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3月5日, 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开幕。来自祖国各地的近3000名全国人大代表,肩负13亿人民的重托出席盛会,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神圣职责。据此回答问题
1.到会代表3000名,他们来自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等35个选举单位,各方代表均占一定比例。这说明我国 ( )
A.民主权利具有真实性 B.社会主义民主具有全民性
C.民主主体具有广泛性 D.我国人民享有广泛的民主权利
2.反映了我国的国体是 ( )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人民民主专政
C.民主集中制 D.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至目前,中国已制定宪法和现行有效法律共237件、国务院行政法规690多件、地方性法规8600多件。如此之多的法律,基本构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国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的各个方面总体上做到了有法可依。这表明 ( )
A. 人民民主的广泛性 B. 人民民主的真实性
C. 人民民主的正义性 D. 人民民主的阶级性
2011年3月5日, 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就楼市调控、稳定房价、违法拆迁、公务用车、财政预算、三公消费、农民进城、医疗改革等八大人民群众最关心的问题做出了详尽的说明,赢得人民群众的充分理解、广泛支持和积极参与。从根本上说,这是因为 ( )
A.我国政府是为人民服务的政府
B.我国是人民当家做主的社会主义国家
C.政府是由人民直接选举产生的
D.人民享有广泛的政治权利和自由
近年来,中国创意产业发展迅猛。这其中“现代设计”功不可没。现在许多国家政府与经济部门都已经意识到,推动经济与文化的发展,实际需要两种生产力:如果说“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那么以艺术与文化为依托的“现代设计”就是第二生产力。但是中国现在是设计方面的“山寨大国”,一味的模仿意味着创意衰竭。创意经济的竞争最终是文化的竞争,请你从文化创新的角度说明,中国创意如何走出困境?
20世纪初,面对西方工业浪潮的冲击,中国的文化界有不同的回应。
甲观点认为:“中国的唯一出路是自己认错,全心全意学习西方。我们必须承认百事不如人,不但物质上机械上不如人,政治制度不如人,并且道德不如人,知识不如人,文学不如人,音乐不如人,艺术不如人,身体不如人,肯认错了,方肯死心塌地地去学人家。”
乙观点认为:“中国立国数千年,礼仪纲纪,云为得失,皆奉孔子之经,若一弃之,则人皆无主,是非不知所定,进退不知所守,身无以为身,家无以为家,是大乱之道也。要冒万死以力保旧俗,存礼教而保国魂。”
对以上两种观点你是如何认识的?
(14分)有人认为,既然经济建设是所有工作的中心,一切活动都必须围绕经济建设展开,那么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可有可无的事。
这种看法对吗?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