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有一人,无论做何事均问阴阳先生,看是否吉利。一日,被墙所压,请邻人救。邻人曰:“先问阴阳先生,今日是否宜动土。”这一故事启示我们 ( )
A、要坚持唯物主义,反对唯心主义 B、要坚持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
C、一切唯物主义都是正确的,唯心主义都是错误的
D、坚持主观与客观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温家宝总理在回答美国《新闻周刊》记者提问时说:“中国有一句古语:‘人或加讪,心无疵兮’。”“即使有人诽谤,我也问心无愧”说明( )
A.认识是实践发展的动力 B.真理与谬误是认识过程的两个阶段
C.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 D.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从“发展才是硬道理”到“科学发展观”的提出,从“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到“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都要关注社会公平”。党的十七大对发展观和公平观的认识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这说明( )
①真理都是具体的 ②认识都是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③认识到的真理总是在认识发展中不断被否定
④人类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③④
“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这首诗体现了( )
①事物的联系是具体的、客观的②事物的发展是内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
③矛盾的转化是相对的、无条件的 ④要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
A、①③ B、②③ C、①② D、②④
面对严重缺水的现实,我国大部分的城市和农村人们普遍提高了节水意识。这说明( )
A.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B.意识是人脑特有的机能
C.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
D.意识活动具有计划性和主观创造性
“树上结西瓜”,这原本是讽刺一些人不懂农业生产异想天开的笑话,如今却在河北省新乐市的邯邰镇变成了现实。当地瓜农开始试验搭架,使西瓜吊在空中,由于上下四面透气,成熟期提前5—8天,而且瓜形好,甜度也增加了不少。这一事例说明 ( )
①随着科技发展,人们可以发挥意识能动性改变事物运动的规律
②规律是客观的,但又是可以认识和利用的
③人们在任何条件下都可以把握规律
④人们可以利用对规律的认识去指导自己的实践活动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