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1.“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两句环境描写在文中的作用是(    )

A.以景色的宁静,衬托音乐演奏的昂扬。

B.以听众的专注,反衬音乐演奏的成功。

C.以景色的静寂寥廓,烘托听众完全沉浸在音乐声中。

D.渲染静寂的气氛,衬托听众感情的凄凉。

2.下列对诗中语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轻拢”一句描写琵琶女在弹奏时的动作特点,同时也表现了她高超的演奏技巧。

B.“大弦”“小弦”两句写出了两种旋律的交错出现。“如急雨”“如私语”使两种旋律形象可感。

C.“大珠”一句化视觉形象为听觉形象,给人以眼花缭乱、应接不暇的感觉

D.“间关”一句继续写了旋律的变化,用“莺语花底”这一美好的视觉形象,强化了听觉形象的优美。

3.对选段诗句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冰泉”“凝绝”两句写出了音乐的又一境界。幽咽之声,悲抑哽塞,好像“泉流冰下”,用视觉形象的冷涩强化了听觉形象。

B.“别有”“此时”两句写出了“声暂歇”后的余音袅袅、回味无穷的艺术境界,“无声胜有声”给听者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

C.“银瓶”“铁骑”两句表现了“声暂歇”后的大爆发,同时,这两句也将音乐的魅力推向了高潮。

D.“曲终”“四弦”两句写音乐进入高潮时戛然而止,乐曲虽终,但由音乐而产生的惊心动魄、荡气回肠的艺术魅力并没有因此而消失。

4.文段开头对琵琶女出场前的描写有何作用?

5.“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为什么琵琶女有如此表现?这反映了人物怎样的心理?

 

1.C 2.C 3.B 4.①概括地介绍了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②有力地烘托了秋夜送客的萧索落寞之感,写出分别时的悲伤心情。③“未见其人,先闻其声”,为琵琶女的出场和弹奏张本。 5.她的表现与其身世有关。准确地写出了琵琶女被邀请出场时的腼腆羞涩和内心的犹豫。 【解析】 1.本题主要考查对环境描写作用的赏析能力。主要从几个角度描写了XX样的景象/画面;交代诗歌的基本信息;渲染气氛;奠定感情基调;烘托人物心情;引出下文,与下文某个写景内容相照应等。 A项,“衬托音乐演奏的昂扬。”说法不当,“东舟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这两句是写琵琶女的演奏效果; B项,“反衬音乐演奏的成功”说法不当,本句无反衬手法; D项,“衬托听众感情的凄凉”说法不当,应该是大家都听得入迷了,演奏已经结束,而听者尚沉浸在音乐的境界里,周围鸦雀无声,只有水中倒映着一轮明月。 故选C。 2.本题考查对诗句的理解和赏析能力,首先从内容上解释句子意思;其次从不同的角度赏析:表达技巧、句式、重点动词、形容词等;最后再分析该句话的作用,可以从内容、结构和作者情感的角度分析。 C项,“‘大珠’一句化视觉形象为听觉形象,给人以眼花缭乱、应接不暇的感觉”,理解错误,应该是用大小珠子落玉盘的声音分别比喻乐声的浊重和清脆。 故选C。 3.本题考查对语段的理解和赏析能力,首先从内容上解释语段意思;其次从不同的角度赏析:表达技巧、句式、重点动词、形容词等;最后再分析该语段的作用,可以从内容、结构和作者情感的角度分析。 B项,“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理解错误,这几句主要写琵琶女的演奏效果,演奏已经结束,而听者尚沉浸在音乐的境界里,周围鸦雀无声,应该是“悠然不尽的韵味”。 故选B。 4.本题考查学生鉴赏品味文章段落的作用。首先回归文本,需要考生找到设题的区域,找到相关段落句子,结合上下文的内容,具体分析。通常某句话在文中由如下作用。1.文首:开篇点题,埋下伏笔,总领全文,为下文做铺垫。2.文中:承上启下,总结下文,总领下文。3.文末:点明中心,深化主题,照应开头。 本题,要求分析开头段落的作用,首先明确开头段落的前六句交代了时间,这是一个枫叶红、荻花黄、瑟瑟秋风下的夜晚;交代了地点,是浔阳江头。交代了背景,是诗人给他的朋友送别。“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这里的景色和气氛描写都很好,它给人一种空旷、寂寥、怅惘的感觉,和主人与客人的失意、伤别融合一体,构成一种强烈的压抑感,为下文的突然出现转机作了准备。 5.本题主要考查文本的内容概括能力,概括题分为内容概括、原因概括、情感概括等,这类题的答题方法有两种:一是读懂文本内容,分条概括,可以从结构上,主旨等方面来概括;二是联系文本主旨和作者思想情感,可以用“通过描写什么内容,体现作者什么情感”。 本题,要求概括琵琶女出来迟缓和半遮面的原因和心理,首先根据句义“琵琶声停”表明演奏者已经听到了来人的呼问;“欲语迟”与后面的“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相一致,都表明这位演奏者的心灰意懒,和惭愧自己身世的沉沦,她已经不愿意再抛头露面了。因此,写出了她出场之前的犹豫、不安、羞愧以及腼腆等心理。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面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琵琶行》是一首叙事诗。行,是古诗的一种体裁。

B.白居易,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我国中唐时期著名的浪漫主义诗人。

C.《长恨歌》和《琵琶行》是白居易的两首著名长诗,在当时广为传诵,有诗为证:“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

D.白居易主张“歌诗合为事而作”,并倡导“新乐府运动”,对后世影响较大。

 

查看答案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①初《霓裳》后《六幺》 ②君翻作《琵琶行》

B.①转徙江湖间 ②况吾与子渔樵江渚之上

C.①听音,铮铮然有京都声 ②吾还也

D.①歌赠之 ②引以流觞曲水

 

查看答案

下列加横线词古今词义,相同的一项是(  )

明年今漂沦憔悴

因为长句 似诉平生不得志

铁骑突出刀枪鸣 暮去朝来颜色

老大嫁作商人妇 凄凄不似向前

门前冷落鞍马稀 整顿衣裳起敛容

A. ①⑤⑧    B. ⑦⑨⑩    C. ③④⑥    D. ②④⑨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对省略成分的补充,错误的一项是(    )

A.送客(于)湓浦口 B.使(之)快弹数曲

C.沉吟放拨(于)插弦中 D.本(是)长安倡女

 

查看答案

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感斯人言 B.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C.转徙于江湖间 D.是夕始觉有迁谪意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