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当我们步入网络社会,发现青年与网络之间存在众多的契合点,正是这些契合点使青年对互联网“一网情深”。青年在网络影响下向社会展示了其众多绚丽之处,但不少青年网民的失色表现却无论如何不能给社会增辉,不能让人高枕无忧。据统计,青少年对互联网功能的使用:玩游戏占62%;使用聊天室占54.5%;收发电子邮件占48.6%;下载储存网页占39.7%;使用搜索引擎占25.0%;订阅新闻占21,9%;网络电话占14.7%;网上寻呼占14.3%;制作和更新个人网页占12.6%;上传文件占9.4%;公告板(BBS)占9.2%;代理服务器占2.3%。互联网一方面方便了人们的工作和生活,但另一方面也带来了一些新的社会问题。
请运用矛盾的原理对网络的利弊进行分析。
材料一:福建省某地城镇居民文化消费变化状况
2002年 |
2007年 |
||
文化消费支出(元)
|
文化消费在总消费 中的比重(%) |
文化消费支出(元)
|
文化消费在总消费 中的比重(%) |
422.75 |
8.0 |
1406.22 |
16.1 |
材料二:根据国际经验,如果人均GDP达到l600美元,文化消费在个人消费中应占20%。福建省统计局分析认为,目前我省人均GDP首次超过3000美元。而居民文化消费在个人消费中仅占7.33%。
(1)材料一二分别反映了什么现象?(6分)
(2)从《文化生活》角度分析,提高福建文化消费水平有什么重要意义? (16分)
材料一、福建是茶之乡、茶之祖、茶之源。福建人种茶、饮茶已有千余年历史。早在宋代,福建武夷山茶即已蜚声域内,清代以来,福建茶叶远销入欧。现代福建茶叶和茶文化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进一步发扬光大,种茶、制茶、售茶、品茶、赛茶等几乎占据了福建茶乡人的生活内容,制茶讲科学,品茶讲文化,构成独特的福建区域人文特征。
材料二、台湾的茶叶品种、栽培技术、加工传统工艺是清朝从福建传入台湾的。目前台湾在茶叶生产工艺,管理体制、茶文化等方面又具有自己的特色。2007年秋在首届武夷山国际禅茶文化节上,一瓶取自台湾南投县鹿谷乡的山泉水和武夷山的山泉水交融一体,共同冲泡台湾冻顶乌龙茶和武夷山大红袍拼配而成的独具特色的乌龙茶。不久后,两岸茶人分别将精心挑选的武夷岩茶“大红袍”和台湾的冻顶乌龙茶原料倒入一个大铁桶中,让这两种“本自同根生”的名茶相互交融,穿越一个多世纪的时空后拥抱团圆。
材料三,为进一步构建福建茶产业的发展平台,打响闽茶品牌,促进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和海峡两岸农业合作与交流,福建省人民政府于2007年11月16日至11月20日在泉州举办首届中国海峡两岸茶业博览会。
2008年12月15日,两岸海运直航、空运直航、直接通邮的三项协议正式生效。为两岸经贸、科技、文化交流合作提供新的机遇。
(1)材料一和材料二反映了什么文化现象?(12分)
(2)为进一步构建福建茶产业的发展平台,打响闽茶品牌,推动两岸茶文化交流请你提出几点合理化建议。
作为一种祝福方式,贺卡已受到越来越多的人的青睐。某校学生围绕“我们身边的贺卡”这一主题,做专题讨论。一部分同学提出用电子贺卡代替纸质贺卡。
一位同学反映,目前学校里流行一些“新奇.搞怪”的贺卡,有的印有占星术.明星写真.成人笑话,还有一种“鬼怪贺卡”,打开后,会冷不防弹出一个露着白牙.伸着红舌头的绿色骷髅头。这些贺卡大多被班主任收缴了。他非常郁闷:“既然文化选择有多样性,老师为什么还反对我们使用这类贺卡?
(1)请你从文化生活的角度帮助这位同学解开心结。
(2)我们应该怎样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大众文化?(6分)
闽剧又称福州戏,是现存惟一用福州方言演唱.念白的戏曲剧种,流行于闽中.闽东.闽北地区,并传播到台湾和东南亚各地。明代末年,弋阳腔传入闽中,与当地的方言小调逐渐融合,形成江湖调,随后出现了演唱江湖调的江湖班及以江湖调和歌为主要唱腔的平讲班。清末,平讲班和演唱昆腔.徽戏等外来声腔的唠唠班及福州演唱儒林戏的儒林班合流,最终形成闽剧。近年来,我市市委.市政府非常重视文化建设,扶持闽剧事业发展,让闽剧走出国门。各县市开始整合闽剧资源,采取多种形式加快培养闽剧后备人才步伐,加大闽剧艺术普及力度,为闽剧事业培养小演员和小观众。开展闽剧进校园.进社区活动,培养青少年对乡土文化的浓厚兴趣,改变闽剧观众老龄化的现状。
请从文化的继承与创新角度,分析闽剧的发展与推广的启示。
中宣部、中央文明办等17个部门联合发出了开展以“共享知识,共建和谐”为主题的全民阅读活动倡议。回答以下2题。
1.开展全民阅读活动 ( )
A.是获得科学知识的唯一途径 B.有利于加强人们的知识文化修养
C.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 D.能迅速提高我国的国民素质
2.公民要全面提高的自身素质还必需 ( )
①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思想道德体系
②加强自身的知识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素养
③遵守公民基本道德规范
④脚踏实地、重在行动,从点滴小事做起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