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政治试题 >

2008年全国税收总收入完成54219.62亿元,同比增长18.8%。回答5—6...

2008年全国税收总收入完成54219.62亿元,同比增长18.8%。回答5—6题。

1.在我国,税收的增长主要依靠 

A.生产的发展,经济规模的扩大和效益的提高  

B.增加国有企业和集体企业的纳税负担

C.增强“纳税人”的意识            

D.加强税收征管工作,打击各种偷税漏税行为

2.我国的税收是新型的社会主义税收。其“新”是指     

A.具有强制性、固定性、无偿性        B.成为组织财政收入的主要形式

C.主要用于国家经济建设             D.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1.A 2.D 【解析】略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面对全球金融危机,2008年11月9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宣布对宏观经济政策进行重大调整,财政政策从“稳健”转为“积极”,货币政策从“从紧”转为“适度宽松”,同时公布了今后两年总额达4万亿元的庞大投资计划,明确要求“出手要快、出拳要重、措施要准、工作要实”。据此回答3—4题。

1.我国财政政策从“稳健”转为“积极”,货币政策从“从紧”转为“适度宽松”,对此正确的认识是

①两大政策的变化是由于我国出现了通货膨胀的现象 

②两大政策的变化是由于我国出现了通货紧缩的现象 

③两种不同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都是针对我国经济生活中社会总供求不平衡所采取的行之有效的举措   

④表明国家利用经济手段对经济生活进行宏观调控 

A.②③             B.①③             C. ③④            D.①④

2.对4万亿元巨额投资的认识,正确的是

①它属于财政支出,能形成货币购买力,是社会总需求的一部分     

②能增强我国经济抗击国际金融风险的能力,有效刺激国内需求,带动整个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③国家可以通过它有效调节资源配置 

④国家可以通过它了解和掌握经济运行的态势,找出问题并采取相应对策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查看答案

下列对财政相关知识叙述正确的是

①国家的收入和支出就是财政,财政从本质上看是一种分配关系

②国家财政是通过预算实现的,预算是国家的基本财政计划,是国家财政的主要环节

③预算反映政府的财政收支状况,反映政府活动方向,制约和监督政府活动

④合理使用财政支出,有利于开辟财源,增加财政收入

A.①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查看答案

自2008年入冬以来,我国十多个省(区、市)发生严重旱情,北方冬小麦主产区受旱尤其严重。为有力地推动抗旱救灾工作顺利进行,中央财政紧急拨付了4亿元特大抗旱补助资金。“嫦娥一号”绕月探测工程从研制到建设,共花费了14亿元资金。这4亿元抗旱补助资金和14亿元绕月探测工程资金分别属于

A.扩大再生产资金           社会物资储备资金    

B.非生产性基本建设资金     扩大再生产资金

C.社会物资储备资金         公共消费资金   

D.公共消费资金            非生产性基本建设资金

 

查看答案

(15分)材料一:2009年7月2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中国特色军民融合式发展路子研究进行第十五次集体学习。胡锦涛总书记在主持学习时强调,要按照党的十七大提出的要求,站在国家安全和发展战略全局的高度,坚持军民融合式发展,推动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良好性互动,确保在全国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实现富国和强军的统一,确保军队的有效履行新世纪新阶段历史使命。

材料二:20世纪80年代初,冷战的阴云还笼罩在人们头上,邓小平敏锐洞察到,世界大战一时打不起来。他提出:“和平和发展是当代世界的两大问题。”正是因为这样一个判断,我国把握住发展契机——经济建设成为全党全国的工作重心;正是由于这样的一个判断,军队建设指导思想开始战略性转变——由准备早打大打的临战状态转到和平时期的建设轨道。正是由于这一科学判断,指明了中国军队建设的方向,为中国特色的精兵之路开辟了广阔的前景。新世纪新阶段,国际政治、经济、安全矛盾以及地缘、民族和宗教矛盾错综复杂,中国改革发展进入关键时期,不仅面临着传统安全威胁的挑战,而且面临着恐怖主义等非传统安全的威胁……这一切,迫切要求人民军队拓展保障国家安全的领域和范围,不断赋予军队建设以新的时代内涵。

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1)中国军队建设从中国特色精兵之路发展到中国特色军民融合式发展路子体现了唯物论的什么道理?

(2)从中国特色精兵之路到中国特色军民融合式发展路子,中国共产党是如何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

 

查看答案

材料一:经国务院批准,自2009年起,每年5月12日为全国“防灾减灾日”。

材料二: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灾害种类多、分布地域广、发生频率高、造成损失重。在全球气候变化和中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中国面临的自然灾害形势严重复杂、灾害风险进一步加剧、灾害损失日趋严重。

结合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国家设立“防灾减灾日”有何意义?

(2)国家设立“防灾减灾日”给了我们哪些哲学启示?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