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兴亡自有时,吴人何苦怨西施?西施若解倾吴国,越国亡来又是谁?”这首诗蕴涵哲理是 ( )
A.事物运动是有规律的 B.要承认规律是可以认识和改造的
C.要注重事物间的外部联系 D.要有发展的眼光
贝多芬凭着对音乐的挚爱,凭着坚定信念与命运抗争,在完全失聪的状态下创作出了一生中最重要的几部作品。这主要表明( )
A.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 B.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
C.想问题、办事情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D.意识活动对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少年安得长少年,海波尚变为桑田。”唐代诗人李贺的这一诗句体现了 ( )
A.运动是永恒的、绝对的和有条件的 B.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
C.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 D.运动是静止的特殊状态
宋代诗人陈简斋的诗作“飞花两岸照船红,百里榆堤半日风。卧看满天云不动,不知云与我俱东。”说明的哲学道理是 ( )
A.万物都在概念中运动 B. 脱离物质的运动是存在的
C. 事物是静止的 D. 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
“宋有富人,天雨墙坏。其子曰:‘不筑,必将有盗’其邻人之父亦云。暮而果大亡其财,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这一事例说明了其子和邻人之父的看法是 ( )
①唯物主义的态度 ②唯心主义的态度 ③客观地看事物 ④以主观想象代替客观事实
A.①③ B.①④ C.②④ D.③④
“并不是客观世界有什么,意识就反映什么。”这个观点主要告诉我们 ( )
A.意识具有自觉选择性 B.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C.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 D.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