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政治试题 >

2006年1月,国务院将《政府工作报告(征求意见稿)》发往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

2006年1月,国务院将《政府工作报告(征求意见稿)》发往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有关部门,广泛征求意见。国务院这样做,是因为

A.政府的各项决策必须努力体现时代性

B.民意对决策的形成具有决定作用

C.民意是正确决策最重要的信息资源

D.只要让公民参与,就能做到科学决策

 

C 【解析】略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我国人口众多,幅员辽阔,经济文化发展不平衡,这决定了我国现阶段的选举方式是

A.领导提名,公民选举

B.普遍的差额、间接选举

C.直接选举与间接选举相结合

D.普遍的差额、直接选举

 

查看答案

据《人民日报>报道,一名中国籍的18岁女学生王瑗拒绝申领美国总统奖,原因是申领该奖项必须首先放弃中国国籍,她不想为了一个奖而放弃国籍。她的行为

A.维护了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

B.维护了国家的荣誉和自己高尚的人格

C.维护了国家安全

D.不符合国际主义的要求

 

查看答案

(1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中央文明办、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联合主办了“抗震救灾英雄少年”评选表彰活动,50位“抗震救灾英雄少年”候选人在抗震救灾中所表现出的临危不惧、勇于救人的高尚品质让我们为之感动和自豪。举办“抗震救灾英雄少年”评选表彰活动,有利于激励广大未成年人学习“抗震救灾英雄少年”的优秀品德,共同营造崇尚先进、学习选进的良好社会氛围,激励广大未成年人奋发向上、健康成长。

(1)这一活动的开展体现了我国开展公民道德建设坚持的核心和原则是什么?(4分)

 

(2)材料中抗震救灾英雄少年的表现为我们树立了良好的道德榜样,我们应如何学习道德榜样、追求更高层次的道德目标?(6分)

 

 

查看答案

(35分)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江苏是我国经济大省,但省内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并不平衡。为了促进共同富裕,江苏省制定了苏北崛起、振兴苏中的科学发展战略。下图中的箭头a、b分别表示江苏省内的人口流动和产业转移的方向;下表为苏北某县开发区内企业招工信息表(部分)。

据图表回答(1)—(2)题。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1)据图分析江苏省内人口流动方向,以及影响人口流动的主要原因。(3分)

 

(2)苏北某县建设工业园区,接纳产业转移的有利条件有哪些?为推动该县可持续发展,开发区计划对新迁入的企业设置相应的门槛,请对门槛设置的要求提出合理化建设。(8分)

 

阅读材料二、三,完成(3)—(4)题。

材料二  环境能源问题从资本主义早期就开始积累,到20世纪50年代,弊端逐渐显示出来,成为人类所面临的一个公害。从煤烟污染、工业“三废”污染、石油、化工、毒气污染,到农药污染、核污染和噪声污染,人类的生存环境遭到极大破坏,生命健康受到严重威胁。……严重的生态危机已经使人们觉醒,“我们只有一个地球”正日益成为人类的共识。

——摘编自马克垚主编《世界文明史》

材料三  我们改革经济体制……是在党和政府领导下有计划、有步骤、有秩序地进行的,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1984年10月20日)

(3)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人类生存环境遭受极大破坏的原因。(2分)建立在“我们只有一个地球”认识的基础上,人类的发展观逐渐发生了什么变化?(3分)

 

(4)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政府是怎样“有计划、有步骤、有秩序”地进行改革的?(4分)其改革是如何体现“科学发展”的?(2分)

 

材料四  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是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全党

和全国人民的重大举措。目前,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正在全面展开。

(5)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意义。(7分)

 

材料五  山东省政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保障改善民生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重点解决涉及群众利益的难点热点问题。决定在2009年要做好如下工作: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把高校毕业生就业放在就业工作的首位,广开农民工就业门路,帮助城镇失业人员和困难人员就业。完善社会体系,提高保障水平,以人人享有基本生活保障为目标。坚持优先发展教育,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解决好农民工子女在输入地免费接受义务教育问题。完善公共卫生经费保障机制,加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管理,增加对参合农民的补助标准。

(6)据材料五并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知识,说明山东省政府为什么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保障改善民生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6分)

 

 

查看答案

(25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材料二  从2004年到2008年,党中央、国务院出台了一系列支农惠农的政策措施。采取了更为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稳定粮食播种面积,实行了粮食保护价政策;建立对农民的直接补贴制度,取消农业税,加大对“三农”的投入力度,增加用于兴建农村基础设施的投资,积极发展现代农业;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广开农民工就业门路,保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实行了免费义务教育,建立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和农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积极稳妥推进农民城镇化建设,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1)材料一中的图1和图2反映了哪些经济信息?运用经济生活的有关知识,分析说明材料二和图1、图2的联系。(8分)

 

材料三  “三农”问题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党和国家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2008年,我们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和农产品市场剧烈波动产生的影响,农业生产取得了极不平凡的好成绩,但国际金融危机持续蔓延,对农业农村发展冲击不断显现,保持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难度明显加大。党中央、国务院全面分析新形势,果断采取措施,防止粮食生产滑坡、农民收入徘徊,确保农业稳定发展,出台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2009年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若干意见》。

(2)结合材料三,说明党和国家是如何运用矛盾分析法分析形势制定政策的?(7分)

 

(3)运用政治生活的有关知识,说明党和政府应如何解决材料三中的问题?(10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