切的互为依存的辩证关系,因为手法运用的终极目的在于使艺术作品的内容得到充分、完美的表现。
本题,题干要求答出“反语”在诗句中使用的原因。先看这两句诗的含义:我难道是因为文章而著名吗?休官也应该是因为年老病了。从诗句中看,诗人谈了两个问题,“名”和“官”。诗人年轻时就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远大理想,因此,不能得官以实现其本志是他一生最大的憾事。因文章而名著并非自己所愿,体现了其不能为官来实现理想的遗憾。
这两句都是反语,诗人本意即“名因文章著,官非老病休”。诗人想要通过为国建功,为朝廷分忧来提高自己的英名,而非通过写文章这样的小事;诗人休官是因为上书言事救房琯而得罪朝廷,并非因为自己老病。两句诗都体现了诗人怀才不遇,不得重用的愤懑。因为这种埋怨的情绪不好直接表达,就采用反语的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