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2009年12月7日至18日,190多个国家和地区参加了哥本哈根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人们因此熟悉了“低碳”这一概念。在应对气候变化问题上,中国提出了坚持在可持续发展的框架下应对气候变化、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减缓和适应并重、公约和议定书是应对气候变化的主渠道、依靠科技创新和技术转让、全民参与和广泛国际合作六项基本原则。
材料二:“低碳”是一种生活理念生活方式,更是一种生活习惯,是一种自然而然的去节约身边各种资源的习惯。2010年,上海世博会提出了“低碳世博”、“低碳生活”的口号,尚不为人们熟知的低碳理念,借世博之契机,悄然融入城市生活。各地中小学生都展开了各种形式的“低碳环保,让生活更美好”的调查活动、倡议活动、实践活动。2010年,我校劳技课内容之一就是低碳理念指导下的自制台灯,涌现出了一批很有创意的产品,旧台历、方便面碗、布艺制成的台灯既美观实用,又向我们传播了低碳理念,展示了低碳生活。2010年,江苏高考更是以‘绿色生活’为题……可见“低碳”与我们中学生息息相关。我们应该积极提倡并提高减碳意识,积极去实践低碳生活,要注意节电、节气、熄灯一小时……从这些点滴做起。
1)结合材料一,运用“思想方法和创新意识”的知识分析说明我国在应对气候变化问题上所提出的基本原则的哲学依据。(16分)
2)结合材料二,运用所学哲学原理谈谈我们中学生应该如何打造低碳生活、绿色生活?(8分)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埃德加·富尔在《学会生存》的专著中,尖锐指出:“未来的文盲不再是那些不识字的人,而是那些不会学习的人。”某高一同学颜某暑期对自己学习和生活进行了计划,下表是他暑期的主要安排及其实际效果。
“生活处处有哲学,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真正的哲学可以使我们正确地看待自然、社会和人生的变化与发展。”用所学知识完成下面两张表格:
1)体悟生活观点,把与之相匹配的哲学观点的序号填在序号栏内。
2)关注生活情境,找出能正确解读生活情境的哲学道理,并将选项填入序号栏中。
幸福指数,是用来衡量人们对自身生存和发展状况的感受和体验的,即人们的幸福感。回答下列各题
1.不同的人对幸福感的诠释不同,某市民说:幸福就是工资再高一点,晚上少加班;某职业经理人认为:最幸福的事情就是我要把公司做成一个世界品牌;某学者认为:幸福感可以理解为满意感、快乐感和价值感的有机统一。这说明
A.正确的价值判断要自觉站在广大人民群众的立场上
B.价值判断因时而异,具有社会历史性
C.价值判断因人而异,具有主观性
D.幸福感是一种主观体验,不具有客观依据
2.除了幸福指数,我国还将推出人的全面发展指数、地区创新指数以及社会和谐指数等新的统计内容,以适应各方面对我国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人的全面发展以及民生方面的需求。这蕴含的哲理是
①坚持联系、发展、全面的观点看问题 ②重视量的积累,不失时机地促成质变
③把人民对幸福的希望作为工作的出发点 ④想问题办事情要立足整体,统筹兼顾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海峡两岸关系学术研讨会已走过十八年,我们目睹了两岸关系在台独分裂势力干扰下艰难前行,也见证了2008年3月以来两岸关系峰回路转、拨云见日,并步上和平发展的轨道。”中华全国台湾同胞联谊会会长梁国扬会长的讲话体现了
A.按客观规律办事的观点 B.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观点
C.用量变引起质变的道理看问题 D.前进性和曲折性相统一的观点
有人说:“童年是一场梦,少年是一幅画,青年是一首诗,壮年是一部小说,中年是一篇散文,老年是一部哲学。”从哲学上看,这句话表明
A.不同事物有不同的矛盾 B.矛盾贯穿于一切事物之中
C.矛盾特殊性寓于普遍性之中 D.同一事物在发展的不同阶段有不同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