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①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文艺工作者积极投入文艺创作...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①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文艺工作者积极投入文艺创作,诗歌、绘画、书法、舞蹈等呈现井喷之势,形成了特殊时期的“抗疫文艺”现象。

②如何深化“抗疫文艺”书写?笔者认为应向中国美学精神礼敬,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直面灾难的大智大勇、顽强抗争的人文情怀;向抗疫现实靠拢,深入观察和把握党中央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决策部署和显著成效,了解抗疫一线和身边可歌可泣的抗疫事迹,以及普通老百姓的悲欢离合故事;向灾难书写的纵深掘进,努力探寻“抗疫文艺”独特的内在美学意味和特定表达形式,在艺术追求中凸显当代中国“抗疫文艺”的风格特征和艺术气派。因此,应从“国本、人本、事本、文本”四个方面提高认知把握能力和提升艺术表现水平。

③国本,即一国之本,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根本制度。“文变染乎世情,兴废系乎时序。”在观察感悟和艺术反映防控阻击新冠肺炎疫情现实时,应自觉摒弃轻信谣言、恶意抹黑等创作歪风邪气,书写和记录这场举国上下同仇敌忾的疫情防控阻击的人民战争,彰显中国人民“坚定信心、同舟共济、科学防治、精准施策”“同时间赛跑、与病魔较量,坚决遏制疫情蔓延势头,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中国精神,为国家抗疫奉献艺术力量。

④人本,即以人为本,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这次疫情来势凶猛、波及面广,直接影响到每个人的生命安全。艺术触角须与生命关怀、人性美善融入,才可能发现患者、医护人员、志愿者以及隔离在家中普通老百姓的生存状态和思想情绪,尤其是对逝者及其家庭成员的情感抚慰和精神激励,是文艺搭建安抚疏通渠道和体现人道情怀的特殊价值所在。“抗疫文艺”创作应以人民群众利益为重,关心群众疾苦,通过“抗疫文艺”特有的感染力影响力,做到知民情、解民忧、纾民怨、暖民心,凝聚起全民族众志成城抗疫情的磅礴力量。

⑤事本,即以客观事实为本,真实反映这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现实。这次疫情影响之广前所未有。艺术的深度书写需要广泛采信、明白就里,许多事情尚在过程之中,切不可捕风捉影、罔顾事实、不求甚解。没有现场感,就难有艺术真实的感染力和穿透力,不能以偏概全、一叶障目。金代著名文学家、历史学家元好问在《论诗三十首》中写道:“眼处心生句自神,暗中摸索总非真。画图临出秦川景,亲到长安有几人?”“抗疫文艺”创作需要宏大的真理叙事与细微的客观描述完美结合,以一部部具体抗疫作品,反映整个国家和全体中华儿女在疫情防控阻击战中团结一心、同舟共济的民族精神风貌。离开或曲解甚至为了所谓艺术虚构而挑战真实底线,这不是“抗疫文艺”的内涵规定性和美学基本要求,是难以做到“酌奇而不失其真,玩华而不坠其实”的。

⑥文本,即以文艺作品为本。目前“抗疫文艺”出现激情有余而审美不足、表象叙事多于沉淀表达的问题,缘于创作者在疫情暴发特别是居家隔离之后,急于通过艺术创作尽快进入防控阻击战之中,表达创作者情系疫区、加油鼓劲的强烈愿望和关切之情。这种激情澎湃的创作现象与阶段,一般来看,在灾难到来之初都会经历。在持续和沉淀阶段,却需要理性思考和艺术思维的贯通。一场灾难对人民生命财产、经济社会发展的破坏及其给人们心理造成的负面影响是极其深重的。灾难题材的特殊性,隐含着书写方式的独特性。需要艺术家对灾难本身的突发性、破坏性、震荡性等展开综合性系统性观察,对人类抗击灾难的信心和意志予以思考,对人类在与灾难的抗争中所体现出的自救互救、防控阻击的伟力和精神进行表现,把笔触深入到民众生活状态之中,深入到人性的各种表现情势之中,深入到家国关系与民族命运之中。只有这样,才会创作出能够触及人的灵魂、引起人们思想共鸣的,能够温润心灵、启迪心智的,传得开、留得下,为人民群众所喜爱的优秀作品。

⑦“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我们期待“抗疫文艺”讲好中国抗疫故事,涌现出更多生动反映抗疫一线感人事迹、书写中华民族不为任何艰难困苦所屈服的恢宏史诗。

选自李明泉《我们需要怎样的抗疫文艺》(《光明日报》)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文艺工作者积极投入文艺创作,是因为他们具有中国美学精神,能够弘扬中华民族直面灾难的大智大勇、顽强抗争的精神。

B.作者认为,要想进行“抗疫文艺”创作,需要从“国本、人本、事本、文本”四个方面提高认知把握能力和提升艺术表现水平。

C.“抗疫文艺”扎根于现实生活,其创作必须客观描述、真实反映,不能因为艺术虚构而对客观事实有丝毫改动,否则就是罔顾事实。

D.在灾难刚刚来临的时候,文艺工作者因急于抗击灾难而创作的作品,会存在激情有余而审美不足、表象叙事多于沉淀表达的问题。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整体采用总—分—总的结构,先提出问题,主体部分则运用并列结构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最后发出呼吁。

B.“文变染乎世情,兴废系乎时序”强调了文艺创作会对社会和国家产生巨大影响。抗疫文艺宣传中国精神更是证明了这一点。

C.文章从政策倾向、创作核心、创作原则、创作使命四个角度为提高“抗疫文艺”书写水平指明了发展之路,论证有理有据,说服力强。

D.第⑤段引用元好问《论诗三十首》,从反面论证了抗疫文艺创作必须以客观事实为本,否则就会失去艺术感染力。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抗疫文艺要以人为本,关注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关心百姓利益,在作品中融入生命关怀和人性美善,才能发挥文艺作品特有的感染力和影响力。

B.艺术创作既需要以客观事实为本,书写符合生活的真实,也要遵循文艺创作的规律,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酌奇”“玩华”。

C.新冠肺炎疫情对我国经济发展、人民生命财产和群众心理都造成了巨大的伤害,抗疫文艺创作不应只停留在表象书写上,更应进行深度思考,创作出优质作品。

D.灾难题材与其他题材的艺术创作不同,它需要更深层次的思考。如在抗疫创作中,只有将个体感受融入到对国家与民族命运的思考中,才能讲好中国故事。

 

1.D 2.B 3.D 【解析】 1.本题考查理解文意和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 本题中,A项,“是因为他们具有中国美学精神,能够弘扬中华民族直面灾难的大智大勇、顽强抗争的精神”错误,不是因为文艺工作者具有中国美学精神,而是要想深化“抗疫文化”书写,作品本身需要具备中国美学精神。 B项,“要想进行“抗疫文艺”创作,需要从‘国本、人本、事本、文本’四个方面提高认知把握能力和提升艺术表现水平”错误,原文第二段是说“如何深化“抗疫文艺”书写?笔者认为应……应从‘国本、人本、事本、文本’四个方面提高认知把握能力和提升艺术表现水平”。不是进行“抗疫文艺”创作,而是深化“抗疫文艺”书写。 C项,“不能因为艺术虚构而对客观事实有丝毫改动”错,太过绝对。 故选D。 2.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结构,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把握文章思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梳理文章的内容,圈出每段的中心句,把握文章的观点、论据,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 本题中,本题B项,“强调了文艺创作会对社会和国家产生巨大影响。抗疫文艺宣传中国精神更是证明了这一点”错误,“文变染乎世情,兴废系乎时序”在段首,本段强调的是国家政策和社会对文艺创作的影响。 故选B。 3.本题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 本题D项,“只有将个体感受融入到国家与民族命运的思考中,才能讲好中国故事”表述错误,以偏概全。 故选D。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仔细观察下面两幅漫画,根据要求写作。

同是“低头”,却呈现出不同的精神面貌和人生状态,请结合两幅漫画的内容和寓意,联系实际写一篇文章。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 字。

 

查看答案

假如你是高三(1)班李雷同学,于2月9日在第二食堂拾得一个黑色钱包,内有中国银行卡一张,现金320元,请你写一则失物招领启事,将钱包归还失主。

 

查看答案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三星堆出土的各种文物中,青铜器作为重要的发掘成果,引起了人们广泛的关注。其中被誉为“东方巨人”的青铜立人像,___ 。身躯细长,手臂粗大,双手巨大,成环管状。____?环管寓意着虚空,环管状双手体现了古蜀人的宇宙观。颇受瞩目的青铜人面像,眼部特点夸张,有纵目、凸目等各种类型,夸张的眼部象征着古蜀人对先王和神的崇拜。三星堆青铜器之所以让人着迷,不仅是因为其夸张、变形的艺术手法, _____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文艺史上伟大评论家与伟大艺术高峰之间 建树的经典案例,例如金圣叹与《水浒传》、罗杰·弗莱与塞尚等,都值得研究总结,以增强文艺评论家信心,更好推进文艺评论发展。所以正像鲁迅“伟大也要有人懂”的论断那样,中外文艺史上文艺高峰的确认,往往都离不开卓越文艺评论家的 。当前文艺评论工作的难点在于如何对文艺高峰建设提出明确而卓有成效的意见。文艺创作缘何有高原缺高峰,抄袭模仿、 的问题怎样扭转,机械化生产、快餐式消费的倾向如何避免,( )。针对文艺创作生产和文艺发展中出现的新问题、新现象、新趋势,尤其需要文艺评论工作者发扬批评精神。所谓批评精神,就是勇于对文艺乱象提出 批评,善于褒优贬劣、激浊扬清、“剜烂苹果”,贯穿其中的是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的工作方法。发扬批评精神旨在建立“真正的批评”的目的,促进和引领创作,以实现“我们的文艺作品才能越来越好”。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联袂   慧眼识珠   千篇一律   严正

B.联合   慧眼识珠   千人一面   严正

C.联袂   慧眼独具   千篇一律   严格

D.联合   慧眼独具   千人一面   严格

2.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文艺评论工作者对这些问题都需要把脉问诊,给出有力的分析和有效引导

B.这些问题都需要文艺评论工作者把脉问诊,给出有力分析和有效引导

C.这些问题都需要文艺评论工作者把脉问诊,给出有效引导和有力分析

D.文艺评论工作者对这些问题都需要把脉问诊,给出有效引导和有力分析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发扬批评精神的目的是建立“真正的批评”,促进和引领创作,以实现“我们的文艺作品才能越来越好”。

B.发扬批评精神的目的是为了建立“真正的批评”引领和促进创作,以实现“我们的文艺作品才能越来越好”的目标。

C.发扬批评精神的目的是建立“真正的批评”,促进和引领创作,以实现“我们的文艺作品才能越来越好”的目标。

D.发扬批评精神的目的旨在建立“真正的批评”,促进和引领创作,以实现“我们的文艺作品才能越来越好”的目标。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出师表》中用“_________________”两句概述自己在艰难时刻受命追随先帝,表明创业的艰难。

(2)《离骚》中用“_________________”表明自己所处的社会本来就是善于投机取巧,违背规矩的。

(3)杜甫《登高》中的“_________”一句与白居易《琵琶行》中的“_________” 一句,都是用猿猴的悲鸣声来烘托诗人悲凉的心境。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