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3月最后一个周六的20时30分至21时30分,统一熄灯一小时,已成为一项倡导环保生活的标志性仪式。“地球一小时”活动倡导每个公民都为低碳环保尽自己的一份力。从哲学角度看,公民应该 ( )
①树立生态价值观。积极参与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活动
②坚持集体主义价值取向,自觉牺牲个人利益维护整体利益
③正确处理个人活动与社会发展的关系,践行低碳生活方式
④学会用量变引起质变的道理看问题,从自己身边小事做起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走进低碳经济时代,是人类社会继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的又一次重大进步,地球的未来取决于人们生产与消费行为选择。这表明 ( )
①地球和人类社会的未来取决于人们的共同意志
②把握事物因果联系可以提高人们行为的自觉性
③承认事物客观联系是人们选择正确行为的前提
④人类生产实践的内容日益广泛,形式更加多样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竹竿效应”源于对果农收摘果实的观察。果农常用竹竿收取有刺大树上的果实,只有竹竿最长的才能收得最多。“竹竿效应”蕴含了应将关键因素作为“竹竿”,“竹竿”有多长,水平就有多高的道理。这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 )
①主要矛盾对事物的发展起决定作用,要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
②矛盾双方是相互依赖相互联结的,要善于全面分析和处理矛盾
③全局和部分是相互制约的,要恰当处理好关系全局的决定因素
④量变和质变是辩证统一的,要抓住时机促进事物从量变到质变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史记》载:田忌欲引兵之赵,孙子曰:“今梁赵相攻,轻兵锐卒必竭于外,老弱罢于内。君不若引兵疾走大梁,据其街路,冲其方虚,彼必释赵而自救。是我一举解越之围而收毙魏也。”田忌从之,魏果去邯郸,与齐战于桂陵,大破梁军。这一兵法启示我们( )
①人们的准确预见是实践成功的关键
②要学会在事物联系中寻求最优目标
③只有符合客观实际的认识才起作用
④一切要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亚洲有一种毛竹,最初5年里在地下生根长达几千米,人们几乎看不到它的生长。在6年雨季到来时,它钻出地面,以每天60厘米的速度迅速长到30米高。这种现象反映了
( )
A.静止是相对的,运动是绝对的
B.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C.事物的量变必然引起质的变化
D.认识事物要坚持整体与部分的统一
|
又蕴含独有的中国智慧与哲理。右图是齐白石的一幅画,画
面是两只鸡雏的“今日相争”,看似乎平淡无奇,但却题为
“他日相呼”,让观者在错愕之际,恍然有所悟。对该画意
象的认识准确的是 ( )
①美妙的意象源于大师的丰富联想和主观想象
②矛盾双方依据一定条件相互排斥、相互斗争
③事物是变化发展的,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④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贯通、相互转化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