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在《批复》中强调,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人民政府要加强对《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实施的组织领导,制定实施方案,完善工作机制,落实工作责任,抓紧推进相关工作。国务院有关部门要按照职能分工,加强对实施的指导,研究制定贯彻落实《规划》的具体措施,在专项规划编制、项目安排、体制创新等方面给予积极支持,为促进长江三角洲地区加快发展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
运用政治生活相关知识,说明国家为什么要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纲要》先后共有四百多位专家参与讨论,历时达约十年之久。据此回答以下3题:
1.《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纲要》是通过下列途径来影响和调节经济活动的
A.对经济利益的调整 B.制定和实施具体经济政策
C.行政机构采取带强制性的行政命令 D.制定和运用经济法规
2.规划实施过程中如何打破行政架构,冲破行政壁垒,形成面对新风险、新情况的区域经济合作机制将是率先面临的问题。上述材料说明
A加强宏观调控有利于对国民经济进行调节和控制,促进其持续健康发展
B.市场经济能够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C.宏观调控应以市场机制充分发挥作用为基础
D.在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中,宏观调控要起决定性作用
3.目前,长三角合作的制度建设有待完善。从价值观角度看,实施《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纲要》,要求领导干部必须
A.坚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B.坚持以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最高标准
C.尊重规律,按规律办事 D.正视矛盾,不回避矛盾
沿海地区是中国面向亚太地区的窗口,是中国参与经济全球化的战略区域。新一轮沿海地区区域规划将有利于中国经济活动在全球范围内展开。这启示我们
A.要把握条件,敢于创造规律 B.要坚持正确意识,克服错误的意识
C.要立足实践,不断开拓创新 D.要树立信心,勇于接受挑战
依据《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长江三角洲地区是亚太地区重要的国际门户、全球重要的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中心、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世界级城市群。到2015年,率先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到2020年,力争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
1全面追求经济的增长速度 2贯落实科学发展观 3建立合理有序的分配格局,基本消除绝对贫困现象 4增强发展协作性,努力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A.234 B.123 C.124 D.134
长江三角洲地区包括上海市、江苏省和浙江省,区域面积21.07万平方公里。该地区区位条件优越,自然禀赋优良,经济基础雄厚,体制比较完善,城镇体系完整,科教文化发达,已成为全国发展基础最好、体制环境最优、整体竞争力最强的地区之一,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要发挥本地区自然和人文资源的优势,必须
1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 2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 3通过制定实施经济发展规划对经济活动参与者进行引导 4把行政手段作为资源配置的主要手段
A.1234 B.124 C.134 D.123
《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要求,长江三角洲地区要着力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着力提高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水平,着力促进社会和谐,在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率先发展、一体化发展方面走在全国前列,努力建设成为实践科学发展观的示范区、改革创新的引领区、现代化建设的先行区、国际化发展的先导区,为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现代化作出更大贡献。据此回答以下3题:
1.从经济生活角度看,区域之间彼此协调发展是
1市场经济开放性的要求 2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客观要求 3实现共同富裕的要求 4增强国有经济控制力的重要条件
A.123 B.234 C.124 D.134
2.促进长江三角洲地区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各级地方政府必须
A.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
B.做到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C.要树立全局观念,办事情要从整体着眼,寻求最优目标
D.坚持量变和质变相统一的观点
3.实现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协调发展,要求加强区域间的经济联合和技术合作,从生活与哲学上看,这是因为
A.事物是变化发展的 B.事物的变化是有规律的,规律是客观的
C.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 D.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又是普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