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人大多以卢浮宫、凡尔赛宫、奥赛博物馆等为自豪,他们把这些文化遗产以“国家”的名义免费向公众开放,使每个人都认识到“文化遗产就在我身边”。这样做的合理性在于( )
A.能保持自己思想文化上的独立,拒绝外来文化
B.能让自己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C.能使自己民族文化不被世界文化融合
D.既能保护传统文化,又能形成公众的民族认同感
在历代中国人民的创业实践中、自强不息精神成为了鞭策中华儿女不断开拓进取的永恒的精神力量。下列名言体现这一精神的是( )
A.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B.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
C.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D.时穷节乃见,一一垂丹青
2009年6月26日,在西班牙塞维利亚召开的第33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上,山西五台山申报世界文化遗产项目被审议通过,至此,中国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景观地已达38处。回答以下2题。
1.有人说:文化遗产积淀着久远的岁月印痕,记录着民族的文化基因。这主要表明文化遗产( )
A.是在历史、艺术或科学方面有着世界意义的纪念文物
B.可以充分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C.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D.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应给予保护
2.五台山是佛教圣地,为持续1600余年的佛教文化信仰中心。同样是几千年的文明古国,印度的佛教大都失传了,中华佛教却繁荣昌盛,甚至连佛教礼仪服装等细枝末节的元素都保留得非常完整。这说明( )
A.我们的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B.我们的中华文化独树一帜
C.我们的中华文化博大精深
D.我们的民族文化异彩纷呈
始于春秋时期的清明节至今已经有2500年的历史了。扫墓是最早的清明祭拜的形式,这种习俗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文明的发展逐渐演变为更多的形式。2002年,共青团中央发起了“清明网上祭英烈,共铸中华民族魂”活动。6年来,参与人数从最初的100万跃升到目前的1000万左右。将祭奠先人的文字和音像放在互联网上,让所有的亲人和故友都能在不同的地方同时或随时祭拜,这种文明和科学的祭拜方式,让逝者安息,于生者有益。
试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结合以上材料,简要回答:
(1)上述材料主要体现了传统文化的什么特点?
(2)你是怎样看待清明祭拜形式的演变的?
2009年10月13日,国家副主席习近平在第61届法兰克福国际书展开幕式上发表题为《加强文化交流促进世界和平》的重要演讲,他指出:“文化的影响力是超越时空、跨越国界的。文化因交流而丰富,因交融而多彩。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就是各种文明不断交流、融合、创新的过程。人类历史上各种不同文明都以各自的独特方式为人类进步作出了重要贡献。正是不同文化的彼此交流,才使我们这个星球的生活日益精彩纷呈、充满生机活力,也才让不同国度的人们知道了中国的孔子、德国的歌德、英国的莎士比亚等等。推动世界各国文化进一步交流,不但是各国人民的热切愿望,也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与世界和平发展的重要动力。”
他还指出:“文化的交流既需要理解和尊重,也需要超越偏见和误解。文明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客观现实,是当代世界的基本特征。意识形态、社会制度、发展模式的差异,不应成为人类文明交流的障碍,更不能成为相互对抗的理由。我们应该积极维护文明多样性,推动不同文明对话交流,相互借鉴而不是相互排斥,让世界更加丰富多彩。我们在坚持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基础上,将一如既往地兼收并蓄,博采世界各种文明之长,借鉴各国有益文化,进一步丰富中国人民的精神世界。”
结合上述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我们对待文化多样性的态度和原则是什么?
(2)我国在各种文明不断交流、融合、创新的过程中如何实现文化创新?
2009年10月4日《文汇报》报道: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四次会议9月30日在阿联酋审议并批准了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的76个项目,中国“端午节”名列其中。这是中国首个入选世界非遗的节日。据悉,本次申报的端午节由四部分组成,分别是湖北秭归县的“屈原故里端午习俗”、黄石市的“西塞神舟会”、湖南汨罗市的“汨罗江畔端午习俗”和江苏苏州市的“苏州端午习俗”。
请运用《文化生活》有关知识,谈谈你对我国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报“端午节”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