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政治试题 >

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是由我国基本国情决定的。人口众多、资源相对不足、环境承载能力...

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是由我国基本国情决定的。人口众多、资源相对不足、环境承载能力较弱,是中国的基本国情。今后一个时期,人口还要增长,人均资源占有量少的矛盾将更加突出。能源短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软肋”。

    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是贯彻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保障,是保障经济安全和国家安全的重要举措。

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事关现代化建设事业,事关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事关中华民族生存和长远发展。是关系到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中华民族兴衰,具有全局性和战略性的重要决策。

从辩证唯物主义的角度,分析上述材料蕴含的哲理。(10分)

 

 

 

①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一切从实际出发。人口众多、资源相对不足、环境承载能力较弱,是中国的基本国情。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必须从能源短缺这一实际出发,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4分)     ②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正确的意识能促进事物的发展。科学发展观是正确的思想意识,对我国现代化建设起着指导作用。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是贯彻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它有助于我国实现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3分) ③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要求我们用联系的观点想问题、办事情。我们一定要从全局性和战略性的高度,充分认识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它事关现代化建设事业,事关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事关中华民族生存和长远发展。(3分) 【解析】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理论创新必须尊重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不能拿本本去框实践,而要用实践去发展本本。”

1.上述材料中的人民群众是                                              

       ①一切对社会历史起推动作用的人们     ②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③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④一切对社会发展产生影响的人们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2.我们应当追求的世界观境界和人生观境界分别是实现____­­的统一及____的统一。

A.书本与实际、个人与他人     B.主观与客观、个人与社会

C.实践与认识、个人与集体     D.物质与意识、个人与群众

 

查看答案

2010年4月14日,一场强烈的大地震降临在玉树,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面对大灾大难,党和政府坚持以人为本,科学应对,动员全社会的力量投身于抗震救灾之中,把灾害带来的损失减少到最低。从哲学上看,玉树抗震救灾之所以能够取得良好效果,是因为

A.全靠党和政府指挥得当,领导有力      B.科学理论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

C.发挥了人民群众的历史主体作用        D.人生的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

 

查看答案

“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一千年前,诗人李白如此表达了不能登月的惆怅。今天,我们通过“嫦娥一号”传回的图片清晰地感受到了月亮的倩影,千年梦想变成现实。这说明

A.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                  B.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

C.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                  D.实践具有革命性和科学性

 

查看答案

“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与这句诗蕴涵相同哲理的是

A.纸上得来终觉浅,觉知此事要躬行       B.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C.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           D.天时人事日相倦,冬至阳生春又来

 

查看答案

2004年以来,中国通过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技术创新成果。形成了具有世界领先水平的高速铁路技术体系。今天,中国已步入高铁时代,并正在成为高铁技术输出国。中国高铁的发展历程表明

  ①创新就是对既往的否定和对现实的肯定  ②创新的过程必定是“扬弃”的过程

  ③创新推动科技进步和社会生产力发展    ④创新推动生产关系和人类思维的变革

A.①②           B.②③         C. ①④        D.③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