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中考试结束后,甲同学政治考了78分,乙同学考了68分。结果,政治老师却在班上表扬了乙同学,批评了甲同学。原来,甲同学虽然考了78分,但属于下降趋势;乙同学虽然只考了68分,但与其以往相比,却是有了进步和提高。
请你运用所学过的哲学道理加以分析。(9分)
在古代社会,自然是人类的主宰,人们把自然神化,对自然顶礼膜拜,认为山有山神,河有河神,天旱求龙王降雨,遇事求神灵保佑。近代以来,随着自然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工业革命的发展,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和水平不断提高,机器轰鸣田野,卫星遨游太空,人们认为自然是人类征服的对象,人类可以主宰自然。但是,随着人类活动规模的扩大,土地荒漠化、臭氧层空洞、洪水肆虐、物种减少……正严重威胁着人类自身的生存。人们重新审视人与自然的关系,认识到自然是人类的朋友,人和自然应该和谐相处,强调保护环境,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1)运用所学哲学知识说明人与自然为什么要和谐相处?(6分)
(2)运用所学哲学知识说明人与自然怎样才能做到和谐相处?(6分)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一位新调任的法国炮兵团长每次视察炮兵演习的时候,总发现有一名士兵自始至终一动不动地站在大炮旁边,团长以前不是炮兵,就问旁边的军官,军官也回答不出来为什么,只是说一直就是这样,而教科书上历来都是这么规定的。团长对此颇为怀疑,经过查找资料了解了真相:从前,大炮都是用马车牵引的,需要一名士兵专门站在大炮边拉马,使因发射后坐力而移动的大炮复位。现在,大炮完全改成了机械化操作,教科书却没有做出相应的修改,结果就出现了一直都有一名士兵站在大炮边的滑稽现象。最后团长上书法国国防部,修改了这一错误。
上述历史故事,给我们带来了哪些哲学启示?(8分)
《论语》是孔子在二千多年前对为人处世经验的总结。于丹教授的《<论语>心得》,把孔夫子的思考和当代人的生存际遇相衔接,把高不可攀、深不可测的处世哲理,融解在一个又一个当代世俗生活故事之中,因此深受平民百姓的欢迎。
1.俗话说:人生不得意事常八九。于丹教授认为化解遗憾第一个前提是先认可这个遗憾的存在,说,好了,这就是一种安排,我已经知道有这个遗憾了。这是因为( )
A.遗憾的存在是种预先作出的安排 B.人面对遗憾的存在是无能为力的
C.知道遗憾的存在就定能化解遗憾 D.遗憾的存在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
2.于丹教授认为,心灵的力量是无穷的,如果你用不同的心态来对待生活中的缺憾和苦难,你就会拥有完全不同的人生!这说明( )
A. 不同的意识对人生的作用不同 B.意识直接作用于每个人的人生
C.意识能改变缺憾和苦难的事实 D.意识的作用不会受任何的制约
《采桑子·重阳》是毛泽东同志抒发无产阶级人生观和战争观的壮丽诗篇。作者写道:“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今又重阳。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一年一度秋风劲,不是春光,胜似春光。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作者感到“战地黄花分外香”和“不是春光”却“胜似春光”,这表明( )
A.一个人的生活目的、生活态度会影响到他对客观事物的认识
B.秋色比春光还要美好
C.错误的思想意识也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
D.作者没有感受到战争的灾难和残酷
中央电视台一则公益广告中有这样一句广告词:“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 )
A.认为意识决定物质,是正确的 B.认为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是正确的
C.夸大了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是错误的 D.认为物质决定意识,是正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