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政治试题 >

情境一:2010年世博会在上海举行。某校高三(1)班同学以“走进世博,聚焦世博”...

情境一:2010年世博会在上海举行。某校高三(1)班同学以“走进世博,聚焦世博”为主题开展探究活动。同学们通过查阅、上网等途径收集资料,组织课堂讨论,发表看法:

甲同学:上海世博会是文化世博。中国馆的建筑设计凸显汉字、京剧、中国红和水墨画等中国元素,政体布局体现了中华文化悠久的的“和谐”思想;国家馆馆内用高科技手段向观众展示古代四大发明、《清明上河图》等中华上下五千年文明的精华;安徽管一徽派建筑标志性元素“马头墙、小青瓦而为外墙装饰,馆内通过徽剧、黄梅戏,凤阳花鼓”等民间艺术的展示,让观众领略新安文化‘皖江文化和淮河文化的质感。

(1)请你结合甲同学的发言,分析说明其中蕴含的中华文化特征。(6分)

情境二:上海世博会上,各国展馆纷纷展示本民族文化的独特风采,如丹麦的“小美人鱼”、卢森堡的“金色少女”像……同时,许多外国展馆也都嵌入了中华文化元素,如意大利馆的“福”字、挪威馆的“中国红”……

(2)结合材料,从文化生活的角度分析为什么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5分)

情境三:世博会自诞生以来,一直讲述并预言着世界的改变,推动人类文明不断走向成熟。世博会是展示台:上海世博会吸引了246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参展,集中展示了最新的科技成果、多元的世界文化以及悠久灿烂的中华文明。世博会是大课堂:上海世博会拓展了人们的知识视野,激励了全社会的创新热情,眺望了世界文明的未来。世博会是助推器:1933年荧加哥世博会使美国汽车业大放异彩;1933年大田世博会推动了韩国从出口加工型经济向自言创新型经济的转变;2010年上海世博会以“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为主题,深化了人类对人与环境关系的思考和探索,成为人类文明发展的新驿站。

(3)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为什么说上海世博会“成为人类文明发展的新驿站”。 (6分)

 

(1) ①悠久的“和谐”思想、上下五千年文明的精华等,说明中华文化历史悠久、一脉相承,体现了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特征。(2分) ②丰富的中国元素,独特的徽派建筑,多样的民间艺术等,说明中华文化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体现了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特征。(2分) ③各种文化和谐共处,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包容性(或“中华文化之所以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它所特有的包容性”)。(2分) (2)①各民族间的经济、政治、历史、地理等因素的不同,决定了各民族文化之间存在着差异。上海世博会各展馆的文化特色反映了文化是民族的。(2分) ②世界各民族社会实践的共性和普遍规律,决定了不同民族文化具有共性和普遍规律。上海世博会不同民族文化的交融反映了文化是世界的。(2分) ③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内在要求、繁荣世界文化的必然要求。(1分) (3)①尊重文化多样性,有利于促进世界文化的交流和繁荣。(2分) ②有利于中华文化在世界的传播,扩大中华文明的影响力。(2分) ③有利于文化成果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经济社会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2分) 【解析】略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目前,在一些边远的山村,农民依然过着“早上听鸡叫,白天听鸟叫,晚上听狗叫”的日子。一些地方电视进了农家,电视内容却不姓“农”;文娱节目年年新,农村文娱活动却一年更比一年少;农民群众精神空虚,邪教、迷信泛滥农村;传统文化生活日渐失落,民间文艺后继无人,这是当前一些农村文化生活的真实写照。

请运用《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简析当前应如何促进我国农村文化的繁荣发展?(12分)

 

查看答案

2008年我们经历了太多的悲喜。然而,这个年度给我们的记忆不仅仅是悲伤或欣喜,还包括一种顽强向上生长的力量--在地震的阵痛中,我们重新认识了自己的不屈和坚韧;在奥运梦圆那一刻,在太空漫步那一瞬间,我们再次感受到中华民族的自信和自强;在金融风暴、奶粉事件等危机席卷而来的时候,我们更正视到了肩头的责任和担当。历史将会记载2008中国不平凡经历。

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简要回答下列问题。(10分)

(1)2008中国不平凡经历,见证了中华民族怎样的精神?

(2)我们应该怎样弘扬和培育这种精神?

 

查看答案

在江苏无锡拉开了第九届亚洲艺术节的帷幕。作为“2007中日韩文化交流年”的重要活动,本届亚洲艺术节将以“心的期待,新的未来”为主题,目的是加强三国间的文化交流与合作。

有人认为,文化唯有交流才能创新,这种说法对不对,为什么?(11分)

 

查看答案

关于思想道德建设,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培养“四有公民”是思想道德建设的根本目标   

B.思想道德建设的核心是提高科学修养 

C.思想道德建设过程是一个改造客观世界的过程   

D.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就是提高文化修养 

 

查看答案

近年来,发源于农村、服务于农民的各种“草根文化”在全国呈燎原之势。“草根文化”贴近农村生活实际,深受农民欢迎。这表明

A.农民是“草根文化”的实践主体        B.实现文化创新需要博采众长

C.必须发展人民大众所喜闻乐见的文化    D.必须加强对文化的管理和引导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